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 >

第39章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第39章

小说: 穿越到灵气复苏三国的我无敌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个不是各怀心思?”(刘表,字景升。刘虞,字伯安。)

    “就比如那刘君郎,早年他就曾经上书先帝,提出要废刺史,立州牧,说是什么要让刘氏宗亲协助天子牧守四方,但实际上他那点小心思谁都清楚。只要大将军许他待史侯登基之后册封他为益州牧,这潭浑水刘君郎绝对不会再蹚进来。”

    “至于其他那些宗室也是同理,大将军完全可以打发那刘伯安去幽州,让刘公山去兖州,刘景升去荆州,刘正礼去扬州。只要把这些宗室打发了,光凭那些世家,在洛阳也翻不起什么浪花来。”(刘繇,字正礼。)

    “除此之外,若是史侯登基,届时天子年幼,难免会四夷不服,有这些宗室坐镇四方,也好稳固大汉江山。”

    陈琳这一通分析说完,何进也是心悦诚服。

    他不禁笑道:“有孔璋在,本将军无虑也。阿苗!”

    “大哥!”何进左手边,何苗应声站起。

    看了何苗一眼,何进道:“你去联系刘君郎,只要他能帮本将军说服一众宗室离开洛阳,待史侯登基,本将军就奏请史侯封他为益州牧!”

    何苗联系刘焉的过程出乎意料的顺利。

    因为对刘焉来说,他看重的向来都只有他自己的利益。

    当初刘焉上书请求废刺史,立州牧,一开始他其实想去的是交州,因为交州山高皇帝远,他若是成了交州牧,那跟裂土封王也没什么区别。

    不过,后来他听董扶说益州有天子气,一下子就由请为交州牧变成请为益州牧了——刘焉这个人的性格由此可见。

    只是,刘宏虽然荒淫了一点,但是又不傻。

    他天子当的好好的,又怎么会无缘无故封出去州牧来分薄自己的权利呢?

    所以刘焉的目的一直都没有能达成,刘宏只给了他一个幽州刺史就把他给打发了。

    现在刘宏驾崩,嗅到了味道的刘焉立马就返回了洛阳。

    而且刘焉心里清楚的很,现在的情况跟刘宏当初可不一样,当初桓帝无子,所以才让刘宏捡了便宜。

    如今皇子辩和皇子协虽然年幼,但刘宏始终是有后的。

    因此,他们这些宗室想要登上天子之位,可比刘宏当初难多了。

    在这种情况下,刘焉表面上和那些世家虚与委蛇,但何苗一找他,刘焉当场就应了下来。

    刘焉身为宗正,他都答应了下来,再加上何进许下的好处,短短几日之间,一众宗室口风骤变。

    以刘焉、刘虞为首的一众宗室纷纷表示,先帝驾崩,虽然未曾设立太子,也没有遗诏留下,但皇子辩作为何皇后所出的嫡长子,理应继承大统。

    面对这些突然转变口风的宗室,以杨袁两家为首的世家以及骠骑将军董重等人除了骂刘焉他们几句之外,却也无计可施了。

    毕竟,洛阳内外的兵马尽在何进掌握之中,他们赖以为援的宗室大臣又都背叛了他们,他们还拿什么跟何进争?

    甚至于,除了骠骑将军董重之外,以杨袁两家为首的一众朝臣也是跟着转变了口风,绝口不提要拥护皇子协登基的事情。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最后是谁登基,都还是要用他们的。

    皇子辩登基,顶多也就是大将军何进权势更盛一些,他们少一些利益罢了,还伤不到筋骨。

    就这样,光和七年(184年)十二月,洛阳城中一切终于尘埃落定。

    在大将军何进的支持下,尽管没有遗诏,但皇子辩最后还是成功登基,改元中平。

    是为,中平元年。

    而在刘辩正式登基为帝之后,一场瓜分功劳的盛宴也是缓缓展开。

 75。封赏与羌乱

    何进与刘焉等汉室宗亲之间的交易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然而这些事情你可以做,但却不能放到明面上来。

    因此,就算要封赏刘焉等汉室宗亲,也要找一个合适的借口。

    好在,黄巾之乱刚过去,这个借口还是比较好找的。

    大将军何进上书,原幽州刺史、宗正刘焉因于黄巾之乱中灭贼守土有功,故而奏请封刘焉为益州牧,代天子牧守一方。

    至于刘焉怎么就灭贼守土了,这就不得不提到吕布在灭了程远志之后让刘备转交给刘焉的那批俘虏了。

    不过刘焉为人还算地道,蹭了吕布这么大的好处,他也在朝堂上为吕布说了不少好话。

    而在刘焉之后,其余几位宗室也是因为这样那样的功劳纷纷受封。

    其中,刘虞接管刘焉留下的宗正之位,同时封幽州刺史。

    刘岱封兖州刺史。

    刘表封荆州刺史。

    刘繇封扬州刺史。

    除此之外,何进虽然有意打压皇甫嵩和朱儁,但是迫于两人在黄巾之乱中立下的功劳,最后还是封皇甫嵩为车骑将军,封朱儁为右车骑将军,用这两个没有实权的虚职来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而何进既然有意要抹消皇甫嵩的功劳,那么跟皇甫嵩身处同一处战场的吕布自然就占了便宜。

