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嘛,就不敢随意乱花了。”
欧阳辩摆摆手:“你自己看着办吧,找你来,是有个新的生意要做,问你有没有兴趣。”
徐福眼睛大亮:“有兴趣有兴趣,挣钱的事情我最有兴趣了。”
欧阳辩呵呵一笑:“有可能会亏本的。”
徐福把胸口拍得咚咚响:“别说我相信东家不会干亏本生意,即便是亏了,那我也认了,绝对不敢怨恨东家!”
欧阳辩点点头:“这次还是你、我、我姨父三人合伙,占六成,你和我姨父各两成,这次你要出一样的资本,因为这次我出总体方案,我姨父出人员以及管理经验,你负责具体操作,实际上三方贡献是差不多的,所以出资也得匹配,你明白么?”
徐福眼睛一转:“开酒楼?”
欧阳辩点点头:“差不多吧,就是一个专门的古董羹店,不过是以高端定位为主,规模要比张家酒楼还要大,我打算把它打造成汴京的最大特色饭店,只要有外地人来,就一定要来咱这家店消费一番才算是来过汴京。”
徐福一脸向往,但又有些忐忑:“这店投入一定很大的吧?”
欧阳辩点点头:“启动资本一万贯。”
徐福倒抽一口凉气,他不由得有些担忧起来,要是亏了可咋整啊。
欧阳辩笑道:“没关系,你若是觉得把握不大,你可以不用入股,你就帮我管理就好了,薪酬肯定给足。”
徐福咬了咬牙:“没关系,咬咬牙还是能够拿出来的,最不济就全亏了,后面奶茶店还能挣呢。”
欧阳辩点头:“行,那就抓紧吧,盘个店下来,未必在人流拥挤的地方,反而环境清幽更好,周围可以放置大量马车的地方,然后里面最好是有花园亭台楼阁这些。”
徐福出身是个房牙,立即开动脑筋,只是有些诧异道:“这不是饭店的格式吧,听起来像是个大园子?”
欧阳辩笑道:“可不就是嘛,最好就是这种大园子,为什么要有一万贯的预算,就是为了将院子买下来,方便咱们改造。”
这下子徐福踏实了——钱花在买房子上面亏不了的。
徐福想了想道:“如果位置要求不高的话,我倒是知道一个园子。
园子位置在王胜门外汴河侧,那里有一座园子原本是开国功臣王政忠归田的一处所在。
不过后来王家逐渐没落,这大园子也养不太起了,所以挂牌出售,因为在城外,价格又不低,想要接手的人并不多。”
“交通方便吗?”欧阳辩问道。
“马车出行还是颇为方便的。”
欧阳辩点点头:“你先去了解一下实情,我找时间再过去看看。”
徐福点点头。
……
欧阳辩接下来的日子变得很忙起来,又要应付王安石的功课,又得设计烧烤店和火锅店的诸多事宜。
欧阳辩还抽空去看了在万胜门外的园子,园子的确是很大,但已经有些破败,不过挺符合欧阳辩的要求的。
占地大约有六七亩地左右,里面亭台楼阁都有,若是在城内,卖个万贯不成问题,不过在外城以外,价格是很难上去的。
王家的人报价三千贯,但还是没有人愿意接手,着实是性价比不高。
欧阳辩看了一次就拍板下来,直接交钱办手续,然后让徐福安排装修等事宜。
欧阳辩则是去王安石去接受考核了。
王安石对弟子的功课特别的重视,考核下来之后不算很满意,皱眉问道:“你这个进度还是偏慢了一些,最近没有用心吗?”
欧阳辩有些苦恼:“最近事情太多,花在上面的时间少了点,接下来还得忙一段时间,不过过段时间就好了。”
王安石眉头皱得更紧了:“还有什么事情比读书更加重要的?”
欧阳辩笑道:“挣钱啊,我最近要开火锅店烧烤店,所以忙了一些。”
王安石诧异道:“又开店?你应该不缺钱吧?”
欧阳辩叫苦道:“怎么不缺钱,我这一大家子的,我三个哥哥,他们就爱读书,以后即便是当了官又如何。
你看我父亲,这官不算小了吧,要不是我,我家还在胡同里面厮混呢。
到时候我几个哥哥要和同窗往来,要结婚,要生小孩,到时候还能一大家子就住我家那院子么?
住不下的,我至少得给他们每人买一套院子才行啊,这可不是小钱。”
王安石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这是很现实的问题。
即便是他自己这么想为国为民做些事情的人,之所以想去外地就职,不就是因为在汴京这里居住过于窘迫么?
