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疯王-第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紧接着,朱器圾又根据自己记忆中的内容,大致介绍了一下义军中比较出名的首领,什么府谷王王嘉胤、紫金梁王自用、闯王高迎祥、闯将李自成、八大王张献忠、赛曹操罗汝才等等,只要他能记起来的,都介绍了一遍。
反正他未卜先知的能耐已经出了名了,在手下人面前根本就无需遮掩。
他这刚介绍的差不多,刘国江和贺九斤也赶过来了。
对于这两个人,他倒没有太大的要求,只要他们能盯紧李自成和张献忠便行。
他稍微想了想,随即交待道:“国江、九斤,你们的主要任务就是盯着李自成和张献忠,其他事,你们都不用管,其他人,你们也不用管,记住,就跟在李自成和张献忠身边,哪怕他们被官兵打得只剩下几个人了甚至接受朝廷的招抚,你们都死死跟着,总之,他们干什么,你们就干什么,不要有其他任何想法。”
这个貌似简单,刘国江和贺九斤连连点头道:“属下明白。”
朱器圾又细细交待了一番,随即便挥手道:“行了,去吧,注意安全,希望李自成和张献忠覆亡的那一天你们都还在。”
四人连忙起身,告辞而去。
朱器圾看着他们的背影,不由长长的嘘了口气。
西北的事情总算是安排好了,接下来重点就是拉拢郑芝龙,拿下郑成功了。
至于崇祯这个疯子,暂时不需要去管,这会儿让这家伙头疼的事情多着呢。
崇祯这会儿的确很头疼,因为天启和魏忠贤给他留下的摊子太烂了。
他接手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烂摊子呢?
大明这会儿可谓天灾人祸,连绵不绝,烽烟四起,天下大乱。
辽东建奴肆虐,西北农民起义,西南土司叛乱,东南海盗猖獗,这些,天启和魏忠贤压根就没管过,全都得他来收拾。
更让人头疼的是,因为魏忠贤不给边军发粮饷,这会儿边军都炸锅了,宁远兵变,蓟州镇兵变,甘州镇兵变,到处都是兵变,大明边军都快造反了。
问题,他还没钱,因为国库早被阉党给贪得空空如也。
据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毕自严清查,国库不但没一两银子,还倒欠朝堂和地方官员一百多万两俸禄,就这,还没算欠几十边军的粮饷呢,天启五年之后,边军基本就没发过什么粮饷!
这些都是真的,崇祯一点都不怀疑,因为毕自严的亲弟弟毕自肃就在宁远。
宁远兵变,哗变的士兵直接逮住巡抚毕自肃,逼其亲兄户部尚书毕自严给他们发粮饷。
奈何,毕自严实在是找不来银子给他们发粮饷,他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被兵变的将士打死!
可见,国库真空了,户部真调不出钱粮来,要不然,毕自严怎么都不可能这么冷血。
崇祯这会儿真是头疼无比,他可不想混日子,他还想中兴大明呢。
所以,阉党还没清理完,他就不得不着手处理这些问题了。
崇祯元年五月,他擢原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鹤为三边总督,赴西北清剿乱贼。
崇祯元年六月,他擢原四川巡抚朱燮元为兵部尚书,五省总督,赴贵州平定土司安邦彦和奢崇明叛乱。
崇祯元年七月,他擢原辽东巡抚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兼任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负责对付建奴。
崇祯元年八月,他擢原山东布政使熊灿为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福建巡抚,负责剿灭东南海盗。
有一说一,崇祯这个人虽然疯狂了一点,但的确是个负责任的皇帝,他是真的想中兴大明,为此,他经常废寝忘食,几天几夜都不睡觉,而且,他相当的节俭,在位十七年,皇宫他都没修缮过一次,很多地方漏雨了他都没管,他自己身上,除了龙袍,其他衣服基本都打着补丁!
奈何,他接手的时候,大明都已经烂透了,辽东、西北、西南、东南,到处都是反贼,九镇边军也因为没有粮饷而时时哗变,要想剿灭反贼,抚平兵变,都需要钱啊!
大明一年的税赋才四百多万两,光是辽东又或西北任何一处都不够,这钱从何来?
崇祯这会儿真的是焦头烂额,巡抚总督他是派出去了,奈何剿贼平叛并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像辽东的建奴和西北的反贼,从他继位开始一直延续了十多年都没有平息,每年所需要的粮饷都是上千万两计,这钱从何来啊!
糜烂不堪的形势逼得他不得不加征辽饷、练饷、剿饷,臭名昭著的明末三饷就这么被逼出来了。
他就如同饮鸩止渴一般,一次又一次的加征三饷,一次又一次的平叛,从而逼得老百姓无路可走,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的造反。
可以说,从一开始他便陷入了恶性循环,走上了不归之路。
他,就算是再疯狂,也无力回天!
