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46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46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德县真的守得住吗?

    ……

    距离崇德县八里的小村落里。

    倭寇是没有安营扎寨的传统的,在海上就住在船上,在陆地上自然不会自己动手,反正是来抢劫的,索性就抢了宅院住呗。

    不过这村子有点小,大批的贼兵就席地而坐,处处可见鸡飞狗跳,时时可闻喧闹声。

    一只肥鸡突然挣脱开,扇着翅膀连跑带飞窜向一颗大槐树,眼看着就要飞上去了,一只手突然紧紧掐住鸡脖子。

    只听隐隐咯吱一声,可怜的肥鸡眼睛一翻咽了气。

    “滚,归老子了!”膀大腰圆的贼兵甩甩手上的肥鸡,另一只手拎起刀,冲着来讨要的小子喝道:“还不滚,要不要尝尝爷爷的刀!”

    大槐树周围的贼兵看着眼巴巴离开的那小子,响起一片叫好声和哄笑声。

    “好样的,陈麻子你抢东西真有一手,自家人都不放过!”

    “那把刀就是陈麻子从王螃蟹那抢来的。“

    陈麻子放下长刀,将肥鸡丢给同伴,“做熟了给爷爷端上来,别看了,到时候分你个鸡屁股!”

    别看这次上岸劫掠收获不小,但也累啊,最关键的是吃的不好,好不容易看到只肥鸡,同伙们哪里答应,阵阵辱骂脱口而出。

    陈麻子也不恼火,反而有些洋洋得意。

    不远处的宅院门口,一位中年人正默默看着看着哄闹的人群,虽然和大部分倭寇一样肤色黝黑,但此人身上的长衫,挺直的脊梁,随风飘洒的三缕长须,都显示出他是个读书人。

    中年人轻轻叹了口气,大槐树周围热闹的紧,但他知道,村落没有出逃的三十余人都被杀,尸首就埋在大槐树左侧,其中还有三个尚不能走路的幼儿。

    “方先生。”身披软甲的徐海出现在门口,探头看了眼笑骂道:“这帮家伙……等下两只鸡腿给老子送进来,没看见方先生都没胃口吃饭!”

    迅速换了个表情,让自己略微得意,但带着一丝谨慎,方先生回头温和笑了笑,“将军客气了。”

    “要的,要的,只是两只鸡腿,都怕委屈了先生呢。”徐海大笑着搂住方先生的肩膀往里走,“要不是先生的谋划,这次哪里能一战功成!”

    “那是将军神威凛凛,俞大猷不过跳梁小丑,不值一提。”

    “俞大猷在海上名声都不小,人人视他为大虫,哪里像先生说的这般。”

    “那方某只能说,是将军善于识人用人,才有这般局面。”

    “哈哈哈哈,说得好,这叫什么来的……刘皇叔遇上那谁谁谁……”

    “刘备遇孔明,如鱼得水?”

    “对对对!”徐海将方先生摁在桌上,亲自倒了两杯茶,嘿嘿笑道:“之前先生让我别去松江发财,还好我听从了,不然……”

    “知道吗?”徐海小声窃笑道:“陈东那厮攻余杭攻不下来,又转道去攻桐乡县,据说死了不少……”

    “恭喜将军了。”方先生笑着拱手,“吞下陈东后,汪直以下,再无人能和将军抗衡。”

    “哈哈哈!”徐海得意的连连点头,但转而叹道:“可惜崇德县没得手!”

    “为何要攻崇德县?”方先生不解道:“就算不想在嘉兴府,往北可攻苏州,往西可攻德清、武康。”

    徐海脸色阴了下来,他可从来没忘记过自己像条狗一样被绑在巷子里让人随意鞭打的屈辱。

    徐海没读过什么书,但喜欢听《三国演义》、《水浒传》的评书,他的理念是,有仇必报,有恩必偿。

    本已经做了些准备,可没想到居然没得手!

    一想到那头发花白的老头,徐海就恨不得咬碎满口牙,但一想到那对姐妹花,徐海的心就化为一滩水。

 第九十四章 不让须眉

    看着对面的徐海时而咬牙切齿,时而一脸荡意,方先生脸色有点古怪。

    这时候,突然脚步声传来,一脸麻子的叶麻大步走进屋,“徐兄弟……”

    “呃,是将军。”方先生不动声色的纠正。

    叶麻愣了下看了眼徐海,你扁担倒了都不知道是个一,哪来的脸自称将军!

    徐海倒是来了兴趣,“《三国演义》里有将军名号,先生看我取个什么名号?”

    方先生嘴角抽搐了下,“大明是没有将军一说的,最高做到总兵官,《三国演义》里……张辽是征北将军?”

    “这个……不太威风啊。”

    “将军起于海上,平海将军如何?”

    “不错不错,就平海将军……不,平海大将军。”徐海嘿嘿笑了笑,转头看向叶麻,“怎么了?”

