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6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6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巡抚衙门要处理的事务自然千头万绪,钱渊这一等就是两个多时辰,院子里从人头耸动到零落无几人,钱渊神色平静的站在那,似乎从来都没有动过。

    一直在忙碌的幸时又一次注意到这个青年,犹豫了下左右看看堂内已有空位,咳嗽两声准备让仆役把人带进来,但这时候左侧木门嘎吱一响,两个身材魁梧的大汉走了出来。

    幸时赶紧将刚才的念头抛之脑后,笑着起身迎上去,“卢指挥,一切顺利吧?”

    “幸先生。”三天前才从狱中出来的卢镗恭敬拱手,“幸得中丞大人,卢某才重见天日。”

    这位后世被称为仅次于戚继光、俞大猷的抗倭名将已经在狱中待了四年了,当年朱纨含冤自杀,嘉靖大怒将卢镗革职下狱论罪,直到王忬最近才上书朝廷重新启用,而且还提拔为都指挥使。

    “当年卢指挥实在是受无妄之灾,大人也是秉持公心而已。”幸时是个八面玲珑的人,看向另一个大汉,笑着说:“当年张把总不也在嘛,可见这纯属运气。”

    当年卢镗是朱纨的心腹,我可不受朱纨的待见……张四维有点紧绷的脸上硬生生挤出个笑容,“下官小小把总,实在入不了上官的眼,这才侥幸。”

    “实话实说,卢指挥的运气真比不上张把总,这几年……”

    张四维嘴角抽了抽,看左右无人才上前一步直接把手伸进幸时宽松的袖口,后者脸上的笑意愈发浓了。

    卢镗眼中闪过一丝不屑,“大人有令,我明早出发前往台州,汤总兵已经先行启程。”

    “自从中丞大人巡抚浙江,苏松、嘉兴、宁波一带倭迹渐少,但台州上岸劫掠的倭寇却越来越多。”幸时神色一紧,“那就多多仰仗卢指挥了。”

    幸时虽然形象不端,但口才甚佳,将两人送出衙门短短一段路,随口几句话说的意趣盎然,就连心里颇有些紧张的张四维都连连笑着点头。

    刚走出衙门,张四维眼神一闪,就在衙门对面,胖乎乎的金宏正在那拼命招手。

    幸时眯着眼打量着,卢镗哼了声就要离去,张四维深吸了口气拱手告辞走向对面,但就在这时候,一个意外而欣喜的声音响起。

    “金叔!”

    金宏愣了愣,半响后才发现从人群后方探出头来的钱渊,虽然知道这位和巡抚的大公子王世贞有来往,但没想到却会出现在衙门里。

    张四维比金宏更早反应过来,猛地一个转头盯着之前就觉得扎眼的钱渊,这就是那个松江案首?

    “金叔,你怎么来这儿。”几步窜过来的钱渊诧异又欣喜,“好些天没见了呢。”

    “贤侄今天来这儿……”

    “哎,小侄也一头雾水呢,站了两个多时辰站的脚都麻了,比小时候罚跪祠堂还要惨。”钱渊苦笑连连,转头看向张四维,“金叔,这位是?”

    “呃,这位是张把总。”金宏忐忑不安的介绍:“家里的亲戚……”

    “张把总。”钱渊拱拱手,凑近小声说:“我算过了,就属张把总在里面待的最久,差不多两顿饭时间呢。”

    张四维嘴角抽搐了下,这算是交浅言深了吧。

    街对面,卢镗已经离开,幸时手捋长须笑吟吟的看着这一幕,他身后的张居正面无表情在心里猜测钱渊到底想干什么……

    “对了,这几天我正好想找金叔呢。”钱渊亲热的说:“到现在一杯茶都没有,又渴又饿,估计衙门不会留饭……小气,晚上金叔来铺子一趟?小侄实在是身上戴孝不方便上门。”

    金宏支支吾吾偏头打量着张四维脸色后才点头应下来,勉强笑着说:“晚上我点桌素席过去,不过现在还有点杂事……”

    “那金叔你忙,你忙。”钱渊朝张四维拱拱手转身过街,冲着张居正挤挤眼,“白龟兄,轮到我了吧?”

    “叫我什么?”张居正一瞪眼。

    “叔大兄。”钱渊嘿嘿一笑。

    边上的幸时忍笑伸手做了个请的手势,三人一起迈步回了衙门,街对面看着这一幕的张四维瞳孔微缩,看来这位松江案首和巡抚衙门之间的关系需要重新考量。

    虽然之前钱渊搭上了王世贞这条线,但张四维并不打算放弃原先的计划,那可是一份能传承子孙的秘方。

    但看到这一幕,张四维干脆利索的下了决心,“那件事就此作罢。”

    “哪件事……噢噢,好的好的。”金宏擦了擦头上层出不穷的冷汗,“你说那件事他会不会知道了……”

    “哪件事……应该不会。”张四维微微摇头,“我让人查过,钱渊是在酒楼偶尔撞上那位王大公子的。”

