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绝不当仁宗-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娥慢条斯理的说着,赵祯不但听了进去,也听懂了,帝王心术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刘娥的话让赵祯想起后世电影里王的一句台词:王不是决定的位置,而是允诺臣子的决定和问责之职。
赵祯来自后世,自然明白帝王心术是什么,但眼下的大宋虽然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历经散朝,各种弊病积压一身,爆发只是迟早的问题而已,最重要的是,重文轻武是一种刻在骨子的病,这种病若想根治,必须得乘早才行。
“大娘所言甚是!儿子谨记在心!”
赵祯恭敬地回道。
“官家不嫌我这老太婆烦就行了!官家今日突然至崇明殿,可是有事找哀家相商?”
刘娥见赵祯态度诚恳,方才慢悠悠地问道。
“回禀大娘娘!我朝眼下虽于辽国议和,但只能图一时之安稳,若想图一世之安稳,士卒们的训练就不能落下,正所谓国虽大,妄战必危!”
赵祯回道。
“哀家记得,无论是在京的禁军还是驻守各地的禁军,又或者厢军,番兵,我朝的待遇比之前朝都要高,每逢大节日也会给予赏赐,虽然朝廷财政捉襟见肘,但自问哀家垂帘以来,没有亏待过任何一名大宋士卒!”
刘娥虽然是女人,但也晓得军队的重要性,毕竟她的哥哥刘美就是军中一将领,没少跟她说军队对大宋而言意味着什么。
“大娘娘!太宗时期,曾两次北伐,但最终都遭遇失败,朕认为,论攻城能力辽军不如我朝军士,但若论野战能力,我朝士兵则不如辽军,这一切的原因都是我朝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造成的,儿臣今日偶然间发现一名对骑兵有着卓越指挥能力的将士,因此儿臣破格提拔了他!”
“官家说的可是那个叫狄青的将士!”
刘娥转而问道。
“是的!大娘娘!”
“嗯!官家破格提拔之事,哀家听曹利用说了,召见了这个叫狄青的将士,不得不说,官家的眼光还是不错的,这个狄青很不错,又有护驾之功,破格提拔一下也无不可,只是可惜了,脸上有犯事留下的刺青,若不然,哀家都想把娘家的一侄女许配给他!”
宫里发生的事情自然瞒不住刘娥,更何况是提拔至殿殿前司骁骑军都指挥使这样的大事。
“官家的意思哀家听明白了,官家是想要任用这个狄青来训练一支骑兵吧!”
刘娥看着赵祯说道。
“回大娘娘,朕近来观看兵法典籍,对于骑兵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朕很想亲自组建一支骑兵,如果成功了,对我大宋而言也是大功一件不是吗?”
“官家这是在跟哀家讨要兵权吗?”
刘娥淡淡地说道。
“大娘娘!儿子不是想跟大娘娘讨要兵权,儿子只是有一些建议想要施加在新组建的骑兵当中,儿子眼下尚未加冠,训练骑兵只是一时兴起,但请大娘娘放心,儿子还是会以读书听政为重!”
赵祯是想要兵权不假,但眼下还不到时候,就算他想要,刘娥也不会给,与其把关系弄僵,不如捡好听的说。
“朝政也罢,兵权也罢,我一个老太婆一直霸占着又有何用?官家放心,哀家早晚会交给官家的,但哀家要亲眼看着官家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合格的君王才行。哀家知道,官家今日所来,为的是骑兵训练经费而来的,但凡训练新军,更换新式装备,想必要不少钱财才够。
但哀家丑话说在前头,骁骑军可以任由官家折腾,不过朝廷除了原本的俸禄以及赏赐之外,不会多调拨一兵一卒,当然了也不是哀家不支持官家组建新军,而是眼下大宋的财政确实困难,更重要的是,眼下宋辽相安无事,朝廷若大费周章的组建新军,哀家担心会引起辽国的不安,到时候,新军未练成,辽国出兵南下,那哀家就是这大宋朝的罪人了!”
刘娥垂帘听政一年多了,而赵祯也听了一年的朝政,并且在大臣们心中的印象很是不错,因为朝臣不决的事,赵祯往往三言两语就能解决,赵祯的成长,刘娥是看在眼里的。
但皇家哪有真正的亲情,赵祯的威望提升,她的威望就会下降,而这是她不想看到的,眼下看来,赵祯似乎想把心思都花费在骑兵上面,那么便随他去吧,也省的他动不动向今天一样,来个语不惊人死不休。
不过虽然准许了赵祯组建新的骑兵,但同时也留了一手,那就是在军饷上面压着,所以即便赵祯想要训练骑兵,只怕规模也大不到哪去。
赵祯本来是想内藏库能拨个二三百万贯下来支持他组建骑兵,但眼下看来是没戏了,又加上今年发生的事情不少,朝廷花钱的地方确实多,虽然他看出了刘娥留的后手,但还是选择接受了。
“大娘娘!儿子有一请求,还望大娘娘应允!”
