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病骄女帝 >

第99章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99章

小说: 重生之病骄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午饭并没有因为要招待公西月就变得丰盛,只不过按人头多做了几个菜。

    姬德平指着一盘炒鸡肉和烧豆腐道:“这两个菜是用油菜花菜籽油炒的,我感觉还不错。菜籽油炒青菜就没有猪脂膏炒的好吃。”

    如今这个时代,多数百姓家中还是以水煮菜、蒸菜为主,用油炒的菜不多,因为油很贵。

    公西月夹了一筷子鸡肉尝了,味道果然不错,没有猪脂膏炒出来的腻。

    “先生,你平时的生活、饮食可有人关照?”

    “你别操这么多心。”

    姬德平笑笑,“自你当上侯爷后,姬家已有几十人入了朝廷任职,不再需要自己出钱研究,这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盛况。如今姬家再也不是以前没钱的时候了,我的饮食生活自有家族照拂。”

    吃了几口饭,姬德平又说道:

    “前些时候广会的父亲给我送东西,说起你来可是感激不尽。

    说以前广会研究那些个材料、兵器什么的,不知道要花多少钱,他娘的嫁妆都给他败了不少,现在好了,随便他怎么折腾都不需要花家里一个铜板,还平白得了一个四品的官职。”

    公西月笑笑,“先生,技术开发原本就应该由朝廷负责,我只不过做了我认为该做的事情,反倒是你们姬家,为朝廷、为百姓奉献不少。

    先生,你以后要是遇到什么难处一定要和我说,我现在事情多,不一定注意得过来。”

    “会的,我要是有了难处肯定第一个找你。”

    两人在定西府时相处了近一年,已经很是熟悉,不用再多说什么客套话。

    “听说你年前和司家公子成了亲,我知道的时候晚了些礼物都没送,等你们生孩子了再给他补份礼。”

    公西月成亲并没有广发请帖,以姬德平的个性,只会日夜呆在田地里,不会主动去关心其他的事情。

    “先生客气,要是你能改良粮食品种,使粮食产量增加,就是最好的贺礼了。”

    “好,就冲着你这一句话,我以后就和粮食较上劲了。”

    ……

    吃完午饭略微休息了一会儿,姬德平就带他们去水库。

    一路过去沟渠纵横,以后里面流的就是定西河的水,源源不断地灌溉周围的土地。

    而周围的土地,虽然还没被灌溉,但已不再是荒地,已被开垦了。

    姬德平指着周围一块块被开垦的土地说:

    “这些是定西府府丞钟大人亲自带着人开垦的,他说先开垦了,等沟渠一通水就可种上粮食,可多一季收获。”

    公西月又一次听到钟大人的名字,问道:

    “定西府府台是谁?”

    “定西府府台还是之前你在这里时的卢府台,钟大人是前几年来的,具体的事情都是他在做。”

    公西月之前和卢会文府台打过交道,倒不是什么鱼肉百姓的人,只是好像也不太管事。

    不过,府丞钟大人再能干,也是他的手下,如果他要成心刁难,钟大人也不可能做得下来。

    既然如此,定西府能变成如今这般模样,也少不得卢会文的一份功劳。

    不过,官员考核调职是吏部的事情,不说魏尚书本身就是一个公正古板的人,还有司屹在吏部,不是特殊情况公西月都不打算插手。

    一路走走停停,公西月时不时下马车看看这些沟渠的质量和走向,两个时辰后才到达水库。

    姬德平和水库负责人很熟,向他介绍了公西月几人的身份。

    水库负责人亲自带着人去看水库,另吩咐人去告知钟大人。

    水库座落在群山环绕之间,现在是下午,斜阳洒下,水面波光粼粼。

    姬德平笑道:

    “水库里面养了许多鱼,我让人捞几条上来,晚上就吃鱼了。”

    看了一下午,对这个沟渠公西月心中已然有数,她叹道:“我相信几年后这里也可以绿树成荫、稻香鱼肥、瓜果飘香,成为一个风光秀美的定西府。”

