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绝不当仁宗-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祯前世看过很多关于刘娥生世的版本,但他最相信刘娥祖祖辈辈都是在蜀中土生土长的平头百姓,处于社会的最底层。
刘娥幼年丧失双亲,只能靠卖唱为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便草草嫁给了自己的邻居——银器匠人龚美。
虽说天下饿不死手艺人,但小两口的辛苦钱赚的并不容易,生活维持的很是艰难,日子过得很是清贫,小两口甚至都不敢要孩子。
无可奈何之下,夫妇俩便决定去天子脚下的京师碰碰运气。
但从古至今,无数打拼人的经历证明,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尽享首善之区的繁华,当一名京漂谈何容易。
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却很骨感。
龚美和刘娥二人非但没有在京师混的风生水起,反而是穷困潦倒,甚至都不如在蜀中的清贫生活。
不得不说古代的女子是伟大的,刘娥眼瞅着日子一天不如一天,二人就要饿死在这繁华的开封,刘娥便动了心思,劝说自己的丈夫把她给卖掉,可以换一些银两来贴补一下窘迫不堪的困境。
史书上记载,是龚美动了卖刘娥的心思,但赵祯并不认为龚美是这样无情无义的男子。
因为龚美即是后来的北宋大将刘美,纵观刘美为将的一生,虽不是战功累累,但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这样的一个七尺男儿又怎么会做出主动卖妻子的举动呢?
刘娥虽然是草草嫁给了龚美,但龚美对刘娥却是感情极深,刘娥的话如同一根刺一样扎在了龚美的心中。
一切都源于自己的失败,龚美有作为男人的不甘,有作为丈夫的失责,但更多的却是痛心,踌躇了几天之后,龚美想通了,认为将刘娥给卖掉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最起码刘娥不用在跟着自己过苦日子不是吗?
自己既然给不了她幸福,那么就找另一个有能力的人来给她幸福好了。
龚美想通了此事后,便开始为刘娥寻找金主,若贸然将刘娥卖给人贩子,那么十之八九会沦落成为风尘女子,自家妻子虽然是平民,但若论姿色那也是上上等,即便是嫁过人,身子已经不干净,但给一个富贵人家子弟当妾还是绰绰有余的。
或许谁都没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刘娥的这份心思最终产生了蝴蝶效应。
说是蝴蝶效应有点假,简而言之就是时值还是襄王的宋真宗赵恒想女人了。
赵恒虽然是亲王,但也是一个凡人,是凡人就得食人间烟火,靠五谷杂粮生养,所以谁还没有一些个七情六欲呢?
按理说赵恒贵为皇子亲王,身边怎么可能缺少女人呢?但是男欢女爱这种事,总免不了审美疲劳,不时需要一些新鲜感,刺激一下日渐麻木的神经。
在一次宴会上,赵恒偶然听别人提起蜀中是一个出美女的地方,清秀端庄倒在其次,更为难得的是睿智聪慧。
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既有颜值,又有内涵。
赵恒便动了心思,时常跟身边的侍从念叨:若得一蜀女相伴,才不枉自己到这繁华如斯的太平盛世走上一糟。
无心之语尚且听者有意,更何况是亲王之语。
襄王府一位叫张旻()的幕僚,见主子情思萌动,春心荡漾,便动了心思,开始替主子在开封四处打探起来。
自古以来打探事情的地方莫过于酒楼歌妨,张旻便时常前往这些地方给主子探听消息。
刘娥见丈夫龚美迟迟不做决定,知道丈夫是爱惜自己,想要替她寻一个好人家,但即便她对自己的容貌有信心,但在诺大的开封府里没有门路的话,找一个富贵人家还是比较难的。
日子越发的艰难,常常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刘娥便动了心思,想重操旧业,去酒楼卖唱,好贴补家中。
好巧不巧,机缘巧合之下被张旻看到了,张旻立马相中了眼前这个婀娜多姿,成熟妩媚的女子。
一打听之下,知道其是正宗的蜀地女子,但却已经是嫁做人妇。
虽然眼前的女子已经是他人妇,但惊于其姿色,张旻还是动了心思,心想:已经嫁人了还能出来卖唱,若不是穷困潦倒,铁定就是家中出现了变故。
张旻四处打听之下,找到了刘娥的丈夫龚美。龚美正为找不到好的人家而发愁,恰好此时福从天降,张旻阐明了来意,龚美一听对方竟然是襄王府的人,这可不是普通的富贵人家,刘娥若是能入了襄王的法眼,那么日后为妃为后也都不无可能。
宋太宗赵光义雍熙元年,龚美亲手将刘娥送至了襄王府,时年,刘娥十五岁。
刘娥踏入王府的那一瞬间回头深深地看了一眼落寞的龚美,眼睛里早就溢满了泪水和不舍,短暂的停留之后,刘娥擦干眼泪,紧咬牙关,迈着坚定的步伐,朝着那繁华的府邸走去。
龚美痴痴地望着刘娥那曼妙的身姿,双拳握得紧紧地,脸上青筋暴起,因为从这一刻起,他的妻子将不不在属于他,一想到自己的妻子在别人的身下婉转承欢,他的脸上尽是苍白而又无力。
张旻看出了二人的不舍,忙递给了刘美一袋银子,龚美看着这袋银子,如同烫手的山芋一样,他最终并没有接过银子,而是转身拖着疲倦的身体,一步一趔趄地离开了。
如果给不了所爱的人幸福的话,那么就要学会放手,有时候学会放手不是不爱,反而是因为爱的太深。
龚美只是一个小人物,他做到了很多大人物都做不到的事情,但他同刘娥之间自此之后就真的成为路人了吗?
