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635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635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清臣哑口无言,如果飞廉军还守不住,那么大宋恐怕这没有军队可用了。

    想到因为军费,禁卫军不得不退兵。

    李清臣也急了,他怕整个河北搅和成一团乱局,最后糜烂。

    真要是被辽国大军南下了,对于大宋的破坏,哪怕是章楶率领西军灭了西夏,也无法弥补。对于大宋来说,哪怕是西夏覆灭,西北还有对手。大宋将和辽国直接对上,甚至西北所受到的压力,要比西夏给大宋的压力都要强大。

    将近四十万禁军被北方拖住,这样的局面,对于大宋来说,几乎是危在旦夕的境地。尤其是,随着战争的升级,四十万精锐还不够,需要更多的兵马。这对大宋来说,仿佛是陷入泥潭,再也没有爬上来的机会。

    而靠着变法获得的财政上的暂时纾困,难以持久。这样下去,对于大宋的财政将会来越来越难。禁卫军的效果很好,李清臣肯定想要组建第二支,甚至第三支禁卫军。

    但是没钱,什么也组建不成。

    为今之计,财政上只能选择开源,用李逵的办法一点点的整合禁军,恢复禁军的战斗力。李清臣想到这里,当即对皇帝建议道:“臣以为李逵的建议能行,还请陛下尽快廷议,通过之后,立刻执行。好组建禁卫第二军。只要有禁卫军扩充一倍,臣以为,辽国拿下的威胁将被扼杀。届时,才是我大宋喘息之际。”

    赵煦喃喃道:“已经到了这么严重的地步了吗?”

    “差不多,主要是河北禁军能够抵挡辽军的也就是三四万人马。其他的兵马打顺风仗可能还有点用,真要是面对辽国精锐”

    李逵摇了摇头,无奈道:“不坏事,已经很不错了。”

    在清河原上,李逵和耶律洪基决战的时候,他并不清楚河北两路的援军情况。

    等到决战结束之后,并且和仁多保忠汇合,才知河北西路军五万人马竟然在这节骨眼上准备撤回。这让李逵已经非常不满了。

    这次他决议撤军,也是想要让河北军明白一个道理,功劳是要用命去搏来的。

    不拼命,就想要功劳,门都没有。

    不过李逵也做了些安排,涿州只要控制在手中,加上易县和易州等地只要控制在宋军手中,辽军南下还是一句空话。

    赵煦紧了紧眉头,问李逵:“禁卫军和飞廉军撤军之后,李卿,你认为安惇和王进能够守住燕州?”

    “很难。事实上,禁卫军在也毫无办法,炮兵已经没有炮弹和足够的火药,无法野战。如果将火力强大的禁卫军放在城内守城,只能是被动挨打。同时,季节对禁卫军也非常不利。入冬之后,雨雪天气增加,火药受潮的不利因素越来越大,即便弹药充沛,这个季节禁卫军野战也非常受局限。”

    “短时期内辽国南下不太可能。但是明年入秋之后,就难说了。”李逵忧心道:“如果河东西路五万人马,能够及时警醒,退守涿州等地,还能好一些。我就怕,等到辽国反应过来之后,大举进攻,这五万人马想要撤都难了。”

    赵煦果然被吓住了,扭头看向李清臣:“真的如此吗?”

    李清臣也是无奈,天下的兵马,有一支算一支,能想李逵这样的用不到三万人马,破了辽军十多万大军的,也就李逵能做到。章楶也做不到。让安惇和王进这俩废物,哪怕是耶律洪基不亲自领兵,难道他们就能打的过萧常哥,能对付得了耶律陈家奴吗?

    扯淡!

    这俩货能活着逃回来已经算是不错了。

    皇帝等着答案,李清臣不得不据实禀告:“可能比人杰说的还要难一些。”

    皇帝赵煦顿时急了,高声道:“既然如此,还不快撤兵?”

    “陛下,还未知辽皇耶律洪基是否已经?”李逵问。

    “还没有消息。”赵煦也巴不得耶律洪基死,这也算是给他老爹报仇了。

    可是耶律洪基要是不死,他也一点办法都没有。

    时间非常紧迫,大宋要崛起,必须要开足战争机器。增加税赋,显然不合适。大宋的税赋很重,看似大宋对商业税,盐税,还有米价的控制都很有成效。

    可隐藏这下面的是,大宋税收的主要征收对象还是农民。仅仅农税和人头税,就占据大宋税赋的一半多一点。加上徭役,土地不断的被吞并,民间借贷的重压,农民已经无法承受更大的税收压力了。几

    这造成了,如果增税,哪怕是盐税之类的增加,受到打击的还是农民。而如今的大宋农村,已经极其脆弱。

    动不动就暴乱,就足以说明,农民这个阶层已经在大宋被盘剥到崩溃的程度。

    这日,紫宸殿的朝会异常的诡异。

    似乎群臣和皇帝都有些敷衍的样子。

    等到大朝会结束之后,章惇、苏辙、蔡卞、李清臣、曾布一个个都留了下来。

    他们都得到了消息,朝廷准备开设海外封地,可以让商人购买封地权。

    皇帝从紫城殿回廊走到垂拱殿之后,群臣也跟着来了。

    来到地方,曾布却发现一个高大的身影,一开始他还以为看错了,揉了揉眼珠子,发现还这的李逵。

    曾布惊讶道:“李逵,你怎么在!”