    ……

    晚饭的时候,定西府府台卢会文、府丞钟文益以及负责修水渠的骆冰都来了。

    公西月与骆冰、卢会文算是熟人,没想到与钟文益也打过交道。

    钟文益是公冶胜的学生,之前是榆林县的县令,川山县地动时公西月曾与他打过交道,当时对他的印象是没有公冶胜脑子灵活、思维也太局限,但还算是个实干之人。

    如今看来,对他的评价低了些。

    他是非常踏实肯干之人,也有格局,而且心系百姓,可堪一用。

    此行考察甚是满意,又都是熟人,因此晚饭吃得相当愉快。

    公西月问过骆冰,水渠工程已完成,随时可引水灌溉,便定了明天通知百姓、三天后开渠让百姓共睹此盛举。

    ……

 第216章 勘察 开渠放水

    第二天,公西月带着范尚书和工部尚书去了兰陵县。

    大宇朝和铁木国只隔了西胡洲边关一道关卡,这在军事战略上来说是非常不合理的安排。

    而现在,在距离中原皇城600多里的西胡洲草原上,正在建一个皇家猎场。以后,定西府将是大宇朝新的粮仓之地,那就更有必要多建两座关卡。

    之前与铁木国一战,重创了铁木国,导致其最少几年内没有能力侵犯中原。但以后的事情就很难说了。

    公西月想着,利用这几年时间,在西胡洲边关和中原城之间再建个关卡,这个关卡就设在兰陵县。

    她将这个想法和范尚书、工部尚书两人说了。

    两位尚书军事战略上的事情不懂,但是都认为在兰陵县再建一个关卡还是很有必要的。

    上一次铁木国来犯,如果不是有兰陵县的高大城墙挡了一挡,说不定铁木国的铁骑就直逼中原城了。

    因此当公西月说要去现场考察地形时,两位尚书大人都很乐意。

    而一旦真的要建一个新的关卡,离不开这两位尚书大人的支持。工部负责工程实施、户部负责银两支出。

    兰陵县位于定西府与西胡洲相交之处,从定西府府衙过去倒是不远,马车不停的话大约四个时辰。

    不过,加上吃饭、休息等时间,往返也就是两天时间了。

    公西月来之前就寄了信给程元华,说要去考察新建关卡的地形,让他一起参详。

    因此当她到达兰陵县的时候,程元华正等在城门口。

    程元华一如既往地眼中只有公西月一个人。

    他小心翼翼地扶着公西月下马车,“很累吧?今天先休息,明天一早再去察看。”

    公西月也是这个意思。

    她如今再也不像前世一样,把自己的身体不当一回事,她养生着。

    第二天吃过早饭,一行人就去了现场。

    有了程元华的加入,令两位尚书对新建关卡更有信心。

    他们心里认为,护国侯经历过的战争毕竟有限,但程将军不同,身经百战、经验丰富。

    当然,这都是因为两位尚书大人不知道护国侯就是先皇后。,要是他们知道护国侯就是先皇后的话,肯定不会有任何怀疑。

    ……

    兰陵县处在一个山谷中部,两侧都是连绵的山。

    堪察完地形后,公西月心里大概有了想法。

    她想以兰陵县为中心,城关两侧建高大城墙,城墙横穿戈壁,西连黑山,东接嘉山,建成后可以成为北部咽喉,阻挡敌国士兵进入中原。

    当然,城墙上要设瞭望台、炮台等。

    公西月将自己的想法说了,正好与程元华的想法不谋而合。

    只是,这样一来,城墙延绵十几里之长,工程有点大。

    不仅需要好几年的时间,需要的银两也是不少。

    公西月用带来的笔纸画了个草图,将兰陵县的位置、四周的群山都画上,还画了如何修建城墙的设想。

    但具体数据就需要工部的人现场测量。

    工部尚书在一旁看了倒没什么反应,建与不建、费用投资这些与工部不相关,工部只是负责工程施工。

    但范尚书看了公西月画的草图差点心跳停止。

    夭寿哦!

    这个工程要是实施下去,国库好不容易积聚的银两不仅要没了,还得连续好几年国库空空。

    要是国家突然出了什么事情,需要银两支出,到时到哪里去筹钱?

    他打算,只要公西月提出这个项目,他肯定要反对的,至少这几年不能施行,得等国库银钱再多点。

    谁知公西月画完草图后竟然一句话都没说起建设关卡之事,反而是和程元华说起了家常。

    难道护国侯也是知道国库银钱不够才不提的?或者她是想用她自己的钱来建?