。。。。。。
第四章 金屋藏娇
刘娥被送进襄王府后,襄王赵恒一眼就相中了这个成熟妩媚的女子。
因为刘娥不但是一个蜀女,而且还是一个熟女。
熟女有一个好处就是凡事都不用别人去教,特别是在男欢女爱的时候,男人往往一个眼神,她就能心领神会,所以同那些青涩的花朵相比,刘娥显然更懂得如何利用自几的姿色去博得襄王赵恒的欢心。
赵恒起初惦记蜀女,多数是抱着猎奇的心里,但当他真正见识了蜀女刘娥的风姿绰约之后,很快便拜倒在刘娥的石榴裙下。恨不得夜夜笙歌,纵情欢乐,如同当初吕不韦见到赵姬一样。
按理来说,刘娥如此受宠,应该很容易怀上孩子才是,可是每次被赵恒宠幸之后,刘娥都会偷偷服下避子汤。
当然刘娥不是不想给赵恒生孩子,而是她认为时候还没到而已。
刘娥虽是大字不识一个的平民女子,但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聪明伶俐的刘娥明白,眼下赵恒之所以宠爱她,只是贪恋她的美色而已,如果她怀有身孕在身,一来身材难免会走形,二来十月怀胎,时间太长,她跟赵恒的感情还不够深,难保赵恒不会移情别恋,再去寻找别的蜀女。
不得不说,为了固宠,刘娥的牺牲是巨大的,但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也为刘娥后来的晋升之路缓慢埋下了因果。
但灰姑娘华丽的转身变成贵妇的过程并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
刘娥的成熟与妩媚带给襄王赵恒不一样的体验,且二人都是血气方刚,往往一个不经意间的挑逗,就足以点燃干柴烈火。
襄王赵恒纵欲过度,以至于神色萎靡,很快就被眼尖宋太宗赵光义给发现了。
俗话说得好,有其父必有其子,对比起襄王赵恒而言,宋太宗赵光义显然要更胜一筹,要知道他可是连南唐小周后都没有放过,还留下著名的《熙陵幸小周后图》。
如今看到儿子这幅模样,心中早已了然于胸,便将赵恒的乳母召来,开门见山的问道:“朕看这小子最近神情憔悴,到底左右服侍的是何人?”
这位乳母性情严整,对刘娥的入府并没有多大的微词,但刘娥同赵恒没日没夜的恩爱缠绵,她就看不下去了,便将刘娥这个来历不明的蜀女身份,一五一十的朝着宋太宗赵光义说了。
宋太宗赵光义听后大为恼火,堂堂皇子亲王同一个出身低下的民女缠绵悱恻,老赵家的颜面何存?