这个弟子看起来财迷,但不也是为了家庭着想么,有孝心、为兄长们着想,这总不能谴责吧?
王安石斟酌了一下语句道:“我觉得还是得将读书的事情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我不是说钱财不重要,以你的能力,挣钱并不难,但读书的时光很重要。”
欧阳辩倒是没有反驳:“您说的是,我会兼顾好的。”
王安石动了动嘴皮,但没有说其他的,只是说道:“好,你是个聪明人,我也不再多说,今天我给你讲讲范蠡的故事吧。”
欧阳辩忍不住一笑。
第46章 来来我给你讲讲什么叫经济学
王安石讲范蠡,并非按照时间顺序来讲。
如果是按照时间顺序,应该是先从范蠡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兴越灭吴,然后在弃政从商。
然而王安石却是从范蠡从商开始讲起,然后才回顾起范蠡的丰功伟绩。
欧阳辩拼命憋笑。
王安石的用意昭然若揭——就是劝他,生意什么时候都能做,但建功立业却是半点也不能错过机会的。
王安石在后面还语重心长的劝道:“你年纪还小,最好不要养成穷奢极欲的习惯,要知道还有无数人在忍饥挨饿,没有立锥之地呢。”
呦,这个锅可不能背!
而且,王大叔您这经济观念有点陈旧啊,您以后可是要掌管国家的,这种原始的经济观念可不行啊。
欧阳辩道:“老师,您觉得我花钱过于随意了些吗?”
王安石点点头:“是的,买房子给家里人住倒是无可厚非,但其他的就有些过分了,你用的东西非奢侈不用,非顶级不用,这样很浪费啊,于国于民都是无用的。”
欧阳辩笑了笑道:“那我该如何处置我挣来的钱财呢?”
“自然是买些田地,其他的钱收好,节俭一些度日即可。君子一箪食一瓢饮,关键是求得精神上的丰富即可。”
王安石理所当然道。
欧阳辩笑道:“老师,这个事情我倒是有不同的看法。”
王安石点头示意欧阳辩继续说,在之前的一个月时间里,王安石教导欧阳辩的时候,欧阳辩也时常会和他进行讨论。
他发现欧阳辩的许多看法迥异常人,有些道理近乎离经叛道,但仔细思索,却又颇有道理,有些更是真知灼见,只是想要让世人接受可不容易。
经过那一个月的磨合,王安石也习惯了和欧阳辩讨论一些问题。
欧阳辩说道:“我现在挣到了钱,如果我把钱藏起来不消费,我固然是有钱,但于其他的人又有什么好处呢?
但是我拿出来花掉,情况就不一样了。
您看看啊,我买一个砚台花了几十贯,那么这几十贯就会来到制作砚台的工匠手中,工匠是不是能够养家了?”
王安石一愣,是这个道理。
“一样的道理,工匠花钱买了捕鱼的人的鲈鱼,嗯,捕鱼的人也挣到了养家的钱;
而捕鱼的人为了养家,他要去买米买油,那么种地的农民可以卖出他们的粮食;
农民可以拿这个钱去买一件衣服,那么收益的人就是制作衣服的裁缝和种棉花的农民也能够得到好处;
也就是说,这几十贯钱在我花出去之后,它就不断地在给更多的人创造生活的条件,这样就会有无数的贫民能够脱离贫困,前提就是只要他们努力的工作就可以了,您说是不是这个理?”
王安石不由自主的点点头。
“但是我拿来买地的话,就会有十几户农民失去土地,那他们要依靠什么为生呢?
最近学史,我看到了一个问题,历朝历代的倾覆,大多都是土地兼并造成的,但咱们大宋这个问题却不会太大,因为咱们大宋商业极其发达,并不是都得依靠土地而活。
所以我挣到钱,就必须得花出去,我挣到越多的钱,花得越多,就对这个社会更有益!”
王安石陷入了沉思。
聪明人不需要说太多,只要稍微一点就豁然开朗了。
王安石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因为这时候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学,也并没有太多的商业思维,他们的思维依然还停留在农业才是人们生存的根本,而商人都是逐利的,是剥削劳动人民的成果的刻板印象上面。
即便宋朝还算是比较开明的,至少他们从法律上承认了商业的正当性,甚至发布了商业税法进行规范。
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们在经济思维上的缺陷。
欧阳辩的说法很浅显,若是其他的大儒听到,不过笑骂一声歪理,可能并不会深思,随后就扔到了一边,毕竟君子不言利嘛!
