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宋朝败家子 >

第431章

宋朝败家子-第431章

小说: 宋朝败家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瘟⒅鹊取

    原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障在修建南京城墙时,为了子孙江山的长治久安,他想把南京城墙修的坚不可摧。当时的城墙都是泥沙混合修建而成,可朱元璋并不愿意,他想要全部用砖头,这就意味着需要数亿块砖头。

    这么多砖头,需要全国各府、州、县的工匠一块建造。这就难免造成有的官员和商人偷工减料。因此,在城砖建造上实行了严格的责任制。要求各地在城砖上烧制出府、州、县、总甲、甲首、小甲和制砖人夫、窑匠等至少5至6级责任人,最多达9级责任人的名字,以便验收时对不合格的城砖可追究制砖人的责任,重者甚至可杀头。正是这种严酷的监察制度,才保证了南京明城墙在建造过程中的高质量,经历了几百年的风雨至今屹立不倒。

    盖州古城、荆州古城城墙,同样砖头上也都刻着工匠的名字。其实中国春秋时期就有这种制度了,至于何人所创,已不可考。

    不仅仅是城墙墙砖,兵器制造、宫廷用品制作等等都会用到。这种制度称之为“物勒工名”。所谓“物勒工名”是一种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的制度,指器物的制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勒,我们可以理解成刻的意思,物就是所有的器物,在器物上面要刻上制造者的名字。

    自秦始皇陵兵马俑陪葬坑出土的兵马俑、兵器上均有工匠名字,一旦质量差错,依名追究责任。

    其实在宋代砖头上,也是刻着监造官员以及工匠的名字。

    而南窑这些瓷砖的背面只是一些花纹,别的什么都没有。

    石小凡拿起一块瓷砖:“把这些瓷砖都砸了!”

    众人一听大惊,毕昇也吓了一跳:“驸马爷,这、这都做出来这么多,全砸了岂不是可惜了?”

    “砸了!”石小凡怒道:“你们想滥竽充数,以为法不责众么。告诉你们,这事惊动了官家,别以为你们人多就不会被治罪。做不好瓷砖,一样发配流放!”

    众人大为惊惧,没想到闯下这么大祸,皇帝龙颜大怒了。

    “毕昇,以后每一块瓷砖背面,都必须刻上每个工匠的名字。还有负责工匠的监工,以后要是谁做的瓷砖有问题,一查到底!”

    毕昇一听大喜:“此计甚妙,你们都听好了,以后每块瓷砖都需刻上每个人的名字。把这些做好的瓷砖全部砸了,砸了!”

    叮咣二五,一通乱砸之下,原先第一批出厂的瓷砖全部被砸了个稀巴烂。

    自此以后,南窑瓷砖厂出产的瓷砖,没有一块质量是不合格的。

    瓷砖铺设颇为讲究,需要用沙子和水泥干拌在一起。一定要干,用手一捏成团,松开成散为佳。然后把它们均匀的铺在地上,在把搅拌好的沙浆抹在瓷砖背面,犁出沟壑,这样铺设的时候能和地面接触不会空鼓。

    再上面放上水平尺,用橡皮锤敲打,直至平整。

    水平尺玻璃管,里面灌上水。利用液面水平的原理,以水准泡直接显示角位移,测量被测表面相对水平位置、铅垂位置、倾斜位置偏离程度的一种计量器具。

    这种水平尺既能用于短距离测量,又能用于远距离的测量,也解决现有水平仪只能在开阔地测量,狭窄地方测量难的缺点,且测量精确,造价低,携带方便,经济适用。

    看起来很简单,但在这个时代做出一把水平尺工艺非常复杂。

    有了水平尺,地砖铺设就简单多了。然后就是抹墙,殿内的装饰风格都是古典现代结合。

    暖气管道,每一个螺丝都是纯手工打造。这很耗费时力,每个房间都安装了暖气片。电灯线、甚至还出现了自来水管。

    乍一看,天宫建造的和现代楼房已经相差无几了。石小凡甚至预留了入电梯井,只是暂时没有安装罢了。

    电梯暂时是安装不上了,石小凡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只有先把电梯井预留出来,待日后科技发展了,再安装不迟。

    天宫内金碧辉煌,窗明几净。甚至在赵祯办公的文德殿和紫宸殿,都有两个硝石池。这两个池子,是夏天的时候作为制冷用的,就像是空调。

    两个池子夏天时候注满水,然后往里面导入硝石。硝石与水反应吸热,可以制冰。

    要命的是这硝石可以重复利用,只需晒干以后可以循环使用。只是如此奢靡的东西,也只有皇家能用得起。

    到时候这天宫冬暖夏凉,那就是人间天堂了。作为回报,赵祯同意将来在石府建一个三层的小型混凝土楼房。

    毕竟天宫属于皇家所有,不是民间百姓能享受得起的。

    天宫的建造日趋完善,而东京城又出了一件大事,八王爷赵元俨不行了。

    八贤王,一生为大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此时的赵元俨已经年逾六十,长年缠绵病榻。翰林医官院传来消息,说他怕是挨不了几天了。

