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的下人是李世民-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逃不掉,那就尽量拉人下水!
哎~
这就非常合理!
“你们还真是巧舌如簧!”
李世民很是无语,被这三个家伙糊弄人的本事给彻底打败了。
“这还不是你们三个开的坏头,还想拖人下水?”
“朕现在就告诉你们,如果还有人去和那个狗大户鬼混,挖朕的墙角,你们三个和他一起,承天门上都有你们的一个位置!”
三人:“”
淦!
这算是搬起石头来砸自己的脚吗?
“知道怕了吧!”
李世民笑着,很是愉快,说了那么多,终于能这三个水火不侵的逗比害怕了。
“好了,该说正事了,朕的确有一件要事要你们去实施。”
居然还真有要事?
三人回过神来,一脸的迷惑,之前的那番话他们只是为了逃脱责罚,而随口的一说。
没成想,陛下居然真的有事情要他们去办?
“陛下,到底是什么事情?”
看着三人迷惑的神情,李世民很是得意地将红薯拿了出来,并把王远关于红薯的事情,复述给三人听。
“就是此物,若是能够推广到整个大唐,要不多久,我大唐将再无饥荒!”
“不管是蝗灾冰雪,还是洪涝干旱,因为红薯长在地下,都不至于颗粒无收!”
说到最后,李世民的语气都在颤抖。
哪怕之前已经听王远说过了一次,可复述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内心的激动。
世界上居然有如此奇迹的作物,真的太不可思议了!
“这个红薯真的有二十石的亩产量?”
更别说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三人了。
他们在听完之后,眼睛都开始泛红了。
无论是房玄龄,长孙无忌,还是杜如晦,他们三人都是跟随李世民,从隋末便一同走来的战友,都曾经历过那段动乱不堪,人命如草的时代。
他们看过无数流民在战乱,饥荒和劳役的压迫下流离失所,也感受到在无尽的荒芜之中,百姓们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家孩子活活饿死的无奈和绝望。
甚至为了让自己的其他孩子活下去,只能和其他人易子而食。
这里的易,是交易的易呀!
其实只要是能活下去,又有谁愿意造反呢?
“陛下,此事是真的吗?”
“这个产量也太夸张了吧!”
房玄龄最先反应过来,语气都在颤抖。
“这是那个狗大户亲口所说的,你们认为是真是假?”李世民看了三人一眼。
“那就不会有假!”
房玄龄当即肯定,眼中露出了无法比拟的狂热:
“王公子是当世神人,他说的话语肯定是真的,不会有任何的错误!”
“如此神物,必须尽早推广,恐怕不出十年,我大唐就是盛世可期了!”
“玄龄,你”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见状,皆是讶然无比。
他们没想到,房玄龄对王远的态度居然如此的狂热,俨然是一副头号王远吹的模样。
连李世民也有愣然,犹豫道:“玄龄,你这是被那个狗大户洗脑了吗?”
“陛下,这些都不重要!”
房玄龄异常激动,兴奋道:“现在最重要的是,尽快推广这个红薯。”
“春耕马上就来了,这个事情绝对不能耽搁,我们要尽全力去推广,才不糟蹋如此奇迹的作物!”
“说的没错!”
长孙无忌和杜如晦也回过了神来,神色无比严肃。
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其他事情都可以放在一边!
“好,我们这就开始商讨此事。”
李世民点头,并且让三人都坐下。
接下来,四人就红薯的如何推广,如何实验,进行了两个多时辰的商讨,一直讨论到第二天的凌晨。
最终,他们敲定绝大数方案的细节,打算先把种植方法和一部分红薯种子交给司农部丞。让他在官田进行实验性的种植。
只要生长合适,就立刻派人大规模推广。
当然,与此同时,也要传导到长安附近各地的司农,让他们去推广红薯。
至于种子,让人去蓝田县运就可以了,反正狗大户那里多得是。
只是大唐毕竟疆土太过辽阔,加上春耕迫在眉睫,所以注定今年只能进行一小部分的种植。
不过这样也足够,只要第一批红薯种植成功,那么离推广到全国,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而已。
万事开头难,只要开了头,那就成功一半。
说到最后,李世民,房玄龄,长孙无忌,杜如晦四人都很是激动。
红薯的出现,恐怕是自改元以来,他们所听过的最好消息了!