    “曾学士,我回来了啊!”李逵笑的非常灿烂,面对曾布这个滑不溜手的家伙,李逵好几次想要下手,都没机会。不得不小心对待。

    曾布环顾四周,仿佛其他人都习以为常,顿时心中恼怒,原来就他不知道。

    作为群臣之首,章惇开口道:“我大宋如今陷入困局,与辽、西夏之战,都在关键时期。如今加税,恐百姓困顿,不加税,边军将士将陷入军费不继的窘境。如今之计,能够另辟蹊径,采用开源之法。”

    “如何开源?”

    苏辙作为保守派,他并非对王安石等人有仇恨。而是在施政上,站在不同的立场上而已。

    而王安石变法吸引神宗皇帝的最大好处就是开源。

    但变法派的开源,实际上还是增加了百姓的负担。这是不争的事实。更确切的说,是将百姓原本被地方士族盘剥的钱财,换成朝廷来收取。

    这种开源,必然会被士族强烈反对。

    苏辙听到章惇说开源,顿时警觉起来,认定章惇要闹妖。

    而章惇却根本就不搭理苏辙等人,自顾自的说起来,大部分都是李逵的那一套理论。开辟海外封地,给予商人购买封地的资格,同时培育海外封地。

    但是为增加吸引力,皇帝也是拼了,在李逵的建议下,扩建宗正,变成贵族院,管理因为出大价钱的商人获得爵位后还是无法做官的失落感。

    这很吸引人,同时也可以增加海外封地的吸引力。

    要是花几百万贯,最后还落个贱人的身份,商人也不会犯傻。

    但如果是花几百万,可以和皇帝攀亲戚,这钱肯定值得。

    章惇觉得说的差不多了,当即询问:“老夫以为,琉球分成五分,总价二千万贯。另外辽东也作为海外封地,作为竞价标的价格不限。”

    这话刚说完,就有人怒吼道:“乱臣贼子,如此售卖朝廷信用,岂不是动摇我大宋天朝根基?”

    章惇原本将所有的注意力放在苏辙身上,他觉得只有苏辙是最有可能捣乱的家伙。

    可当他听到反对的声音竟然从身后传来,回头看到曾布这厮竟然振臂高呼后来不及收手的尴尬,显然是对他积怨已久。发现被章惇盯上了,曾布有点心虚,目光飘向林希道:“林尚书,你说两句话啊!”

    “陛下,臣以为章相深谋远虑,臣附议!”林希自从和邢恕搅和到一块儿之后,就被章惇冷落了。

    按道理,就算是要表决心,也不该是林希去。

    曾布在林希边上,低声质问:“为什么?”

    林希眼珠子飘到房梁上,悠悠道:“我家是开船厂的。”

    海外封地,真要是弄起来了,这大宋所有的船厂都将受益。林希家的船厂也是如此。再说,他是福州人,琉球就在福建路隔海相望,想必哪怕是有商人想要购买海外封地,至少购买琉球的多半是福建路的商人。

    他总不能和家乡人过不去,做官在外是不假。

    可是他总该要回老家去吧!

    哪怕他不回老家,家族的人呢?

    所以,林希是在场最不可能反对的,至少所有福建路官员都不会反对海外封地,比如说蔡卞也是如此。

 第782章 太子江山为重啊

    曾布永远也无法理解福建人对于土地的向往。

    加上琉球本来就不远,真要是能开发出来,绝对能成为福建路最为强大的保障。

    八山一水一分田,永远都在为口粮奋斗的福建百姓,是最豁得出去的一群人。哪怕福建路的经济非常好。可有钱的都是些什么人?

