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绝不当仁宗-第1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场的武将们一听顿时整个人都激动无比,国葬啊!这可是文臣们都没有享受过的待遇,史无前例的厚葬啊!
但文官们整个都不好了,因为曹玮说到底还是武将,官家追封也就罢了,但竟然让朝中百官送行,这就有点过了。
王曾皱着眉头而后出言道:“陛下!如此规模,闻所未闻,远超礼制,还请官家三思!”
吕夷简也忙出言道:“陛下!武将为国尽忠是本分,战死沙场是荣耀,且齐国公向来不喜奢华,因此臣认为葬礼当从俭!”
在场的文官纷纷出言劝赵祯收回成命,毕竟他们已经打压了武将那么些年,自然不希望武将凌驾于他们的头上。
赵祯见此说道:“自今以后,凡有大功于国者,不论文臣还是武将,朕一律准其国葬,此事就这样定下了,众卿不必再劝,至于具体的事宜,责令礼部尽快给朕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退朝!”
武将们见此率先跪拜道:“陛下万岁!臣等恭送陛下!”
文臣们相视一眼,不由得苦笑,而后跪下喊道:“陛下万岁!臣等恭送陛下!”
。。。。。。
天圣九年,四月一日,开封各家各户门前,以至于沿街的商铺都悬挂着白色灯笼,这一天举城齐哀。
齐国公曹玮的灵柩自南门在皇家仪仗队的护卫之下缓缓驶入官道,而后沿街的开封百姓纷纷跪拜,及至朱雀门,宰相王曾率领文武百官前往迎接,而后由内侍位都知张茂则宣读圣旨。
待圣旨宣读完毕之后,将由皇家仪仗队护送至太庙,文武大臣随行其后,行至太庙之后,宰相王曾宣读赵祯亲手写的祭文,而后安葬于太庙。
发哀三日,民间禁止一切娱乐活动,赵祯更是身裹素服,连续三日三餐皆是素食。
。。。。。。
几日后,崇政殿内,赵祯召见了王曾、吕夷简和晏殊。
赵祯并没有说废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我大宋立国七十年,其中有大功于国者的文臣武将亦不在少数,朕认为凡是为大宋立过功劳的文臣武将都该被后人所铭记。
因此朕打算效仿唐太宗李世民成立凌烟阁一举,但唐朝的凌烟阁不区分文臣和武将,而朕打算将文臣和武将区分开来,不知三位相公如何看!”
王曾出言道:“官家!将文臣和武将区分开来,臣无意见,只是不知官家打算如何施行?”
赵祯见此说道:“朕打算成了文忠阁和武忠阁,阁内人数没有限制,但入阁要求却很高,至于何人入阁,众卿回去之后需仔细考虑。”
晏殊出言道:“官家此举既能激发文臣们勤于政事,又能让武将们为国尽忠,臣深表赞同!”
吕夷简转而问道:“官家!不知入阁的要求是什么?”
赵祯笑道:“自然是有大功于国者,至于何人入阁,还需你我君臣共同商议而定!”
三人自然是不反对,因为宋朝立国至今,文臣颇多,武将相对来说就比较凋零了,先前曹玮的葬礼让文臣们输了一头,但眼下,当今官家要成立文忠阁和武忠阁,那么文臣们已经在心里下定了决心,那就是一定要让文忠阁的人数远远超过武忠阁。
最终经过几日的商讨之后,第一批入选文忠阁的文臣总共八人,分别是赵普、薛居正、李蒙正、李沆、王旦、石熙载、寇准、张知白。
第一批入选武忠阁的武将总共八人,分别是李继隆、曹彬、潘美、曹玮、杨业、王超、王全斌、曹利用。
本来文臣们奏报上来入选文忠阁的文臣是十二位,而武将仅仅是四位,文臣们打得什么注意,赵祯自然清楚,因此以文武不能失合为由,加上又是第一批入选文忠阁和武忠阁的文臣武将,因此赵祯将文臣和武将的人数都定为八人。
第216章 河西走廊
青海湖以东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理板块那就是河湟谷地,从青海湖沿着河湟谷地向东走一百多公里就到了青唐城。
青唐城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西通西域,东接秦、陇,北护甘、凉、南交川、藏,扼守中原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被誉为“海藏咽喉”。
公元201年,汉武帝刘彻连续两次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征河西,经过激烈的战斗,汉军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歼敌3万余人,迫降单桓王、酋涂王及相国、都尉等2500人,俘虏5王及5王母、单于阏氏、王子59人,相国、将军、当户、都尉63人。汉军仅伤亡3千余人。浑邪王、休屠王率残军逃走。
