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62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62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个月前,崇德那一战,钱渊虽然并不像卢斌、李良钦那样天天出现在公开场合中,但城内居民都对他很熟悉,战后城内多有人家为钱渊立牌位祈福。

    钱渊并没有避开王翠翘那试探而迷茫的视线。

    一男一女在昏暗的屋子里久久对视,没有什么暧昧的气氛,反而有些古怪。

    钱渊在反复盘点心里的计划,不管是从前世史料上读到的历史,还是从这一世搜集到的信息,眼前的这个女人都很有用。

    这时候,王翠翘猛然惊醒,霍然起身,脚尖向前探了半步,细细压下生意,“他是倭寇!?”

    钱渊眼神有些诧异,虽然是个妓子,但还真不是寻常人物,虽然从逻辑上很容易做出这样的判断,但这个时代的女子少有这样的思维逻辑能力。

    钱渊这两年名声扶摇而上,最开始是因为在杭州闹出的风波,但奠定他地位的还是嘉定、崇德两次大捷,能让他如此重视的人……自然还是倭寇的可能性最大。

    这个时代的女人,除了个别如王氏那样的另类外,有见识的女子无非两种,一种是出身官宦世家,自幼读书,耳濡目染,见识广博,另一种就是烟花女子,交际广阔,心思敏捷,善于察言观色。

    沉思片刻后,钱渊笑了笑,“或许吧,其实我也不太清楚。”

    王翠翘似乎松了口气,又坐回圆凳上,但下一刻,她又紧张的绷紧身子。

    “探望姑娘之前,我先去看了看姑娘那位妹妹。”

    “你……”

    “姑娘放心,她并不知道。”钱渊的态度还是那么温和,但刺骨的寒意丝丝透入王翠翘的骨头中。

    “屋内有好几个包裹,里面装着几件衣衫,还有些是贴身衣物,还有些首饰,一袋碎银子。”钱渊一笑,“总不会是令妹孤身一人要出趟远门吧?”

    看王翠翘又垂下头,钱渊叹息道:“还好没迟,还好没迟……”

    王翠翘心里很是古怪,虽然对自己的相貌有足够的信心,但她绝不相信对方有好逑之心。

    不说对方是名满南直隶的少年才子,不说对方出身华亭钱氏这样的世家,也不说对方是府试案首。

    虽然对方彬彬有礼,虽然对方温文儒雅,但仅仅看到对方那双高深莫测又带着冷意的眸子,王翠翘就知道对方的心思绝不在自己身上。

    那道眼神中没有如以前恩客那般火辣辣的贪婪,只有一丝居高临下的冷漠,王翠翘稍微扭了扭腰肢……这是她的习惯。

    “姑娘不用担心,这次钱某是来套交情的,准确的来说,是来讨个人情的。”钱渊慢条斯理的从怀中取出一张纸,“去年毕竟是钱某开口,才免了你姐妹两人那顿跪,对吧?”

    “看看吧。”钱渊将纸张递了过去。

    王翠翘迟疑的看了几眼,不禁神色一动。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好词句,好词句,这是谁填的木兰花令!?”王翠翘连声追问。

    “记清楚了?”钱渊避而不答,取回纸张收回袖筒,抬头却看见王翠翘那火辣辣的眼神……

    呃,纳兰容若不愧被称为有清一代第一词人,再加上这阙词是以女子的口吻,词情哀怨凄婉,屈曲缠绵,真是大杀器啊!

    “钱某人只会写些酸臭八股,可没这等文才。”钱渊先撇清干系,才继续说:“日后若有人念出这阙词,还望姑娘能给钱某人一些薄面。”

    王翠翘立即冷静下来,前探的身躯猛地缩回去,半响后才低声问:“你……你到底想干什么……要我做探子?”

    “当然不。”钱渊笑道:“只希望姑娘到时候配合一二。”

    屋内安静下来,只能听见窗外不时传来的呼呼风声。

    钱渊安静的看着面前的女子,她低着头,双手紧张的攥住衣衫,能听见急促的喘气声。

    “咚……咚!咚!咚”

    遥遥听见一长三短的梆子声,随后传来更夫悠长的号子,“丑时四更,天寒地冻……”

    钱渊长叹一声,缓缓道:“姑娘姐妹出身山东临淄马秀妈,为何如今却姓王呢?”