    泉州城内的豪商基本上都是波斯人,大宋人反而很少。

    泉州,福州,都是大宋数得上的港口。可这些港口的贸易,控制在少数外族手中。

    对于大宋福建路百姓来说,田不够只能沦落成为船工。

    甚至林希都在琢磨,要是家族分出一部分人和实力去经营琉球,会不会能够让家族更加稳固。靠着造船和海贸,虽然吃肉的时候大快朵颐,好不快活。可是挨打的时候,是一船袍泽的亡魂。

    朝堂上,本来福建籍的官员就很多。

    章家,蔡家,林家都是福建路的大家族。

    在他们的支持下,已经是朝堂上一半多的势力认同了。

    而这时候,李逵作为这个政策的倡导者,就不得不站出来说出他的全盘计划:“官家,诸位大人,我听说琉球别的没有,但是有硫磺矿。”

    这不是李逵胡说八道。

    他好像还真记得琉球岛上就产硫磺,除此之外,啥也没有。

    “硫磺?”这玩意以前没人要,如今却成了稀罕伙。苏辙琢磨着李逵的话,思量着是李逵故意说出来勾起人主意,还是不经意的说出?不过对他来说这些猜测没有用,他看了一眼决心已下的皇帝,心中暗道:“罢了!”

    苏辙站出来,畅言道:“官家,臣附议。”

    苏辙的点头,已经预示着大宋朝廷已经全部通过,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硫磺可是火药的关键原料,没有硫磺,就做不出性能良好的火药。就像是如今的西夏和辽国,火炮当初在金明寨之战只后,西夏就缴获了两门火炮。结构很简单,就一个炮筒子,再复杂的构造西夏的工匠也能做出来。

    可是,西夏的工匠就是没把法制造出来合格的火药。

    导致,西夏虽然洞悉了火器的外形,却无法生产出合格的火药,造出的火炮,只能是样子货。

    辽国也是如此,在看到了火炮的威力之后,也通过手段铸造出了火炮。可是结果和西夏一样,无法用在战场上攻城拔寨。

    大宋境内的硫磺矿也不多。

    以前是够的,过节的时候点个炮仗的硫磺还是能拿的出来的。可是突然间火器部队出现之后,禁卫军的火力太猛了,造成了硫磺供应不上的局面。

    当然,也有另外一个原因。没有火炮和火枪的时代,硫磺主要的用处是做药。一些疝气类的疾病,可能会用到,但是用量很少,几乎捻一点香灰似的,不敢多用。吃多了,人受不住。

    别奇怪,中药的神奇,是任何一个华夏之外的人都无法理解的。

    别说硫磺了,砒霜都是药。

    小孩打蛔虫,就是用砒霜。就是用量需要精细控制,要不然,虫子没死,人就要救不回来了。加上人们对砒霜的畏惧,在药铺里,这种毒药是滞销货。

    和砒霜一样,硫磺在药铺里也是滞销货,很少有人买。

    因为用量很少,导致没有人会想到,有一天硫磺会几百石,几百石的使用,而且火药局还不嫌够,有多少要多少。

    可大宋境内,能取硫磺的矿就那么几个,还基本上被人不重视。更不要说去探新的矿了,以至于硫磺如今在大宋非常短缺。火药局连药铺里的硫磺都收刮过来了,但还是无法赶上战争的消耗。

    “人杰,你继续说!”

    李逵道:“如今的琉球国,也就是以前的夷洲,并没有多少人。土地肥沃,水土丰饶,而且一年可以生产三季的粮食。可以全年种粮食。只要将琉球开发出来,福建路再也不用担心粮食短缺。同时,琉球还可以作为大宋海外贸易的中转港口。”

    “我虽没有去过泉州,但是也听说了泉州的远洋的商人,都是波斯人。而大宋的船队最远不过是抵达真腊。显然,波斯人控制了我们的海洋,这导致我大宋没有了议价权。甚至波斯商人想要和我大宋做生意,就做生意,一旦波斯商人不想和我大宋做生意,那么大宋南北的商号,都要受到打击。”

    “我们应该把帝国的命运握在自己的手中,琉球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宾瞳龙国、登留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这些南洋小国,等到我们闯出去了,就再也不用看波斯商人的脸色了。”

    “至于琉球,这是个小国,人口不多,是最适合我大宋海外封地练手的对象。同时,针对本国商人的开拓资格,选取最适合海外开拓的商人。只要我们将琉球,宾瞳龙国、登留眉国、蒲甘国、三佛齐国这些国度都控制在手中,仅仅南洋至少会有三五十个封地,每个封地只要出两艘战舰,加上朝廷组建一支规模一定的水师,帝国就能多出拥有一百多艘战舰的海军。”

    “一艘战舰如果只有两百人,就是三万大军。这支海军如果北上,整个辽国的中京,东京城,都将在我大宋的攻击之下。辽国哪怕铁了心要南下和我大宋决战,也要担心后方的安全。”

    “还有就是当初我参加殿试时写的策论,人口论。大宋的人越来越多,土地不够供养。百姓失去了原本的生计,必然会被迫于生计,流离失所。海外封地开发,需要大量的百姓,这也是一个消除隐患的机会。任何一个朝代的灭亡,其实多少都和人有关。人多了,财富不变,同时乡绅豪族控制了天下大部分的财富,结局只有一个,吃不上的饭的百姓会变成暴徒。”

    “另外,对我大宋来说,开辟海外封地,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