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李逵的逆袭之路 >

第598章

李逵的逆袭之路-第598章

小说: 李逵的逆袭之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的事,要不然花荣也不会来找他。

    “花荣,局座是否还有事情要嘱咐老夫去办?”蔡京立刻找准了自己的身份,对花荣和颜悦色道。

    花荣将李逵给蔡京写的手令交给了对方,躬身道:“局座令,将琉璃工坊的千里镜取走二十杆。另外,铁监那边的燧发枪也要全部带走。还有弹药,局座担心一旦开战弹药不够,需要铁监加快打造,并且将弹药源源不断的送到繁峙。”

    “行,老夫这就去办。”

    蔡京将手令贴身放好之后,就带着花荣匆匆去了铁监。

    铁监正郑琦坐在官衙里,冷不丁的有点心神不宁起来,两个眼皮一个劲的跳起来。手中握着茶盏,自言自语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本官两只眼皮一起跳,是个什么征兆?”

    正当郑琦琢磨着自己运势,手下有人跑来:“大人,不好了,兵统局来人了。”

    “来的是谁?”

    自从李逵离京之后,郑琦的日子好过了许多。至少没有个人在他面前堵着他,他还不敢生气的存在。面对李逵,郑琦是一点底气都没有。甚至咬碎了后槽牙,还得指望李逵在陛下和章相面前给他美言几句,上赶着巴结人家。

    好在李逵出征了,京城没人在他屁股后面追着他要燧发枪,要弹药,要火炮。

    蔡京虽然来过两次,但都是按照正常的需求,从府库中拉走造好的武器弹药。

    已经很久没有遭受过现实毒打的郑琦有点得意忘形了,撇着嘴问:“来的是何人?”

    “蔡京,还带着李逵的亲信花荣,像是来者不善的样子。”铁监的属员颇有眼力的为上司分析道,主要是看的多了,发现了规律。只要发现自家大人被兵统局的官员堵门,不久之后,就会一副衣衫不整,从赌坊出来的模样。

    衣衫不整肯定不是放浪形骸的放纵,而是兜里输干净之后,从爷爷辈降到了孙子辈,被人教训了。

    郑琦蠕动了一阵嘴,有种不详的预感笼罩全身。立刻放在手中的茶碗,腾地一下站起来,对属下道:“你去拦住他们,老爷我先走一步。”

    铁监后门,郑琦在奴仆的带领下,慌张的看了看巷子,松了一口气,空无一人。

    顿时挺起胸,迈开走一步,退半步的老爷步,得意起来。

    “郑大人,好啊!”

    突然,郑琦眼前一花,有个人影从墙头跳下来,落在了他的面前。还让他没来得及反应,就拦住了郑琦的退路。

    郑琦双手慌乱的横在空中,面色尴尬地笑了笑:“我当是谁,原来是花荣老弟。听说你去了河东路,怎么来京城也不告诉哥哥一声,好让哥哥给你接风洗尘。”

    这话也就是骗骗傻子,郑琦堂堂四品官,怎么可能给花荣这个将门子弟接风洗尘?

    花荣自然不信,但谢还是要谢的:“谢郑大人厚爱,卑职愧不敢当。卑职来是奉了我家大人的令,将前线要的弹药和武器清单给大人过目。”

    正在说话间,蔡京也在铁监官员的阻拦下来到了后门,远远的就朗声道:“花荣,可截住了郑大人?”

    原来,花荣在后门堵人,还是蔡京的授意。

    蔡京就怕郑琦这家伙躲着人不见,前两次他差点没见着郑琦。这次事情从急,自然不能让郑琦给跑了。

    “蔡大人,怎么能说是躲呢?我这是正好出门,赶上了。”

    郑琦看到蔡京的那一刻,脸色多少有点尴尬。可他也不敢对蔡京甩脸色,别以为兵统局离了李逵之后,对京城的衙门就没了威慑力。李逵是强大,但在官场的资历和蔡京相比差远了。这位可是曾经朝堂上的风云人物。

    郑琦和蔡京相比,虽说官阶上如今要高一些。可真要比资历和后台,他差远了。

    蔡京也不多花,羞辱郑琦对他来说一点满足感都没有。这样的货色,他当年风光的时候,给他提鞋都不配。他将李逵的手令给了郑琦努嘴道:“我家局座手令,看看吧!”

    “一月之内,发送后装燧发枪两千杆”

    郑琦刚看了一眼,脸上的肉就忍不住的颤栗起来。这不是要他的命吗?他哪里给他淘换这么多的燧发枪去?

    “弹药两百万。”

    “这不可能,杀了我也办不到啊!”

