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古神帝-第5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会儿功夫,少说也吃掉了百十人份儿的口粮!
柳书竹进来后,也被这样的大场面吓了一跳。
这还是人吗!
虽说你体态臃肿、满身肥膘,整个人都是往横里长的,但也没见过这样的吃法啊!
更何况,这‘贼秃’好歹是一位出家人,不信佛祖也还有寺庙清规在。看他那眉飞色舞的样子,看来还真是个不怕造孽的主儿!
晋升先天境界后,柳书竹明白了一个道理。
后天武者经历了伐毛洗髓后,全身孔窍尽开,能够感应天地间游离的能量,根本无需刻意通过摄入食物来获取能量,既是一年半载不进水米,也不会有性命之虞。
这便是先天武者的优势,后天辟谷境界根本不能与之相提并论。只不过,为了满足口舌之欲,先天武者也还是会吃些东西。
如真小和尚脸色泛着苍白,仿佛大病初愈,但吃掉的肉食已超过了体重的几十倍有余。那些食物,像是都被填进了无底洞!
见到柳书竹这个救命恩人后,如真小和尚反应平淡,只是淡淡地瞟了他一眼,连个招呼都没打。
这时候,却终于有人颤声道:“神人啊,这是神人啊,简直是天神下凡,金刚再世!”
柳书竹没好气的骂道:“神人个屁,饭桶!”
言罢,向身后摆手,那马脸汉子倒也机灵,当即吩咐众人离开,所有人都识趣的行礼告退。
小和尚的年龄不大,即便不与柳书竹同年,也年长不到哪里去。他吃相难看,如狼似虎,一身烟火气十足,倒让人生出几分亲近。
柳书竹瞪眼:“你是不是跟肉有仇吗?”
小和尚狠狠回瞪过来,十分不爽,口中含糊不清道:“俺饿!”看他那样子,倒生怕柳书竹跟他抢似的,反而吃的更急了。
柳书竹倍感头痛:这哪儿像一个实力不俗的先天武者,不知道的恐怕还以为是哪家的饿死鬼托生呢!
纵然有很多事情要跟他商量,也只得耐着性子等他吃完。
由于人都被柳书竹谴走,没人继续往桌上端肉食。过了半天,小和尚将手中最后一块骨头啃干净,这才意犹未尽的抹了抹嘴角的油腻,懒洋洋道:“俺的命是你救的?”
“不是!”柳书竹怄火道,“是你自己从地底迷宫跑出来的,谁也没扛着你跑路,然后你又爬上几万米的坑道,回到地面,又赖在这里吃了人家上百人的肉食!”
小和尚微一琢磨,才明白柳书竹这是在拿话挤兑他。当下有些不满道:“你救了俺,俺之前也救过你,大家扯平了。干嘛跟俺一个出家人打机锋。”
“嘿,原来你还知道自己是和尚。”柳书竹阴笑道,“你这要是有一天去了极乐世界,参拜佛陀,就不怕他老人家嫌你牙缝里的肉丝太碍眼?”
没想到如真小和尚轻嗤一声,对‘极乐世界’和‘佛陀’皆感到不耻。
“那极乐世界,谁愿意去谁去,俺不去;那佛陀,谁愿意见谁见,俺不见。”这和尚当的,倒也颇有性格。
他又补充道:“吃肉怎了?佛曰,俺不入地狱,谁入地狱。这话就是说,俺不吃肉,谁来吃?按照那佛经上所讲,大千世界也不过是一具具臭皮囊组成,皮囊装皮囊,算不得罪过。这肉得吃,这心也要诚。”理直气壮,喜感十足,比在矿道中的那副蒙面形象还有趣。
柳书竹嘿然不语。
前几日,小和尚在矿底杀人时,也不见他有半点含糊。这是一个趣味盎然的家伙,不拘世俗礼法。看似憨直,实则坏水全憋在心里。
“咦,你晋入先天境界了?”
小和尚发现了柳书竹身上的气质大不同以往,忍不住惊疑道。
“这怎么可能?”
“正要跟你说些事情。”柳书竹笑而不答,却将那日地底的经过大概说了一遍。
其间,三言两语间又扯了一个大谎,把抢东西的情节通通过滤掉,只是说为了救他们二人,才不小心得罪了盗门的骷髅王秦慕白。
从见到那片诸佛遗迹之后不久,小和尚就失去了自主意识,其后发生的事都不清楚。
听闻死仙守坟,忍不住惊呼出声;听到有上古大贤斩仙十万八千,镇封仙族女王,更是合不拢嘴。以他的见识,也觉得耸人听闻!
小和尚脸上的横肉直跳,半晌默然不语,努力消化这些巨量的惊人信息。而后,他首先便问起了那处诸佛遗迹是怎么回事。
柳书竹哑然:“小爷还想问你呢!”
小和尚道:“俺上哪知道去!”
“你不是和尚吗?”
“俺是跑出来的小和尚!”
