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病骄女帝 >

第69章

重生之病骄女帝-第69章

小说: 重生之病骄女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是特别的人才给他们一个侍郞职位并非不可以,至于工部尚书人选没选定那就先放一放。

    公西月又提出了第二项提议,对六部的职责做了些微调整,明确了六部职责。

    吏部掌管全部文职官员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饷军需配给等,下设军械所,专门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武器。

    礼部掌典礼事务、外邦结交与学校、科举之事。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之事,负责复核大理寺所判流刑以上的案件。

    工部掌管各项工程、工匠、屯田、水利并器具改良之事。

    各部置尚书一人,总管本部政务,下有左右侍郎各一人,为尚书之副。

    尚书为正二品,侍郎为正三品,郎中正五品,主事正六品。

    这六部中,变动最大的属兵部,不再有调兵权,增设了一个军械所。

    公西月说完这项提议后,特意和耿建光解释了一下,不是针对他的,而是整个军事将会有一个大的调整。

    耿建光倒也没多想,尽管以前兵部有调兵之权,实际上各地方的军队并不怎么卖帐,因此听公西月解释了一下后便同意了。

    至此,第二项提议通过。

    接下来又是为增加的侍郞职位人选争吵不休。

    公西月有点烦,她冷声说道:

    “一共增加了一个尚书、七个侍郎的位置,姬家定了一个工部侍郎,还有7个空位,内阁7个人,每人推荐一个。”

    见公西月如此说,其余几个人暂时不说话了,这样倒也不失公平。

    “承国公,你是首辅,你先选,看要哪个位置?”

    承国公自然是想能多安排几个自己的人才好,可是眼下这情形,大家虎视眈眈,他一人也难服众。

    不过,好在还知道他是首辅让他先选。

    承国公在心里转了几转,到底选哪个职位好呢?

    吏部和户部肯定是最有权力的部门,可是自己的儿子已是吏部侍郎,再安排一个人进去没必要。

    户部倒是好,只是看样子户部尚书迟早是范祖松,他太精明能干了,一个户部侍郎在他手下根本掌握不了什么权力,最终只是沦为做事之人。

    那就还不如选工部尚书,好歹是一部之主。

    想通了其中的关节,承国公道:

    “我要工部尚书的人选推荐。”

    承国公的选择在公西月的意料当中,如果换作她处在承国公的位置,也会要工部尚书的人选推荐。

    公西月点点头,看向中原王,“王爷,你呢?”

 第151章 官员体制改革(三)

    中原王原本以为公西月会第二个选,没想到让他先选,他还有点受宠若惊。

    中原王心里早就想好了,他要兵部侍郞的位置,他手里有几万军队,有自己人在兵部,以后的军饷军需配给就有保证。

    “我要兵部侍郎的人选推荐。”

    中原王这个选择也在公西月的意料当中。

    公西月扫视了一圈,“我要吏部侍郎的人选推荐。”

    接下来申元国选了礼部侍郎、魏文田选了工部侍郎、范祖松选了户部侍郞、耿建光就只能选刑部侍郎了。

    耿建光也没什么不满,他知道这七人中他资历能力都是最弱的,能分给他一个名额就不错了。

    至于具体人选,公西月体谅到邹义和还要向申元国请示,便说等他的消息来了再一起定也不迟。

    这两项事情说完后,公西月又曝出了第三个雷。

    现在的七个洲以后政、军分开,督台不再掌管军事,只管整个洲的行政、经济事务,之前中原城城主公冶胜手上的军队也要分离出来。

    而各洲设都护府,掌管军事,最高统领称“都护使”,二品官职。

    至于军事布局更是有一个大的变动。

    中原皇城内还是宇林军不变,宇林军负责皇宫安全,宇林军的统领由承国公推选人选。

    卞守全、史光志所率领的军队不变。

    鲲鹏军一分为二,乔东林和骆保和各率五千人接管山彤洲和山荟洲的军事。

    中洲的军事让申元国推荐人选。

    中原王的五万军队镇守在中原城外,号称“中原军”,内卫皇城、外备征战,仍由他的人任将领。

    而程元华则接手了西胡洲和西疆洲两个洲的军事大权,当然他还是镇远候兼镇国大将军。

    之前,程元华想将鲲鹏军留在中原城守护公西月,还是公西月不同意,说鲲鹏军不能失了斗志,山彤洲和山荟洲是土匪最多的地方,他们又最熟悉那里的地形,就让他们经常剿剿匪,以后再打去红毛国。

