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红楼长随 >

第144章

红楼长随-第144章

小说: 红楼长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天你去天桥找几个艺人,就说荣国府夜间开市,免费两月,不收任何费用。做小吃的也可以。”随即李桂对詹光说道。

    ……

    一直到亥时,探春才算完了今天的账目,不算收的礼钱,抛去各种本钱,纯利润居然有二百余两!

    二百余量,对于没从事过商业的探春来说并不是一个小数目,而这害只是一晚上的收入,第一天的收入!

    因此探春算完,一双美眸立刻惊喜的看向了李桂,毕竟一直以来荣国府都是入不敷出,寅吃卯粮!

    “这还真行!你说以后一天能不能转四百两。”随即探春看李桂说道。说话之间疲倦的脸上布满了难以掩饰的、期盼的笑意。

    一天四百两,还上二百万两银子大约需要十五年,即使上一世不是学经济的,李桂也清楚这收回成本的时间也太长了,而且这个行业还是服务性行业,也就是说是高利润行业。

    因此看着探春带着些惊喜的俏脸,李桂笑道:“应当不止四百。”

    “哦……”

    “我刚才想了想晚上的时间也要利用,我已让詹光去天桥……”

    李桂刚想把他下一步的想法向探春说一下,而就在这时脚步声响起,随即就传来了晴雯的声音:“老爷,还忙着呢?”

    说话之间,晴雯、王熙凤、春兰、小婵儿一起走了进来。

    “你们怎么来了?”李桂一愣笑道。

 第三零三章 蒸腾

    “这都几点了,我和凤姐姐赖看看。”随后晴雯笑道。

    惜春依然呆在探春的身边,因为王熙凤特殊的身份——王夫人的内侄女。说话之际她与探春一起向王熙凤曲了下膝,同时心中腹诽:“好色之徒!”

    然而随后她心里就想着以后怎么到后台去偷听流三硕讲故事去。

    ……

    因为有惜春这个电灯泡在,回去的路上众人并没有多言,直到出了荣国府的二门,王熙凤才扭转螓首对李桂叹道:“老爷你对姑丈也是尽心尽力了,妾大河边当时掌家时你为何……”

    王熙凤想说的是她当时掌家时李桂为何不把这些说给她,但转而一想,这些已成过眼云烟,再说这些已经没什么意思。

    李桂能听出王熙凤话里的意思,也能听出王熙凤话里的嗔怪之意,随后说道:“此一时彼一时也,一些事情需要人的位置,我当时位卑……”

    ……

    三人随意闲谈着,从一大早到大半夜忙过了一整天,回到屋里,困倦自生,也没了调笑王熙凤与晴雯的心情,随后简单的洗刷了一下,谁去。

    ……

    而李桂睡去不过一个多时辰,林之孝便起了床……

    作为荣国府的老人,管家,昨晚大观园的盛况是很让林之孝激动的,这其中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一辈子生活在荣国府,性子又老实,再内心深处早已与荣国府休戚与共。

    另一个原因则是他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荣国府重回盛况的希望——作为荣国府的总管他对荣国府的窘况!

    起身,稍微洗刷之后,林之孝便往采买处而去,见到荣国府新提拔的买办钟良后细细交代了一番,随后林之孝便往大观园而去,一路走,一路借着星光,用一双已经有些花的老眼检查着卫生的情况——这是李桂特别交代他的,卫生必须搞好。

    当然这个要求实际上是李桂前世管理学校的习惯要求。

    一路走,一路看,到了杂役处之后,林之孝立刻喊醒了杂役头目李林,把紧要处细细交代了一番。

    然后林之孝带着两个仆役王大门而去,到了大门口,用崭新的棉巾蘸了水,然后亲自檫起了“大观园”这鎏金的招牌……

    看到东边有一抹亮光之时,林之孝又匆匆往礼事房而去,准备迎接探春的安排……

    ……

    辰时二刻,太阳黑丝带着初生的残红时,大观园的大门就开了,随后就有好奇者走了进来。

    而在此时正殿西侧,原来元春探春安顿车马处,戏台子已经搭好了,五六个仆役正在摆着椅子,艾官、文官、芳官等十二官正调嗓子的调嗓子,压腿的压腿……

    柳三硕得到巨赏,并直接給分了银子的事最晚就在大观园众人中传开了,毕竟这样都银子着实让人眼馋!

    当然这也极大的鼓舞了十二官的积极性,毕竟这对她们来说是一笔额外收入,而且可能不小!

    而且她们也没损失什么,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及时不在戏台上演,她们也要在台下练。

    当然被调动的还有被抽调到大观园的仆役,从探春直接把赏银分给柳三硕的举措中,他们隐隐感觉以后每月奖金的事可能是真的,而且还可能不小,如此他们就是赚个月例了!