    “崇德县打听清楚了,卢家那只幼虎的确在里面,而且俞大猷也在。”叶麻脸上满是迟疑。

    很明显,现在的崇德县是个硬骨头,卢斌曾在嘉定县斩杀萧显,甚至徐海都在海盐县吃过大亏,而俞大猷虽然兵败,但虎死不倒威,何况人家还没死呢。

    谁都不愿意放着那么多好玩意不去抢,而去啃这块骨头。

    徐海眉头也皱了起来,犹豫片刻看向方先生。

    “最好不攻城,对方有备,破城很难。”方先生摇摇头,“去湖州或者苏州,再不济到苏州、嘉兴的分界处。”

    徐海用力揉了揉头皮,突然一捶桌面,“攻城,城内最多三四百兵,老子不信攻不下来……”

    话还没说完,外头乱哄哄一片,一个贼兵头目矮着身子溜进门,“大哥,有人闯过去了,想进城……”

    “什么人?”

    “二三十人,领头是个女的……”

    “废物,女人都拦不住!”

    贼兵头目哭丧着脸委屈道:“那女人……简直就是只母老虎,凶的紧,兄弟们死伤好几十了……”

    ……

    崇德县城头。

    众人正皱眉看着远处被掀起的灰尘,隐隐听见喝骂声、兵刃撞击声。

    而钱渊却目瞪口呆,在望远镜的视线中,一支二十多人的小队不快不慢但坚定的向着崇德县方向挺进。

    一匹枣红色高头大马上,年轻妇人左手持枪借着马势将一贼兵挑飞,右手上的腰刀轻轻划过另一贼兵的脖颈。

    挡在面前的倭寇连连退让,那妇人却不依不饶,收起长刀,颠了颠手中长枪,突然猛地掷出。

    寒光在空中一闪而过,长枪将一贼兵牢牢钉在地上,枪杆犹自颤颤巍巍抖动。

    催马奔过去,妇人抽出长枪在空中挥舞再往回,倭寇们居然都不敢阻拦。

    钱渊吸了口气,虽然倭寇大队人马还远在七八里外,但城外小股倭寇一直就没断过,这伙人能顺利的杀到城下,真是牛逼啊。

    很快,城头上众人都看的清楚了,赞叹声不绝于耳。

    小队中分出两骑奔到城下。

    还没等来人说话,阴着脸的卢斌抽出腰刀,“不准开门!”

    众人都没吭声,但几乎所有人的视线都投向了站在卢斌身侧的青衫少年。

    “嗯,不准开城门。”钱渊立即做出回应,那小队人马虽然所向披靡,但身后倭寇一直跟着,开城门鬼知道倭寇会不会趁机抢夺城门。

    “是。”

    “不开城门!”

    应是声此起彼伏,卢斌松了口气放下腰刀。

    一旁的荆川公虽然拉着脸,但也没吭声。

    “我们是浙江指挥使司的,开城门!”

    “开城门!”

    听见城头一片沉默,下面的骑兵又吼了几声,急的直勒缰绳,胯下马在原地转了几圈嘶鸣不已。

    王义小声问:“要不我和杨文出去一趟?”

    “不开城门。”钱渊放下望远镜,低声吩咐道:“把筐子拿过来。”

    杨文立即带着护院拿了一排二十多个筐子过来,每个筐子上都系着长长的麻绳。

    众人脸上神色不一,卢斌心中暗叹钱渊知道不能死守,还想着要出城偷袭;而那位荆川公目光狐疑……这钱家子贼溜的很,八成是到了危险时候要逃。

    钱渊倒是神色镇定的很,脸都不红,听着王义向下面喊话,让来人坐进筐里拉上城头。

    “倭寇跟上来了。”李良钦小声提醒。

    虽然倭寇人数不多,那妇人又勇武非凡,但毕竟小队只有二十多人,其中还有六七个女眷,且战且退中也损了几人。

    “快,快快!”妇人高声厉喝道:“你们先上!”

    城墙已是近在眼前,但这伙人并不慌乱,有序而迅速的坐进筐中,杨文等人用力将筐子拉上城头。

    但再放下筐子的时候,倭寇也已经逼了上来,王义、卢斌、李良钦纷纷放箭,四五个倭寇中箭倒地惹得一片哄乱。

    那妇人一直等到所有人都上了城头,才收起长枪,将腰刀插回鞘中,悠悠然坐进筐中。

    “小心!”

    王义突然一侧身拦在钱渊面前,伸手将自己面部护住,一支箭斜斜飞来被王义的胳膊挡飞。

    “贼子有弓箭,都小心!”

    王义看了眼只被划了一道小口子的胳膊,“别慌,他们不会使!”

    这年头,会使弓箭的人极少,差不多和后世用手枪能上靶的普通人一样少,倭寇大都出身平民、地痞、渔民,少有人会用弓。

    其实那几箭的目标都不是城头,而是对准了正被拉上来的筐子……

    那妇人伏低身子,暗咬银牙,还没等筐子完全被拉上来,霍然翻身而上。

    “二弟!”

