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恐怖悬疑电子书 > 外戚之女 >

第29章

外戚之女-第29章

小说: 外戚之女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邵氏与顾盛淮曾经催促过好几次,但顾文谦照样我行我素,一点都没有成亲的积极性,搞得大家揣测纷纷,怀疑他是不是有什么隐疾。

    当然,顾文谦身体康健,没有毛病,大概是眼光高,又有洁癖,不喜与他人接触,遇不到自己的真命天女,才会一直拖着婚事,也不想为了世俗为了亲人而弯腰娶亲。

    想想,顾文谦也是心性坚韧的人。

    顾文澜思绪万千,面上笑道:“这也没事,三哥不急,大哥与二哥都还没有眉头呢,我听说娘这段时间一直忙着给两位哥哥看京城的千金小姐,不知大哥你可有心仪之人?”

    语罢,顾文澜还调皮地眨了眨眼。

    顾文樹正在喝茶,结果顾文澜把话题扯到他身上,猝不及防下,喷出一口茶水,顾文澜眼明手快,躲得快,没有遭殃,但桌子显然是脏了。

    顾文澜连忙招呼紫萱萱上前擦拭干净,顾文樹为刚才自己的失态举动道歉,挠了挠头,“妹妹,真是对不起,哥哥一时失态,不是故意这样做的。”

    “没事,大哥,我不在意的。”紫萱绿绮擦拭完退下,两兄妹继续攀谈刚才没有说完的话题。

    顾文樹轻咳一声,正了正脸色,语气严肃,“妹妹,大哥我暂时没有喜欢的姑娘。先成家后立业,如今太子殿下于江南水灾中立下大功,声威大涨,齐王身子骨弱,不成气候,却仍需提防,四皇子、五皇子年幼,虽暂时不用考虑,但凡事未雨绸缪,反而更好一点。一切等尘埃落定了,再来说也不迟。”

    身为顾家的嫡长子,顾文樹身上所承担的责任是巨大的,他所做的一切都得考虑到顾家的利益与利益。

    毫无疑问,顾家与邵家是绑在一起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辅佐楚崇贤登基称帝,将来顾家才会延续下一代的繁荣富贵。

    顾文樹深知这一点,对楚崇贤也是不留余力地扶持效命,自从科举中第,一朝登上天子堂,顾文樹所作所为,皆为楚崇贤所需。

    一旦楚崇贤倒台,顾家与邵家,危矣。一直不考虑亲事,或许也有想到这一点。

    顾文澜听完之后,沉默片刻,然后才说:“大哥,顾家走到今天这一步,皆仰靠皇上还有皇后姨母的信赖,大哥有此志向,妹妹不反对。既然这样,大哥在太子表哥身边时,可要好好照顾自己,别让自己受委屈。你是顾家的大少爷,丞相府的公子,除了皇上,没有谁能给你委屈受。”

    前世顾家倒台,多少人家紧随其后遭了殃,顾文樹有此顾虑,顾文澜自是知道非无的放矢,亲事一直拖着,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顾文樹哈哈大笑,磊落大气,“无忧放心,大哥我是绝对不会让自己白白受委屈的。”

    两兄妹相视一笑,温馨的气氛在房间中流淌。接着,顾文樹又亲自指导了顾文澜的剑术与武术,二人相处甚欢,直到暮色四合,方才离去。

    ……

    京城无名浮尸案的谣言传扬得沸沸扬扬,诸多版本在民间流传着,由此可看出这起案子在民间引起了多少轰动。

    顺天府尹胡桂连同刑部尚书、大理寺少卿,仔仔细细、认认真真地调查了一遍又一遍那具尸体,今日这才算是有了一点头绪。

    “千真万确?”胡桂脸色阴沉,眉头似有乌云笼罩。

    “回大人,这人的手指起了水泡,并非长期浸水所导致,而是感染了瘟疫,才会这样。”仵作的脸色同样好看不了哪里去,神色凝重地说完这席话。

    这下子,刑部尚书与大理寺少卿急了。

    “这可怎么办啊?”大理寺少卿迅速想到了不日即将到来的秋闱,紧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急躁又愤怒、恐慌又担忧的情绪不断在众人身边环绕。

    胡桂见惯了大风大浪,虽有些担心,却也镇定下来,不疾不徐道:“这件事,绝对不能捂住,必须上报朝廷,要不然的话……”

    一旦瘟疫扩散开来,不仅仅是他们性命难保,还包括京城里的千千万万子民。

    “既然有人感染了瘟疫,为什么我们一点消息都没有听到?还有,这个人到底来自哪里?他的家乡,是否也有人感染了瘟疫?”