    这一番布局后,皇城安全掌握在承国公手里,又有中原王加持,可再往外一点,中洲的军事暂时仍是申元国推荐的人把持,可是外围却被程元华、乔东林和骆保和包围。

    这就形成相互制衡的局面,看似承国公最安全,实则不然。

    程元华将西胡洲和西疆洲的军队分成了四股,从鲲鹏军里选了四个人各统领一支军队,他自己则驻扎在与中洲相临之处,那里离中原城不远。

    其实程元华不太想离开公西月,可是现在司屹和公西月定了亲,他自己也娶了妻子,想着还是离开中原城的好,便选了接手西胡洲和西疆洲两个洲的军事大权。

    ……

    这个军事改制就没那么容易推行了,直到范祖松任回户部尚书、原户部尚书出任中洲督台(现在也是正二品官职)、申元国回内阁任职、各部侍郎均就职还没推行到位。

    最后,还是公西月下了狠心,不把军事变动做好小皇帝就不举办登基大典,大家才齐心协力地将军事变革推行了下去。

    ……

    一桩桩、一件件,大宇朝的朝廷终于步上了正轨。

    小皇帝也正式举办了登基典礼,改年号为“庆元”。

    登基大典还闹了件风波,就是太后宋圣兰一定坚持要垂帘听政,否则她就不出席登基大典。

    承国公劝了她不听,她口口声声说护国候也是女子,她能上朝还能进内阁,凭什么她不可以?

    承国公让承国公夫人去劝,也不知宋圣兰和承国公夫人说了些什么,承国公夫人竟然反过来劝承国公,让宋圣兰垂帘听政也没什么不好,可以让承国公府更上一层。

    承国公气得不知道说什么好,现在的事情由得她们说了算吗?

    最终,小皇帝登基大典那天,宋圣兰换好太后的衣服坐在鸾凤宫等大臣们恭请她去参加盛典,结果等到前头传来消息,小皇帝的登基大典都完成了,还没有人来请宋圣兰,更不用说请她垂帘听政了。

    当时大殿的情况是这样的:

    礼部尚书对着内阁几人凛报:“太后说她一定要垂帘听政,否则她就不参加登基大典。”

    还不等承国公说什么,公西月冷淡地回道:

    “不参加就不参加吧,让刘公公跟在皇帝身后,替他捧好冕冠和玉玺。”

    说完袖子一甩,“吉时快到了吧,赶紧去站好,免得耽误了时辰。”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小皇帝正常登基,有没有太后参加都不重要。

