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518章

宋朝败家子-第518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的三人其实还没有反宋的意图,得罪了两位主考官,三人认为这次定然会落榜,而落榜的原因就是苏绅和梁适。

    其实这不过是三人的主观臆测。苏绅和梁适根本就没有这个能力让三人落榜。真正落榜的原因,是他们的论题答辩出了问题。

    皇榜下放的那日,士子们云集。高中者狂呼大喜,落榜者扼腕哀叹。那些榜下捉婿的富商大贾早就早早地守候在皇榜下,只能看到那个中榜的士子,一把捉去好做自己的东床快婿。

    而刘邕、刘沔、胡信三人,如风中飘摇的荷叶,孤零零的站在那里,眼睁睁的看着皇榜上的名字一个又一个。这么多人,唯独没有他们。曾经豪情万丈,目空一切的他们,一遍又一遍的寻找着上面的名字。

    “咦,好了,我中了!”有人拍手大叫,如癫似狂。

    终于过了半响,胡信叹了口气:“走吧,咱们落榜了。”

    “不可能,不可能!怎么会,怎么会落榜,我该高中的,我该高中的!”刘沔两眼通红,死命的抓着胡信的肩膀:“我会中的,我本来能高中的,胡兄,你说是不是。”

    刘沔受了深深地刺激,他无头苍蝇般四处乱撞着,抓住一个人就大喊:“我能中的,我本来能中的!”

    刘邕和胡信互相对望一眼,二人也是心中哀叹,难怪刘沔疯癫了,他俩也差不多要疯了。没中,果然是草头苏绅和木脚梁适搞的鬼。这两个主考官狗一样的东西,就为这点小事使得他们三人前途尽毁。

    刘沔跌跌撞撞,踉踉跄跄的奔到皇榜前,想上前撕下榜单。

    下面的士子们大惊,纷纷呼喊:“干什么!”

    “疯了,这人疯了!”

    “住手,你要干什么!”

    鉴于以前石小凡大闹科举皇榜的先例,这次皇榜前站着几个侍卫在维持秩序。侍卫们手持长矛,威风凛凛的站在皇榜下。

    刘沔冲过去的时候,两个侍卫倒转长矛,一个矛柄将他踹翻在地。这些当兵的个个心狠手黑,打起人来绝不客气。

    要不说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么。跟当兵的讲道理,那是找打。这些士子们无一人敢上前相劝,无不躲得远远的。唯有刘邕与胡信,二人抢上去扶起刘沔。

    感觉人生到了尽头的刘沔推开二人,继续扑上去:“草头苏绅、木脚梁适,你们这两个狗官公报私仇,害我没有高中状元!苏绅梁适,你们给我出来,出来!”

    居然敢在皇榜面前辱骂主考官,这还了得。几个侍卫扑上去,对着刘沔就是一顿暴打。而刘邕和胡信也感觉他们的人生灰暗无望,二人也跟着加入了战团。

    科考,总有落榜者。那些没有中榜的书生一听,这三人口口声声辱骂主考官,机会来了啊!

    于是,有几个同样落第的秀才一起振臂高呼:“苏绅梁适营私舞弊,不公平!我们要吿御状,还我科举!”

    浑水摸鱼,是这个时候大多数落榜者的真实写照。明明这事与他们无关,为什么他们还要跟着一起闹事呢。因为他们落榜了呀,落榜的秀才有人说主考官作弊,正合他们的心意。

    只要他们跟着一起闹事,事情闹大了朝廷就会彻查。一旦彻查出这次科举真的作弊了,那就得重考啊,一旦重考,那些落榜者就多了一次机会。

    这简直就是天意啊,这个时候巴不得有人闹事。枪打出头鸟,真出了事这三个人是挑头的,朝廷要抓不可能把所有人都抓了,所以一时之间,众多的考生都跟着闹起事来。

    侍卫大惊,一名侍卫慌忙吹起哨子,贡院内跑出一大队侍卫。这下彻底乱了,落榜的秀才们开始冲击贡院。

    侍卫们挥起武器开始暴揍,直到援兵到来,才彻底的把这些读书人镇压下去。

    事情终于闹大了,刘邕、刘沔还有胡信三人,被抓了起来。案子惊动了天听,赵祯恼怒的坐在文德殿,下面的苏绅和梁适瑟瑟发抖。

    历朝历代都怕读书人闹事,尤其是对于读书人更为宽松的大宋朝。士子们的待遇空前提高,他们一旦闹事,这些人往往都是互相串联一气,影响极坏。

    苏绅吓得瑟瑟发抖:“回陛下,臣绝无营私舞弊之说。这、这三人与臣并无深交,臣犯不着对他们这样啊。”

    “是啊陛下,他们的卷子还在翰林院,陛下拿来一观便知。三人文章答辩驴唇不对马嘴,迂腐无知,怎能中榜。”梁适也跟着说道。

    这事赵祯龙颜大怒,下旨彻查,若是当真有科场舞弊,严惩不贷。后来包拯上书,言及他和石小凡在开封府曾经抓过这三个奇葩的事,赵祯拿起三人试卷一看,确实如梁适所言。三人的试卷驴唇不对马嘴,文章虽然做的工整,可太过酸腐不知变通。