柳书竹:……
小和尚忽又正色道:“那番壮丽的景象,俺在经文典籍上都从没见过。别说是俺,恐怕把三大庙的老神僧问个遍,都不一定有人知道。诸佛殿堂,怎会是由陨落的仙族女王幻化而出,那个所谓的上古‘仙’族,难道跟佛门还有渊源不成?”
古史浩繁,藏有无穷轶闻。
可却从来没有过关于‘仙’的任何记载,也不见半句流言。
柳书竹道:“那片遗失的诸佛殿堂,会不会跟青灯葬佛地有关联呢?”
如真小和尚摇头:“不好说,但俺看着不像。”
“为什么不像?”
小和尚言语间也很迷糊:“因为在几个月以前,那青灯佛影尚未现世时,关于葬佛古地的存在,佛门法义中已有记载,只不过不详尽,向来引为佛门大忌。可那片幻境中的景象,委实太过惊天。不说别的,单是通天玉阶两旁摆着的那一尊尊破败的石像,便从未现世过。那一份份神圣与庄重,不似青灯照佛灭,倒更像是诸佛的源起!”
“诸佛的源起?”
佛陀灭于何处,尚无人能证实,更不论诸佛源起于何方了!
这些问题,连上古圣贤都未能明了,以他们两个的眼界,凭空臆想下去,也注定无果。
“不过,真要想弄清其中的隐秘,恐怕就只有亲口去问一个人了。”
柳书竹皱眉道:“大智勇慧凡?”
“嗯。”小和尚重重点头,“还是那句话,六祖罗汉肯将绝尘珠赐予你,不会没有原因。这一切,或许只有在慧凡祖师那里,才能得到你想要的答案。”他的眼神中,蓦然出现几许深意,一副高僧的派头,可惜嘴角却还粘着几块肉丁,极毁形象。
“姓柳的,你若真是那菩萨转世之体,因果循环,很多问题就能说得通了。”
柳书竹干笑两声,不置可否,懒得跟他讨论佛法,更不至于因为他几句话就傻傻的相信‘因果’。
佛门的金身罗汉虽厉害,但也不过是与武者大帝比肩;上古的菩萨虽号称普度众生、救苦渡厄,比起主宰了上古时代的圣贤来,又如何?
武帝眼中,武道大过天道,不见佛法,金身罗汉亦可杀。
圣贤脚下,以一己之力踏遍山河日月,可有菩萨敢出来说一个‘不’字?
“世间万事万物皆有定数,你认为能在大漠中撞见六祖是巧合,可是不是真的巧合,就只有天知道了。”
小和尚双手合十,道了一声‘阿弥陀佛’。转念间又舔了舔嘴唇,无耻道:“你那仙丹,可还有剩下的?”
柳书竹莞尔,哈哈大笑道:“出去走走?”
两人走出石楼,在绿洲边缘闲步,小和尚却始终不与他并肩,脚下有意无意总是微落半步。
“既不愿意当和尚,又出的哪门子家,你小小年纪,不在庙里呆着,往外面跑什么?”
小和尚边走边叹气,面露凄苦,道:“你以为俺想吗?说了你也不懂,俺还裹在襁褓中时,便被狠心的爹娘舍弃,扔在了庙门前。这些年,都是在寺庙里长大的,没得选。要不然鬼才相当和尚呢,不能吃肉不说,天天念那劳什子鬼经,傻子才不跑!”
柳书竹一愣,心中生出些许同情。
两人的命运何其相似,都是未见过亲身父母的弃婴,只不过一个进了山中匪窝,一个进了佛家寺庙。
当下出言安慰几句,对其坦言了自己的身世。
不曾想,如真小和尚闻言大喜,满脸兴奋,嚷嚷道:“你也是没爹没娘没人要的?还是在那强盗窝里长大?原来跟你比起来,俺倒算是好命人了。”
这种心理,就像自己踩了屎,总也希望别能踩到更大的一坨,纯粹是幸灾乐祸,一番好言安慰全都喂了狗。
柳书竹满脑袋黑线,抬脚就踹:“小贼秃!”
如真小和尚轻松避过,虽不知修为在先天几重,但肯定比柳书竹这位撞大运的一重天要高出不少。他也跟着童心大起,毕竟都是同龄人,一通胡闹,生疏尽去。
小绿洲边缘,怪石林立,两人走出一段距离,柳书竹放不下脑中疑问,又向他探听起了青灯大佛以及大愿菩萨的旧闻。
抛除脑中血舍利的存在,大愿菩萨身为上古年间的最后一尊菩萨,跟青灯古地必然有种莫名的牵连,否则也不会在大佛虚影照世的那一天生出变化,泥胎崩碎。
小和尚收敛心性,毫无保留地对他揭开了一段由上古遗传至今的古老秘辛。
“在说起大愿菩萨之前,不得不提及一位‘末法大贤’和‘无名君主’的传说。”
柳书竹疑惑的皱眉:“末法大贤,无名君主?”