    自此,宋圣兰和公西月也就结下了仇恨。

    ……

    小皇帝登基后,对有功人员也进行了嘉奖,另大赦天下。

    范祖松趁此机会,将他的亲家原水泽洲洲台付明远的亲眷的罪也赦免了,也算当初付明远没有白算计一番。

    ……

    公西月被封护国候后,朝廷自然是赐了一座候府。

    宇文煌在的时候,将中原皇城最好的几处房产给了宇文倩、承国公和沈宗庆等人,现在手上房产是有,但像承国公府那样又大又好的房产是没有了。

    公西月挑了一处虽然不是很大、地段却很好也很精致的房产作为护国候府,又着工部的人好生修缮了一番,择了个良辰吉日搬了进去。

    虽然说不是很大,但与永宁伯府也不相上下,只是不能与威远候府、承国公府、长公主府比,比之中原王府那就更是不足。

    三七、细辛、白芷、黄芪、茯苓及木莲几人自然是都跟着搬了过去,程元华从受伤的鲲鹏军中挑了些人过来看家护院。

    要说公西月他们对鲲鹏军还是很好的,死亡和受了重伤的人对其及家眷非常照顾,每年都有抚恤银子和衣物下发,不会让他们饿着。

    要是受了其他伤而不能上战场之人,也会择情替他们安排事情做,或看守白寨、铁矿、桃花山等,或者在军队做一些后勤工作。

    这次安排到护国候府的人也是程元华精挑细选出来的,至少外表看着没有缺胳膊少腿或者面貌狰狞的。

    其实公西月不在乎这些,她在军中什么样的伤者没见过,只是程元华也说得对,她这里以后来往的女眷多,吓着别人也不好。

 第152章 两年后

    庆元二年秋

    小皇帝登基已有两年时间,虽说如今朝廷的倾轧仍是避免不了,但比宇文煌在位之时的混乱不堪、吏治不明好了许多。

    如今各级官员再也不敢明目张胆地索拿卡要,地方上的官员也不敢随意加租加赋、欺凌百姓,百姓们的日子日渐丰裕。

    这些与公西月用强硬的手段整治吏治分不开。

    军事改制完成之后,公西月就将目标对准了吏治。

    公西月当初要了吏部侍郞位置就是给司屹的。

    司屹上任后,有公西月替他撑腰,他丝毫不怕得罪人,做事雷厉风行,又因为他有自己的消息渠道,对于官员的情况了解得比其他人都多,因此对于官员的考核更加完善和全面。

    一时间,官场风声鹤唳、人人自危。

    除了公西月,有三人是坚定地站在她这边的,户部尚书范祖松、吏部尚书魏广田、都察御史孙文桓。

    后两人是嫉恶如仇的性子,本身就很公正,看不惯官员作威作福、肆意妄行,而范祖松则是心中有着天下,想让百姓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以前宇文煌的朝廷太过不堪,不下狠手、不用重药根本整治不了吏治。

    有司屹为刀、范祖松三人助阵,公西月硬是将大宇朝整个朝廷都捋了一遍。

    当然,公西月也不是蛮干,还是很讲究方法的。

    她不是真的一点都容忍不了贪腐,她明白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对于不太过分的她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过了。

    这个放过不是装聋作哑,而是不追究,司屹会拿着这些证据去给当事人看,意思是我有了你的把柄,这次可以放过你,但希望你以后夹紧尾巴做人。

    就这样,司屹尽管得罪了许多人,但也很快站稳了脚跟,让人对他又畏又恨。

    如今他在吏部的威望还高过了宋清华,让对宋清华寄与厚望的承国公也有了危机感。

    公西月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对司屹也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司屹确实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人很聪明通透、手段高超,而且心狠手辣,但他处事又不是那么的公正,有点随心所欲,看你顺眼就宽容一点,看你不顺眼就严苛一些。

    公西月有时候想说说他,偏偏他每次都卡在公西月的容忍范围之内,让公西月想生气又生气不起来。

    日子久了,公西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司屹是摸准了她的心思,如果不是顾忌着她的感受,司屹的行事怕是更加无束。

    有一次,公西月和他玩笑说,如果他想做一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佞臣都能做到。要是他当了皇帝,手下的佞臣肯定不少。

    哪知道司屹就委屈兮兮地拉着她的手,“我才不稀罕什么皇帝、什么权臣,我只拜倒在你一人的石榴裙下,只要你喜欢就好。”

    对于这样的司屹,公西月还能说什么。

    有时候她忍不住想,要是有一天司屹犯了大错,她到底是会出手对付他、还是装作没看到放过他。

    但她想了很久也没想出个结果,或许只有等真的到了那一天她才能知道结果。

    也不怪公西月会这样想。

    司屹如今是对她很好,对她千依百顺,对她的话无有不从,可公西月心里对两人的感情其实并没有把握。

    这与自信不自信无关。

    公西月对自己的智商、能力、手段很有自信,但她对人心没有自信。

    要说,她真正唯一相信的人只有程元华,可那是两人历经多少生死才换来的信任,也与程元华的人品和性格有关。

    程元华是一个纯粹的人,他没有那么多算计得失、也不懂那么多鬼魅伎俩,反而他明朗、爽直、重情义,又有担当,这样的人,才能获得心有九窍的公西月的全心信任。

    尽管对与司屹的感情并不是很有自信,但公西月不会纠结其中。

    她享受如今的一切,享受司屹对她的好,也享受自己对司屹的喜爱。

    是的,如今公西月能肯定自己是喜欢司屹的,喜欢他的容貌、喜欢他抱着她。

    也喜欢司屹偶尔在她面前撒娇、讨饶,那个时候,她会轻轻摸摸他的脸,哄他两句,就像安抚一只漂亮的狮子狗、波斯猫。

    其实这也不能怪公西月,她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太重,天下、百姓、朝廷,有这么多的东西压着,哪能如普通女子一样去谈情说爱、相夫教子。

    ……

    这几年,公西月在朝中的威望一天高过一天,虽然她不是首辅,可她的话比承国公的话还有用。

    无他,因为她手段强硬、言出必行、心中无私,当然也因为她行事无一不是有利于大宇朝、有利于百姓民生的。

    大臣们甚至想,如果她是皇帝,那是一个妥妥的明君。

    朝中如今除了她以外,还有三位女官。

    一位是白芷。

    就是当年卖身葬父给公西月的奴婢,几年前跟在范祖松身边帮他处理公西月的产业,后来范祖松回归户部后将她带去了户部,如今已是户部六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