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病骄女帝-第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在程元华不是那种小肚鸡肠之人,念着以前和陆齐林的那些过往,对于时不时向他请安的陆齐林一直不错,有用得着闲云帮的地方也就用着。
这些年,闲云帮也帮着程元华做了不少事情,像调查中原城XX家的闲事、找人、传播打探消息等,如今也算是程元华罩着的人了。
因此,在大军班师回朝的前些天,中原城的老百姓就全都知道了此次击败红毛国侵犯的又是先皇后的弟子姜大人。
也就是之前救治地动灾民、研究出土豆曲辕犁、治理蝗灾、救济灾民的姜大人。
现在,中原城的百姓没有不知道姜大人的,但真正见过她的人还是不多,毕竟姜大人很低调。
今天听说姜大人会随着大军一起回来,中原城的老百姓都想亲眼看一看姜大人长得什么模样,是不是如庙里的菩萨一样慈眉善目。
军队过来了,走在最前面的是乔东林和骆保和率领的鲲鹏军,他俩在此次战争中都是首功。
老百姓不懂什么装备,只是觉得军队所过之处,杀气迎面而来,不禁齐齐地往后退了几步。
在鲲鹏军的后面,是一辆马车,此刻马车没有车帘遮挡,里面端坐着一个人,隔得近的百姓欢呼了起来:
“是姜大人,是姜大人。”
隔得远的百姓看不清人脸,不过也跟着欢呼起来:
“姜大人、姜大人。”
还有声音夹杂其中:“姜大人是女子呢。”
马车的两边一边是一个骑马的人,其中一个穿着将军的甲胄威武逼人,另一个穿着长衫的人却是风彩夺人。
这两人正是程元华和司屹。
乍一在这么多身着甲胄的人中见到一个如此风姿之人,有不少的姑娘家低声问了起来,“那个漂亮极了的公子是何人?”
随后有人就介绍了起来,姜大人身边那两个人一个是程将军,另一个是她的未婚夫,都参与了这次战争。
程元华和司屹以前都很低调,认识他们的人不多,但这次后,他们的名字也渐渐被人知道。
再后面的是邹义和率领的中洲的士兵。
邹义和是中洲督台申元国亲信,这次他率领的军队不仅参与了铁木国的战争,还参与了与红毛国人的战争。
他率兵回中原城是申元国的意思,让他替他争权。
虽然公西月让司屹给他带去了口信,他自己也选择了回皇城进内阁任职,但在政权交接这么关键的时候,还是要有自己人盯着才放心。
公西月也不计较他们的小心思,大军一起回朝也有好处,更有震慑力。
邹义和后面跟着的是中原王的军队。
当然,不管是鲲鹏军、还是其他人的军队,现在都只有小部分进了中原皇城内,大部分驻扎在城外。
承国公已率领着五品以上的皇城官员等在前面。
虽然宇文煌不在了,便他作为丞相还是要来迎接凯旋的大军。
公西月下了马车走向承国公,程元华和司屹两人跟在后面,乔东林、骆保和、邹义和和中原王的手下也跟着。
“姜大人辛苦了。”
承国公深深地看着公西月,对面女子哪里来的这般神通,不仅打仗无人能及,就是宫里都一手遮天。
当时看岑公公那表情,他明显也不知道皇帝私库有那么一道圣旨,他说私库钥匙只有他有,从不离身,那姜大人是怎么将圣旨放到私库里去的呢?
那圣旨明明是宇文煌的笔迹,上面还盖了玉玺,笔迹是可以模仿的,但圣旨和玉玺却不是那么容易模仿的,难不成刘公公是她的人?
还有,她能那么随意的进出皇宫,是不是宇林军统领吴三元也是他们的人?
公西月不知道对面的承国公想了这么多,就算知道,她也不会在意。
如果不是宇文煌太过作死,公西月也不会那么快就下定决心进入朝廷。
可是,她和宇文煌是有仇的,让她每天上朝拜宇文煌那不可能,那就只能换一个皇帝了。
“皇上如今怎么样了?”
“我们一边走一边说。”
宇文煌的死还没有对外公开,不过该准备的还是准备起来。
后事由礼部和皇后操办,一切有规矩章程在倒也没什么难的,只是他的陵墓还没有建,不知道把他埋去哪里。
还有传位给宇文庆涛之事也待大家一起商量。
一群人很快就来到了皇宫,由于还没有宣布宇文煌驾崩的消息,皇宫内还没有挂白,但所有喜庆的东西都撤了下去。
大家来到了乾宇殿,乾宇殿是皇帝上朝的宫殿。
公西月将目光扫视了众位大臣一圈,然后将身后几人介绍给大家。
“这是鲲鹏军将领乔将军、骆将军,鲲鹏军是先皇后留下来的,是此次战争胜利的关键。
这是申督台麾下的邹将军、这是中原王手下的李将军,此次战争能获得胜利,他们都功不可没。
现在大部分的军队都驻扎在城外。”
中原王还有军队?