又是谈了小半个时辰之后,房玄龄三人才告辞离开。
临走时,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兴奋的潮红。
没多久,重新安静下来的御书房内,已经快一天一夜没有睡觉的李世民,很是疲惫的瘫坐在椅子上。
“狗大户呀!如此大功劳,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赏赐你。”
虽然劳累,但他的脸上全是开心的笑意。
“只要你这个狗大户一心一意为了大唐,我老李就是替你打杂一辈子又如何?”
李世民笑着笑着,自然而然地闭上了双眼,就这样趴在桌子上睡了起来。
在睡梦之中,他还做了一个很长很长的梦想。
梦里的大唐,百姓安居乐业,田地里全是红薯和曲辕犁,每家每户都可以丰收,不会再有人因为饥饿而死亡。
每个人也都能通过读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仕途不再被五姓七望把持,只有有能力,就一定能够发光发热。
国威也远播四海,震慑天下,成为世界的中枢!
这就是李世民此生最大的愿望了。
自从登基以来,贞观初年的天灾数不胜数,很多人都说是他弑兄杀弟,得罪了上苍的缘故。
所以李世民真的很想成为一个圣明之君,去证明给天下人看,去证明给后人看!
他李世民,不亚于秦王汉武!
第一百零五章 吐蕃所求荒唐至极
接下来的几天内,不时有羽林卫进出宫内宫外,向李世民汇报各种事宜。
包括大明宫的动土,北庭都护府的建造,改革,红薯推广实验,曲辕犁,等等方面的最新动向。
总之,一切都在欣欣向荣。
李世民听到这一个个好消息,内心也是乐开了花,对王远也愈发感激了起来。
他已经决定。有机会一定要亲自去一趟蓝田县,对王远送上一件超级重礼表示感谢!
“你们传朕的旨意下去,其他方面都能暂时缓缓,毕竟那些事情都不是一时半刻就能完成的。”
“可红薯和曲辕犁的推广却是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紧!”
“尊陛下令!”
羽林卫领旨离开,李世民眼中的期待也更多了。
然而就在他准备撸起来袖子,把红薯和曲辕犁大推特推,实现大唐全民脱离饥荒的时候。
却有一件大事发生了。
外面风和日丽,而御书房内,李世民看着桌子上的一封从边关而来的加急文书,神色无比的凝重。
文书的内容他早已经看过,可内心依旧还在震撼之中。
上面只写了一件事,那就是雪区高原吐蕃国,派遣了一支使者团队。
共有着三百多人,想要到大唐进行友好访问。
而且这支使者团队,还是由吐蕃国刚刚上位的新王亲自派遣而来!
现在边关的守军正向他请示,要不要放行这只吐蕃代表团。
“当初四夷朝拜的时候,吐蕃就百般推辞,装聋作哑,怎么现在又派使者过来了?”
“这吐蕃新王,到底是几个意思?”
李世民眉头紧皱,不知道为何,他总觉得这里面会有什么猫腻。
不过他也没有想太多,半个时辰后,李世民就召集手下的全部重臣来到御书房。
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魏征和李靖等人通通在内,一同商讨此事。
众人将文书传阅了一遍之后,皆是神色凝重。
毫无疑问,他们也猜出了这事的水极深。
在该来的时候不来,却在不该来的时候来,这怎么看都不正常!
“诸位,你们可有什么意见?”
李世民询问,一时间,众人都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尤其是魏征,更是直接表示反对放行,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由,劝李世民驱逐吐蕃使团。
管吐蕃有什么阴谋诡计,只要不让它的使团进来,看看这个所谓吐蕃新王还能怎么办!
李世民听闻后,有些许心动。
不过他并没有立刻做出决定,而是看向了全程一言不发的房玄龄。
“玄龄,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和长孙无忌的阴险狡诈,魏征的铁脑筋,杜如晦的古板,李靖的攻伐果断不同,房玄龄的谋略可以说是在场之人最好的。
房谋杜断的佳话可不是白来的。
“陛下,这吐蕃虽然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房玄龄思索了片刻,接着道:
“但臣觉得,还是放行比较好,毕竟此事很可能牵扯到丝绸之路的恢复与否。”
“而且我大唐国威浩荡,陛下也刚刚被草原诸国尊为天可汗。”
“如果在这个时候拒绝吐蕃使团入境,很可能会在民间生出一些流言蜚语,被西北草原那些东突厥残党利用。”
“北庭都护府刚刚才开工,起码要一年才能建成,现在的西北草原不能出乱子。”
听完房玄龄这番话,众臣纷纷点头赞同,连魏征也没有反对。
这话,说得的确在理。
“那就按克明说得办吧!”