赵祯思忖了一下方才说道。
“说吧!只要是合理的请求,哀家应下了!”
刘娥自然晓得不能同官家把关系搞得太僵。
“儿子不要朝廷多调拨的钱粮,也不要内藏库拨款,但儿子要卫生纸的全部收益,用来贴补新军!”
赵祯回道。
“嗯!哀家同意了!”
刘娥想了一下,卫生纸这种东西不值几个钱,用它来资助一支军队,显然有些不太可能。
但她没有想到的是,赵祯还真的靠着卖卫生纸,组建了一支战无不胜的骑兵。
。。。。。。
0065章 大宋版的鱼香肉丝
福宁殿内,赵祯接见了毕昇,询问了卫生纸的生产以及销售。
眼下的卫生纸分为上中下三个品质,上等品质的卫生纸一斤也不过一百个铜板而已,中等的五十个铜板,而下等的仅仅需要十个铜板而已。
大宋积贫积弱是不假,但那是朝廷,纵论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北宋中期,百姓们的生活是最好的了,所以这点消费对大宋百姓而言都是毛毛雨。
所以说即便是几间造纸作坊加班加点的生产,依旧是供不应求,而短短两三个月内,卫生纸已经带来了不下三十万贯的收益。
这还仅仅是京西路一路的收益,如果在全大宋范围内销售,产生的收益组建一支全副武装的重骑兵只怕也不再话下了,刘娥是精明不假,但她显然低估了新鲜事物带来的收益,不得不说,这就是科技的力量。
毕昇搞发明是不错,但若应付起商业上的事情来,显然就有些不适应了,这些日子来,他既要忙生产,又要顾销售,可谓是焦头烂额,而赵祯也知道必须得找一个合格的商人来替他打理这一皇家产业了。
宫内皇家产业也不少,打理的人手也都是人精,但赵祯并不敢用他们,因为一旦用了他们,卫生纸带来的巨大收益就会传到刘娥耳朵中,到时候刘娥铁定会动心,那么自己就是前功尽弃了,但想要在外头找一个合格的商人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茂则!好长时间没出去赚赚了!去给朕准备一件素衣,陪朕出宫走走!”
一直待在宫里,自然是没有用的,还不如出去赚赚,说不定有什么奇遇。
朱雀门外街巷商铺,酒楼,等等很是繁华热闹。
赵祯带着随从漫无目的的行走在大街上,偶尔会停下来看看沿路小摊贩卖的各种小饰品,但赵祯只是看看,却并不买。
“郎君!你到底是买还是不买啊?”
一位身着青色裙子****但却长得有点渗人的女摊贩看着赵祯拿着一个鸳鸯戏水的荷包反复看了好久,但却未曾表露要买下的意思时,不耐烦的问道。
“大娘!这个多少钱?”
这鸳鸯戏水的荷包,让赵祯想起儿时一段深刻的记忆,所以不觉间便走了神。
“你才是大娘!你全家都是大娘,本姑娘才十八好不好,黄花大闺女一名,你这相公长得倒俊俏不假,只是这话说得怎么这么难听?”
女摊贩摆开架势,顿时一脸凶相地看着赵祯,似乎赵祯再喊她一声大娘,她就要上前来揍赵祯一顿。
赵祯身边的侍卫见此,忙护在赵祯身前,紧紧地盯着女摊贩。
“尔等下去!”
赵祯朝着两名侍卫说道,这仅仅是跟在他身边的,暗地里还有不少乔装打扮的侍卫混在人群当中。
“小娘子!是在下鲁莽了!在下给小娘子赔不是,还望小娘子大人不记小人过!这荷包,我还真心喜欢,还望小娘子告知价钱几何?”
赵祯忙笑道。
“100钱!”
“这么贵?”
“贵?你看看这绣工,就是宫里官家御用的绣娘也未必能绣出来,100钱还是看在你态度诚恳的份上,若不然,老娘才不稀罕卖你!”
女摊贩显然还在为赵祯刚才一句大娘而耿耿于怀。
这荷包的绣工确实不错,栩栩如生,比宫内的绣娘绣的还要好上许多,不得不说,高手真的出自民间。
赵祯摸了一下衣兜,方才发现他并没有带钱来,一旁的内侍张茂则赶紧从钱袋里掏出一串钱来递给了女摊贩。
“各位父老乡亲,快来看看一看,瞧一瞧,本酒楼今日开业,一律半价优惠,半价优惠啦。。。。。。”
一阵铜锣声响起,只见一家新开的酒楼面前,一位小二一边敲着锣鼓,一边大声的喊道。
“新开的酒楼?不晓得菜色怎么样,茂则,走!陪朕去尝尝!”