    王翠翘猛地跳起来,双目圆瞪,惊疑不定。

    钱渊偏头看向窗外的明月,“二十年前,镇江府丹阳县有一位王姓秀才,有妻妾两人,生三子两女,圆圆满满,令人羡慕。”

    “可惜好景不长,八岁的长女、三岁的幼女同时被拍花子掳走,从此音讯全无。”

    “八岁,想必是能记事的了。”

    “遗失两女,那位王秀才伤心欲绝,绝了科举入仕之心,但又无操持庶务之能,十多年后家中潦倒中落。”

    “直到四年前,王家突然发达起来,那一年,秦淮河上少了两位通文墨,晓诗词的解语花。”

    “别说了!”低低而尖锐的嘶吼声在身后响起。

    钱渊并没有转身,顿了顿后又继续说:“王家长孙是丹阳县出了名的少年才子,区区十三岁就连过县试府试,又和丹阳知县幼女定亲。”

    “你……你想怎么样……”

    钱渊缓缓转身,慢条斯理又语重心长的劝道:“来之不易,要珍惜啊。”

 第一百二十七章 安全路线

    黎明的晨雾中,钱渊走出巷子口,站在那儿看着熟悉而又有些陌生的街道。

    那一个多月里,钱渊走遍了这座城市每一个角落,每一条街道,但离开几个月后,崇德县多了三条走向不一的路,多了很多刚刚修建的新宅,这让他觉得有点陌生。

    只有城头处留下的刀刻斧凿的痕迹,还有悬在城门上的那根麻绳依稀眼熟。

    回头遥遥看了眼那处宅院,钱渊眼神漠然,不管是自己还是这个女子,都只是棋子而已,但既然被卷了进来,那么总希望自己能够更加重要。

    钱渊相信,王翠翘也是这么想的……所以,他并不担心她将一切向徐海和盘托出。

    去年在那条小巷中惊鸿一瞥,徐海侥幸逃脱,钱渊虽然失望但也幸运的找到了一些蛛丝马迹。

    九个月,三次打探,终于有些收获。

    王翠翘算不上洁身自好,不过这也是无可奈何,离开秦淮河,就算辗转找到父母,难道还能破镜重圆吗?

    她日后最好的下场也不过被某个文人雅士纳为小妾或者养成外室,她未必愿意跟着身份不明的徐海,但这些都不以她自己的意志转移,最直接的原因是,两天前,沈教谕满门被屠。

    当然了,虽然自小被拐,虽然沦落风尘,但王翠翘有一份牵挂,她牵挂家中父母兄长,牵挂家中最有希望那位丹阳童生。

    接过笠帽戴在头上,钱渊迈步走出城门,虽然不知道这颗钉子能不能像历史上一样起到效果,但很多时候,有无后手将决定了结局。

    离开崇德县,到东北方向十多里外的次溪码头,坐船顺流直下如薛淀湖,很快就能回到陶宅镇,钱渊在心里默默盘算这次赴杭的得失,却见前面几辆马车疾驶而来,车轮斜斜卡在路边石缝上,轰然倒地。

    从本质上来说,钱渊算不上一个好人,以别人家眷幼儿为挟都不止干了一两次,自然不会伸出援手。

    但这次钱渊停下脚步,示意杨文去帮忙。

    一刻钟后,钱渊苦恼的蹲在路边,特么这次特地把张三留在松江没带出来,居然路上又出事了……难道问题是出在自己身上?

    大概就在钱渊昨日抵达崇德县的时候,大股倭寇从松江金山卫登陆。

    金山卫早在几个月前就沦为一片焦土,俞大猷率军驻守川沙,大致和华亭、上海两县保持平行封锁态势。

    这次俞大猷指挥的是从湖广调来的客军,一番交战后双方打了个平手。

    但倭寇并没有急于攻破川沙,而是分兵西进,沿着海岸线攻入平湖县,威胁嘉善,并截断了次溪航运。

    也就是说,钱渊回家的路被断了。

    虽然东南沿海这几年处处烽火,但不能每次老子出门都撞上倭寇吧……钱渊一甩手,现在惹不起你,老子总躲得起!

    杨文看着钱渊拿着石头在地上画的简单地图,“去桐乡?”

    “卢镗刚刚被调到桐乡……然后从运河坐船去苏州?”钱渊犹豫了下,“这下绕的路有点长了,而且如果倭寇北下,咱们未必能跑得掉。”

    “那就从陆路去吴江。”杨文拿起石头画了条线,“这一带和嘉善县之间水路纵横,大股倭寇估摸不会去。”

    钱渊点点头,这倒是个好主意,水路多意味着方便逃窜,倭寇侵袭很难找到人,几个月前徐海攻破嘉善县后没有北上攻吴江也有这方面原因。

    入吴江到苏州码头,再从吴淞河直下松江抵达陶宅镇,这条路线相对来说比较安全,而且也节省时间。

    不过钱渊还是有些犹豫,思索片刻后找了个块平整的小石头,低声喃喃自语,“这面有苔藓……这边干净的。”

    周围的护卫一脸茫然。

    下一刻,钱渊将石头往天上一抛,低头细看,霍然起身道:“走,我们去吴江。”

    的确很安全。

    从崇德县西门出发,一行人穿山越岭平平安安,沿着水路往北,别说倭寇了,就连人影都少见。

    ……

    已经是九月份了,换算下大概是后世十月中下旬,算不上热也算不上冷,穿上冬衣嫌热,穿着单衣嫌冷。

    钱渊扭头在杨文的衣服上蹭了蹭额头上的汗珠,“太热了!”

