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大唐再起 >

第80章

大唐再起-第80章

小说: 大唐再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灶户逃走了?怎么逃?去海里了游泳了?还是长翅膀飞了?”

    李嘉的声音越来越冷,这一下落差,他最起码损失数万贯钱。

    。

 第一百七十六章悠哉悠哉

    在封建王朝,对于百姓的人身控制程度,决定了王朝国力的强盛与否。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明朝,明初出动几十万大军北伐简直是小意思,到了后期,人口越来越多了,但军队却越来越少。

    王朝命脉的盐政,朝廷上下更是容不得有一丝的漏洞,由于灶户困苦,所以朝廷对于灶户控制极严,就算有逃脱的。

    哪怕有逃脱的,也会严令盐官补足差数,盐官为了保住官位,就会肆无忌惮地捉拿普通的民户,从而补足差数。

    所以,灶户的不足,在李嘉看来,这是赤裸裸的对他的讽刺打脸,罪该万死也不为过。

    盐课在南汉,所得不过三十余万贯,因为人少的缘故,所以大部分的盐,都会出口销往湖南武平军,以及丢失淮南之地的南唐,所获其利,不亚于国内盐课。

    “派人传吴指挥使过来,射声司是时候行动了!”李嘉冷声说道。

    很快,吴指挥使就领了令,快步地离去,盐政可是一笔大摊子,若是挑翻,对于射声司而言,也是一次震慑百官的重要行动。

    在其走后,李嘉又想了想,老是通过射声司来办事,也不好,盐政毕竟是朝廷大事,暗地里调查没什么用,还是通过官方调查才是正道。

    这样一想,他心中就又有了主意,想到畅快处,心思动了起来。

    自从宰相分管各部后,文官系统一时间被分裂成了三部分,但李嘉仍旧不安生,南汉重文数十年,岂能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解的?

    所以,只能挑拨离间,让文官内斗,作为历史悠久的最佳嘴炮,御史台怎么能被忽略?

    弹劾,本来就是他们的职责,如果,再加上调查权,那么御史台就不只是名誉上对官员进行伤害了,还具有实质性伤害。

    御史台以后就相当于纪…委,摆脱附庸宰相的位置,成为李都督的马前卒。

    而盐政之事,就是御史台成名之战。

    ……

    侯丽娘自从进了都督府,就一直很低调,她不像那个江小鱼,可以替郎君把持账本,只能默默地守在背后,做一些衣物。

    李嘉也没有亏待她,安排了一个宽敞的院落,花石都有,服侍的丫鬟也配了数个,都挺机灵的,懂事,模样也俊俏。

    身旁,穿着肚兜的儿子,正在丫鬟的看护下,骑着竹马,不断地蹦跶着,开心地很。

    手中做着腰带,上好的玉带,花费了好一番功夫,有时候回首一望,这样子也好,没有多少争斗,平平安安。

    “娘,娘,阿耶来了——”骑着竹马,挂着肚兜,李小牛(避讳李渊之父李虎,所以成李黑牛)甩着两道鼻涕,着着木屐,哒哒哒地跑了起来。

    所谓的竹马,不过是竹竿前做成马头样。

    “别瞎说,你阿耶忙得很呢!哪有时间过来!”将额头前的细发别到后面,侯丽娘温柔地笑了笑,头也不抬地说道。

    “丽娘手真巧!”这时,一路男声在耳边想起,侯丽娘抬眼一看,一个留着短须,面白年少的男人抱着自己的儿子,就屹立在院落中,笑吟吟地看着她。

    眼眸中瞬间洋溢着惊喜,惊呼道:“老爷何时来的,到教我怠慢了!”

    一手托着小屁孩的屁股,揉了揉他的圆鼓鼓的脸蛋,李嘉笑道:

    “刚来,这小家伙越来越重了,三岁了吧!”

    “是哩,三岁了,撒了欢似的满院子跑,能耐的很呢!”侯丽娘看了一眼李都督,瞧见其真是喜欢,这才放下心,娇声道。

    “阿耶,阿娘,我要当大将军,我要当将军!”屁股扭捏了几个,李黑牛也不怕羞,从李都督身上下来,将倒地的竹马捡起来,跨在其上,也不怕硌着小几几,拖着小跑起来,一脸的汗。

    望着这小家伙,李嘉脸上带着笑,心里却想,就凭借着这皮实劲,指不定还真弄个将军。

    这撒欢劲,李嘉甚是喜欢,待回头瞧着侯丽娘的肚子,他心中又打起鼓来。

    耕耘了许久,为何不见动静呢?不是说已生育的女人,更容易再怀孕吗?

    穿越多年,女人没少睡,酒也没少喝,如今快二十了,远在邕州的李老爷,也操心起自己儿子的加冠礼。

    对于加冠礼,李嘉却拒绝的,作为政治人物,成熟稳重才是最佳标签,举行加冠礼,这是明晃晃提醒别人,掌握朝政的不过是个毛都没长齐的年轻人吗?