李世民点头,思索一番就做出了决定。
“传朕旨意,让边关安排一队士兵,全程保护吐蕃使团的安全,并且令沿途各州郡都放行。”
“还有让大鸿胪李道宗做好迎接的礼仪准备,不得有误。”
“皇城的戒备以及长安城的治安也要加强,不能出现一丝意外!”
“记住,哪怕是放行,可此事毕竟关乎甚大,诸卿万万不可松懈!”
“这吐蕃毕竟没有参加四夷朝拜,很可能怀着狼子野心而来!”
“尊陛下令!”
众人连连称是,表示会将此话牢牢记住。
随即,诸多臣子才先后离开御书房,各自去忙碌去相关事宜。
等到所有人都离开,李世民才无奈坐下,脸上全是无奈。
“这吐蕃是真的烦人,就会打乱朕的大事!”
在李世民眼中,像吐蕃这种半吊子的“暴发户”,就算是十个加起来,也没有推广红薯和曲辕犁一半重要。
可惜为了大唐所谓的“威严”,李世民去不得不抽调人手去慎重处理此事。
真的是太麻烦了!
就这样,在一阵紧锣密鼓的安排下,吐蕃使团终于在五天后,来到长安城,被李道宗所接见。
次日上午,威严的皇城大开城门,迎接吐蕃使团的一正二副三位使者,无数禁军和羽林军走出,站在大门的两旁,目中充满了戎马兵戈之气!
寻常人哪怕只是看上一眼,就会被吓得腿脚发软,通体生寒。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两位副使已然瑟瑟发抖,就跟两只小鸡一样。
毫无疑问,李世民是想给这个在四夷朝拜的时候,装聋作哑的吐蕃一个下马威!
然而吐蕃的正使,对此却是视而不见,神色依旧无比的平静。
他走在大唐禁军中间,和身后两位副使完全不一样,就如果走过无人之境!
太极宫内,李世民坐在帝位上,身下全是大唐的文武大臣。
他看着这位从万千禁军中闲庭信步走来的吐蕃正使,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但李世民没有主动开口询问其名,这是大唐皇帝的威严!
名字,要你自己说出来!
这位吐蕃正使抬头,瞳孔微微一缩,沉默了数秒后,便让两位副使送上了进贡的礼品。
随即,他便带着两位副使跪地行礼道:
“使臣禄东赞,拜见大唐圣天子陛下!”
“我代表吐蕃新王松赞干布而来,此行是有要事想请圣天子成全!”
“说!”
李世民只回复了一个字,目光之中没有任何一丝的波动。
这个松赞干布是何人,李世民自然是知道一些的。
不过是一个今年才满十二岁,刚刚成为吐蕃国主的小屁孩而已。
也因此,李世民完全没有想要深入了解他的想法。
他还不够资格!
“尊贵的天可汗!”
看到李世民漠然的神情,禄东赞瞳孔一缩,再次行礼,看向了李世民:
“松赞干布令臣转述,如今天下动乱停息不久,大唐更是刚灭东突厥,成为万邦之国,国威远播四海。”
“可再如此大动兵戈下去,恐怕万千生灵就有倒悬之危,战火连天,有违上苍天理!”
“因为松赞干布他想要和大唐圣天子您一起联手,结束这百年来的动乱局面,给天下苍生一个安宁盛世,给万民一个安身之处!”
“你的意思是,吐蕃新王他想要让吐蕃,和我大唐结盟吗?认我大唐为宗主国?”
长孙无忌站出发声,眉头紧皱,目光严肃地看着禄东赞。
其他文武百官闻言,相互眼神交流,也有些许心动。
如果大唐和吐蕃结盟,能够强强联合,这自然是一件大好事。
最重要的是,如此一来的话,丝绸之路也有了重启的希望!
丝绸之路之所以中断了数百年,就是因为有无数诸国盘踞在雪区高原之上,对着丝绸之路虎视眈眈,不断抢掠。
在这个时代还敢走丝绸之路的,都是把脑袋别在腰间上的傻子!
其实历代中原王朝也不是没有想过去讨伐这些国度,可它们借助着地理的优势,虽然实力很弱小,但却易守难攻。
加之中原军队天生就不擅长高原作战,一去到雪区就会上吐下泻,一身战力起码下降到七成以下。
因为,从古至今,无论是隋,还是唐,都对雪区诸国毫无办法。
也因此给了吐蕃机会,让它借着隋唐交替之乱的时候,将雪区高原内给横扫一遍,完全统一了这个雪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