    杨文面无表情的盯着不远处的火堆,“少爷,你在说废话。”

    “你这什么态度啊!”钱渊不满道:“难道我选的路不对,的确没碰到倭寇!”

    “是没碰到倭寇。”杨文将被绑在一起的双手举起,“但是碰到山贼了!”

    “没见识,他们不是山贼!”钱渊偏头看着火堆对面的那帮身穿蓝色布衣的汉子,“应该广西那边的狼土兵,放心好了,只是误会。”

    杨文略略松了口气,看来性命无忧。

    一行人在一刻钟前刚刚进了吴江县境内,正准备找个当地人问问路,结果迎头撞上这数百人,个个手持刀剑。

    人家好几百,这边才二十几个人……钱渊很明智的放下武器举手投降,然后被绑得死死的。

    “少爷,以后有事交代一声就行,不用您亲自出马了。”杨文叹了口气。

    “好好好……少爷我这命不好。”钱渊突然哆嗦了下,“你说……这天气,又没下雨,他们弄这么大的火堆干什么?”

    “还掏出小刀……”

    “还有流口水的!”

    看这边挣扎起来,两个汉子阴着脸走过来,视线落在钱渊身上,不时挥舞手中的匕首。

    “如果是羊,腿肉最好吃,倒是不知道人肉哪儿最香……”

    “试试嘛,一块块烤。”

    “好几百兄弟呢,就是不够分……”

    用的虽然是汉语,有些字眼说的含含糊糊,发音也有些古怪,但大致能听得懂。

    声音不大不小,钱渊等人听的清清楚楚,有的护卫已经努力撑起身子试图拼死一搏了。

    钱渊倒是不信对方真吃人肉,要知道这不是边远的广西、四川边区,而是苏州府。

    “人肉不好吃。”钱渊脸上挤出一个热情洋溢的笑容,“太酸。”

    两个汉子登时脚步一缓。

    “真的。”钱渊认真的说:“非常酸,完全没办法入口。”

    看了眼那两把匕首,钱渊笑道:“而且我很确定你们不会吃人肉,而且也不会杀人。”

    粗壮些的汉子恼火的向前走了两步,手上的匕首已经作势欲刺。

    “你们不是汉人,如果真要杀人,何必说汉话呢?”

 第一百二十八章 尊重

    不大的盆地里,千余身穿蓝黑色布衣的汉子三三两两的盘腿坐在草地上,钱渊侧耳听去,除了不远处的那条小溪的流水声外,几乎听不到什么响动声。

    当然,并不是他们军纪严明,而是他们清楚,别说走动,就是说话也是要耗费力气的。

    说的更准确一些,他们都已经前心贴着后背,饿的两眼冒绿光了。

    气氛有些压抑,但钱渊一脸无所谓的表情,还时不时一边揉着手腕,一边用愤恨的眼神盯着不远处的那几个王八蛋。

    “你真的不怕?”坐在钱渊对面的汉子很是好奇,“一般文官都怕死,没考中进士之前的文人更怕死。”

    和周围其他人不同的是,这汉子腰间挎着两把狭长的苗刀……呃,钱渊在心里给他取了个名字,二把刀。

    “为什么要怕?”钱渊懒洋洋的靠住背后的行礼,“我并没有打算骗你。”

    “第一,我知道你们是什么人。”

    “第二,我知道你们要什么。”

    “第三,我认为你们的要求是理所应当,而且至少我能满足你们现在的需要。”

    钱渊慢条斯理的说完,笑道:“当然了,我需要谢谢你。”

    两个多时辰前,钱渊很确定对方不会杀人,但他忘了,不杀人不代表不揍人……

    就在钱渊即将绝望的时候,赶到的二把刀保住了他英俊的面容。

    二把刀回头看了眼同伴,大声吆喝了几句,对方斜眼看着钱渊也吆喝了几句……钱渊前世懂汉语、英语,会说上海话,还懂一点日语,但对这种少数民族语言完全抓瞎。

    “他们都在说……你离开的同伴会不会引官兵来围剿。”二把刀翻译道。

    “两天前,大股倭寇侵袭松江、嘉兴,官兵哪里有精力管这等闲事?”钱渊笑嘻嘻回答道:“而且……你们难道不是官兵?”

    “不不不,我们不是官兵。”二把刀的脸色阴沉下来,“官兵有饷银,我们没有。”

    钱渊眼神一凝,探身过去,“完全没有?”

    “那倒不是,不过饷银给的很少,而且很难真正拿到手。”二把刀苦笑着回头看了眼同伴,“他们只能用首级去换赏银。”

    钱渊沉默下来了,他知道这些人在即将到来的抗倭一战中能发挥什么样的作用,但没想到他们过的如此艰难。

    事实上,狼土兵这个称呼本身就带着贬义。

    “田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