但王安石不一样,他一直在思考如何救这个国家,在他看来,要挽救这个国家,就是要做到四个字——富国强兵。
虽然他没有学过什么经济学知识,但因为在观察,在思考,总是能够想出一些不成体系的东西的。
所以当欧阳辩提出这个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观点的时候,就像是一道光突然照射进一座黑暗的屋子之中,让他突然看到了很多的东西。
王安石心中激动,刚刚蓄起来的短髯都在微微的抖动,他沙哑着嗓子问道:“你这也是从西方学来的吗?”
欧阳辩笑着摇了摇头道:“是我悟出来的,最近做生意有点感悟,待我有时间把它写出来。”
王安石点头道:“嗯,最近功课先放一放,把你的想法写出来给我。”
欧阳辩愣了愣,王安石竟然这么看重,哦,是了,应该是他在思考如何救国的时候遇到类似的疑惑。
咦,倒是个好机会,或许可以通过这个来影响一下他,或许能够借助他让变法的结局好一点?
欧阳辩痛快地点点头,他虽然不想参与其中,但现在被弟子,已经是王安石一条绳子上的……哦,一个阵营的人了,王安石好不了,自己也休想好得了。
所以帮助王安石,已经是在帮自己了。
想帮王安石变法成功,那么帮王安石开拓一下视野倒是很必要的事情了。
只是,要写些什么内容呢,倒是得好好斟酌一番。
王安石吩咐欧阳辩尽快整理出来给他过目,有什么不懂得也可以随时来找他讨论,欧阳辩点头同意。
王家的园子叫澄园,名字挺好的,倒也不用改了。
澄园的整理工作没有那么快完成,因为王家破落,澄园也稍有荒废,要投入营业中,没有大力度的休整是不行的。
里面的木质建筑得重新上漆,有不少的瓦片脱落得整片换掉,池塘沟渠得清淤,树木得重新布置整理,这些工作已经在快速地而有序的整理中,欧阳辩的计划是赶在冬天来临之前投入使用。
和澄园的大工程不同,胖大厨的烧烤店就简单多了,他效仿冰室的做法,先开一家旗舰店试水。
他找到徐福帮忙,在相国寺旁边拿了一个大店铺,按照欧阳辩给出的方案进行装修,其中最主要的还是烧烤的培训。
作为一个大厨,在接受了欧阳辩给他建议的酱料和烧烤的流程之后,他先是自己做试验,然后进行一些本土化改良。
培训烧烤的专业人员这一块上不用太过操心,他作为大厨,自然有自己的徒弟,在张家酒楼的厨师可以不用带出来,但自己的几个徒弟却是可以带出来的。
在这样的条件下,烧烤店很快就开业了。
第47章 富国论
农历十月初八,这一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小雪,天空中也恰好飘起了小雪。
欧阳辩去了王安石家中打卡,虽然不用做作业,但上课还是要的。
王安石对欧阳辩在写的书很是期待,每次来都会仔细的问一问写出来了没有,让欧阳辩有一种被催更的感觉。
果然天道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上辈子他是编辑,总是各种威逼利诱逼迫作者交稿,没想到他也有被催稿的一天,那些作者可以和他对骂,但他却不能骂王安石。
气抖冷。
关于要写出一本什么书,欧阳辩足足想了三天的时间才确定了下来。
他决定以《国富论》为主体,然后辅以《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作为论点补充。
不过整个工作量评估下来,欧阳辩感觉自己在过年之前是什么也不用做了,就呆在家里老实写书好了。
要写出这么一部大部头,虽然是已经有了蓝本,但是宋朝的情况还是有些不同的,必须对其中的理论进行本土化,才能够更加适应宋朝的情况。
而且这部书不仅要给王安石看,还得给整个宋朝的精英们都看看,不然就白瞎他花费那么多的脑细胞了。
这个工作是非常艰难的,后世学经济的大学生面对这些书都会啃得很辛苦,要将这本书进行深入浅出的阐释,让宋朝这些聪明但没有经历过九年义务教育的精英们也能够看得懂,相当于是重新再写一部书了。
好在欧阳辩上辈子就是干编辑的,该怎么写一本书,他太熟悉了。
但是这也花费了他很多的精力,十来天的时间,他把整个提纲列出来,然后送过来给王安石先看看,讨论一下。
王安石原本就预计到欧阳辩写出来的东西或许会有很多不错的观点,但真正看到提纲的时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这个弟子将会弄出来一个多么惊世骇俗的东西。
光是看看提纲就足以令他感觉到震撼了。
里面的分工理论、价格理论、商品的定义、商品价格、商品价值、收入与支出、货币理论、国家收入与支出等等定义和理论,让他想通了以前很多模糊不清的概念,结合他一直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