这两位又是何存在,跟大愿菩萨有什么直接关系?
小和尚深吸一口气,道:“你有没有听说过,天下五地镇君魂?”
第七十二章 五地镇君魂
五地镇君魂。
牵扯到上古末年的一段传说。
那段传说,真伪不可考,但却昭示了一个大时代的终结。
自那之后,圣者与贤者纷纷绝迹,强者的舞台就此落下帷幕。中州大地上,再也未有圣贤出世,就连佛门中与圣贤等阶的菩萨,也一同湮灭于古史。
何谓上古?
盛武之初,十万年以前,一直可以追溯到无限久远的蒙昧时期,都能称为上古时代。对于一个时代而言,其壮丽之处无非‘伊始’与‘终结’。
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到底历经了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抑或几亿年的风霜洗礼,没有人能知道。但它的结束,却与两个人脱不开干系!
无名君主,末法大贤。
据闻,在上古末年,中州大乱,苍天泣血,大地悲鸣。一切皆因一位无上君主的横空出世,引发了一场席卷天地的浩劫。
君主负一块无字天碑,彻天洞地,扬言为灭世而来!
没有人知道那位君主的来历,更没有人能敌住君主的威严,倾尽整个中州之力,竟也不能阻其锋芒,相继被无字天碑诛杀殆尽!
君威所至,堪称日月无光,山河破灭,大千世界都臣服在其脚下。
本以为,这场浩劫再也没有尽头,中州人族难逃被毁灭的下场。逢时,却有一位末法大贤应劫而生,力挽狂澜,怒杀君主,拯救了中州五方世界!
在那个年代,是否真的像传说中的那样,有君主祸乱大地,其实小和尚并不比柳书竹清楚多少,那毕竟只是极端的传说,许多细节无法详尽,只是一代一代的流传了下来。后又经过漫长的演变,夸大也好,失真也罢,真相到底如何,无人敢断言。
但亦有人言之凿凿,说天地规则的集体变动,就跟那位君主有关。
柳书竹暗自皱眉。
秦慕白曾对他言及,上古年末,天地规则集体发生了某种变动,并非人力不及先贤,而是天地的情形变了,人与世界的那一丝玄妙的联系被隔断,武道大兴,圣贤大法却因此而没落。
天地规则,分外飘渺,究竟代表了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人无法明了。
四时春夏,日落月升,按理说都能算是大世界的规则,圣贤何德何能,竟敢将那亘古流传的天地规律私自进行篡改?
柳书竹听得入迷,却也没有出言打断他。
末法大贤是上古最后一位贤者,在击杀无名君主后,将君主的尸身彻底毁去。
但君魂不死,无法磨灭!
这位贤者只好以大法力将君魂生生撕裂,走遍世间,将五份君魂分别镇压在中州五大地域,史称天下五地镇君魂!
众所周知,中州分五大域,东域、西漠、南疆、北境、中土。
每一域中,都存在着一处神秘古地,从天地开辟之初就已矗立在中州大地上。
然而,除了圣贤之流,世人却从未有人找到过那些古地。至于由谁所建,建于何年,也就更无从论起。茫茫西漠中,神秘古地直指青灯葬佛的所在,被末法大贤用来镇封割裂的君魂!
听到这里,柳书竹没想到,竟还问出了这么一桩前尘旧事。
更想不到,青灯葬佛寺居然有如此不凡的来历!
可是,末法大贤诛杀无名君主,纵然功德齐天,神威盖世,这一切又跟大愿菩萨又有什么直接关联?
小和尚双手合十,瓮声道:“末法大贤,即是大愿菩萨。”
柳书竹瞪眼。
小和尚却径自往下说:“你不觉得奇怪吗?上古悠悠,佛门鼎盛,能证得菩萨果位的高僧绝不在少数。但在贯穿古史的四大尊菩萨中,却为何只有上古末年的大愿菩萨才是公认最强?”
上古四大尊菩萨:大智、大行,大悲、大愿!
大智与大行这两尊菩萨,都证道于上古初年,地位无比尊崇,佛门子弟不敢僭越,素来被后世奉为佛教的奠基人!
有人甚至说,佛门这一教派,本就是由大智菩萨所创立,而后在大行菩萨手中发扬光大,广建庙宇,造龛立佛!
意思是说,所谓的诸多佛陀,是由大智菩萨和大行菩萨虚构出来的,真正的教祖非他二人莫属。既然青灯葬佛地存世久远,见识到了那片失落的诸佛殿堂后,这一猜想自然站不住脚跟。
但由此也可见,这两尊菩萨在后人心中的地位!
大悲菩萨,广闻于上古年间的中后期,悲天悯人,法力无边,以一介女流之躯,立证菩萨果位。凡所见世间疾苦,便事事都要管,人人都要救,在普通民众的心目中,对她的敬仰还要远超前两位!
而至于大愿菩萨,别说世间未尝有耳闻,就连佛门经卷中也鲜有提及,是佛门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