在场的大臣都心下一惊,有些按捺不住的人就去看其他人的表情。
承国公也是心下一跳,他怎么不知道还有中原王的势力在其中?如今姜大人和中原王的儿子定了亲,是不是他们也早就结成了同盟?
虽然早就有战报送了上来,但战报里并没有提及中原王的名字。
这也是公西月的意思。
中原王的爵位已是最高的亲王,再无可封,赏赐些金银财宝对他没什么意义,他的目的是回到政权中心,因此只要在合适的时机把他的名号亮出来就行。
第147章 身后事
公西月没有理会在场大臣千奇百转的心思,她如今有兵权在手,又联合了同样有兵权的中原王、申元国等人,还不是她们说了算。
“既然皇上有遗旨留下,就按皇上说的办吧,将宇文庆涛认在皇后宋圣兰的名下,先让他给皇帝守孝,孝期过后再择日登基,具体事项由承国公统筹操办。
皇上驾崩之事也向全天下公布,后事就由皇后和礼部负责,在皇宫中停灵七天,葬入宇文家的祖墓。
其他事情等七天后再说,各位可有意见?”
有一位大臣说了一句:
“皇上好歹是皇上,怎么能葬入宇文家的祖墓呢?”
公西月心里对宇文煌是不屑之极,自然不会好好操持他的后事,见有大臣发问,倒也没有生气。
“那依这位大人所见,不葬入宇文家的祖墓,那葬入哪里?”
“可以替皇上修建陵墓啊。”
“大人,你可知现在国库中有多少银两?这次出征有许多钱还是先皇后留下来的钱先垫付的,其中还有些是我的私产支出。这位大人是不是想将家产捐了给皇上修陵墓?”
公西月这话说出来,可再没有人敢吱声了。
这里的人没有一人愿意将自己的家产捐出来给皇上修陵墓。
承国公深深看了公西月一眼,这位姜大人到底是有多嫌恶皇上啊,就连他的后事都不肯好好操办。
还有,看来是没准备让大宇朝存续多久了,因此才会如此简慢。
想着以后自己的女儿还要和皇上合葬,因此宇文煌的陵墓也不能太寒酸。
不过,宇文煌祖墓那地方倒也不错。
“依我所见,皇上到底是皇上,就是要葬入祖墓也要修缮一番才行。
如今国库虽然空虚,但皇上私库还有不少东西,不如就将皇上的私库拿了出来扩建一下宇文家的祖墓吧。”
公西月是嫌恶宇文煌,但也没到他死后都不让他安生的份上,如今见承国公这样说自然不会反对。
“那就依国公所言,具体事项也由国公爷你、皇后和礼部商榷着办。
只是还有一事要问过皇后娘娘的意见,宇林军是护卫皇宫安全的,他的统领人选你们中意谁?”
现在宇林军的统领是吴三元,是宇文煌的心腹。一般来说,新的皇帝上任都会换上自己信任的人当宇林军统领。
宋圣兰虽然贵为皇上,但她对这些政事可全然不懂,见公西月问她,她不由将目光看向了承国公。
承国公心中对吴三元已有猜忌,自然是不放心宇林军仍然交于他手中,可是,他手中也没有合适的人选。
他正在思考之时,威远候沈宗庆插话了,“我看吴三元当得挺好的,不如仍由他来担任吧?”
吴三元和威远候的关系也不错。
见沈宗庆开了口,贵妃沈千红也开口说话:
“我看也是,吴统领护卫皇宫期间皇宫一直没出过什么纰漏,不如仍由他来担任好了。”
然后沈宗庆派系的人纷纷开口支持。
他们不开口还好,这一开口更坚定了承国公换人的想法。
承国公和沈宗庆一直不对付,皇后和贵妃更是敌对,宇林军统领一定不能是他们的人。
公西月自然也是不愿意吴三元继续当宇林军统领的,不说别的,当初他派人暗杀程元华一事还没和他算账。
但是,宇林军统领如果是她安排的人,承国公肯定不会同意,因此她才主动抛出这个铒让他们去争。
早在几年前,宇林军中就安插了他们的人,职位还不低。
承国公开口,“宇林军不如暂时由耿大人先领着,等议定了人选再说?”