    无数的疑问注定是很难得到答案了。大理寺少卿顿觉此事难办。

    “胡大人,此人的布料乍看之下不显眼,但仔细一看,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地方。”老态龙钟的刑部尚书这时候开口说话了。

    胡桂深知刑部尚书的本事,倒也起了好奇心,询问道:“还请裴尚书指点一二。”

    刑部尚书年轻时是出了名的断案如神,逢案必破,如今这起无头公案已经在京城里引起了诸多谣言,胡桂一时找不到头绪,只好请刑部尚书襄助了。

    “此人似乎是个平头百姓,但这衣服却是十分难得的芙蓉锦,芙蓉锦自前朝起就失传了,一个普通人,居然有此等珍贵的布料,鞋子是最普通的,衣服却那么名贵,怕是有古怪。还有,他手上的茧,必是长年累月做手工活,才会有此痕迹……”

    刑部尚书滔滔不绝地讲述着自己的见解,不仅胡桂与大理寺少卿收获颇丰,仵作也是收获匪浅。

    “裴尚书果然睿智,只是……”仵作还打算说下去时,一衙役面色匆匆地跑进来,来到胡桂的面前低声禀报了一件事。

    胡桂大惊失色,登即从椅子上站起来,“你说什么?”

    京城已经有人感染了瘟疫,一传十,十传百,现在人心惶惶。

    刑部尚书皱了皱眉,“山雨欲来风满楼,恐怕这一次不是那么简单的谋杀案了。”

    受害者身份暂时不明,眼下京城还爆发了瘟疫,屋漏偏逢连夜雨,说的就是这种情况了。

    不提胡桂他们如何震怒惶恐,在顾家的顾文澜却是如坐针毡。

    “现在京城里到处都是感染了瘟疫的百姓,各大医馆药堂人挤人,一开始感染了瘟疫的那个村长,皇上让人去调查了。”

    ------题外话------

    猜猜这是谁做的

 52。神医无痕

    顾文澜眉头紧蹙。

    这场瘟疫爆发得比想象中的要快,前世是过了一年左右才有这次的瘟疫之灾,不过无论是前世,又或者是眼下,瘟疫都是一个棘手的传染病,死亡人数高,要彻底治愈难上加难。

    “你且让府里人小心一点,出门记得戴个面纱或面具,以免被感染上。还有,全府进行大扫除,将那些不干不净的地方清洗干净,别滋生蚊虫……”顾文澜有条不紊地将防治瘟疫的策略嘱咐下去,紫萱绿绮听着连连点头。

    “小姐请放心,夫人已经让奴婢们下去清扫了。”紫萱道。

    瘟疫爆发,京城人心惶惶,邵氏消息灵通,一听说有人染上了瘟疫,立刻命令府中奴仆打扫干净丞相府,每个角落都不能放过,还放了一些药草熏着,用来隔瘟疫的。

    “嗯。”顾文澜眉头稍展,片刻又说,“一开始染上瘟疫的那个人是哪方人士?怎么会大规模传染上?”

    像瘟疫这种疾病,但凡有谁被传染上,肯定要上报朝廷的,要不然病情扩散严重起来,纵然是无辜的,也免不了吃一顿天子的怒火排落。

    “回小姐,那个人是距离平城十里远的石头村的村长,往日深得百姓爱戴,做了很多实事,如今他染上了瘟疫,京禁卫将他安置在一处草棚里,那些老百姓还隔三差五过来探望他。人来人往的,这不就染上了?”

    绿绮对这些新闻八卦颇感兴趣,道起民间趣闻,倒是头头是道、有条有理。

    顾文澜闻言,牵了牵嘴角,直问核心问题,“这个村长从哪里染上瘟疫的?他与哪些人接触过?又去到什么地方?”

    身为石头村的村长,他即便是不像一般的豪吏官员一样,只在自己办公的地方插科打诨,但总不可能天天只与老百姓打交道。

    说句不好听的,瘟疫传染源甚至都有可能不是从民间百姓过来的,而是那些达官贵人四处传染的。

    眼前瘟疫爆发,民心涣散,百姓不安,最一开始感染瘟疫的这个村长,显然接下来一段时间都会是重点调查对象,这样子才有可能找出瘟疫爆发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

    老百姓现在最关心的就是瘟疫有什么解药、能不能控制住瘟疫。

    “听闻这个村长没有出去,只是跑去山上查探了一下情况,然后顺道路过一处枯井,喝了一口水,然后到了晚上,突然上吐下泻、头疼身痛、神志不清。村民不明所以,把他送去村中的大夫看一看,大夫看不出来,就让村民送去回春堂瞧一瞧,一来二去的,才爆发了瘟疫。”

    绿绮继续补充道。

    来势汹汹的瘟疫,闹得京城沸腾不已,不提那些老百姓惶恐不安,平日里养尊处优的皇亲国戚、群臣宗亲谁又不怕呢?

    顾文澜攒紧拳头,面色发冷,“村长喝的那口井,我看是有问题的。”

    好端端的,瘟疫不会无缘无故就爆发,唯一的聚焦人物村长只去过山上,然后喝了水吃了饭,接着就病倒了。

    顾文澜是怎么看,都认为那口井有问题。

    在主仆说话的空档,妙人神色匆匆地过了来,对顾文澜禀报道:“小姐,佳人她不小心感染了瘟疫。”

    “你说什么?”顾文澜这下子坐不住了,登即从榻上爬起来,下来问妙人,“佳人不是去学堂读书吗?怎么会……对,人来人往的,那不就是感染上了吗?”