    至少从何进嘴里说出来的时候,就仿佛广宗战场吕布才是主力,皇甫嵩就打了个酱油。

    再加上刘焉还给吕布说了一通好话,贾诩又给的太多了,最终朝廷下旨,宣并州刺史丁原入京,迁为执金吾,封五原太守吕布为并州刺史,加破鲜卑中郎将。

    在何进看来,吕布现在已经能算是他的人了,而丁原却是袁家的门生故吏,既然如此,召丁原入京,与此同时扶持吕布上位,这是必然的事情。

    说白了,这次一股脑封出去这么多的汉室宗亲,他也得想办法制衡一下。

    当然了,除了这些上层的封赏,下层的封赏也有很多。

    别的不说,像袁绍、袁术、曹操这些世家子弟,还有孙坚、刘备这些自己募兵,参与平叛的功臣,也都要按照他们的功劳和买官钱进行封赏,只是和上面的那些封赏相比,这些小事就不值一提了。

    不管怎么说,在刘辩继位,改元中平之后,一切看上去都是皆大欢喜。

    除了骠骑将军董重一系之外,大家都能接受这个结果。

    如果这一年能安稳过去的话,相信所有人都会很满意。

    然而世事往往不能遂人所愿。

    就在这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一个非常糟糕的消息从西北传到了洛阳。

    湟中义从首领北宫伯玉联合宋扬、李文候造反,裹挟韩遂、边章等人,拥兵十数万。

    消息传开,满朝皆惊。

    黄巾之乱才刚刚平定,还有那么多黄巾乱军还没消灭,现在羌人又反了?

    而且还闹出了这么大的声势来!

    一时之间,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大将军何进又紧张了起来,连忙召集大将军府的一众属官议事。

    虽然已经是十二月,就算要出兵平叛也要等到明年开春了,但是总不能等到明年开春再拿主意,起码在明年开春之后该怎么平叛这件事,现在要先定下来。

    说实话,羌人叛乱,这件事说小不小,但说大也不大。

    大汉虽然没有往日那般强盛,但是对付羌人还是不在话下的。

    唯一的问题就是,何进该用谁去平叛。

    虽然皇甫嵩和朱儁肯定有能力平定羌乱,但是何进要打压他们,肯定不能再让他们领兵。

    至于吴匡、宗员这些人暂时让他们领兵还可以,真让他们作为统帅,那还是差了点。

    就在这时,何进身边的张璋也是开口提议道:“大将军,属下有一个建议,不知当讲不当讲。”

    闻言,何进看了张璋一眼,略微有些惊讶。

    吴匡和张璋这两个人,一武一文,虽然是他的心腹,但是他们的能力说实话也就那样。

    之前何进派吴匡去顶替皇甫嵩也只是因为他的忠心,而不是因为能力。

    现在张璋这个跟吴匡不分伯仲的人居然主动献策——怕不是又收了谁的好处了吧?

    何进心里如是想到。

    只能说,对于自己的这两个心腹,何进实在是太了解了。

    不过他还是打算听张璋说一说。

    看到何进没有阻止他的意思,张璋也就继续说道:“大将军,河东太守,西中郎将董卓现在还等着戴罪立功呢。这董仲颖之前虽然在广宗打了败仗,但是能力还是有的,大将军何不给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咦!”听到张璋这么说,何进也是眼前一亮。

    虽然他明白张璋多半是收了董卓的好处了,但是董卓确实是一个不错的人选。

    董卓出身西凉,在西凉素有威望,许多羌人首领都跟董卓有旧。

    除此之外,董卓虽然是袁家举荐入仕的,但是跟袁家之间的关系却一般般,反倒是勉强算他的人,不然的话当初他也不会举荐董卓去接替卢植。

    这样一想,董卓还真挺合适。

    似乎是看出了何进有些意动,张璋也是趁热打铁道:“大将军如果还担心,属下这还有一个建议。”

    “哦?”闻言,何进更加意外了。

    这张璋,今天莫非是开窍了不成?

    这都已经提了一个不错的建议了,居然还能有主意?

    张璋看着何进惊讶的样子,心里也是乐开了花。

    他这不仅收了两份钱,还能在何进面前卖弄两次计谋,那个贾文和还真有两手。

    只听他道:“大将军若是担心这董仲颖对付不了羌人,待到明年开春不如让那新上任的并州刺史吕布吕奉先与董仲颖一起讨贼,那吕奉先不仅在黄巾之乱中屡建奇功,麾下并州军也是精锐,常年打得并州北方的胡人不敢南下。如果让他和董仲颖一起,想来不难平定这次的羌乱。”

    啪!