173 唐宋风华
艾家坊,一个崭新的试制间内。
朱器圾小心的拿着一个玻璃杯,将里面的水银倒进一个类似小坩埚的圆形铜碗内,直到水银面堪堪超过铜碗内的一个凹槽他才将玻璃杯放下来,随即他又拿起一块加工好的圆形玻璃,轻轻的放进铜碗内。
毕懋康和一众老练的工匠看着他这奇怪的动作,皆是满脸茫然,他们真不知道小王爷想干什么。
朱器圾接着拿起跟小木棒,轻轻的在玻璃上按压了一番,又将渗出的小水银珠小心的倒回玻璃杯里面,直到圆形玻璃片紧贴在水银的表面,他才停下手中动作,伸长脖子将脸凑到玻璃片的上方小心的往下看去。
成了!
玻璃片已经变成了镜子,他的脸已然清晰的出现在镜面上。
他忍不住抬起头来,兴奋的招手道:“孟侯,来,看看这东西如何。”
毕懋康闻言,不由学着他的样子,好奇的伸长脖子,把脸凑到玻璃片的上方小心的往下看去。
咦?
他的脸竟然清晰的出现在玻璃片上!
这个现象并不奇怪,因为这个时候的人都知道镜子是什么东西,不过他们使用的都是铜镜,照出来的东西比较的模糊。
而且,毕懋康早就发现了,这玻璃片不这么搞其实也能照出东西来,只是比铜镜更模糊。
他只是没想到,将玻璃片紧贴在水银上会照出如此清晰的脸像来,这个可比铜镜清晰多了。
不过,这又有什么用呢?
难道,用这个做镜子吗?
他忍不住好奇道:“王爷,您是想用这个做镜子?”
这不明摆着的事情吗?
朱器圾毫不犹豫的点头道:“是啊,这种镜子可比铜镜好多了。”
问题,这东西有毒啊!
毕懋康忍不住提醒道:“王爷,水银有毒啊,您可能不知道,原本炼制水银的时候也跟炼制铜铁一般,都是直接炼制,结果炼制水银的人大多被毒死了,所以,后面炼制水银都用密封的炉子,这东西,太毒了!”
朱器圾当然知道水银有毒。
他微微点头道:“这就是我叫你们来的原因,我们做镜子肯定不能这么做,传闻,西洋人都是用锡敲成薄纸片贴在玻璃上,然后将水银倒上面,让其相融,这样做出来的镜子就不会有太多的水银了,如果我们再做个精美的铜壳子,将镜子背面完全密封住,就不用担心镜子后面的水银会毒到人了。”
这个当然不是西洋传过来的,而是他偶尔在里看到的。
令他意想不到的是,旁边的几个老工匠听了这话竟然都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貌似知道怎么做了一般。
其实,这年头的人用水银用的比后世的人还多,很多江湖术士就拿这个炼丹,还有很多工匠也会拿水银溶解金银来给铜铁雕像塑金身银身。
不过,用水银溶解锡估计还没有人试过,因为溶解出来没什么用,谁会去浪费珍贵的水银。
毕懋康闻言,忍不住问道:“王爷,属下斗胆问一句,我们做这种镜子干什么,您又需要多少这种镜子?”
朱器圾不假思索道:“做镜子当然是拿来卖啦,你们先试试,等试成功了,就开始做,巴掌大一块就行,能卖多少就做多少。”
拿来卖?
这种镜子,巴掌大一块恐怕造价都不止一两,几个人买得起啊!