自此以后,汉朝拥有了广阔的河西走廊,而河西走廊也成为了汉朝打通丝绸之路最为重要的前哨基地。
虽然汉武帝打通了河西走廊,但河西附近还生活着英勇善战的羌族,对河西的威胁依旧是很大。而
河湟地区四通八达,可以通往汉地各处,向东可去陇右关中,向南至四川松潘,向北可去河西走廊。一旦有敌军控制河湟谷地及西宁,河西四郡难保,中原和西域的联系将被切断。顺河湟谷地东下渭水流域,将威胁到古都长安。汉唐时期,对河湟的重视非同一般,因此青唐城为军事重镇。
唐朝时,吐蕃在松赞干布的带领下开始崛起,成为统一的强盛帝国,自此之后唐和吐蕃就开始频繁的争夺河西之地。
据统计,唐朝和吐蕃在河湟地区大小战役30多场,双方兵力超过十万的大战就不下5次,双方互有胜负,战线颇为胶着。如非常著名的大非川之战,薛仁贵就败于吐蕃。
唐安史之乱后,大唐无暇顾及河西,吐蕃趁机反攻,夺走整个河湟地区。丢了河湟之后,河西也被吐蕃夺取,整个西域和中原断了联系。吐蕃军甚至一路攻入长安城,中原大震。
及至唐朝末年,吐蕃帝国分裂,而后陷入内战之中,为了避免战乱,有一部分吐蕃部族东迁至河西之地,形成了以青唐吐蕃为首的吐蕃部族。
河西走廊战略意义十分重要,直接决定了中原王朝是否能连通西域,以及是否能实行后续的统治。河西走廊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中亚、西亚乃至西方的文化交流也要靠这条路,所以河西走廊的经济与文化意义也十分重要。
北宋熙宁年间,在宰相王安石的支持下,由王韶主持,宋朝先后收复了宕、叠、洮、岷、河、熙六州,史称熙河开边。
熙河开边的主要战略目的是夺取西夏左厢横山之地,切断西夏赖以生存的右臂,傍取熙河湟鄯之地,隔绝西夏与吐蕃的联系,从右翼边境压迫西夏,彻底解决西夏威胁,消除西部边患。
不得不说这一军事战略如果能实现的话,宋朝还真的有机会消灭西夏,但是宋军虽然占领了熙河之地,可一直未能有效的解决当地吐蕃人频繁的反抗作乱,因此大宋政府不得不在熙河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
王安石变法期间,熙河六州的军事开支占据大宋财政支出的六分之一,这对于连三冗问题都没有解决的大宋而言,无疑是一笔沉重的开支。
后来王安石变法惨淡落幕,保守派司马光执政,司马光上台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不管黑猫还是白猫,只要披着猫的皮,全部打死,因此新法尽数被废除。
后来司马光又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因此司马光背上了大汉奸的罪名。
但实则不然,因为自宋朝定下重文轻武的基调之后,就决定了宋朝是做不到一寸山河一寸血的。
最重要的是宋朝发现拿下河煌之地后,依旧无法消灭西夏,因为河煌之地经济十分薄弱,无法养活一支对夏作战的大军,一直都是从内地调拨大量物资支援,运输补给线漫长。而且西夏地理十分复杂,即便占据了河煌之地,宋朝依旧不能给予西夏有力的打击。
最主要的是宋朝五路大军伐夏,遭遇了宋朝自立国以来,最大的军事惨败,宋朝前后死伤近二十万,彻底丧失了消灭西夏的有生力量。
再加上,宋朝最主要的威胁依旧是北方的契丹民族,因此司马光执政后,面临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严重的财政危机,为了解决这个危机,司马光不得以放弃了宋朝好不容易打下来的熙河之地。
自赵祯登基之后,一方面裁撤整编军队,改革科举、限制恩荫,精简机构使得军事力量膨胀、行政效率提高。
另一方面赵祯又成立了皇家商队,鼓励工商业发展,使得大宋的财政日益宽松,综合国力也是日渐增强。
赵祯来自后世,自然明白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自皇家科学院成立之后,大宋的武器装备都已经换了一茬又一茬,而且民间的各种水利设施也是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又加上土豆、玉米、棉花以及大规模的推广占城稻等,宋朝的经济民生都大为好转。
本来赵祯以为对青唐吐蕃和对李元昊的作战要持续很久,但没想到这两场战斗结束的都如此快,再加上辽国又忙于镇压农民起义,因此赵祯做了一个大胆的举动,那就是调集大军,准备对吐蕃进行一次强有力的军事打击,而且任用的主帅还是甚是年青的狄青。
