红楼长随-第14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锣鼓喧天之中,礼服与吏部的官员引路,吏部的官员捧着圣旨,三班衙役披红挂绿,李桂、杜集美、俞图骑着披红的大红马、一身红色官袍、头带插翅帽走了过来……
富贵惹人宴,此时街道的两旁早已挤满了人,三人凡到之处,街人议论纷纷。
虽然人声嘈杂,但骑在马上,从两旁街道众人的拘谨的笑意、后撤的步伐、弯腰行礼的弧度里,李桂可以清晰的感觉到路人的羡慕、恭敬、甚至是害怕,对官身的害怕!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不知为何,见此情景,李桂的心渐渐的雀跃了起来,脑海中孟郊的诗油然而生……
“老爷、老爷……”
而在这时熟悉的声音蓦然在李桂耳边想起,循声望去,却见前方晴雯、王熙凤正斜侧着身子,正向他招手,雪腮娇颜上洋溢着慢慢的笑意,容光盛放犹如晨光下都露珠。
“上街干什么!”
李桂一愣,又心系她们安全,使劲的向她俩摆了摆手,目光所及,却看到探春在车窗处探着螓首……
……
夸街之后,便是拜恐,然后跳魁星舞,如此忙了一统之后,便是酒宴。
酒宴在皇家后花园举行,因为这个时节菊花盛开,所以宴会的场地便放在了菊园,李桂等新科进士在裘世安的引领下到达菊园时,菊园周围的桂树、蔷薇等小灌木树枝上已经挂满了宫灯,二百张长案还放在花道的两旁,花道的尽头则是一个长长的、三尺来高的台子,台子三面挂满黄锦帷幔,显然这里是歌台兼泰宁帝的座位。
此时历经种种活动,李桂等新科进士实际上是又疲又饿,很想坐下休息一会儿,但是却是不能,只能按照学礼时的要求,按照名次,站在花道两侧,案子旁边,垂手等候。
好在只是一会儿,一道清音响起,紧接着泰宁帝带着吴贵妃、元春迤逦而来,后面众大臣紧随。凡过之处,李桂等新科进士纷纷行礼。
而泰宁帝登上台子,坐定之后,便笑道:“诸位爱卿,今日辛苦,金榜题名,世人有几,此人生之大快也,今时且尽欢。”
众人谢恩之后,宫女便穿梭如花碟,美酒佳肴向流水一般的涌了上来,泰宁帝三杯祝酒词之后,众大臣和新科进士之间便开始了互敬模式,一时之间人去人来,筹觥交错……
如此大致过了一轮,裘世安轻轻拍掌之间,怀抱琵琶,瑶琴,手拿箫、笛等乐器的宫女,以及彩衣翩翩的舞女蹁跹而至。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此时经过一巡互敬,再加上腹中空虚,很多人已经微醺了,美色在前,不免又多饮了几杯。
如此一曲歌舞之后,泰宁帝请咳一声说道:“一曲新词酒一杯,旧调重弹无新意,诸位爱卿,可有佳词,让朕耳目一新。”
其实历代帝王都对音乐有些造诣,唐明皇甚至被尊为梨园鼻祖,最起码也是有很高的欣赏水平的,原因无它,有这个条件。
而让新科进士献词其实也是每刻进士的常规项目,因此泰宁帝话音刚落之后,众人比什么纷纷起身行礼到:“臣等斗胆为止。”
说话之间,宫女穿花似的端上了笔墨纸砚,而侯所有人的目光几乎都明里暗里瞧向了李桂——毕竟李桂的《舟夜书》以及《木兰词》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当然众新科状元从李桂身上感觉到的是压力,实际上很多新科进士此时有弃笔的想法。
甚至泰宁帝也注视着李桂,并遥遥一指李桂,对元春说道:“此爱妃娘家人也!”
元春对贾政慧眼识珠之事早有而闻,也听说过李桂的诗名,而虽然女子不得干政,但从泰宁帝只言片语,特别是以前贾政与忠仁王对立的传闻中,她隐约感觉到李桂的作用。
而虽然她知道李桂,但以前两人身份差距太大,她对李桂并不熟悉,也可以说她脑海里根本没有李桂的印象……
而作为家姐,她更想看一看自己的妹夫是什么样子,因此闻言她立刻顺着泰宁帝的手指的方向看了过去,见李桂面容英俊爽朗,虽然坐着,但却不掩青葱勃发之气,不由的想道:“倒真是一个俊俏儿郎,三妹妹倒是有福的,爹爹是真偏心!”
而在泰宁帝手指李桂的时候,他身边的吴贵妃也顺着手指瞧了过去,看李桂年轻俊朗的样子,心中也不由的想道:“这大才子好俊俏,要是能与他做过一回……”
想到这里,吴贵妃心里一荡。
……
而此时李桂已经拿起了笔,“刷刷”在宣纸上写道:“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
而见李桂拾笔,俞图却放下了笔,杜集美在俞图左上,见此小声问道:“俞兄何故防笔?”