 第九百五十八章 人生知己

    人之寿命有时尽,杨太后八十五了,原本摇摇欲坠的身体现在却硬朗的很。

    而八贤王赵元俨,六十岁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境地了。

    赵祯对于这个皇叔一直都是礼敬有加,为了大宋朝,赵元俨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南下平定獠人之乱,跟从石小凡勤王平定楚王谋反。赵祯即位,拜太尉、尚书令兼中书令,徙节镇安、忠武,封定王,赐赞拜不名,又赐诏书不名。

    天圣七年,封镇王,又赐剑履上殿。明道初年,拜太师,换河阳三城、武成节度,封孟王,改永兴凤翔、京兆尹,封荆王,迁雍州、凤翔牧。

    景祐二年,大封宗室,授荆南、淮南节度大使,行荆州、扬州牧,仍赐入朝不趋。

    赵祯对这个皇叔感情深厚,凡有请报可,必手书谢牍。方陕西用兵,上所给公用钱岁五十万以助边费,帝不欲拒之,听入其半。尝问翊善大夫王涣曰:“元昊平未?”对曰:“未也。”曰:“如此,安用宰相为?。”闻者畏其言。

    庆历三年冬,大雨雪,木冰,陈楚之地尤甚。占者曰:“忧在大臣。”既而元俨病甚。皇上忧形于色,亲至卧内,亲手调药,屏人与语久之,所对多为忠言。赐白金五千两,固辞不受,曰:“臣羸惫且死,将重费家国矣。”帝为嗟泣。

    其实去年的时候,赵元俨已经缠绵病榻不能参与政务了。翰林医官院的史成礼还有赛华佗他们也都来看过,均是束手无策。

    赵祯来过好几次,并且亲自为赵元俨调制熬药,一时间传为佳话。

    而此时庆历四年京都王府,辽北完颜乌古乃进贡的千年老人参在王府直接当饭吃,参汤吊着赵元俨一口气:“陛下、陛下和小凡来了没有?”

    下人着急的道:“快了,已经着人通知了。王爷,您先躺下歇着,别着急。”

    家丁一趟又一趟的去门口张望,终于看到了赵祯的黄龙大旗。于是飞也似的奔了回来:“来了来了,陛下来了!”

    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赵元俨眼睛一亮:“扶我起来。”

    家丁们大惊,王爷已是油尽灯枯,勉强一口气撑着。这要是一活动……

    直到赵元俨厉声呵斥:“快点!”家丁们才七手八脚的扶着他坐了起来。

    这个时候,赵祯和石小凡后脚已经进来了。

    “八叔,您身子怎么样了?”赵祯急匆匆的闯了进来。

    赵元俨挣扎着还想施礼,可已经力不从心了。

    跟着赵祯一起来的赛华佗大惊失色,他观赵元俨的气色,随时都有可能驾鹤西去的迹象了。

    当下赛华佗不及细想,随身药箱取出银针。这时候中医的神奇之处就显现出来了,只见赛华佗如同蜻蜓点水般在赵元俨身上飞快的扎了几针。原本奄奄一息的赵元俨,气色登时红润了许多。

    旁边赵祯和石小凡暗自松了口气,石小凡翘起大拇指:“赛神医,真有你的。”

    赛华佗并没有显出高兴的样子来,反而心情更显沉重。石小凡暗叫不妙,悄悄将他拉到一边问道:“如何,八王爷的病……”

    石小凡没有敢说下去,赛华佗叹了口气,伸出两根手指:“两个时辰。”

    意思很明显了,赵元俨最多还能有四个小时时间。中医神奇,以赛华佗的本事说上两个时辰,绝不会多上一刻的。

    石小凡心中一痛,赵元俨的人品,石小凡也是极为佩服的。他睿智、深沉、忠心耿耿。

    赵元俨效忠的不是赵祯个人,而是整个大宋王朝。楚王谋反的时候,他完全可以置身事外坐山观虎。

    因为退一万步说,赵从宕当时取代赵祯做上皇位也做不久,各地勤王之师会撕了他。

    而拿下赵从宕,皇位空缺。到时候唯有赵元俨呼声最高,他振臂一呼,完全可以做上皇帝宝座。

    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知道楚王谋反的那一刻,第一时间联系石小凡一起出谋划策入京勤王。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赵元俨非常欣赏石小凡。他总觉得怀有异能的高人难免有些特立独行,石小凡败家胡闹,不过是一种洒脱罢了。

    这么懂自己的一个人,石小凡自然也喜欢。他敬的是赵元俨的人品,如今这位大宋朝的巨星就要陨落了,怎能不叫人伤心。

    “驸马。”赵元俨叫了一声。

    石小凡回过头,慌忙挤出一个笑容:“王爷,陛下一来,您的身子就好了,哈哈!”