    为此,李嘉特意留起了胡子,让自己变的成熟点。

    不过,都加冠了,他么的还是没有一个子嗣,这在当时,简直是无能的代名词。

    邕州的父亲,番禺的下属,府邸的仆人,都明示或者暗示他,早生贵子。

    李维老爷甚是写信,言道,无须顾忌嫡庶,有个一子半女也不错。

    无奈,身处这个时代

    考虑到自己还未娶妻的处境,李嘉忍了,准备开始自己的造人生涯。

    “黑牛将来一定是大将军的——”

    李嘉瞧着欢乐的李黑牛,大声鼓励道。

    “呵呵呵呵——”随即响起了一串脆铃声,小家伙难得一次获得了阿耶的鼓励,歪着嘴,使劲地上下捣鼓着竹马,脸色通红。

    “哇哇哇——”不过一会儿,小家伙就甩了竹马,使劲地踩了几下,坐在地上,抹着鼻涕,踢着脚,嚎啕大哭起来:

    “我不做将军了,我不做将军……”

    这一瞬间,李嘉想要儿子的心思,突然又淡了,不过运动还是要做的,有意身心健康。

    侯丽娘浑身圆润,上面圆,下面也圆,李嘉盘得不亦乐乎,整个人肉乎乎的,像个抱枕。

    李都督加冠年龄的消息虽然隐秘,但只要是有心人,自然不难打听出来,朝野上下,瞬间就动了心思。

    历代以来,婚姻永远是结盟上位的最好的方式,而外戚,也永远是上位最简单的途径。

    君不见,前朝杨玉环,家中3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秦国夫人虢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堂兄杨铦远房堂兄杨国忠也都在朝中为官,人称五大家。

    虽然一场马嵬坡,五大家化为灰烬,但这却是真的,由不得动心。

 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与盐

    自古以来,官位的追逐,一直是中国社会的常态,或名或利,皆不能免俗。

    高辛是一名监察御史,在愈演愈烈的纠察风潮中,显得存在感很薄弱,但没办法,御史台目前所能弹劾的,只有中央的朝廷命官。

    说实在的,他很羡慕台院的人,可以肆无忌惮地弹劾宰相,以及朝堂百官,名气起来,连那个掌控朝廷的李都督也请去府邸做客。

    可是,有什么办法,他虽然是御史台的,但却隶属于察院,监督的是地方,虽说可以监察六部,但早就名存实亡,以目前的情况来瞧,清闲的很。

    唐朝的御史台乃是最高监察部门,其下设台院、殿院、察院。

    如遇有特别重大案件时,可由大理寺卿、刑部尚书、御史中丞共同审理,称为三司推事。御史台的正副主官分别为御史大夫一人,中丞二人,。

    台院,侍御史六人,从六品下,掌纠察百僚、弹劾不法;审判皇帝特命的案件,并与门下省的给事中、中书省的中书舍人分直朝堂,受理冤讼,号称“小三司”。

    殿院,侍御史九人,从七品下,掌殿廷供奉之仪式,纠察朝会典礼失仪和随驾检举非违等事。

    察院,监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监察全国十五道地方官吏及尚书省的六部。

    “这茶却是不错!”喝着茶,听着耳边同僚对于百官的指控,高辛虽然听着,但心神早就飘向远方了。

    自从御史台被李都督重视后,地位直线上升,茶水糕点供应一应俱全,就连每月的月俸,都提前些许。

    百官管着百姓,而他们却管着百官,官上之官,却也妥当。

    “前些时日,光禄寺唐少卿殿前失言,理应呵斥一番!”一位年不过二十来许的御史,铿锵有力地说道,目光炯炯有神。

    “在理,明日朝会,你来言!”

    对于这种无伤大雅的小事,御史台一向很宽松,虽说御史大夫并没有权力管控言,但却掌控考核,一般情况下,各御史们都会将自己的弹劾与大夫过目。

    黄镇作为御史大夫,虽然脾气比较耿直,但私底下却不错,权力不大,底下的两个中丞还可以监督自己,没有多大趣味。

    对于手下弹劾高官博清名的举动,若是以往他还劝阻一二,今个就算了,谁不晓得李都督最喜欢御史台弹劾百官?

    “台宪,明日我要弹劾钟相公监管不严之罪,其家中豪奴抢占土地,百姓为之妻离子散……”

    听到弹劾钟相公,黄镇瞬间精神了,但听到后面,他又没了精神,老调重调?一点意思也没得。

    前些日子,御史台可是大出风头,前前后后弹劾了上百位官吏,一时间大理寺人满为患,连相公也要给几分薄面,称一声黄宪台。

    可是现在不行咯,朝堂里的阉人都弹劾完了,近几日又没得重量弹劾,御史台就闲下了。

    今日这般茶话会,已经弄了好几天了,乏味,无聊。

    像高辛这般的老御史,就老神自在地喝着茶,品尝着糕点,只有那些新来的御史们兴致盎然地述说起来,吃了午膳,一天就过去了。

    “还是太年轻啊!”叹了口气,察院目前令史十人,高辛就是其一,十九岁那年比武输了,就投身科举,还有些本事,入了御史台,平日里低调,一待就是十年,混到了令史的职位。

    “回府咯——”坐上牛车,高辛挪了挪屁股,保持一个舒服的姿势躺下,如今这日子快活,就是名不成,官不就,一腔热血化为乌有,有些遗憾啊!