赵祯朝着一旁的张茂则说道。
“郎君稍等!小的先去打点一下!”
张茂则朝着赵祯拱了拱手,官家要去酒楼吃东西,他自然是要先去打点一下,选取一处上好的房间才是。
三楼的一间雅房内,赵祯正在打量着这一包间的装饰,不得不说,这家酒楼的包间装修是真的不错,古色古香,打开窗户,恰好能看到汴河两岸的几里风光。
一名小二模样的人走了进来,刚要靠近赵祯,就被张茂则给拦了下来。
小二也是人精,并没有轻视眼前才八九岁的张茂则,他知道开封有钱人家的少爷不在少数,规矩也是一套一套的,而且守在门外的两名家丁一看就是行伍之人,想必这位郎君的身份定然是大有来头。
“这位郎君!这包间可是我们这酒楼最好的包间了,而您是这包间的第一名客人,是故我们老板让小人给客观送上一壶由我们老板亲自酿的醉花酿,还望郎君笑纳!”
“茂则!这小哥没恶意,出门在外,不要那么拘束,自己找位置坐!”
赵祯朝着张茂则瞪了一眼。
“小二!去把你这拿手的好菜都给我上来!”
赵祯朝着张茂则看了一眼,张茂则忙从怀里掏出一锭银两放在桌上。
不得不说,小二的职业操守还是不错的,他并没有看那桌上的银两,因为这个包间的费用就不止桌上那一锭银子了。
“给你的小费!收下吧!”
赵祯看着小二笑道。
“哎呦!那就谢谢郎君了!郎君一表人才,英俊潇洒,出手就是大方,郎君稍等,我这就下去给郎君准备!”
小二见此方才不动声色的将银子钻入手中。
不得不说有钱能使磨推鬼,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小二就端着一道菜上来了,许是怕菜凉了,菜的上面有菜罩之类的盖着。
“客观!这是本店的第一道特色菜,鱼香肉丝!还请客观慢用!”
小二将菜放到桌子上之后,打开了扣在菜上面的菜罩,说完,没待赵祯询问,就下去准备下一道菜了。
“鱼香肉丝?什么鬼?”
赵祯看着眼前这道菜顿时愣住了,大宋也有这道菜吗?不对啊?宋朝没有西红柿脉,自然也就不会有番茄酱,那么这道菜又是如何做出来的呢?
赵祯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尝了一口,味道同前世的鱼香肉丝差不多,但还是有一点不一样的,那就是并没有吃出番茄酱的味道,想来厨子是用了别的来代替番茄酱了。
。。。。。。
烟花若殇:本书的第一个女主即将到达战场,其实前面章节里提到过,希望各位轻点喷!
0066章 冤家路窄
前世鱼香肉丝只是一道很简单的菜,也是赵祯高中年代最喜欢吃的一道菜了,只不过那时候没什么钱,都是花个七块八块吃个鱼香肉丝盖浇饭。
“郎君!您的第二道菜来了,这是本店最拿手的菜,祖传秘制红烧肉。”
小二殷勤的将第二道菜上了来。
红烧肉的历史,大约可以追溯到公元5世纪。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记载了红烧肉的具体做法,这是目前传世文献中的最早记录。
但无论北魏还是唐朝,以及宋朝,猪肉都是贱肉,官宦人家是不吃的,赵祯来到北宋两年多了,还从来没吃过猪肉,要知道赵祯可是个肉食主义者,即便前世猪肉贵的离谱的时候,赵祯也依旧是每天必有肉。
但红烧肉真正的得以流传开来,是据传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组织民工在西湖筑了一道堤,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好事。为了感谢苏东坡,那年过春节,城里男女老少抬猪担酒来给他拜年。盛情难却,苏东坡便收下了猪肉。
后来,他叫人将猪肉切成方块,烧得红酥酥的,然后按民工的花名册,挨家挨户把肉分送给他们过年。老百姓看到苏东坡不忘民工,越发爱戴他,把他送来的肉叫“东坡肉”(红烧肉)。吃起东坡肉来更觉味道鲜美。
赵祯用筷子夹起一块肥中带瘦,色泽鲜艳的红烧肉,细细的咀嚼起来。
“嗯!色泽红润,口味浓郁,肥而不腻,好吃!”
赵祯不由得大快朵颐起来,酒楼的上菜速度很快,不到一炷香的时间,已经上了八道菜,当然这是因为这是包房的原因,毕竟人家光是包房的钱都够楼下一桌的饭菜钱了,所以自然要优先供应。
八道菜赵祯一人吃了一小半,不得不说这家酒楼的厨子厨艺真不错。
一家酒楼的特色菜自然不止八道,但赵祯也没有一一尝试,毕竟好东西要慢慢品尝,细水长流才是,若不然他都找不到出宫的理由了。
“郎君!这是本殿赠与您的吃食!这可是我家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