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脸谱下的大明 >

第30章

脸谱下的大明-第30章

小说: 脸谱下的大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从那之后钱渊就有了锻炼体能的想法,正好趁着这次招聘护院一起练练,至少碰到危险能跑得掉吧!

    张三本就是钱家的佃户,很快在杨文、王义的协助下招满了二十个护院,一色清都是面色黝黑的粗壮青年,家境贫寒,大字不识,老实巴交,吃的比猪都多,体能足以跑完铁人三项的那种。

    刚开始乱哄哄的一片,连左右都分不清,不过在杨文的棍子,以及钱渊的以身作则下迅速得到改善,至少现在跑步会习惯性的排成一行,也分得清左右……当然了,这是在他们左腿裤脚被卷起的前提下。

    “别说,每天跑一圈还挺有用的。”侯继高在一旁若有所思的说:“说句难听的,就算被打散了都能逃得掉。”

    经验丰富的王义撇撇嘴,“想都不用想,朝廷每年发下来的……馊了的粮食,还有当草纸都嫌硬的宝钞,别说肉了,连米都供应不上。”

    侯继高苦笑着连连点头,这几天他也看在眼里,二十多个护院……当然名义上只是长工,每天吃的都是精米,有肉有菜,每天一条鱼,两天一顿红烧肉,还真没哪个卫所出得起这么多钱,就算出的起也没人干这种傻事。

    喘息了好一阵,钱渊才慢慢恢复过来,一旁也一身短打衣衫的李四小声说:“少爷,回去吧。”

    “急什么。”钱渊哼了声,“怎么?嫌丢人了?”

    的确,在李四看来,如今在华亭已经名声大噪的少爷和一帮粗汉像个傻子似的在街上狂奔,真够丢人的。

    这时候,急促的脚步声响起,陆树德慌慌张张的呼喊传来。

    “怎么了?”

    “平泉公叫我去你家?”

    “有事吗?”

    钱渊皱着眉头盯着陆树德,这厮眼神躲闪,应该不是什么好事。

    回去交代了几句,钱渊先回家换了身衣裳,传闻陆树声守孝期满就要起复,而且很可能不会回翰林院,虽然比不上孙季泉,但也是条粗腿啊。

    但很快,钱渊就觉得问题有点大……

    陆树德视线乱瞟,嘴里絮絮叨叨,“中秋都过了,该换冬衣了。”

    “换冬衣?有点早吧?”

    “不早了,关键是要在合适的时候换。”陆树德咳嗽两声,“比如今天。”

    前身其实只见过陆树声几面,后者嘉靖二十年就出仕了,直到前年才归乡守孝,钱渊皱眉低声问:“到底出什么事了?”

    “没事,没事。”陆树德明显对其兄长畏之如虎,但心里又觉得抱歉,补充道:“对了,我兄长喜欢吃甜食,上次那月饼还有的话提几盒……”

    在陆树德的建议下换了件厚衣,又提了两盒月饼,钱渊刚踏进陆家书房就僵住了。

    “如今名气大涨,已经没人能管得了你了,对吧?”

    钱渊一回头,陆树德这厮已经一溜烟没影了。

    陆树声手里的棒子敲敲桌面,“那我来管!”

    毫无疑问,无论从姻亲角度,还是科场前辈角度,陆树声都有这样的资格和权力。

 第六十一章 松江必无恙

    虽然朝野上下都一致认为陆树声出身传承千年的华亭陆氏,但实际上陆树声知道,自己只是个运气不错的农家子而已。

    幼年的艰辛,之后的坎坷经历,造就了陆树声坚韧的性格,也塑造了他和普通士大夫不同的行事风格。

    说的更具体一点,陆树声一直坚信,棍棒之下出孝子。

    在这个时代,所谓的孝子基本是和人品挂钩的。

    当然了,对钱渊来说,陆树声对其的最大威胁是,这老头年少时是要下田干活的,力气还真不小,虽然躲开只让棒子擦了下,但手臂一阵火辣辣的疼。

    这老头疯了!

    钱渊可不是个乖孩子,但还没等他发飙,对面老头抢在前面了……

    “你居然还敢躲!”

    特么你揍我,还不准我躲……钱渊也是无语,警惕的往后退了两步。

    陆树声冷笑道:“你叔父出仕在外,父兄新丧,又与族中长辈来往极少,你觉得我有没有资格管教你?”

    对方是叔母的父亲,又是科场前辈,本地名士,钱渊倒是没有否认对方拥有这种资格,不过虽然性情有了变化,但他的嘴皮子不比前身要差。

    “不教而诛谓之虐。”

    “哼,你曾经向王民应提议调兵北上。”陆树声坐下斜瞥了眼,“不会否认吧?”

    “呃……”钱渊呃了半天才点头,很明显对方是从叔母陆氏那得的消息。

    “了不起啊,小小年纪为封疆大吏参赞军机。”陆树声恨道:“你知道王民应升迁?”

    “升迁?”钱渊一脸茫然,“这种大事我怎么可能知道!”