    张四维是个有野心的人,但也是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位高如卢镗、汤克宽也会一朝下狱,如今的大明没有一个武将不畏惧文官,既然钱渊真的搭上了巡抚衙门,自己再下手风险太大。

    但张四维也是个很谨慎的人,迟疑了下后转头吩咐,“今晚你试探一二,看看能不能请他来我府上。”

    金宏只懂得点头,在心里猜测晚上那位大侄子会和自己商量什么。

 第十二章 巡抚衙门(下)

    不大的书房里,似乎永远面色阴沉的王忬耷拉着眼角,他对面的张居正看上去有点紧张。

    这很正常,虽然说进了翰林院被视为储相,但前期晋升非常缓慢,远不如那些二甲甚至三甲进士。

    王忬是嘉靖二十年二甲进士,只比张居正早了六年,但如今已经是封疆大吏,地位举足轻重,而张居正呢……这种普普通通的编修在翰林院里多的是,吃不起肉的都大有人在,两者地位天差地别。

    “这么说来,已经决定回京,可安排好了?”

    “下个月启程回京。”张居正恭恭敬敬的说:“如无意外还是回翰林院。”

    王忬点点头,端起茶杯抿了几口,开始和张居正聊起浙江如今的局势,一旁的幕僚幸时不时插嘴补充几句。

    既然聊起浙江局势,就不可能不聊起最火热的话题,倭乱,就在六天前,又有一伙倭寇在海盐县抢了一把,杀死官兵百姓八十余人,甚至死了两个生员。

    于是,默默坐在书房角落处的钱渊脸色慢慢阴沉下来,眼神中满是愤怒。

    在被请到巡抚衙门后,钱渊反复盘算,他觉得之前拟定的计划可以做些小小修改,但如果要修改,就必须和面前这位浙江巡抚扯上点关系。

    换句话说,钱渊需要扯张虎皮做大旗,这也是他之前在衙门口玩那一出的原因。

    早在前世钱渊被领导从刑警队发配到宣传处打杂的时候,他就明白一个道理,每一个人都是棋子,就算是下棋的人在另一副棋盘中也难免沦为棋子。

    既然是棋子,那就要做最重要的那颗棋子,不能体现价值就可能不是棋子而是弃子。

    所以,让自己变得更有用更重要,是钱渊努力的方向。

    所以,在和王世贞聊天的时候,钱渊会大肆吹捧盛唐诗歌,汉魏古诗。

    因为这是“后七子”的核心观念。

    所以,在和张居正聊天的时候,钱渊摇身一变对诗词闭口不言,与其仔细讨论朝廷的财政税收。

    因为钱渊知道,张居正后半辈子都干了些什么。

    而今天,想在这间书房里刷存在感,钱渊就必须清楚王忬想干什么,想要什么。

    幸运的是,钱渊是个穿越者。

    书房里的其他三位很快都注意到了钱渊,通红的脸庞,愤怒的眼神,微微颤抖的身躯……

    “钱公子?”幸时疑惑的小声问。

    钱渊猛然惊醒,努力“镇定”下来,苦笑道:“要不是家里还有母亲幼妹,我真想应招入伍……”

    如今的明朝,文武泾渭分明,文人地位高高在上,武官嘛……看看卢镗、俞大猷、汤克宽这几年的经历就知道了,都被降职下狱过。

    “案首入伍……”幸时哭笑不得道:“我听大公子说起过,你父兄均丧于倭寇之手,但还是以举业为重,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张居正叹道:“倭寇之乱实在触目惊心,不过中丞大人到任后,形势已有好转,想必平定倭乱指日可待。”

    指日可待?

    钱渊在心里翻了个白眼,真正大规模的倭乱就是从这位中丞大人手中开启的!

    虽然很不以为然,但钱渊还是要继续演下去,只看他脸红脖子粗的低声吼道:“但舟山沥港……”

    “咳咳!”幸时用力咳嗽打断了钱渊的话,转头瞄了眼王忬。

    王忬似笑非笑的挑挑眉毛,“听元美说,你父兄也去舟山沥港交易?”

    钱渊一愣,半响后拱手道:“的确如此,浙江沿海乃至苏松一带,商家很少不和海商扯上关联。”

    王忬点点头转而说起一个让钱渊意外的话题,“你叔父钱铮是嘉靖十四年进士,他和孙季泉有旧交?”

    钱渊双目茫然,孙季泉,这是谁?

    特么老子的表演还没正式拉开序幕就告终结了?!

    幸时低声提醒道:“孙升,字志高,号季泉,嘉靖十四年榜眼,官至吏部右侍郎,一个多月前母丧归乡守孝。”

    特么为毛古人要弄这么多名称……钱渊心里一动,但脸上还是一副茫然神色,“叔父并没提起。”

    幸时转头看了眼王忬后继续说:“一个多月前你们在苏州码头见过……”

    “噢噢噢……”钱渊做恍然大悟状,“是那艘官船!”

    “想起来了吧。”幸时笑道:“你当时提醒踏板断裂,救下的是其长兄,可惜后来还是染病过世了。”

    一旁的张居正忍不住问道:“是当年的三孝子?”