    说到一半,顾文澜方才恍然大悟,恨恨地骂了一句。

    妙人即便是早当家,也深知瘟疫的恐怖之处,一贯的淡定成熟维持不住了,小小的人儿脸上滑落道道泪痕,“小姐,佳人她会不会……”

    瘟疫时到今日都没有完全治愈的药方子,最多就是喝几贴中药,吐出里面的“戾气”,躺上十天半个月,才可彻底康复。

    顾文澜皱眉,不语,一边的紫萱温声安慰道:“妙人别担心,大魏人才济济,瘟疫再恐怖,总会找到法子治好的。”

    紫萱小时候也曾得过瘟疫,后来治好了,对于这件事,她比任何人的感触都要深。

    “是这样吗?”妙人抿了抿唇,紧张地看着顾文澜。

    顾文澜回过神,微笑道:“那是自然,我记得前朝曾爆发过一次大规模的瘟疫,我去翻翻看,看看里面有没有记载如何彻底控制住瘟疫的方法。”

    瘟疫是感染性极强的疾病,顾文澜无论如何,也没办法单独去见生病的佳人,既是这样,她也只能努力找一找前朝古籍,看看有没有相关记载了。

    “谢谢小姐。”妙人道了谢,脸上担忧的神色依然没有散去,顾文澜见状,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下意思十分明显。

    妙人低下头,忍住即将汹涌而出的泪水,低声告退了。

    瞧着妙人离开的背影,顾文澜忧心忡忡,“佳人都病上了,你们可要小心一点,别轻易接触病人,注意清洁卫生,勤打扫,多通风。”

    “奴婢遵命。”紫萱绿绮躬身道。

    顾文澜兴致缺缺,复又坐回榻上,没过一会,顾文澜下了塌,跑去外书房。

    外书房堪称揽尽天下奇书,顾盛淮疼宠女儿,给宁安院装修时,特意开辟了一间外书房供顾文澜阅读。民间文人写的笔记、野史、小说、画本、四书五经、正史、图略游记等等,应有尽有。

    顾文澜之前所说的前朝瘟疫记录,正是前朝史书所记述的。

    外书房外,紫萱绿绮守着,不让其他人进来,顾文澜顺着记忆寻找,低估道:“《渝书》在哪里呢?”

    《渝书》,记录前朝大渝的历史,这一本史书比起皇宫里供奉的那一版,反而要更全面一些。听闻是顾盛淮一次无意间从古文书斋里淘到的,是个稀罕物,然后兜兜转转,就放到顾文澜这边当闲书看一看了。

    目光触及到那清晰无比的字眼时,顾文澜大喜,将其毫不费力地抽出来。只是一时用力过猛,一下子就把其它书也顺便抽出来了,扒拉扒拉的声响,好几本书掉到地上。

    顾文澜弯腰去捡,不料当看到其中一本书时,顿时皱了皱眉。

    这本书也不是什么珍贵非凡的史料,名字也起得格外引人注目——《上康风云记录册》。

    上康,是前朝大渝的都城,与大魏定都平城不一样的是,上康离平城十万八千里远,地处南方平原地区,一马平川,无关隘可守,唯一的好处就是可以近距离不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

    大渝存在两百年而灭,也是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王朝,这本笔记,大概率又是道听途说,八卦一些正史上没有记录的东西来吸引眼球了。

    但是顾文澜会被它注意到,并非是那些人云亦云、道听途说的野史绯闻,而是一则有关一位神医的记录。

    没错,前朝史料提到大约在光宗皇帝在位时期,爆发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瘟疫,但当时修史的几位大儒一点都没有提及这次瘟疫控制住的主要原因,仅仅一句——

    “瘟疫数月后灭。”

    没有下文了,顾文澜看到这里时,不提有多纳闷不解了,如今把它找出来,也是希望字里行间透露出什么,好让她参考参考。

    这本野史笔记本,现在也被抽出来,按照这位著书作者的脾性,没道理治好瘟疫的关键因素不会认真地扒一扒。

    于是顾文澜将书放回原来的位置后,把《大渝书》、《上康风云记录册》对比来看。

    看了一会儿,顾文澜没发现其中有什么重要信息,除了那些惯常拍皇帝马屁的废话外,就是民众百官的措施了。

    看来看去,顾文澜倍感头疼,把《大渝书》丢在一边,再去翻那本小说。这本《上康风云记录册》很厚,要查也得费些功夫。

    顾文澜也不气馁,认认真真地查了一会儿,终于在某个角落发现了一些东西:“光宗八年,江湖一神医,名无痕……”

    京城爆发了瘟疫,这个时候,医者就要行动起来了。

    此时京城为了隔离开生病的百姓,特意找了个地方建草棚,将那些人放在那里,倒是有一种自生自灭的意思。

    感染瘟疫的百姓太多,京城的守卫与戒备也比往日严苛得多,一面带银色面具的白衣男子带上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