承国公和耿建光的关系一直不错,两家族之间姻亲关系也多,他还是比较放心他的。
公西月没有说好或不好,只将目光看向了耿建光。
耿建光犹豫了一下,还是答应了。
“我没有具体领过兵,就让宇林军两位副统领一起协助我吧。”
见耿建光答应,又是承国公的提议,公西月自然也不会反对,这事情就这么定了。
既然掌握军队的人对宇文煌的遗旨也没有什么意见,其他的大臣更不敢说什么。
他们没说要自己当皇帝就是好的了,至于换个小皇帝对他们没有害处啊,总比宇文煌要好吧,至少小皇帝不敢随意拿着大臣们开刀。
事情议定后,接下来的事情就顺理成章了。
先是宫中敲起了丧钟,足足敲了36下,表示皇帝驾崩。然后内侍将早以准备好的孝服等捧上,宫中全部挂了白。
虽然不太愿意,但这个时候不是任性的时候,公西月接过孝服换上,又拿了香去宇文煌的灵柩前敬拜。
宇文煌的棺材是他自己早就准备好的,是用很名贵的楠木精制而成,整个看着就很富丽堂皇。
它的外型很考究,前端大,后端小,呈梯形状。棺材的两旁分别画着两条正在腾云驾雾的黄金龙追逐戏弄着宝珠图。
公西月在心里嗤笑一声,棺材再考究又有什么用,死了以后也没几人记得你。
上完香,公西月借口军中还有事情要处理便出了皇宫,守孝这样的事情她是绝对不会做的,程元华和司屹几人自然是跟着她一起离开了。
公西月走了,有承国公在,丧礼的事情自然不会受影响。
其他的官员这个时候都不敢懈怠,马上就要新皇登基了,这个时候可不能出差错,免得被人抓住把柄。
要说此刻心里最惶恐的当属威远候沈宗庆和贵妃沈千红。
他们与承国公一系向来不对付,先皇后一派的人又将他们当成死敌。如今小皇帝认在宋圣兰名下,先皇后一派又掌握了军队,以后还不是他们说了算,哪里还有自己说话的份?
可不管他们怎么想,该发生的事情还是会发生。
该算的帐迟早会算。
……
**
大宇朝元治七年八月
大宇朝第一任皇帝宇文煌驾崩,持服二十七日释服,三个月内禁宴请、饮酒、作乐、婚嫁、纳妾。
可以说,宇文煌的身后事是相当轻慢的了。
第148章 小皇帝上位
宇文煌的驾崩是有预谋的,之前就已经将事情协商安排好了,自然不会引起什么动乱。
七天后,承国公安排威远候和岑公公将宇文煌的灵柩护送去宇文煌祖墓,并负责修建和看守祖墓。
理由是你们是先皇最信任最喜欢的臣子,如今由你们做这些事情先皇肯定会很高兴。
皇后宋圣兰原本也想将沈千红和几个平时和她不对付的妃子贬去替宇文煌守陵,但承国公劝她,反正后宫已在她的掌握之下,不急着这个时候对付她们,免得落了话柄。
宋圣兰想了想也是,后宫和朝堂不一样,朝堂不是承国公一个人说了算,但后宫可是牢牢地掌握在她手里了,确实不用急在一时。
至此,威远候府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其实这样倒好,就算威远候再留在朝廷也没用,公西月不喜欢他,承国公和他不对付,没有他的出头之日,搞不好还会有其他祸患。
……
皇帝的后事料理完了,接下来就是小皇帝登基一事。
宋圣兰牵着6岁的宇文庆涛第一次走进了乾宇殿。她心里挺激动,以为将要开启她垂帘听政、独揽朝局的局面。
今天的朝会,除了她们两人,还多了几个人,公西月、程元华、邹义和,还有中原王。
公西月的神情很平静,静静地站在那里,不喜不悲。
但是她的心情其实没那么平静,只是觉得以前的自己有些可笑。
现在的自己只打赢了一场胜仗就站到了朝堂之上,以前的自己那么大的功劳却被他们劝去了后宫,说什么女子不得干政。
现在怎么没人说了?
还不是以前自己的态度没有那么强势,让人觉得好欺负。
要是以前自己摆出个你不让我听政我就造反的架势,看谁还敢那么叽叽歪歪!
刘公公将宇文煌的圣旨拿了出来当庭宣读。
在场的大部分人之前已见过这份圣旨,公西月就更不用说了,圣旨就是她伪造的。
圣旨宣读完,宋圣兰带着6岁的宇文庆涛接了旨,从此,她就是太后了。
……
接下来就是本次战争的封赏,这是承国公问过公西月的意见后定的封赏,由小皇帝颁发的第一道圣旨。
这次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