    ……

    而到了辰时三刻李桂也和山子野、詹光、卜固修来到了大观园正殿,其实大观园里已经三三两两的有了游客。

    其实李桂有时觉得自己不用多费心思,大观园的生意也会慢慢好起来。

    原因无它,大观园占据了天时、地利,这天时主要是指的是天家,这里是元春省亲处,又有泰宁帝的御书,自然的引起市民的观摩、憧憬之心。

    地利指的是在京师里,这样闹中取静、又雅致美轮美奂,开放的地方并不多!

    因此李桂认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来大观园里游玩、住宿、饮食的会越来越多,然后做小生意的也会渐渐在外聚集,再把铺子慢慢开起来,如此这里慢慢就会成了集游玩、住宿、购物于一体的所在。

    但是为了以防万一,李桂还是觉得有必要让大观园尽快繁华起来。

    随后李桂把镶嵌赵文重等人牌匾的方式、地点给山子野说了一下。又到了剧场,说了下放置风扇的地点——这个时节中午还是热的。而随后即使用不着,也可做个噱头,吸引人来看,而人来了就有可能消费。

    布置完这些,李桂才往探春所慌在的偏房而去——对于大观园,他自感还没完全走上正轨,还不能完全放手。

    而到了偏房一看,不仅探春在,王熙凤也在……

    “你怎么来了?”

    “闲的慌,来转转。”王熙凤笑道。

    “晴雯呢?”

    “去皮尔记送衣服去了。”

    ……

    而就在李桂与探春、王熙凤闲谈之时,正殿西侧的剧场里已经围的是人山人海,本来设计的长排联座位已经座完,而且后面周围站的也是水泄不通。

    这是自然的,在这个贾母能够连续看一个月大戏的年代,精神产品是极度缺乏的!更何况是免费!

    “我去看看。”闻声李桂笑道。

    ……

    而李桂才转过来一个弯就回来了,因为他看到的是满眼的人,戏台上只能看到不知道什么官在刷着花枪,不过锣鼓丝弦之声倒是清清楚楚——可能是戏曲太吸引人,这么多人竟无杂声。

    “这下酒楼的生意应该好了!”

    ……

    如此大观园戏曲免费看的事情测底在京师传来了,来游玩的逐渐多了起来,而人多自然又吸引了一些小商小贩,这其间因为詹光的宣扬,天桥处玩杂耍的也逐渐过来了,晚上的大观园也逐渐热闹了起来,而热闹本身又吸引人,大观园的生意就像滚雪球一般,蒸蒸日上。

    当然荣国府里也是气象一新!一扫以前的颓势!只是想到大观园里的仆役却是越来越多了,探春被找的不胜烦恼。

    荣国府气象一新,而气象最为更新的还是贾环,只要一有闲,他便像是浑江龙一般混在大观园里,一般情景是如此,先在自家的饭庄吃些早点,然后听戏,再吃点,然后泡澡,去茶室喝茶,晚上听故事。

    ……

    如此时光匆匆,时间不知不觉就带了八月初七。这天晚上,贾政把李桂唤了过去。

    三杯小酒过后,贾政叹道:“这阵子贤侄辛苦了,来喝酒。”

    贾政的语气里带着欣喜、带着感慨,大观园居然便的繁华若市,他是没想到的,而每天将近两千两银子的利润,更让他感慨欣慰,心境安然。

    诚然虽然大观园还是不能一下子赚到二百万两银子,但贾政已经听说了借银的官员上书要分期付款的说辞,这倒让他那颗迂腐之心开了窍,也因此大观园的盛况也让他有了底气。

 第三零四章 殿试

    “伯父客气了。”李桂端起了酒杯。

    “明日殿试贤侄准备的怎样了?”

    “还好!”

    “那就好。”

    贾政闻言欣慰的笑了。其实这句话才是他今天召唤李桂过来的目的。

    ……

    随后两人边喝边谈,直到月上中庭,李桂才离去。

    ……

    第二天,天还只是朦胧黑,晴雯和王熙凤就起来了,帮着李桂洗漱完毕,吃了些早点之后,两个又帮着李桂换上了皂色的长跑,黑色千层底的靴子,最后带上了纱帽。

    这身衣服时礼部,也就是朝廷专门发放的,已显示与众不同,穿上这身衣服之后,李桂更是显的玉树临风,看的王熙凤心动不已。

    随后照例晴雯拉着李桂败了文吉菩萨……

    虽然说是殿试,但考试的地点却是在贡院,开始的流程和乡试、院试差不多,相差在于这次考试已经不用考房,就露天在贡院的院子里,每人一个矮案,一个蒲团,并笔墨纸砚之物,另一个不同点在于这次考试之前皇上要过来。