简单点来说,宋太宗觉得儿子的眼界太低,要泡也要泡高门世家子女才是,一来可以改善赵氏皇族的基因,二来还可以彰显皇族尊贵。
盛怒之下,宋太宗严令赵恒将刘娥撵出王府,父命难违,更何况是皇帝的命令。但赵恒实在是舍不得这个娇艳欲滴的尤物。
俗话说得好,色胆包天,赵恒便壮着胆子伙同张旻演了一出瞒天过海的计策,明面上赵恒将刘娥赶出了襄王府,但暗地里,赵恒却将刘娥安置在张旻的家中,玩了一出金屋藏娇的把戏。
张旻深知刘娥深得主子的欢心,为了方便主子不时的幽会,更为了避开嫌疑,怕引火烧身,索性连家都不敢回,每天都在襄王府里过夜,最终还是赵恒看不下去,拿了五百两银子给张旻另谋了一处宅子。
正所谓妻不如妾,妾不如偷,这么一出金屋藏娇反而给了赵恒别样的情愫,导致他同刘娥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深。
非但如此,赵恒还得到了命运女神的眷顾,宋太宗赵光义的长子赵元佐精神失常,次子赵云僖暴亡,太子之位也就这样莫名其妙的落到了赵恒的头上。本叫赵元侃的襄王也是在当了太子之后才改名为赵恒。
至道三年,宋太宗赵光义去世,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真宗。
成为了手握生杀大权的大宋皇帝,赵恒便迫不及待的将刘娥接近了皇宫,终于可以继续延绵他们之间的浓情蜜意了。
宋真宗对刘娥的爱意不但没减,反而日益增加,因为这几年被迫住在张旻府上的刘娥也并没有闲着,赵恒虽然不时的前来同她幽会,但更多的时候都是她一个人。
以色事人,终不能久矣,所以刘娥开始读书识字,学习诗词歌赋,到进宫之前,她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大字都不识一个,只有姿色的浅薄民女了。
刘娥入宫之后,虽然没有人再会赶她出宫,但是由于其身份低微的原因,所以她只能做一个没有名分的御侍宫女。
宋代后妃等级分为皇后、而后是正一品的夫人,即贵妃、淑妃、德妃、贤妃。
其次是嫔之位,嫔之位又分从一品和正二品。
从一品的有淑仪、淑容、顺仪、顺容、婉仪、婉容。
正二品的有昭仪、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
正三品的是婕妤,正四品的是美人,正五品的是才人,随后是无视品的贵人,贵人
所以,你没看错,最为受宠的刘娥因为身份的原因只能做最低等的后妃。
刘娥的位份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提升,固然有其出身低微的原因在,同时也是因为她并不是赵恒的唯一爱恋。
赵恒在认识刘娥之前就有一个太子妃,此人姓郭,是宣徽南院使郭守文的次女,淳化四年,宋太宗赵光义亲自赐婚,十八岁的郭氏嫁入襄王府。
赵恒继位后,谦约惠下,性恶奢靡的郭氏自然而然的被立为皇后,是一个厚道明理的后宫之主,当初刘娥能入宫,也是得到了她的许可的。
但好景不长,咸平六年,皇子赵佑不幸夭折,郭皇后深受打击,在短短四年之后便郁郁而终,年仅三十二岁。
郭皇后去世的第二年,宋真宗才将低调内敛、尽心服侍的刘娥提升为美人,刘娥正式跻身妃嫔之列。是年刘娥都已经三十五岁了。
十五岁入襄王府,花了二十年的时间才熬到美人的位份,这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耐心才行。
第五章 狸猫换太子的由来
古代封建王朝,后宫嫔妃想要晋升妃位,一般来讲要看三个条件:其一:出身高低,其二:是否受宠,其三:是否生有皇嗣。
而刘娥这三条只占了一条,那就是受宠。凭借这一条,35岁的刘娥貌似焕发了第二春一样,短短几年之内,从美人到修仪,而后到四妃之一的德妃。
修仪和德妃两个位份,刘娥都顺利的晋升了,宋真宗便觉得刘娥已经攒够了母仪天下的资历,登上皇后之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但没想到的是,宋真宗刚在大臣面前透露了一点风声,朝臣的反对之声竟然异常激烈。
刘娥受宠获封德妃我们无话可说,毕竟是皇帝的宫闺之事,你迷恋这个快四十的老女人,那也是你的爱好,我们也管不着。
但是皇后是后宫之主,一国之母,需要母仪天下的,岂能视同儿戏,任性妄为呢?
绝大多数大臣都持反对意见,都认为此举是门不当,户不对。时任太子宾客的李迪更是直言不讳的说道:“刘德妃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宋朝不是明朝,太祖朱元璋一介平民,白手起家,所以明朝皇后基本上来自民间。但反观宋朝,皇后之位尊贵无比,一般都是选功臣武将之后来担任。
但不得不说,大臣们反对的理由都是刘娥出身卑微,却丝毫没有人拿刘娥再嫁的事情来说事,这一点就完全超出了我们对封建伦理的固有认知。
所以将“一女不更二夫”与封建社会画上句号,明清两朝的人无法反驳,唐朝人也许稍有微词,但宋朝人肯定是不服气的。
眼下程朱理学尚未兴起,对于所谓“贞节”的女性婚姻选择问题,宋朝向来都是相当开放而包容的,醮(jiao)夫再嫁,稀松平常,即便是嫁入王府皇宫,也算不上什么离奇的事情。
话又说回来,宋真宗同刘娥一商议,既然大臣们嫌弃刘娥出身低,那么便想办法提升刘娥的出身。
刘娥受宠之后,跟其前夫龚美并没有一刀两端,当她得知龚美并没有收下卖她的银子时,她的内心对龚美的亏欠反而越来越多,刘娥便把龚美推荐给了宋真宗。
说来宋真宗也是心大,竟然让刘娥让其前夫龚美为兄长,而后龚美摇身一变成为外戚,随即也改名为刘美,而后宋真宗开始编造刘娥的家世,比如她的祖父刘延庆,曾从后晋,后汉时期做过右骁卫大将军等等。
宋真宗抬高了刘娥的出身,至此刘娥通向皇后宝座的道路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