    这就更不可能了,铁监府库里的弹药和燧发枪,都在半个月前让蔡京给拉走发送去了河东路。如今的府库,就那么点刚入库的武器。和李逵的要求相比,差老鼻子了。

    郑琦真想躺在地上,捶胸顿哭,让老天爷一个雷劈死他得了,他就是天天在工坊里盯着,也完不成李逵的任务。可是蔡京却不打算放过郑琦,帮着郑琦从他腰间的印袋里将私章给拿出来,印上之后,挑眉道:“郑大人,你这算是知道了,要是完不成,咱可要去都事堂说事。

    蔡京和章惇的关系不错,相比章惇和蔡卞,蔡京的办事能力更强。要不是因为有贪财的毛病,还被抓了现行,章惇也不会挥泪斩马谡。

    可有这份交情在,说不定那天蔡京又被重用了,也不准。

    而且蔡京的才名也很好,说不定那天蔡京就会爬到了郑琦的头上,成了其上司。

    郑琦面对兵统局,真的是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狠话不敢说,深怕得罪了吃罪不起的人。拉着蔡京的官袍就哭诉:“蔡大人呐!铁监就这么点人,哪里能完成李大人的单子,你老帮忙求求情,给通融一二?”

    “郑大人,军情如水火,下官也是爱莫能助啊!与其你求人,还不如求己。说不定你就办到了呢?”

    蔡京可不会替郑琦说话。

    李逵的利益,才是蔡京一致的利益。兵统局要是连一个铁监都收拾不了,还怎么在朝堂上立足?

    再说了,花荣说过,北线的情况非常危机,这种局面下,更不能网开一面。至少将来真要打官司的时候,也能找个垫背的分担一些罪责。

    且不说铁监的难处,郑琦的无助。

    再说京城之内也被搅动了起来。

    北线一军主将叛变,带来的震动不仅仅是大宋禁军的遮羞布被扯掉了,更多的是愤怒。大宋如此强大和富足,大宋的武将比官的收入还要高,却不思报国,营私舞弊也就算了。还敢通辽,这等卑劣之徒,一定要严惩。

    最先引起震动的还不是官场,而是太学。

    众所周知,太学是官集团的预备基地,而且基本上都是年轻人。

    年轻人火气旺,容易激动的性格,而且还一个个都傻呼呼地以为自己代表着正义。这些人是最容易被煽动,同时也最关心国家大事的人。

    相比官员的冷静,太学生们可不管什么谋略和稳重,他们怀揣着大义,聚集到了皇宫的德胜门前,要求皇帝严惩郑氏。李邦彦被同窗裹挟着参加了聚会,他被热地鼻尖子都是汗水,却茫然不知为何这帮人如此兴奋。

    即便不能杀了已经叛变的陈仪,也不能让陈仪的家人好过了。

    这个要求很容易被满足,皇帝赵煦从善如流的听从了朝臣的意见,让宦官去宣读了他的圣旨,好不容易将太学生们给糊弄走了。这才松了口气。

    不过,战争的阴云已经压在了大宋皇宫的上空。谁也不知道,倾盆大雨会什么时候降落下来。

    说实在的,赵煦已经有点后悔,当初为何不让辽国敲诈一下,或许大宋就不会面临西夏和辽国同时作战的困境了。

    要不是章惇给他说:辽国中京叛乱刚平,不会举兵南下的鬼话。他也不会真的以为大宋和辽国最多在边境冲突一下就完事的可能。

    可李逵的奏折一下子将大宋皇帝的筋给绷紧了。辽国的皮室军进入析津府,辽国皇帝可能亲征。这个坏消息,差点将赵煦给击垮。辽国皇帝亲征,倒是容易。反正辽国的皇帝连自己的皇宫都不怎么住,整年整年的带着他的皮室军到处耀武扬威,遇到部落叛乱,直接顺手就灭了。这已经和御驾亲征没什么两样了。

    但是大宋的皇帝就不一样了,就难赵煦来说,他长这么大,还没有出过开封府。

    出门追远的距离是每年冬天和春天的祭天,他需要出一趟城门。除此之外,他就窝在大宋皇宫里,几乎连宫门都很少出去。

    这样的经历,让赵煦对御驾亲征这个字眼非常的恐惧。

    他甚至想要放弃对西夏的收复,但被章惇否决了。

    平夏之战已经开始,西军士气高昂,如果这时候退兵,不仅是功亏一篑,甚至还会面临西夏的反扑。

    这个结果,章惇想都不敢想。如果这时候抽调西军,很肯能的结果只能是整个西北都被西夏攻占。而宋军又不可能攻入辽国。这样一比,得失非常明显。

    所以,最后君臣只能指望李逵带着北线的七个军,不到十万人马,抗拒辽国。

    可以说,这时候李逵是大宋的最后屏障,他要什么,皇帝和都事堂都会给什么。别说治罪一个陈仪,就是更过分的要求,也会有人满足他。

    比如说,李逵不是喜欢米芾的字吗?

    干脆,都事堂里章惇大手一挥,将米芾送去河东路前线,给李逵当参军去。

    甚至没有人考虑,米芾的仕途经历,是否适合当参军。如今的米芾,正好在京城附近的蔡河做拨运使。是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小官,在此之前,米芾在嵩山做中岳庙监。说难听点,就是个看守山神庙的庙祝。

    “司录参军?”

    这是个从六品的官职,属于官入军队系统。表面上看,这算是升迁了,可米芾坚信,这是大宋皇帝昏头了!