    他尽量克制着不让自己悲痛的表情表露出来,而赵元俨其实已经感觉出来了,他摇了摇头:“我的时间不多了,你过来。”

    石小凡只好收起笑容,走了过去。

    赵元俨拉着他的手:“谢谢,我替天下百姓、替我们赵家王朝谢谢你。”

    石小凡一惊,他没想到赵元俨会跟自己说这个:“王爷,你……”

    赵元俨苦笑了一下:“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大宋朝有了你,社稷之幸,江山之福。嫕儿又嫁给了你,更是让我高兴。我走之后,望你忠心辅佐陛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我是看不到了,可我会在天上看着你。”

    “八叔!”赵祯不自禁的眼眶儿红了。

    石小凡认真的点了点头:“王爷放心,我会的。”

    赵元俨笑了笑:“你的性子顽皮胡闹,那就顽皮胡闹下去。旁人风言风语不必理会,快活洒脱才是男儿本色。别人的闲话都去他娘的,但求问心无愧就好!”

    这话深得石小凡之心,他大喜道:“是是是,该吃吃,该喝喝。该玩玩该睡睡。那些狗官惹了我,我就收拾他。”

    “狠狠收拾!”赵元俨又加了一句。

    石小凡使劲的点了点头:“使劲收拾,打的他们哭爹喊娘,满地找牙!”

    旁边赵祯一脸黑线:“那,那也不能太胡闹。那都是些朝中重臣,打闷棍绑票的事还是少干。”

    赵元俨笑了笑:“听到没有,陛下都说了,打闷棍绑票的事少干。可没说不让你干,偶尔做那么几次,也是无伤大雅的。”

    赵祯:“……”

    石小凡乐不可支,知我者,八贤王也!可惜了,若是八王爷别这么早早就走了该多好。

    “陛下、小凡,听说你们在宫中建了一座天宫。咳咳,我、我还未曾见过,可否,可否带我去一观?”

 第九百五十九章 八贤王薨天

    额,这算是八王爷的临终遗愿了。石小凡看了眼赛华佗。

    眼看赵元俨已经是油尽灯枯,一口气上不来就过去了。这样子怕是无法移动,王府离着皇宫并不近,一路颠簸,不知他撑不撑得住。

    赛华佗上前弯下腰:“容下官给王爷把下脉。”

    半响,赛华佗眉头皱了皱:“驸马爷,烦你让王爷坐你的马车吧。”

    石小凡一愣:“啊?哦,好啊,来人,扶王爷上车!”

    石小凡的马车最舒服,坐起来也不颠簸。换成别的马车,怕赵元俨早已死在路上了。他最后的心愿是想到皇宫看一看石小凡建造的天宫模样,无论如何也得满足他。

    马车走的很慢,生怕颠簸了赵元俨。他已经有气无力了,赛华佗在一旁紧张的不时给他把这脉。

    终于,皇宫到了,远远的透过马车的车窗就能看到那座宏伟的建筑。高楼上面,放着两条百米长的巨龙。

    赵元俨嘴角露出一丝笑容:“这就是你建的天宫啊,果真气派。”

    石小凡也微笑道:“是啊,就是暂时只装完了一层,上面都还没有装饰呢。”

    “我都等不及了,你做的东西定然都是极好的。小凡,我有句话跟你说。”

    车厢内只有他和石小凡还有赛华佗三个人,石小凡扶着他道:“八王爷,有话你就说吧。”

    “陛下仁厚,可难免有时候优柔寡断。大宋的江山靠的是咱们这些做臣子的撑起来的,遇到难以决断的大事,务必要勇于直谏。”

    石小凡笑了笑:“这个,这咱们还能遇到什么大事。您就放心吧八王爷,只要有我在,朝中出不了什么大事。”

    “储君,”赵元俨突然剧烈咳嗽起来,已经是入气少出气多了。

    石小凡大惊:“赛华佗!”

    眼看皇宫就要到了,别这个时候赵元俨再就这么走了,那可是遗憾的很了。

    赛华佗也是大急,他在赵元俨身上继续施了几针。然而这次并没有什么用,赵元俨的气色依旧在转恶。

    赛华佗只好收起银针,从怀里摸出一个小瓷瓶。殷红色的小瓷瓶只有拇指般大小,赛华佗从里面倒出一粒药丸,然后掰开赵元俨的嘴巴给送了进去。

    说也奇怪,吃下这颗药丸之后,赵元俨的气色居然渐渐好转起来。他,竟然能自己坐起来了。

    石小凡大喜:“行啊你赛华佗,你还真是繄起死人而肉白骨啊。”

    赵元俨也是又惊又喜:“本王突然感觉好的多了,脑子也清明了,哈哈,好药!”

    赛华佗却脸色沉重,只有他自己知道,赵元俨此时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油尽灯枯之人,身体机能已经丧失,此时就算是大罗金仙也救不回来了。

    “赛华佗,你这瓶子里什么神药,给我几颗尝尝。”石小凡眼前一亮,觊觎起赛华佗的那个红色小瓷瓶了。

    赛华佗一惊:“驸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