    重重一巴掌拍在张璋的肩膀上,何进大笑道:“张璋啊张璋,真有你的。那这件事就按你说的办!”

    ps:像这种没有主角出现却又没法略过的情节,我就尽量简略点写,因为详写的话就太繁琐了。

 76。养寇自重

    中平二年(185年)一月。

    在洛阳蹉跎了小半年的贾诩终于回到了五原郡,同时也是带回了吕布被册封为并州刺史兼破鲜卑中郎将的好消息。

    与此同时,吕布麾下的众人也是各有封赏。

    其中,晋升最大的则是高顺,被册封为五原太守,完美的接替了吕布的位置。

    毕竟,虽然现在吕布晋升为并州刺史了,但是五原郡才是他的根基所在,因为不管是河套平原的发展还是北方草原的开发都要依托于五原郡而存在,所以五原太守必须找一个能担当大任的心腹来担任。

    现在吕布麾下的众人当中,也就只有高顺能独当一面了。

    而贾诩则是被升为刺史长史,依旧是吕布的属官。

    当然了,其实按照贾诩在吕布阵营当中的地位,吕布当并州刺史,他本该成为并州别驾从事的,但是之前的并州刺史丁原虽然被召入京,但是并州官场的其他班底还在,现在的并州别驾从事另有其人,所以贾诩也只能暂为长史。

    不过对于贾诩来说,这些东西其实都无所谓。

    他是别驾从事也好,长史也罢,都改变不了吕布对他的看重。

    更何况,之前吕布还是五原太守的时候,太守长史其实是高顺,他只是太守功曹。

    现在他从太守功曹一跃变成了刺史长史,这晋升幅度其实已经很大了。

    除了高顺和贾诩之外,张辽、曹性等人也是各有晋升,毕竟吕布升迁了,他们这些下属肯定也会得到好处。

    九原县。

    太守府。

    吕布听完贾诩的汇报,也是开怀大笑道:“文和,我派你去洛阳真是派对了。不过,仅仅升你个刺史长史,却是委屈你了。等以后有机会,我肯定给你弄个别驾从事当当。”

    闻言,贾诩却是笑道:“诩当什么官不重要,只要能为主公分忧即可。就像之前诩虽然只是一介功曹,却也不妨碍诩为主公做事。”

    听到贾诩这么说,吕布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

    确实,之前贾诩在五原郡,虽然干的是郡丞的工作,但实际上职位只是功曹。

    原因也很简单,像长史、郡丞这种有正式编制的官位,是要向朝廷报备的,而功曹这种属官,吕布则是可以自己随意任命。

    当时反正在五原郡这一亩三分地也是吕布说什么算什么,再加上贾诩也不太在意这些东西,所以吕布也就没有费那功夫去报备。

    至于现在吗,这并州别驾如果换成别的人,吕布肯定就想办法给赶走让贾诩当了。

    但是现在的并州别驾乃是太原望族严家的族长严骧,这就让吕布很难办了。

    不是说吕布怕这个严家,主要是严家的族长严骧不是什么外人,而是他吕布的老丈人啊!

    严清,正是严骧的嫡女。

    这让吕布怎么搞?

    他真要把严骧给赶走了让贾诩当这个别驾从事,以后他还想不想上严清的床了?

    所以说,现在贾诩这边主动松口,这就让吕布很舒服了。

    赞许的看了贾诩一眼,从来不让上司难做,这大概就是职场达人吧。

    略过这个话题,接下来吕布准备跟贾诩深入交流一下。

    毕竟,现在的局势跟贾诩前往洛阳的时候已经大不相同了,天子刘宏驾崩,刘辩继位,大将军何进把持朝政。

    他自己也从五原太守变成了并州刺史。

    在这种情况下,接下来的发展规划,肯定也要发生变化。

    所以,他也只直接问道:“文和,此番你从洛阳回来,不知道对我们接下来的发展可有什么想法没有?”

    听到吕布发问,贾诩笑了笑,道:“其实主公做的已经很好了。光是趁乱收服甄家,不禁能让甄家帮我们采购急需的一些物资,而且还能将草原上的牛羊马匹通过甄家的渠道贩卖到内地,除此之外将来主公若是攻略冀州,甄家也能成为一个极大的臂助,这可谓是一举三得。这件事就算当初诩还在主公身边,也未必能做的比现在更好。”

    “文和未免太过自谦了。”吕布笑道:“如此说来,文和莫非觉得我们接下来应该借着甄家这条线安心发展,静待时机?”

    “这是自然。”贾诩道:“主公从广宗得了那么大一笔钱财,如今又有甄家在暗中辅佐,当然要广积钱粮,多铸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