    他一个看守蔡河航运的仓廪的拨运使,突然被拉倒北线和契丹人交战的军中,这皇帝昏头了不要紧,反正他也没有沾多少光,可问题是这样子下去,他米元章要完蛋呐!

    米芾急忙拉住传旨的小黄门,急切的问道:“公公,这是谁要害我?”

    “狗胆!”

    传旨的宦官不仅没有收到理想的跑腿钱,还差点被米芾拉个跟头,怒气冲冲地指着米芾的鼻子大骂:“米芾,你敢抗旨不遵不成?告诉你,这可是章相亲自点的将,你小子这回是要走大运了,人家巴结还巴结不上的好差事,你却说有人要害你?你这狼心狗肺的东西,还不快给我松开”

    米芾急忙松开了他的爪子,担惊受怕道:“公公,我可只是个弱之人呐!”

 第742章 书生从军

    从身份上来说,米芾是皇帝赵煦的皇叔,当然,不是亲的,而是奶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米芾的老妈阎氏是神宗皇帝的奶娘,于是米芾就是神宗皇帝的奶兄弟,他从辈分上来说,就是皇帝赵煦的奶皇叔。虽说神宗皇帝也没太照顾米芾。当初神宗登基之后,就给了校书郎的官职,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没有继续提拔他这个发小。

    但也不算亏待了米芾,毕竟校书郎是馆阁官员。大宋的进士出身的官员,想要做校书郎这个九品官,还需要经历三年任期,岁考上上,然后才有资格参加馆阁考试。考试合格之后,才能进入秘书监的直秘阁做校书郎。

    当初赵挺之就是中了进士之后好几年,才有资格参加馆阁试。

    按理说,米芾的起点很高,可奇怪的是,米芾在神宗手里,竟然没怎么受到提拔。反而官职越做越低,后来被神宗发落去做了县尉。可能是他受到了苏轼的牵连,毕竟米芾仰慕苏轼是草朝堂上众所皆知的事。

    虽说不算是正经皇叔,可也不能不把长辈当人看吧?

    米芾带着一肚子的冤屈,踏上了北上抗辽的征途。第一站当然不是去太原,而是去镇子的铁匠铺购买一柄合适的兵刃。

    遇到铁匠铺老板看米芾面善,觉得是个好主顾,当即给米芾解释了他铺子里宝贝。

    “这位官爷,您这是要游历山河,还是随身佩戴参加宴会?”

    米芾扬起脑袋觉得被冒犯了,他难道看着就那面像个公子哥?难道他这样的就不能上阵杀敌,为国效力了吗?

    米芾悠扬着拖着唱腔道:“从军!”

    铁匠铺老板愣住了一阵,还以为听错了,呵呵笑道:“官爷,您说笑了,您这样的从军为什么呀,去杀谁去?”

    一股没来由的豪气从米芾的胸口激荡起来:“忠君报国,杀辽狗!”

    这时候的米芾,还真有点米家后人的感觉。仿佛当初在河间、真定战场上,与辽人厮杀的米家先辈那样,气宇轩昂,勇往直前。可惜,这也是他的幻觉,旁人是绝迹看不出来的。铁匠笑着摇了摇头,用红彤彤地鼻子在空气中猛吸了几口,也没有嗅到米芾一身酒气的味道,犹豫道:“真的?”

    “千真万确,这也能有假?”

    米芾认为铁匠有点话多,不悦道:“铁匠,你给本官推荐一二样战场厮杀的武器,要是使得顺手,本官就照顾你的生意,当下就买了。”

    铁匠哪管米芾是真是假,既然米芾要买,他自然没有阻拦的道理。再说了,钱拿到手,米芾想要后悔,也没机会了。

    “官爷请看这柄凤嘴刀,别看只有三十五斤,但配合战马,杀辽狗如砍瓜切菜般容易,只要你一百贯。”

    “太丑!”

    米芾说出的理由让铁匠有点捣腾不上来气,太丑?这是个什么神仙理由?您老不是去杀辽狗吗?丑不丑的有什么关系,只要能杀人不就成了吗?

    铁匠有点怀疑米芾的人品,指着另外一柄武器道:“大铁枪,能刺,能抡,能挑,能戳,是将军最为顺手的武器,才三十斤重,只要收你六十贯。”

    米芾费力的双手接过铁匠递过来的武器,吃力的抱着铁枪做了个突刺的动作,苦笑道:“太重!”

    见铁匠脸色不太好,米芾解释起来:“本官需要不重且又锋利的武器,能轻而易举不费吹飞之力就能斩将杀敌的利器。”

    “青釭剑,重三斤六两,长三尺二寸,采用上等精钢和熟铁打造。只要一百二十贯。”

    “为何武器轻了,价格却要更贵?”

    米芾觉得铁匠故意以次充好,拿他当肥羊宰杀,是个彻头彻尾的奸商。可问题是,他长这么大,从来也没有拿过兵刃,也分辨不出什么兵刃好,什么兵刃不好,似乎有点上赶着让人哄骗的样子。

    “官爷,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