    案子很快查清,此次科举并未出现营私舞弊现象。是这刘邕、刘沔和胡信三人落榜后心存怨恨,三人聚众闹事。本来依照大宋律法,三人必将受到严惩。

    还是赵祯开恩,觉得他们是读书人,落榜后自然心中难平。只是把三人逐出京城,并未治罪与他们。

    可这对于刘邕他们三人来说,这是他们的奇耻大辱。北宋的仁宗赵祯时代,既是号称“百年无事”的太平盛世,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集中,并在各地发生小规极民变兵变的时期,用咱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经常发生群体件。落第秀才们既然不能加入宋朝的国家机构,实现个人的“富贵”,那就免不了背叛宋王朝,以其他方式寻找并实现自己的富贵。

    三人被逐出京城,落魄寒酸的回到了他们的出生地,京东西路的淄川。在这里,三人开始了他们的密谋造反计划。

    第四届咪咕杯评选马上就要开始了,各位读者们,麻烦你们每天给本书投十张咪咕杯票。本人会每天日更万字,感谢大家支持!

 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杀亲立事

    淄州,石小凡的西山玻璃厂给大宋朝的百姓见识了一下什么叫透明如水。

    而淄州琉璃甲天下,这里出产的琉璃乃是天下一绝。

    唐代李亢在《独异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开元间,有长安贩夫王二狗者,尝往返淄郡贩丝,微利也。一日,孤馆遇盗,财物尽失。

    二狗叹曰:天不助我。遂悬梁欲自尽。冥冥中见一老者,锦衣玉带,头戴朝冠,身穿红袍,白脸长须,温文尔雅,左手“如意”,右手“元宝”,高祖赐封财帛星君李相公是也。星君曰:“尔当大富贵,岂可轻生!不闻淄州出琉璃乎?”又舍元宝一枚,乃去。二狗遂贩琉璃,成长安首富。又感念星君所赐,易名元宝。

    而刘邕家里,就是靠做琉璃发家的。淄州刘家,乃是当地名门大户。刘邕在家里排行老三,他家家族很大。

    刘家缺的是想在家族里能出个做官的,可偏偏一大家子没有一个出息的读书人。后来鬼使神差地,刘邕中了秀才。于是,他成了老刘家的厚望。

    本来刘邕的母亲是小妾,他只是个庶出。家里还有大哥继承家业,根本没他什么事。

    可刘家老爷子说了,只要刘邕考中了,刘家家业就由他来继承。

    这下好了,此次进京赶考,不但冒的功名没考到。还被逐出京城,算是丢脸丢到家了。

    而刘沔更是生无可恋,本来老丈人就嫌弃他是一个穷酸秀才。他想这次若是高中皇榜,就能回家娶他的女人喜儿了。这次落榜,婚事肯定黄了。想起喜儿要嫁给李员外那个老东西,刘沔就悲痛欲绝。

    胡信借了高利贷,若是还不上,一家老小被逼债,怕也会落得个家破人亡。

    这是把三人往绝路上逼啊,于是路上三人一合计,反了他娘的。

    纵观整个北宋王朝,读书人最爱干的事情就是造反。从太祖赵匡胤时期,这事就屡见不鲜。物不平则鸣,不得志则反。何苦为那个并不在乎自己的君王守志守忠呢。

    秀才要反,因为直接挑战了古代最高的道德标准——忠,所以,往往要树立一个更好的旗号:为天下苍生!为均贫富,为等贵贱!这个旗号,早在秦朝的时候,就由农民领袖陈胜同志提出来了!秀才弃忠造反,通俗《水浒传》中的王伦说得最明白。盗墓

    书中写道,王伦蓦地寻思道:“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宋代并不缺乏因为落第而叛逆宋廷的事件。这种事件分为两类:一类是谋逆,即自建游民武装,试图与宋廷争夺政权;第二类是落草,占山为王。宋代落第者叛宋的记载,相当一部分集中在所谓太平盛世时代的仁宗赵祯时期。

    包括去年,也就是石小凡在城北鼓捣农作物的那一年,同为落第者孔直温反叛。孔直温是徐州人,曾经很会读书也曾想过感恩报国,也考中过举人。如果顺利的话,在官场上可以大有作为的。

    然而,这一年孔直温感觉这官场不那么好混了。本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理论,他也想造反做一把皇帝的瘾。有时候你无法以常理去推测这些读书人脑袋里想的是什么。孔直温很快拉拢了一帮人“挟妖法,诱军士为变”,被当地人告发,被捕就诛。也就是说,幸亏朝廷这边发现得早,将这个背叛的读书人及时拿下,不然的话,如果他真的领导着人马干起来了,说不定又会成为场大灾难!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孔直温造反密谋失败,刘邕就和刘沔胡信商量:“二位兄弟,京东西路无朝廷重兵。在淄州起事最为合适,首先咱们可以拉起人马,占山为王和朝廷来个游击战。若是朝廷派兵围剿,咱们就西进往南,一举拿下兖州袭庆府。”

