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绝不当仁宗-第7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将军!你这盔甲压疼我了!”
小道姑将头瞥向一方,闭上眼睛轻声的说道。
见此,狄青双手朝下一用力,而后站了起来。
赵祯此时也忙急匆匆地跑了过来,将地上的小道姑给扶了起来,而后满是担心的问道:“皇妹!你没事吧?有没有伤到哪里?”
“六哥!我没事,多亏了这位年轻的将军,只是不知该如何称呼!”
小道姑红着脸打量了一眼英姿飒爽的狄青。
“皇妹,这是武安君狄青,刚从台湾府回来!”
“狄青,朕给你介绍一下,这是卫国长公主,朕的亲妹妹!”
赵祯朝着二人介绍道。
宋真宗赵恒一共有两个女儿,长女是李宸妃生的,跟赵祯是一母同胞,但很早就夭折了,赵祯登基后追封她为惠国公主。
次女是杜贵妃所生,名赵志冲,自幼为道士跟其母杜氏入道修行,赵祯登基后封其为卫国长公主。
“臣不知公主驾临,多有冒犯,还望公主殿下责罚!”
狄青见此忙朝着卫国长公主拜道。
“将军请起,若不是将军方才出手搭救,只怕本宫早就被那木剑击中,本宫感谢将军还来不及呢!又怎么会责罚将军呢!”
卫国公主忙说道。
“好了!狄青,你先下去歇息吧!”
赵祯朝着狄青说道。
“官家!臣臣告退!”
狄青见此方才行了一礼退了下去。。。。。。。
崇政殿外,卫国公主迟迟的看着狄青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皇妹!狄青是不是很高大、很威猛、而且还很帅!”
赵祯忽然问道。
“是的!”
卫国公主不由得回道。
“你喜欢他吗?”
赵祯忽然问道。
“喜。。。。。。”
卫国公主忽然意识到不对,忙红着脸,垂下头不再言语。
“呵呵!皇妹长大了,知道害羞了!”
赵祯打趣道。
“六哥~”
卫国公主抓着赵祯的手不依道。
赵祯打量了一眼妹妹的道袍,而后朝着侍立在不远处的侍女说道:“带公主下去换身好看地衣裳,皇妹你这身道袍实在是太碍眼了!”
“有吗?六哥!这道袍可是新做的!”
卫国公主忙说道。
“还是换了吧!你这次进宫想必有事同朕说,朕去延福宫莲池那里等你!”
赵祯笑着说道,而后示意宫女带她下去换身宫装。
。。。。。。。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延福宫,一处亭台内,赵祯看着莲池内含苞待放的荷花不由得念道。
“六哥!”
一道娇声传来,赵祯忙寻着声音望去,只见皇妹赵敏儿习上身穿一件蓝色抹胸,胸前微微隆起,外面则是一件粉色褙子,下身则是一件蓝色细罗裙,配上其小巧玲珑的身段,给人一种小家碧玉的感觉。
“两三年不见,皇妹出落的越发水灵了,真是皇家有女初长成啊!”
赵祯看着款款走来的皇妹赵敏儿说道。
“哪有啊!六哥就会拿我打趣!”
赵敏儿忙红着脸说道。
“对了!皇妹,你这次入宫不知所谓何事?可是杜太妃有什么要交代朕的?”
赵敏儿一直跟随其母杜氏在开封城外女道观修行,没有事情的话,一般都很少入宫。
赵敏儿见此忙从怀里掏出一个小蓝瓷瓶子递给了赵祯。
“这是什么?”
赵祯忙接了过来,而后打开闻了闻,一种奇特的香味传来,顿时觉得精神抖擞。
“六哥!娘亲说:六哥身子骨打小就不好,因此娘亲遍寻民间奇方,用36种名贵药材炼制的丹药,这丹药可以强身健体!”
赵祯不由得愣住了,心想这丹药该不会是拿水银之类的重金属炼制的吧,虽然他已是百毒不侵之体,但这东西实在是下不去口啊!
“娘亲知道六哥不姓佛教也不姓道教,因此让我把配方也拿来了!”
说着又掏出一张配方递给了赵祯。
赵祯打开一看,见都是些名贵药材,方才放了心下来。
“哎呀~”
赵敏儿忽然喊了一声。
“怎么了皇妹?”
赵祯忙问道。
“皇兄,本来是两瓶,我落下了最重要的那一瓶!”
赵敏儿顿时哭丧着脸说道。
“额?怎么还有一瓶?那一瓶是干什么用的?”
赵祯心想有个强身健体的不就够了吗?