    ……

    到了辰时,泰宁帝和赵文重等一众大臣出现在了贡院的正殿上,远远望去,李桂看到泰宁帝一身金黄龙袍,带着天子冠,华贵异常,不过已经明显的呈现老态。

    三呼万岁之后,泰宁帝简短的讲理几句,不过是勉励众人以腹忠所学,为国尽忠,为民谋福利的官话。

    泰宁帝讲话时声音颇为苍老,李桂估计他时日已经不多……

    泰宁帝讲完话之后,考试正式开始,殿试考试只考一题,而且题目是皇帝所出,以显示以后高中者为天子门生。

    填完姓名、籍贯、考号之后,李桂打开试题一看,仓廪实而知礼节赫然入目。

    这个题目破题有三个方向,一是如何让仓廪实;二是仓廪实与礼节的关系;第三是礼节的重要性。

    第三点很有迷惑性,因为礼本来就是一种封建秩序,考生可能在这上面投上所好。其基本逻辑是粮仓满了才知道礼节,可见礼是在温饱之上的东西。

    但是联系催缴借银这个现状,李桂认为此时泰宁帝出这个题目的真意在于如何让仓廪实。

    而如何让国家的仓廪实,来自于后世,李桂认为根本上有三种方法,一是科技,科技是生产力;二是抢掠;第三是贸易。

    之所以这么说,是以为一个国家在固定模式下收入就只有那么多,而要想收入多,当然要靠外力。

    这就好比你家只有一亩地,只产那么点粮食,而且要好几口人吃,因此要想吃得饱、吃的好,解决办法就是要么抢别人的土地,要么多施肥,要么高价卖,低价买。

    但是李桂也清楚这三种方式,在这个时代,写出去他也就完了,再联想到后面忠礼王的改革,乡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特别是摊丁入亩李桂觉得可以在这方面做做文章,只是稍稍吐露,分析出按照人头纳税的弊端,不给出具体的策略就行。

    思索了一阵子,李桂提起了笔……

    ……

    时近晌午之时,众人才交了卷子,礼部宴会,期间众人就考题议论纷纷,有谈论破题方向的,有说没有发挥好的,当然还有拍马屁的,说泰宁帝出的题目泱泱有大气。

    这都快要揭不开锅了,泰宁帝才出这样的题目求策,还谈什么泱泱大气,李桂听了直想笑。

    ……

    而殿试的成绩要在三日后在金銮殿宣布,并有拜孔、游街、跳魁星舞、皇家后花园赐宴,宴会中还会有向皇上献诗献词等活动。

    因此,宴罢,李桂与俞图、赵沐阳一起去了大观园,赵沐阳说要洗兰香汤,以庆祝解脱多年寒窗之苦。

    当然去大观园的也不仅仅是赵沐阳、俞图两个,实际上大观园雅致优美的景色,闹中取静的位置,名目繁多的服务项目深受士子雅士的喜爱,已经成为士子生员最常去消遣的地方。

    他们两个去,李桂自然相陪,泡完兰浴稻花村,稻花村完听故事,全程免费,一直到晚上,两人踩带着一身鸡皮疙瘩、头脑清醒的一起离去,临行前还扬言明日再来。

    送走两人,李桂踏着轻松的脚步往探春所在的偏房而去,到了正殿前,红朦朦的气死风灯笼下,李桂看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

    “伯父!”李桂脱口而出,心中却有些奇怪——贾政确实是不喜欢理这些俗事的,平时基本不来。

    “后庭,殿试如何?”下一刻贾政的声音响了起来,声音里带着温煦。

    “回伯父,小侄觉得还可以,这次皇上出的题目是仓廪实而知礼节,小侄估摸着……”

    李桂清楚贾政肯定是专门来此询问他的!心中感动,破例没像以前那样糊弄,而是很细节的说了他的想法,当然这也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说话之间到了屋里,李桂给贾政倒了杯茶。

    ……

    当李桂和探春、惜春、王熙凤、晴雯一起回去时天上已经是满天星斗了,一路无话,进了前宅,李桂再也忍耐不住,凑到晴雯的香腮“啪”的一下,然后又迅速再王熙凤的香腮上“啪”的一下。

    虽然这种事对晴雯与王熙凤来讲已经是寻常事,但是这种亲密的动作只是在闺中,这再外面!

    虽然在黑夜里,但晴雯与王熙凤都感觉黑暗中仿佛有无数双眼睛!因此两人螓首快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四周看了一圈,然后几乎同时嗔怪道:“老爷,你,你干什么!”

    “嘿嘿,这敲门砖终于可以扔掉了,晴雯、凤儿,今天晚上咱们是不是该庆祝庆祝。”李桂笑道。

    十年寒窗之苦,晴雯与王熙凤虽然没经历过,但是没吃过猪肉,却见过猪跑,特别是晴雯,对于李桂读书的辛苦更是知之甚详,闻言心中一瞬间对李桂充满了怜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