一般人自然是买不起的,朱器圾做这个也不是为了卖给普通人。
他是想做奢侈品生意,赚那些有钱人的钱。
这个世上有钱人虽然没穷人多,他们手里的钱却比穷人多的多,如果奢侈品的生意能做起来,赚的钱肯定会比粮食生意还多。
而且,他还想通过奢侈品生意搭上郑芝龙这个走私头子呢。
这些想法他当初做香皂的时候就有了,只是,光是一个香皂是赚不了多少钱的,就算一块香皂能赚一两银子,一个月最多也就能赚几万两银子,而且那还得把货全面铺开。
如果光是这么点收益,做起来就没什么意思了,郑芝龙估计也不会为了这点小生意来搭理他,一个月几万两,开玩笑呢,人家每个月赚的钱估计比他还多,怎么可能会看上这点蝇头小利。
他之所以造镜子,就是为了增加奢侈品的种类,多创造点利润。
当然,他想到的奢侈品并不止镜子和香皂,还有很多其他东西。
比如说,衣服。
要知道,当初那福王小舅子身上穿的衣服都能值上千两银子,这就证明,这年头高档衣服也是有市场的,上千两一件可能有点夸张,一般有钱人估计都消费不起,不过,几十两一件又或者上百两一件估计还是有人买得起的。
他已经命人在浙川商街上开了家奢侈品的店铺,高档衣服和香皂也已经摆出去了,就是不知这几天生意到底如何了,从艾家坊回来之后,他又稍微易容了一番,随即便带着几个身着便装的密卫直奔浙川商街而去。
浙川商街繁华依旧,卖奢侈品的店铺就在范家总号旁边,人来人往的,生意貌似还不错。
朱器圾走进去的时候,店铺中的人不由都投来了诧异的目光,倒不是他王爷的身份被人认出来了,主要这里面的顾客基本都是女人,他这么个大男人堂而皇之的走进来,着实有点令人诧异。
呃,这就有点尴尬了。
他硬着头皮在里面转了一圈,稍稍观察了一下,又朝店里的掌柜使了个眼色,便匆匆走了出去。
这店里的掌柜表面是个风韵犹存的少妇,其实也是密卫的一员,她自然能认出小王爷来。
小王爷刚一出去,她便跟几个手下使了个眼色,随即就跟着小王爷的背影走进对面不远处的老李家茶馆内。
朱器圾直接上了茶馆二楼,走进一个临街的包厢,打开窗户便盯着对面的奢侈品店边问道:“莲花,这几天生意如何?”
那风韵犹存的少妇连忙回道:“回王爷,这几天生意还可以,几十两一件的衣服每天都能卖出去十来件,香皂的话一天能卖出去二十多盒。”
这样的生意已经相当不错了,因为南阳的有钱人本就不多。
朱器圾盯着奢侈品店里进进出出的女眷看了一阵,又问道:“她们喜不喜欢装香皂的木盒子和装衣服的厚布袋子?”
杨莲花连连点头道:“她们都很喜欢,有的人买香皂好像就是看上了那木盒子,还有人问我那装衣服的厚布袋子卖不卖呢。”
果然,女人买东西的时候都有点无脑,很多女人都容易被精美的包装所吸引。
要知道,香皂的包装盒可是用车床车出来的,上面还雕刻了精美的花纹,为了包装盒便于加工,他都把香皂改成圆饼状了。
装衣服的厚布袋子那就更不得了了,那是他根据后世一个很有名的奢侈品提包仿制的。
不过,还有个东西更容易吸引女人,他却一直都没想好。
这东西就是品牌,品牌如果能打出来,那就更吸引人了。
品牌这东西说白了就是虚荣心作祟,就好像后世,明明就是几块布做成的提包,成本根本就没多少,但是,印上两个字母之后就能卖几千上万,因为提着倍有面子啊!
这年头,整个什么样的品牌比较好呢?
他盯着对面进出的女眷看了一阵,突然间又想起了那首形容美女的诗。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不若取名华玉堂!
用华玉来代指香皂,瞬间便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啊!
另外高档衣服还可以叫“华玉云裳”,镜子还可以叫“华玉花容”,多有档次的。
如果再用瘦金体书写出来,那就更有窈窕淑女的风范了。
唐诗加上宋体,唐宋风华,不错,不错。
174 布局南京
崇祯擢原四川巡抚朱燮元为兵部尚书,五省总督,赴贵州平定安奢之乱,监军太监自然也换了。
刘若愚虽然表面上与魏忠贤没多少瓜葛,但他们万历朝的时候同在太子朱常洛的东宫当差,而且交情还不错,以崇祯多疑的性子,自然不可能让他再担任五省监军这样重要的职位。
这一下,刘若愚就有点尴尬了,他都不知道该去哪儿了。
他就算回皇宫,估计也不会再得到重用了,留崇祯身边那纯属浪费时间。
朱器圾也有点尴尬,他虽然答应把司礼监掌印太监的位置留给刘若愚,问题他还没称帝啊,这会儿他甚至连后宫都没有,他也不需要太监的服侍,刘若愚就算跟着他也没事干啊!
那么,到底怎么安排刘若愚呢?
原本,他还有点头疼,不过,自从有了拉拢郑芝龙的想法之后,他的思路便渐渐清晰了。
想要拉拢郑芝龙,他肯定得去南直隶一趟,因为郑芝龙是不可能无缘无故冒险来南阳的,而他也去不了福建,南直隶就成为他们最佳的会面地点。
毕竟,他手底下的船队有前往南直隶购粮的通关文书,他想要去南直隶很简单。
至于郑芝龙,人家本身就是海上的扛把子,东南沿海等于就是他的后花园,他去南直隶就跟去自己后花园逛一圈一样,自然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会面地点确定以后,他的思路就更清晰了。
而且,他很快便意识到了南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