    就在他遗憾的时候,御史大夫黄镇就火急火燎地召集他们回来,说有大事商量。

    “又有何事?”一路上,老御史们懒洋洋地问询着,显然这种加班,他们也不舒服。

    “该不会有大案生吧!”高辛心中莫名的有些激动,平淡多年的心,又泛起了波澜。

    果然,黄宪台带来了一场令人欣喜的消息,不过只针对察院。

    “东莞、新会、海阳、琼山、宁远、义伦等地盐场产盐不足,市场上的盐价涨了近一倍有余,都督很不满意,督促我们察院派遣专人,去往各大盐场审查,谁都逃不了!”

    心中欣喜中又有些彷徨,盐场利益盘根结错,单单个御史身份,可唬不了人。

    “此次非同寻常,每个巡查的御史,都将会配有书令五人,护卫十人,皆由御史个人组配,只要是非罪者,皆可自行纳入。”

    让御史组建属于自己的草台班子,这是李嘉做出的改变之一,一个御史的战斗力是有限的,但若是集合众人之力,再借御史的身份,就会弄出奇妙的结果。

    市场上的缺盐,并没有因为李都督的呵斥而停止,反而愈演愈烈,不只是民众吃盐困难,身家单薄的官吏,也有些吃不消。

    借着这千载难逢的机会,都督府利用船力,大肆地从外地运盐入番禺,一是为了牟利,二是为了降低盐价,调控市场。

    李嘉其实非常想把那些奸商们抓住,大肆剥削一番,但却治标不治本,海盐就放出那么多,如果抓了盐商,更会造成恐慌。

    “郎君,迄今为止,不过半个月,卖盐所得约莫十万贯!”安国弯着腰,汇报道。

    “咱们赚了十万贯,那些盐场就埋没了上百万贯,真是贪婪的过份了。”

    番禺城每日消耗的盐岂止万斤,再加上作为出口的盐量,番禺的盐耗每个月足有数百万贯。

    盐乃重要的民生之一,刚稳定了粮食,盐就出了问题,李嘉非常确定,肯定有人捣乱,就是为自己出难题。

    没有了盐,盐价或者太过,绝对会影响到民心归附。

    “从建武镇,以及海南运来的盐,还供应不了番禺吗?”李嘉拍了拍额头,问道。

    “不及原先的两成,目前市场上售卖的盐,加上我们的,也不及以前的五成,而且价格还奇高!”

    安国低着脑袋,说道。

    “盐场,到哪里找盐场呢?”目前现有的盐场都是历代以来逐步扩大成熟的,在哪里能快地得到海盐呢?

 第一百七十八章徐闻盐场

    广东的盐场有很多,李嘉对此印象有些模糊,一时间想不起来。

    “郎君,雷州徐闻县附近,煎盐的民户许多,其民不事劳作,只知煎盐劈柴,只要是走海路的,就没有一个不知道的!”

    安国抬眼望了一眼思虑重重的李郎君,开口说道。

    “对,徐闻,徐闻盐场!”李嘉眼前一亮,突然就想起来了,雷州半岛一直就有零零散散的盐户,等到建国之后,就成了有数的大盐场,鼎鼎有名。

    他之所以有印象,就是有一个同事的老婆就在那里工作,前三年工作月入七千,奖金五万,三年后就月入过万,奖金就更多了……

    别看现代盐价低,但成本更低,与烟厂,石油,不相上下,甚至更轻松一些,你可以不抽烟,但不得不吃盐啊!

    “等等,你说什么?煎盐?”李嘉讶然,这又轮到我穿越者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吗?

    于是,在安国的目光下,李郎君的笑容有些猥琐,还有些令人不安。

    很快,都督府就有一队人马火地奔往雷州徐闻县,乘坐的是最快的船,朝夕至。

    徐闻县令此时正悠哉悠哉地坐在院落中,在树影下,看着书,两个丫鬟服侍着,衙役候着,突然就有一声大喊:

    “不好了,大老爷,突然有一队军士从码头上来,就言是京城派来的,找老爷您!”

    “什么?”手中的书本被惊吓到,县令脸色白,这徐闻县穷的慌,日子勉强过得去,咱也没得罪过人,今个怎么突然就祸事临门了?

    连忙收拾一番,刚起身不久,就有一批披甲的军士威风凛凛地走进了衙门,其中领头的一位铠甲亮堂一些,大步流星地向前一步,响亮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