俞图也小声回道:“李后庭既书,我等何须再书。”
杜集美自然知道李桂的诗名,也知道俞图所言为实,一时之间不仅心生惘然。
……
因为李桂在,众进士此时的心态大都是眼前有景道不的,有诗崔颢在上头。对于写诗词也不过是囫囵应景而已,其实他们的这种心态早就有了。
而其实泰宁帝也在注意着李桂……待李桂放下毛笔之时,他立刻以目示意裘世安,裘世安立刻走到了李桂的面前,然后拿起李桂面前的宣纸,呈了上去。
因为李桂以前的诗名,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将口目光集中在了李桂书写的宣纸上,大多数都是期待着上面脍炙人口的名句,有的则希望不是什么脍炙人口的名句。
甚至有的人人希望李桂当众出丑,比如忠信王!
忠信王对李桂的厌烦,不仅仅是以前屡次请李桂而李桂不至,也不是李桂虽然不至却搅了他的场子,更为实际的原因在于李桂动了他的奶酪!
自行大观园开放后,他翠云楼的生意就明显下滑,而且现在还越来越下滑……
其实这是必然的,去翠云楼的人,表面上是去寻欢作乐的,但能去的起翠云楼都哪个没有娇妻美妾,说到底去翠云楼的还是去新鲜刺激的!
而翠云楼的新鲜刺激,要是《鬼吹灯》相比肯定是不行的,而且翠云楼的硬件环境,服务项目都比不上大观园。
……
泰宁帝示意裘世安去取李桂的诗词,本就是想着先睹为快……接过裘世安呈上来的宣纸,他立刻扫了过去,只见上面写道:“长相思。山一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第三零八章 新调
此词洗练如画,信手拈来,不显雕琢,格调清淡朴素,虽没有木兰辞的哲理,但是却风格婉约,笔调缠绵。
泰宁帝读后,只觉得无尽相思如春风细雨般潜来……
在泰宁帝看词的时候,元春、郑贵妃、以及诸位大臣正翘首以盼,虽然只是短短的时间,但众人却有慢如长夜之感!
好在泰宁帝冰没有让众人多待,“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这等洗目佳词,泰宁帝忍不住念了出来。
“好词,好词,此词直抒胸臆,却又婉约清丽,真是好词!”
“是也,此词一改边塞沉郁顿挫,小儿女之缠绵倒也很有新意。”
“以平常事物入手,如此自然,实乃大手笔。”
……
众大臣以及新晋进士虽然自觉写不出比李桂好的词,但在对诗词的欣赏方面却不会自认为比李桂低下多少,一时之间议论纷纷。
”他果然才华横溢,三妹妹果然是有福的……”
议论声里,元春美目涟涟。
而郑贵妃一双妙目也是紧盯着李桂,心中不由的想着:“看此词,才子多情,果然如是!要是与他做上一回……”
而这时泰宁帝已经“呵呵”笑道:“真真是好词,盛名之下,绝非虚言。诸位可还有好诗词,拿来与朕一观。”
此时诸位进士有写完的,还有正在搜肠刮肚的,当然也有放弃的,可李桂此此一出,个个哪还去会献丑,随即杜集美出列道:“回皇上,臣等虽有诗词,但自感与李后庭差只远矣,不敢污皇上龙目。”
杜集美三十四五岁,年纪稍大,说话时一副儒雅稳重之态,很给人好感,而这份坦然的气度,更让泰宁帝欣赏。
“给他个状元倒也合适!”
心中思忖着泰宁帝笑道:“既如此也罢!如此佳词,来人,赏!”
“多谢皇上。”李桂赶紧出列谢恩。
而这时泰宁帝对元春笑道:“你们亲戚倒是第一次见面,你也给些见面礼。”
元春微笑这点了点头。
……
李桂退出以后酒宴再起,向李桂贺喜得赏者蜂涌,李桂招架,渐有醉意。
如此过了一阵子,一个身姿婀娜的宫女怀抱着琵琶走了进来,嘈嘈叼叼的弹了两下,随即唱道:“山一程,水一程……”
那歌女嗓音曼妙,又是新词,众人听着顿觉耳目一新,此时大多又有些醉了,又存着讨好泰宁帝的心思,一时间称好之声此起彼伏。
当然这其中忠信王心情是十分不爽的,也因此待那歌女唱完下去之后,忠信王出列,对着李桂,佯醉道:“李探花此词虽好,但调却是旧调,李探花才华横溢,想必深通乐理,此时众乐之际,李探花何不唱一曲,以谢皇恩,以与众同乐尔。”
礼乐自古一体,故而士子的基本修养里有“琴”一项,忠信王说李桂通“乐”是说的过去的,甚至李桂都不能自谦不懂。
但是让李桂唱曲却是带有侮辱性的!这是因为在读书人的心中诗赋词曲是有高下之分的,吟诗、做赋、填词、唱曲,其中诗歌地位最高,赋次之,词再次之,至于曲,因此来自民间,用字随意,又多粗俗,实际上在士子心中地位极低,写曲的不多。
而现在忠信王居然把士子之“乐”,与民间之曲,混为一谈,请李桂去唱曲,这分明是一种羞辱!