    “真的不知道,平泉公您想想,这种事中丞大人怎么可能告知我?”

    “哎呦,还真是升迁了,兵部右侍郎……”钱渊嘴里话不停,但迅速浏览了一遍邸报。

    除了王忬升任兵部右侍郎之外,还有条消息吸引了钱渊的注意力,之前归乡守孝的原兵部右侍郎张经起复,任南京户部尚书。

    面前的少年郎连声否认,情真意切,但陆树声没那么容易被骗过去,“有沥港大捷,又连续在嘉兴、松江、太仓击溃流窜的倭寇,王民应浙江巡抚的位置稳如泰山,倭寇之乱也没有完全平定,为什么他会被调走?”

    钱渊苦笑道:“朝中大事我哪里知晓?说不定是严……”

    “严分宜有那么傻吗?”陆树声不屑道:“就算是要摘桃子他也不会选择这时候,再说了,接任巡抚的是原应天巡抚彭黯,嘉靖二年进士。”

    嘉靖二年进士,这是徐阶的人,钱渊眨眨眼,“您的意思是……”

    “你知道王民应会离任。”陆树声语气肯定的说:“继任巡抚未必会让浙江副总兵俞大猷继续驻守松江,所以你才急着迁居杭州。”

    钱渊微微眯起眼,能通过细节推测出这么多东西,大都还都说到点子上,这老头在历史上名气不大,但却有两把刷子。

    “中秋之前,你说什么高瞻远瞩……”陆树声恼火的一敲桌案,“你才是高瞻远瞩!”

    钱渊像个鹌鹑似的缩着脑袋不肯搭话,明白了,中秋节之前陆树德曾经提到过,陆树声声称华亭无恙,现在这老头是觉得丢了人……

    “县人还赞你如今温润如玉,玉个屁!”陆树声渐渐显露出几十年前的本性,“徐家应该姓黄,那我应该姓林?”

    钱渊有点想吐血,又给前身背锅,陆树声的父亲当年入赘林氏……

    “三岁看到老,从小就不修口德!”

    “砰!”陆树声手里的棍子狠狠砸在桌案上,连沉重的砚台都被震得跌落下去,“你还有什么可说的!”

    说实话,钱渊到现在还有点懵,但看着老头眼里的怒火,他觉得什么都不说似乎不太好。

    “与成……与成能活到现在……不容易啊……”

    话刚出口钱渊就知道错了,连续退了好几步才发现老头居然没抄起棍子挥过来。

    陆树声阴着脸好半响没出声,片刻后才低声问:“王民应是自己想调离?”

    钱渊立即知道自己低估了对方的政治智慧,犹豫了会儿才轻轻点头,“沥港大捷,没了约束的海商变身倭寇,实际上浙江形式并不乐观。”

    钱渊觉得陆树声今天的怒火来自于在小辈面前丢了人,但实际上他错了,来到这个时代快一年了,但他还不能理解这个时代的士子们的三观。

    陆树声终于说出了今天怒气勃发的真正原因,“你能说动王民应调兵北上,对其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为什么不劝他?”

    “劝什么?”

    “当然是劝他留任!”陆树声叹道:“王民应离去,只怕浙江沿海要生灵涂炭。”

    “劝不了。”钱渊干脆利索的说:“王民应志大才疏,虽勇于任事,但一遇小挫,胆气全失。”

    “沥港大捷……”

    “就是因为沥港大捷。”既然都被戳穿了,钱渊毫不客气的说:“沥港被毁,汪直远走,倭寇四起,浙江渐有纷乱之相。”

    “俞大猷、卢镗北上连续取胜,苏州、太仓也有捷报,王民应不趁此良机脱身,难道继续熬下去?”

    陆树声皱眉盯着面前侃侃而谈的少年郎,“你倒是口气大!”

    “如若不是我建议调兵北上,松江已是处处烽火。”钱渊泰然自若,“台州倭寇愈发猖獗,绍兴、宁波等地也多遭倭寇侵袭,俞大猷毕竟是浙江副总兵……”

    看了眼面色不渝的陆树声,钱渊继续说:“倭寇之乱渐渐蔓延,有燎原之势,松江很可能成为浙江之外倭寇侵袭最频繁之地,所以我才有了迁居杭州……”

    “小小年纪想的挺多,尽是肚子里做文章。”陆树声哼了声,将桌案上一封信递了过来,“刚刚收到的。”

    钱渊先看了眼落款,“俞”。

    “俞总兵?”钱渊迅速浏览了遍,舔舔嘴唇,还想说些什么但一时没什么话说。

    “新任浙江巡抚彭黯已经下令,俞大猷继续驻守松江。”陆树声嗤之以鼻,“你以为就你聪明?”

    钱渊无言以对,还真没话说了。

    其实钱渊决定迁居杭州的念头早就有了,和王民应升迁兵部右侍郎没什么关系。

    钱渊不清楚历史上华亭县城有没有被攻破,但很清楚一件事,日后徐海就是以松江为根据地,四处劫掠,引发了那场王江泾大战,松江必定是四战之地…

    但这些话明显这时候不能说出口。

    “彭黯原任应天巡抚,总理江南税粮,但之前曾任兵部右侍郎。”陆树声慢悠悠的说:“嘉靖二年进士,自然不会做糊涂事。”

    “所以,松江必无恙。”

 第六十二章 小黑屋

    “张廷彝?”