    “是啊,当年宁王之乱,孙燧死于刀下,孙家三子叩地号天,五内俱裂,誓不与贼俱生,天下敬为三孝子。”王忬叹道:“嘉靖十七年,我赴京赶考名落孙山,志高兄对我多有照拂,如今他数月之内丧母丧兄,我却分身乏术……”

    钱渊虽然听得懵懵懂懂,但却敏锐的察觉到,面前这位巡抚大人并没有自己话中那么悲痛。

    “东翁虽分身乏术,但可让二公子代为拜祭。”幸时目光落到钱渊身上,“钱公子和孙家有旧交,长辈又是同年,可否陪二公子一同前往?”

    “这……合适吗?”钱渊嘴角抽搐不已,就因为长辈是孙升同年,自己又救过孙家人,就让自己陪着去?

    鬼才信呢!

    钱渊立即做出判断,这里面肯定有自己不知道的内情,特么这是要拿老子的人情作伐子啊!

    但钱渊也很清楚,自己不答应那是绝对不行的,换个角度来看,这是自己这颗小小棋子的价值所在。

    “没问题。”钱渊一口应下,但随即犹豫道:“不过要多派些人一同前往,绍兴也常有小股倭乱,晚辈是担心二公子安全。”

    “那就多谢钱公子了。”幸时松了口气,“随从和一应祭品都准备好了,三日后启程,水路直通绍兴余姚。”

    事实上,钱渊的猜测没有错,孙家一行人在回到绍兴安葬亡母之后,在清明节出城祭扫时遇上了小股倭寇,孙升的长兄孙堪年迈多病,受了惊吓又受了风寒,就此一病不起,撑了一个多月最终过世。

    三孝子名闻天下,孙升丁忧前是吏部右侍郎,位高权重,而孙堪本人也是武状元出身,官至都督佥事,关键是其和锦衣卫指挥使陆柄是至交好友。

    王忬身为浙江巡抚,这样的人物因为小股倭寇作乱而死,这让他如何不担心如何不忧虑自己日后的仕途,别说什么吏部右侍郎了,就是锦衣卫指挥使他也远远吃不住啊。

    万般无奈之下,王忬偶尔从孙家打听到钱渊曾经义助孙燧这个消息,又听幕僚提起钱渊和儿子王世贞有交情,这才想让钱渊在中间试着化解孙家可能的怨气。

    事情谈妥之后,四人出了书房,幸时笑着说:“东翁,别让人说太仓王家舍不得一顿晚饭,还是让钱公子和张翰林吃了再走吧。”

    幸时笑着说起之前衙门口发生的一幕,钱渊苦笑着连连拱手,王忬也不禁笑着挥手示意摆饭。

    钱渊心里苦笑,还真混了顿晚饭啊,只可惜金宏送去的那桌素斋了,不过让他等等也是好事。

 第十三章 不败之地不胜之地

    古人讲究食不语,寝不言,再加上钱渊有孝在身不能饮酒,所以饭桌上基本上没什么话,饭菜撤下去后仆人又上了几杯茶,四五人这才找些话题闲聊起来。

    王世贞的弟弟王世懋今年十七岁和钱渊同龄,也是去年过了院试中秀才,但没有参加去年的乡试,现在随父亲在杭州任上读书。

    有一个封疆大吏的父亲,一个名满天下的兄长,家族从曾祖开始每一代都有两榜进士,年轻的王世懋年轻气盛,所以他很是不屑于对面那位同龄人。

    说起来还是个府试案首,出面经商已经够丢人的了,没想到如此低三下四,逢迎拍马的话让王世懋听了都脸红……

    在钱渊看来,拍马屁永远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如果能让王忬心情好一点,他不介意把马屁拍的更响一些,只要对方能给自己更多的时间。

    当钱渊话题一转后,王世懋依旧鄙夷,张居正却听得聚精会神,而原本漫不经心的王忬和幸时也慢慢专注起来。

    “朝中都说海商皆贼,这句话其实不能算错。”钱渊仔细解释道:“如今在海上行商,茫茫大海中一旦两艘船相遇,只有两种结果,要么吃了对方,要么被对方吃掉。”

    “但不是所有的海商都会上岸劫掠百姓,事实上大部分海商都不愿意劫掠百姓,当然前提是有一个完善的通商渠道。”钱渊瞄了眼王忬:“所以舟山沥港的汪直是个关键人物。”

    幸时插嘴问:“汪直在沥港经商已有两年了,但这段时间内上岸劫掠的倭寇从未停歇过。”

    “的确如此。”钱渊点头继续说:“都说汪直是如今海商大头领,但事实上他只是名义上的首脑。”

    “名义上的首脑?”尖嘴猴腮的幸时皱眉追问。

    “不错,汪直手下的船队都是各个船主私有的,他并没有绝对的管辖力度,比如徐惟学、毛海峰、叶宗满等人都各行其是,并不完全受汪直管束。”钱渊舔了舔嘴唇,“汪直能走到如今的地位原因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