“皇兄,还有一个红瓷瓶装的,娘说那瓶是专门给男人用的。。。。。。”
。。。。。。。
开封一辆马车在护卫们的护送下正朝皇宫驶向,里面坐着的不是别人,正是赵敏儿的生母杜氏。
杜氏,本名杜琼真是宋真宗祖母昭宪太后的侄女,宋真宗还是太子之前,杜氏就是他的妾侍。
宋真宗赵恒当政时,对使用销金工艺制作服饰的管制甚严。
有一次宋真宗东封回宫,杜琼真仍穿着此类服饰迎驾。真宗赵恒见到后,大怒,下令杜琼真出家为女道士,入洞真宫(开封城外的仿洞真宫)
宋朝崇奉道教,同杜氏一起在洞真宫修行的还有宋太宗赵光义的六女赵清裕,宋真宗作为哥哥,偶尔会去洞真宫探望妹妹,恰巧遇到了杜氏。
也许是宫里花枝招展的美女导致了审美疲劳,宋真宗忽然觉得一身道袍的杜氏很是别有一番风韵,遂留宿洞真宫。
杜氏虽然出家为道姑,但她自始至终都是宋真宗赵恒的女人,对宋真宗的要求自然是不敢违背,一番缠绵下来之后,不出两月杜氏竟然有孕在身。于是公元1011年,杜氏诞下宋真宗的次女。
天圣元年初,公主赵志冲得了一场重病,眼瞅着就要不行了,赵祯得知后命人送去一粒益寿延年丹,赵志冲的命不但保住了,而且重获了新生。
赵祯见此奏请刘娥替其改名为赵敏儿。
杜氏自此之后对赵祯很是感激,偶然间得了两章药方,一个是强身健体的,另一个是壮阳的,于是她凑齐了各种名贵药材,炼制了两瓶丹药,分别用兰瓷瓶和红瓷瓶装着,让女儿带入宫献给赵祯,却不想女儿落下了红色的瓷瓶,所以她亲自乘坐马车送来。
马车驶入开封城朱雀街时,不知谁家的熊孩子在放炮仗,而后马匹受到了惊吓,四处乱窜,一把将车夫甩了下去。
顿时在场众人纷纷散开,尖叫声四起,护卫们也傻眼了,里面坐着的可是先帝的妃子,当今卫国长公主的生母,因此忙不顾性命要去控制惊慌的马匹,但都被甩了下来。
就在众护卫被甩在地上,眼瞅着马车就要冲向汴河之时,正骑马往军营赶的狄青恰好看见了,而后一拍马背,猛地跳起,落在了那匹失控了的马匹身后。
马匹一番挣扎之后,最后被狄青成功的控制住了,而马车里的杜氏也是被吓得大惊失色。
护卫头领忙上前来拜道:“小人乃洞真宫守卫,护送杜太妃进宫,不知这位将军如何称呼?”
狄青见此,方才翻身下马,而后朝着马车单膝跪拜道:“臣,武安君狄青,拜见太妃娘娘!”
杜氏并没有出来,而是隔着帘子说道:“武安君请起,今日一事,多谢武安君搭救之恩,哀家自会同官家叙说!”
“回太妃娘娘!此乃举手之劳一事,当不得太妃言谢!臣还有赶回军营,就此告辞!”
狄青行了一礼,而后翻身上马疾驰而去。
“武安君狄青?”
杜氏小声的念叨着。
第147章 乱吃丹药的后果
延福宫内,赵祯同皇妹赵敏儿说了一会儿话之后,赵敏儿就去贵妃李冰儿的宫中去了,先前李冰儿曾经随母在洞真观待过一段时间,因此赵敏儿同李冰儿熟识!
而赵祯却看着荷花池里的游来游去的金鱼在发呆。
他只有一个妹妹,还是好不容易才养大的,皇家有女初长成,他是不愿意这个妹妹一辈子都当一个尼姑的,毕竟这对她而言属实有点残忍了。
他其实想撮合赵敏儿和狄青,赵敏儿不过二八年华,狄青也只是个不满二十岁的精神小伙,只是让赵敏儿还俗倒是容易,但只怕目前而言嫁给狄青就有点麻烦了,毕竟狄青的出生有点低。
内侍张茂则急匆匆地走来,朝着赵祯说道:“官家!杜太妃入宫求见官家!”
“杜太妃?”
赵祯愣了一下神继而想到八成是送丹药来的,毕竟宫内太后刘娥、太妃杨氏等人都是服用洞真观炼制的丹药,赵祯曾经让御医仔细研究过这些丹药的配方,都是一些滋补养颜的平常丹药,没有添加贵金属之类的东西。
“派人将杜太妃引领到皇后那去,朕随后就到!”
赵祯想了一下说道。
等到赵祯来到坤宁殿之后,杜氏正在同皇后曹丹姝讲道德经,而曹丹姝却是听得津津有味。
“官家!”
曹丹姝先是起身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无量天尊,贫道悟真见过官家!”
一身道袍的杜氏也是起身朝着赵祯行了一礼。
“太妃免礼,怎么来说太妃也是朕的长辈,哪有长辈给晚辈行礼的道理!”
赵祯忙笑道。
杜琼真忙回道:“贫道已经皈依道家,就是大宋普通的百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贫道见到官家还是理应行礼的!”