    胡信有些担心起来:“好像济南府那边,有朝廷的一个两千多人的厢兵。他们若是南下围剿,咱们恐为不妙啊。”

    宋代驻各州的镇兵。宋初厢军不习武技,主要供地方当局役使,选壮勇者入京师充禁军。宋仁宗赵祯时为对付农民起义,始教厢军习武。

    厢军其实就是地方杂牌军,番号多达二百以上,不同番号的厢军,承担不同的劳役。只有少数番号的厢军,尤其是厢军中的马军,主要作为地方军,以维护地方治安为主。从事劳役的主要是厢军中的步军。

    北宋的兵卒来源大体有两种渠道,一是招募,一是配隶。《宋史·兵志》在述及宋朝禁军和厢军的来源时说:“或募土人就所在团立,或取营伍子弟听从本军,或募饥民以补本城,或以有罪配隶给役。取之虽非一途,而伉健者迁禁卫,短弱者为厢军。”

    由于厢军与禁军的俸钱悬殊,大约相当于承担同样任务禁军的一半左右,禁军还有其他优厚的待遇,如禁军在置营地有营房以供兵士家属居住等,因此厢军升格为禁军,也就成为了一种“奖励”。

    而待遇的悬殊,也使得一些地方厢军怨声载道。刘邕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冷笑道:“来了更好,咱们一口吃了。这些大头兵本就对朝廷多有不满,你我三人只需一煽动,定会应者云集。等咱们势力壮大了,就寻一处险地,不服朝廷管辖,岂不逍遥!”

    “刘邕兄,这起事是需要钱粮的,咱们那儿弄去?”刘沔问道。

    刘邕一咬牙:“无毒不丈夫,欲成大事者,当机立断。咱们回家以后,召集几个兄弟,抄了我的家。杀了我爷爷那个老不死的,占了我家的家业。有了钱,咱们就可以招兵买马,共举大事!”

    刘沔和胡信一听大惊,这厮要杀他爷爷?

    刘邕的爹娶了几房小妾,纵y过度早早地一命呜呼了。刘家,一直是刘邕的爷爷刘守芹掌家。刘守芹对于刘邕这个庶出的孙子向来不待见,后来是因为看中刘邕考中秀才的面子上才对他另眼相待。如今若是知道他科举落榜,刘邕在他刘家怕早已没有了立锥之地。

 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举事

    权利是把杀猪刀,刀刀致人命。刘邕,为了造反竟然要杀了自己的爷爷。

    实际上这个想法由来已久,他娘还活着的时候,因为做小且老实,在家族里备受欺负。

    “娘,别打我娘!”稚声稚气的刘邕,用他幼小的身躯扑在了他娘身上。

    “小畜生,滚开。你娘这个扫把星,克死了你爹,竟然还想来偷炭,看我不打死他!”刘守芹一把把他抓起扔到了一边,两个家丁把他娘摁到凳子上,他挥舞着鞭子照着他娘狠狠地抽了下去。

    刘邕永远忘不了那个寒冷的冬天,他爹娶他娘进门不久就一命呜呼。爷爷刘守芹认定了是这个女人克死了他儿子,对待他娘俩从未善待过。

    各屋都送去了石炭用以取暖,刘邕和他娘住的东偏房里阴冷刺骨,一床薄被根本挡不住凛冽的寒风。

    无数个夜晚,母亲搂着他冻的瑟瑟发抖。在这个家里就连那些下人们,对他娘俩也是冷嘲热讽不当主人看。

    刘邕母亲实在是冻的受不了了,就去账房讨要炭火钱,结果被管事骂了个狗血淋头。无奈,为了孩子不受冻,她铤而走险去仓房偷石炭,然后被抓了个正着。

    这事惊动了家里的刘守芹,他将儿子的死归咎于这个女人的克夫相。怒气无处发泄,命人将她摁在凳子上,一顿暴打。

    刘邕母亲咬牙苦撑,刘守芹脾气暴躁,将她打的皮开肉绽。

    奇怪的是,自从母亲挨了那顿打以后,他们屋子里的待遇突然提高了起来。每年不但有石炭供暖了,吃穿也比以前好了起来。

    那时候的刘邕年纪幼小什么都不懂,这种深宅大院的勾心斗角一点儿也不比后宫差。

    后来他才知道,爷爷虐待他娘俩并非是单单因为娘克死了爹。而是,有另一件让刘邕对爷爷刘守芹恨之入骨的事。

    各院大房小房的,突然在背后对他娘俩指指点点起来。可见到他们的时候,又躲得远远的做了鸟兽散。

    开始刘邕不懂,直到有一天,他进学回家,看到刘守芹将他母亲压倒在床上。

    那一刻,刘邕什么都明白了。是母亲用她的屈辱,换来了他母子的平安。

    被撞破了j情的刘守芹羞愧而去,母亲整理着凌乱的衣衫,慌乱的躲避着他的眼神:“邕儿,你、你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