天圣九年三月末,吐蕃十八个割据势力组成联军共计十五万大军浩浩荡荡的朝着青唐城袭来,而宋朝这边,在一番紧急抽调之后,总计八万轻骑兵,两万重骑兵,五万步卒,也是十五万人马。
狄青第一次挂帅出征,因此极为谦虚,跟众武将商议之后,决定不主动出击,毕竟宋军对吐蕃的真实状况都是不熟悉的,又加上高原反应等,因此主动出击所面临的结果要更遭。
狄青最终力排众议,决定以逸待劳,就在青唐之地等吐蕃十五万联军一决雌雄。
第217章 大战
青唐北靠达坂山,南抵拉脊山,西依日月山,地势极为险要,并不利于进行大规模的骑兵会战,而吐蕃联军当中赫然有同宋军交过手的温普奇等人在,知晓宋军重甲骑兵的厉害,因此并没有贸然发动进攻,而是安营扎寨于青海湖畔西南侧。
吐蕃人也不傻,知道宋军擅长守城,而且是城墙高大的青唐城,若是强攻,吐蕃只怕是难以攻克,而且联军各赞普已经打探到了宋朝在青唐城内驻扎了十五万大军一事,因此一众赞普经过商议之后,派遣五万人马进攻西凉府,而剩下的十万骑兵则是留在青海湖畔准备截击青唐城的援军。
西凉府守军只有不到五千人马,虽有几门火炮,但奈何吐蕃十倍于守军,因此总兵曹俣(曹玮第三子)不但朝在瓜州的王德用发出求援信,而且朝青唐城也是送出了求援信。
狄青收到消息之后,召开了紧急军事会议,西凉府是宋朝粮草物资补给地,一旦有失,在瓜州、沙洲等地的几万宋军就会被切断了退路。
所以一众武将都建议即刻派兵救援西凉府,但狄青坚持认为吐蕃联军的目标是青唐等地,袭击瓜州为的就是引得宋军救援,而后乘机半路截杀。
但是不管吐蕃是不是真的进攻西凉府,都是必须派兵救援西凉府的,因此狄青下了一个很大胆的命令,命令杨文广统率三万骑兵救援西凉府,种世衡统率五万大军直接进攻逻些城,而他则统率六万大军前往青唐湖畔同吐蕃主力一绝雌雄。
“驾驾驾!”
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上,杨文广统率三万骑兵正在驰援西凉府,却不想刚行至半道,前后左右陡然出现大批吐蕃骑兵。
“报!”
“启禀副帅,我军前后左右均出现大批吐蕃骑兵,预估人数可达十万人!”
一名探马急匆匆地走到杨文广马前汇报道。
杨文广倒是没着急,反而自言自语道:“想不到一切都在汉臣的预料之中!”
“传令!先锋营从正面进攻!”
先锋营三千骑兵得令之后当即朝着对面的数万吐蕃骑兵杀去。
不远处山坡上,温普奇朝着一众赞普说道:“某就说,宋军绝不会后退的,他们一定会发起进攻的!”
三千骑兵朝着正前方的数万吐蕃骑兵杀去,却没想到吐蕃骑兵尽然提前挖好陷阱,因此先锋营顿时落入陷阱之中,但好在众骑兵都是好手,因此,一个就地打滚,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但战马却是深陷陷阱之中。
先锋营中了陷阱,因此杨文广判断吐蕃在两翼也是布置了大量的陷阱,但来时的路是没有陷阱的因此当即下令道:“全军听令,即刻调头,准备冲锋!”
当下两万七千余骑兵当即调转战马,而后在杨文广一声令下朝着东面的敌军发动了冲锋。
“不好!宋军要突围!”
一众赞普都看透了杨文广的举动,因此忙令前军、左军、右军三路大军发起进攻。一众赞普听信了温普奇的话,认为宋军不会撤退,因此负责切断宋军退路的骑兵不足万人。
杨文广一马当先,举起战刀收割着吐蕃骑兵的首级,一举击溃了面前的万余吐蕃骑兵,见杨文广要逃,一众赞普都恼怒不已,当即命令近十万吐蕃骑兵追击杨文广所部。
所以黄土高原上呈现这样一幕,两万余名宋朝骑兵在拼命的逃跑,而身后一千米处紧紧地跟随着近十万吐蕃骑兵。
宋军即便是骑兵装备都比吐蕃骑兵要好,但同时负担也重,所以同简装的吐蕃骑兵相比,速度要比对方的慢,所以不出四五里地,吐蕃大军离杨文广的军队不足五百米了。
但就在此时,杨文广所部忽然分成两路,分别朝着东南和东北两个方向撤退。吐蕃众赞普见此也是不明白逃亡的两路宋军为何突然分成两路,正要分兵追击时,陡然看到前方出现大队骑兵,不由得勒住了战马。
摆在他们面前的赫然是大宋两万重甲骑兵。
“装定诸元!”
“校定方位!”
“开炮!”
重甲骑兵前方赫然摆放着二十几门青龙大炮和四十余门猛虎大炮。
一声令下,几十发带着火舌的炮弹朝吐蕃骑兵方阵中袭去,而后猛地炸裂开来,顿时炮弹周围的骑兵被炸得四分五烈,马匹受了惊,自然是到处逃窜,一时之间吐蕃骑兵军团乱成一锅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