赵祯笑道:“朕记得道教创始人是东汉初期的张天师张道陵,而天师道就不禁止门人婚娶,自张道陵天师以来,历代天师都以嫡亲身份继承法统。由此看来即便是道教也是尤为看重亲情关系的,所以在朕心里,太妃从来都不是什么悟真大师,而是朕的亲人。
“贫道有一事不解,我大宋立国几十年,太祖、太宗及至先帝全都信奉道教,可为何官家亲政之后,不但不遵循祖制信奉道教,反而刻意疏远我道家呢?难不成我道家做了什么天理不容的事情吗?”
宋真宗在位时,天下各处道观没少去,赵祯即位初期,刘娥掌权,赵祯也仅仅是去过玉清昭应宫,而且是奉了刘娥的旨意才去的,后来赵祯掌权之后,可以说除了佛道改革召见过道士之外,既没去过道观,也未曾召哪个天师入宫讲经。
杜琼真此次入宫送丹药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询问一下当今官家为何不信奉道教。
赵祯看了一眼曹丹姝说道:“丹姝,皇妹在贵妃那里,你去看看她,顺便留她在宫内住上一段时间!”
“是官家!奴家这就去!”
曹丹姝忙朝着赵祯行了一礼,而后来至殿外,吩咐宫人不准进去打扰杜琼真和赵祯论道。
皇后曹丹姝还年轻,很多事情,赵祯不希望她掺和进来
赵祯看了一眼杜琼真,方才说道:“太祖皇帝建立我大宋朝之前,曾经得到过道家的帮助,因此大宋建立初,太祖皇帝对苏澄隐、马志通,等几个德高望重的道士很是敬重。但朕记得开宝二年(972年),太祖皇帝曾整顿道教,让不合格的道士还俗,禁止随便度人入道,且不准许道士研究天文星象!怕他们借此蛊惑人心,闹的天下大乱,从而危害我大宋江山社稷安稳,所以又怎么可说太祖他老人家是崇奉道教呢?”
“那太宗皇帝呢?”
杜琼真又追问道。
赵祯见此说道:“太祖皇帝驾崩时,几位皇子早已成年,然而接位的却是却是太宗皇帝,自古以来,历代王朝是父传子,到了我朝却是兄终弟及,自然民间就有不好的流言蜚语传出来,为了稳定民心,太宗皇帝不得不让道士张守真编造神话,用来证明自己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么看来太宗皇帝并非信奉道教,而是知识想利用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已!太妃朕说得可对?”
杜琼真一个妇道人家自然是不敢非议太宗皇帝的,所以便出言说道:“常言道,子承父业,先帝信奉道教,为何官家反而不信呢?贫道很是疑惑!”
赵祯不由得笑道:“太妃是想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为何朕的性格同先帝相差那么多是吧?”
杜琼真也是被赵祯的比方给逗笑了。
赵祯皱着眉头说道:“先帝即位初期,并不怎么信奉道教,后来辽国入侵我大宋,先帝被迫与辽国签订城下之盟,虽然宋辽自此相安无事,但说白了这场和平是我大宋拿钱换来的,是不平等的,是没有骨气的,是耻辱的。先帝害怕民间有人对此事不满,因此便鼓吹道教,妄图通过天书封禅来掩盖自己军事上的失败,实则平心而论,先帝这个皇帝当得属实有点窝囊了!”
杜琼真顿时愣住了,忙出言道:“官家岂能妄议先帝的功过?”
赵祯苦笑道:“按理来说朕身为人子的话,不当言父之功过,但朕不仅仅是先帝的儿子,朕还是这大宋的皇帝,因此先帝的过失朕必须引以为诫,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国泰民安!”
赵祯私底下也爱看道德经,因为里面暗含着丰富的治国道理,但即便如此,他也不会正面宣称自己信奉道教,而且他也不鼓励大臣们信奉佛教和道教。
赵祯见杜琼真没有言语,又说道:“太妃,朕知道当初入道也非你意,不若太妃还俗,回宫中颐养天年吧!”
杜琼真回道:“贫道已经入道多年,岂能再贪恋世俗红尘。”
赵祯见此说道:“先帝不喜后妃宫人穿戴嵌金饰品,昔年太妃违背先帝诏令,因此被先帝罚去洞真观入道,非太妃本意!”
“无量天尊,贫道诚心归入道门,还俗一事,官家就无须再提了!”
杜琼真婉拒了赵祯的提议。
“先帝不在了,太妃不愿还俗,朕不勉强,但皇妹必须还俗,因为朕只有这一个妹妹,岂能让她孑然一身。”
杜琼真叹了一口气回道:“敏儿还俗又能怎样?终归还不是会沦为皇家的牺牲品?而且若敏儿还俗的话,只怕党项、辽国都会前来求娶和亲,与其让敏儿落入虎狼之手,还不如跟随贫道在洞真宫修行!”
“我大宋的公主是不会用来和亲的,朕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