    陆树声狐疑的看着钱渊,“你问他做什么?”

    钱渊指了指邸报,“进士出身者,论战功卓著,当世还有出张经其右的吗?”

    陆树声沉默半响后点点头,“没有。”

    的确没有,张经早在嘉靖十六年就任两广总督平定瑶民叛乱,之后抚定安南,平息思恩九土司及琼州黎民叛乱,战功累累,进兵部右侍郎。

    “张廷彝归乡守孝,听闻是聂双江举荐起复,按理来说,他丁忧前任兵部右侍郎,此位正好出缺,但如今王民应异军突起……”陆树声慢慢说:“转任南京户部尚书……嘿,这可是个闲职。”

    聂双江就是曾任华亭知县的聂豹,如今任兵部尚书。

    “闲职?”

    “有总理江南税粮的应天巡抚在,南京户部尚书并无太多实权。”陆树声随口解释了句,瞪了眼钱渊道:“小小年纪,还真以为自己是国士无双了?”

    钱渊有点紧张,张经起复,是不是意味着大规模的倭乱要开始了呢?

    “南京兵部尚书是?”钱渊试探问。

    “费修,今年已七十有三,老迈不堪,常年卧床。”陆树声愣了下,缓缓道:“南京兵部侍郎屠大山刚刚调任应天巡抚……”

    虽然只有寥寥几句问话,但钱渊勾勒出了一条不太明显但线条分明的线索,从南京户部尚书到南京兵部尚书……不管是不是王民应抢了兵部右侍郎的位置,但聂豹明显早就有了将张经用在南京,用在抗倭上的意图。

    陆树声沉思片刻后,用崭新的目光打量着面前的少年郎,“难怪有人说……你做个师爷绰绰有余。”

    钱渊腼腆的笑了笑没说话。

    但陆树声这老头立即喷道:“考不中举人进士,你这辈子都没出头之日,你是华亭人,又不是绍兴人!”

    特么绍兴师爷的名声有这么不好吗?

    “朝廷大事轮得到你来操心?吃饱了撑着!”

    “为可能遭遇的倭寇就要举家迁居,智勇双全兼有气节,震川公是瞎了眼吗?”

    一句句猛烈的叱责在钱渊耳边回响,他双手下垂做恭敬状,但眼睛盯着那不时在空中挥舞的棒子……这老头嘴巴毒,脾气坏,特么还力气挺大!

    “你现在一天到晚到底在想些什么狗屁事!”

    “说啊!”陆树声的话一顿,朝着外面吼道:“谁在外面鬼头鬼脑,滚进来!”

    看着畏畏缩缩进门的陆树德,钱渊翻了个白眼,真是交友不慎,之前溜之大吉就不说了,居然还偷偷摸摸过来看热闹,这厮八成是想看自己被揍!

    看着畏己如虎的弟弟,陆树声哼了声,“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老头你这是不讲理啊……钱渊斜斜瞥了眼陆树德,这厮还用我带坏?

    但很明显,陆树德的注意力集中在看起来毫发无损的钱渊身上,他大着胆子牢骚道:“兄长不公!”

    陆树声握着棒子的手一紧,你丫的是想造反了?

    “往日我身上伤痕累累,今儿渊哥……”陆树德声音越来越低,“兄长不可姑息……”

    姑息?姑息养奸吗?

    钱渊深深吸了口气,“以后你想大杖则走的时候别来找我。”

    在陆树德的眼里,兄长的眼神越来越危险,他急中生智道:“兄长之前问渊哥一天到晚干什么?”

    “我知道!”

    “喂!”钱渊急了,但还没等他去捂这厮的嘴,一根棒子就将他和陆树德分开了。

    “一日三餐都下厨,有时候还要伺候田地。”陆树德噼里啪啦的把什么都往外吐,“招聘护院一起习武,就刚才还在街上狂奔……”

    钱渊咽了口唾沫,强行解释道:“离家半年,下厨孝母,伺候田地是仿效老大人年少……”

    在陆树声看来,这个钱家子天赋过人,心思机巧,颇有城府,对朝政大事见解独到,如若能中进士,前程远在自己女婿之上。

    但现在看来,这厮走的有点歪……陆树声冷笑一声,走歪了不怕,老夫帮你纠正过来就是。

    半个时辰后,陆树声木然的看着桌案上的纸张,声音都有点嘶哑,“渊哥儿,你自己觉得……”

    “怎么?”钱渊揣揣不安,这是自己第一次下笔制艺。

    陆树声的声音猛地暴烈起来,瞪着钱渊一字一字的说:“丢不丢人?!”

    “你是怎么中的秀才,县试、府试、院试,那么多考官的眼睛都瞎了?”

    陆树德美滋滋的凑上去看了几眼,赞道:“文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