也因此众大臣即士子闻言都不由的微微一愣,然后一会儿看看泰宁帝,一回儿看看李桂。
泰宁帝对忠信王与李桂之间的嫌隙是很清楚的,以前的事情夏秉忠早已告诉了他,因此他很清楚,这是借机泄愤,让李桂在大庭广众之下出丑。
他有心喝退忠信王,可忠信王毕竟是他的儿子,而且在他心中皇家就是要高人一等,忠仁王这么做也不是什么大事儿。
同时在心里泰宁帝也确实想试一试李桂有没有新调,是什么样的新调——毕竟宫廷的调子来来回回就那么几种,他听都听腻了。
而他又担心李桂没有新调,同时也明白李桂心中所忌,因此糊弄着说道:“大俗即大雅,《诗三百》多来自于民矣,李爱卿如有新调,不妨一唱。”
其实泰宁帝很擅长糊弄,这其实是帝王平衡之术的表现。
其实李桂心中正在两难:不唱,按照忠信王的说法,就是不愿与众人同乐,李桂深知他的基本盘还在士子间,因此他不愿生硬的拒绝。
而唱了却是做歌女伶人之事……
不过当听到泰宁帝的话后,他下了决心,原因无它,因为泰宁帝的话实际上是消除了士子唱曲是低贱之事的常识——《诗三百》即《诗经》,大多数都是民间所唱之词,现在科考都考,因此士子唱曲怎会低贱!
……
而此时众大臣与新晋进士也都听出了泰宁帝话里的维护之意,但是他们依然暗暗盯着李桂,想看看李桂的选择,而如果李桂不唱,在泰宁帝如此维护之下,那就不仅仅是丢人了。
而就在这时李桂长身而起,出列,对着泰宁帝深施一礼道:“皇上见识高深,大俗却是大雅,曲虽俗,但也可雅致,微臣不才以前闲余倒谱的一曲,愿与诸位同乐。”
雅致的散曲泰宁帝与诸大臣还是听过一些的,比如马致远的天净沙,枯藤老树昏鸦。
但这已经是老调了!新调,用词又雅致的他们已经许久没听过了,因此闻言泰宁帝说:“哦,爱卿快快唱来。”
李桂闻言行了个礼,然后走向弹琴的宫女边,那宫女识趣离开,李桂做了下来,“咚咚”试了几下,然后便弹便唱道:“我醉提酒游寒山霜华满天。一吸寒气冷风翻,酒洒河山……”
这是后世的古风流行歌曲,调子自然绝对是新调,而用词也雅致。
而流行歌曲的特点是旋律简短优美,瞬间让人如痴如醉,跟着想唱。
泰宁帝以及众大臣和新晋的进士何尝听过这样的歌声,这来自后世千年的歌声,一时间个个都听的如痴如醉,整个后花园居然鸦鹊无声。
须臾李桂唱完之后,起身离开之际,众人才反应了过来。
“好曲!”
“真是好曲!”
“真是新曲!”“此声洗心悦目啊!”
“是啊!余韵绕梁啊!”
“李后庭真是大才!吾服矣!”
……
随后议论之声潮起,而就在这时不知谁大喊了一声:“再来一遍。”
此声一出,立刻得到了响应,“后庭,真真好听,不如再唱一遍。”随即俞图笑道。
“这个,嗓子疼。”李桂推辞。
“后庭何必骗我等。”杜集美故作愠怒。
第三零九章 荣归
“后庭勿装。”
“此大家之所求尔!”
……
流行歌曲的魅力即使后人都难以抵挡,何况这些旧调听百年的古人,众人纷纷符合。
……
而泰宁帝自然也是第一次听这前年之后的歌曲,他也不能够免俗,心中绕梁之感的驱使下,泰宁帝轻轻一咳,然后叹道:”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赏!”
泰宁帝所说的赏并不是空白无物,以帝皇之尊自然不会说赏银多少多少,赏什么什么之类的话,他说的赏实际上都是有例有制的。
而吴贵妃自然也是听的如痴如醉,美目涟涟在李桂身上晃动不已,而众人的请求声夜早已传入她的耳内,她又深得泰宁帝宠爱,因此泰宁帝刚说完,她便侧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