    如果她能出部分钱,倒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不说范尚书心里如何打的小算盘,银钱的问题公西月自有考量。

    依如今大宇朝的经济实力要想负担这么大的工程确实吃力,但朝廷可以发行债券。

    如今,钱存在钱庄不仅没有利息,还要交一定的保管费用。朝廷可以和一个钱庄合作,对外发行债券,债券到期后不仅归还本金还支付一定的利息,钱庄为这笔债券担保。

    当然,朝廷要以固定资产抵押给钱庄,钱庄才会愿意担保。

    而且,朝廷也要付给银庄相应的发行及担保费用。

    这家合作的银庄可以选择寇家的“汇通”银庄,不仅因为寇家实力雄厚,也借此机会将“汇通”银庄做成数一数二的银庄。

    以前寇家想低调才不想将银庄做大,现在有自己撑腰,倒不用再这样低调。

    最主要的是,以后朝廷还会有银钱调动、周转等需求,有家固定的合作钱庄也可以让百姓更心安。

    其实“鹿净台”的钱足以支出兰陵关的建设费用,但公西月不想养成这个习惯,朝廷的运行还是应该由朝廷来承担。

    但这些事情先不着急,等工部出了图纸做了预算出来再说。

    ……

    考察完兰陵县的地形,程元华护送公西月回了定西府。等到开渠放水后,公西月便要返回中原城。

    开渠放水的时间定在了巳时初。

    这一天,晴空万里,蓝天白云,很好的一个天气。

    定西府府台卢会文、府丞钟文益陪着公西月、范尚书、工部尚书几人站在了高台上。

    公西月刚一出现,下面的百姓就认出她来了。

    “姜小姐、姜小姐……”

    呼喊声连续不断,百姓情绪高涨。

    公西月心里也是欣喜的,但她并未喧宾夺主上去和百姓说话。

    见她没有主动上前的意思,卢会文示意钟文益先说两句话安抚一下百姓的情绪。这几年钟文益和百姓们打交道最多。

    钟文益上前两步,对着下面的百姓说道:

    “大家先安静一下。”

    老百姓们停止了呼喊。

    “想必你们有许多人都认识姜小姐吧?她当初不仅带着你们种出了土豆,就连这个水库沟渠也是她带领大家一起开建的。

    她不仅是姜小姐,她还有一个身份,是朝廷的护国侯。

    她今天来,就是和大家一起见证一下这项工程的顺利完成。

    从此以后,定西府将不再贫瘠,定西府将成为天下粮仓!”

 第217章 “院士”的产生

    钟文益语毕后,有人带头喊起了“护国侯”,百姓们又纷纷喊起“护国侯、护国侯。”

    还有人夹杂着“钟大人”的呼声。

    场面热烈而激动。

    护国侯是什么官职百姓们不懂,但能有“护国”二字肯定是很大的官了。

    这个朝廷还是不错的,姜小姐是活菩萨,所以才让她当了如此大的官。

    这些都是普通百姓最纯朴的心声。

    ……

    吉时到

    水库的闸门打开,水库的水流入了沟渠,再往四通八达的沟渠而去,……最后,被引入开垦出来的土地……

    这一刻,天上出了异象,众人头顶出现了一副画面:

    一只五彩斑斓、艳丽华贵的凤凰展翅高飞,众人耳边还传来了凤凰的清啼声,久久不能停歇。

    也不知道是谁带的头,有百姓跪了下来,接着更多的百姓跪了下来。

    他们朝着公西月的方向磕头,嘴里还喃喃念着“护国侯、护国侯。”

    高台上的几人也是心思各异。

    公西月镇静地站在那里,不露声色。

    可是细看的话,她身上隐隐泛起一层光,那既是“功德”之光、也是帝王之光。

    程元华立在她身侧,脸上也是看不出其它的表情,但内心更是坚定了要将公西月扶上帝位的决心。

    范尚书几人:

    这等异象绝对是祥瑞,但具体是什么意思?是说护国侯才是天命的天下之主?

    无论如何,与护国侯交好才是正经。

    幸好,自己与护国侯关系一向很好(不曾交恶、有旧前缘)。

    这等异象自己知道就行,还是不要轻易说出去。

    ……

    **

    回到中原城后,公西月上了一个折子,提议增设“院士”。

    “院士”只是一个荣誉职位,分不同品级,最高二品、最低五品,享受朝廷的俸禄,但不负责具体的事务。

    “院士”不拘行业、不拘人才,但有一个前提,要评上这个“院士”必须是某行业或某专业的特殊人才,并且研究出的成果对朝廷或百姓有利。

    “院士”人选由正四品及以上的官员提议,由吏部考核评定,最终结果需由内阁审定。

    “院士”评定后并不需要像其他官员一样三年一考核,但也不是终身不变。

    比如院士有了更大的贡献自然可以提升其品级,但院士有了大的污点或者业务出了差错也是可以撤销或降职其院士品级的。

    对院士的弹劾也纳入都察御史的职权范围。

    公西月向内阁其他人解释了她的想法,她说她是看到姬德平才有此想法的。

    姬德平一辈子都呆在土地里,之前将土豆的产量提高、研究出了油菜花籽,现在还在研究粮食作物的品种改良。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利国利民的大事,朝廷应该给他封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