    妇人丢开长枪一伸手,一副弓箭已经递了上来。

    转身间已经弯弓搭箭,箭如流星而去,妇人一口气射出七支箭,才冷笑着将弓箭扔回去。

    城外纵马奔驰,左持枪,右挥刀,城头上七箭连发,立毙七贼,武艺精熟,行事利索,谁都要赞一句,真是不让须眉的奇女子。

    看着倭寇丢下十多具尸体仓皇退走,妇人松了口气,转身行礼,大大方方道:“妾身浙江游击戚元敬之妻王氏,多谢诸位相助。”

    浙江指挥使司游击,在如今的浙江、南直隶的军中,已经算是中高层将领了,要知道俞大猷也不过是个副总兵,卢镗、汤克宽也只是个参将。

    众人都回礼寒暄了几句,项笃寿捅了捅看直了眼的钱渊,“别失礼了。”

    不少人都发现了钱渊的不自然表情,如荆川公在心里暗骂,这钱家子上辈子没见过女人吗!?

    卢斌咳嗽几声小声介绍,又说:“刚才就是钱公子吩咐人放下筐子的。”

    王氏看了眼脸色有些僵硬的钱渊,落落大方道:“多谢这位公子,可是认识元敬?”

    钱渊这才回过神,行了一礼,凑近几步自来熟的笑道:“尚未见面,但神交已久,早听叔大兄屡屡提及。”

    “啊,是张翰林吗?”王氏笑道:“原来是张翰林的好友。”

    “是是是,都是自家人啊,来来来……”

    众人都很无语的看着钱渊亲自带路,又是安排住所,又是让人烧热水热菜……拜托啊,现在倭寇围城,你还有这心思,何况人家都成亲了。

 第九十五章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嘉兴府一片水深火热,而松江府也好不到哪儿去。

    自从俞大猷被调走的消息传开后,华亭县就陷入恐慌的气氛中,当俞大猷遭伏击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这种气氛迅速蔓延到整个松江府。

    乡野村落的大量百姓都涌向了华亭、上海等城镇,有城墙应该会安全一点吧。

    但很可惜,并不一定。

    四月十六,倭寇从金山登陆,一战击溃金山卫守军,一把火烧了个干干净净,继而攻破川沙、南沙两镇,收拢渔民、地痞无赖后攻上海县。

    四月二十三,上海县陷落,知县、县丞、典吏俱阵亡,半个县城都被烧毁,恰巧刚刚就任的苏松海防道佥事董邦政率兵来援,军中携带的鸟嘴火铳发挥了巨大作用,苦战一天将倭寇驱逐出城。

    虽然还没有大股倭寇攻华亭,但城内也一日三惊,地痞混混趁机作乱以至于人心惶惶。

    “还好上海县顶在前面。”陆氏苦笑着说:“现在想想真应该听渊哥儿的搬到杭州去。”

    谭氏似乎更衰老一些了,两眼无神,半响后才喃喃道:“渊儿在嘉兴,渊儿在嘉兴……”

    大半个嘉兴府都在倭寇脚下哀嚎,这个消息早就传来了,陆氏想瞒都瞒不住。

    陆氏也不禁垂泪不语,谁猜得到渊哥儿去嘉兴,倭寇就开始作乱了……

    “渊哥儿福源厚,应该没什么事。”陆氏叹道:“小叔这次也去了嘉兴……”

    “夫人,外头有衙役来,说是要给守城官兵捐助银两……”李四咬着牙禀报。

    “不是已经给过银子了吗?”小妹横眉竖目道:“前天刚拿了四十两银子!”

    “上次是县衙,这次是府衙,要八十两银子。”李四舔舔嘴唇,“但小的打听过了,一户应该是五两银子。”

    “那……”谭氏手足无措拿不定主意。

    “给他们。”陆氏哼了声,“等倭寇退了再说。”

    一般情况下,无论是县衙还是府衙都不会对松江最负盛名,底蕴最深的钱氏做什么手脚,可惜这次不是他们,而是钱氏一族。

    族人早就对钱渊独占洋糖生意不满,分不到一杯羹心生不满,如今钱渊在嘉兴府不知生死,又有府衙县衙顶在最前面,自然要做些手脚,占点便宜。

    两次一百二十两银子交了出去,只换的人心不足蛇吞象。

    原本只是十来二十多户,现在几乎大半钱氏族人都将捐银丢到钱渊家头上,谭氏又是个耳根软的,几个隔房妯娌上门一阵劝说又得了百多两银子。

    几天后陆氏听得消息将谭氏接了过去,不仅家中库房已经是空空如也,甚至家具、摆件都少了不少。

    摸了摸手中温润的砚台,钱渝不屑道:“那厮哪里有资格用这样的砚台!”

    “是啊,这次咱们还是去的迟了。”母亲樊氏惋惜道:“那套红木家具据说是太仓王家送的,可惜没抢到。”

    这辈子除了吃喝玩乐什么都不管的父亲钱钟撇撇嘴,“手慢点未必是坏事,万一渊哥儿没死在嘉兴府……啧啧,到时候就热闹了。”

    “大半个嘉兴府都陷落了,据说嘉善县全城被屠,他回得来吗?”钱渝嘿嘿道:“再说了,咱们可没上门去讨银子。”

    “就是,只是渝儿砚台丢了,借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