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科幻未来电子书 > 打工人异界崛起 >

第37章

打工人异界崛起-第37章

小说: 打工人异界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没想到轻松的答应了。

    大意了,早知道多要点。

    到了8月底,张南需要的材料就到位了,增加了五十对的年轻玄梦人夫妇,有的手中还抱着孩子……据说穆哥的农场也增加了五十户的青壮人口。

    此外交通部相关人员,还送了张南一大包的种子、一批育种工具与十几本的农业相关书籍,叮嘱他好好学习这些专业知识,成为一名优秀的农业研究人员。

    “好,好,我会的。”

    张南当面点着头,等人一走,就随手把那些书籍,放到书架上吃灰,一页都没有翻开过。

    ……

    9月份。

    张南带人天天忙着挖坑、埋管道、盖大棚,弄第二座的核聚变烧水器,用于给一百亩的温室大棚供热,但由于工程量浩大,至少得10月底才能忙完。

    但也是在这个月份,整个开拓局大部分的区域,手机通讯中断了一个月,只有少数人可用卫星电话联络。

    话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没有手机信号那还得了,岂不立刻回到了什么传真时代、电报时代?

    开拓局的通讯系统,也要科技降级了?

    没有。

    反而是升级了!

    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开拓局的科学工业部,先回收了高空中近两万艘的所有通讯浮空艇,然后往200公里的高空中,发射了两千颗的100TBPS的大通量3G网络卫星,发射更加强大的3G信号与导航信号,给用户提供的网络速率更高,导航信号更加精准。

    另外在开拓局的各个海拔较高的点,快速安放了3000座的2G信号塔,平均每座信号塔,可为半径150公里区域内的手机,提供电话短信服务,信号基本覆盖开拓局全境。

    又因为2G信号塔与3G卫星进行分开,互为备份,从而各自的服务更加好用了不说,总体可靠性也大大提高。

    通讯容量则都增加了十倍以上。

    科学工业部也配套推出了一款名为“板砖1代”的按键手机,准备批量生产十亿部,专门给归化土著们使用,让他们告别了两年不到的传呼机时代。

    10月1日。

    手机信号恢复了。

    3G网络信号也恢复了,张南久违的打开了笔记本电脑,上了一会网,最快下载速度竟然达到了109MB/S,完全不像3G网的表现,网络延迟也降低到100s以内。

    在观网新闻里,张南才知道,科学工业部发射的两千颗3G网络卫星,都是重量达到上百吨的巨型卫星,不再使用太阳能帆板作为能源,而是内置了小型的核聚变电池,足够卫星使用五十年。

    另外三千座的2G信号塔,自然也是异曲同工之妙,反正核聚变电池制造技术不高,成本也不高,可以批量推广。

    与之相比,张南搞的‘核聚变烧水器’,简直是吃力不讨好的典型,费这些乱七八糟的功夫干嘛,直接找开拓局要一座技术成熟的核聚变发电站不就行了么,或者来一批核聚变电池也行。

    想到此张南给交易所打了个电话,果真提了这个要求。

    “呃……核电站、核电池,目前还不是货架供应品,无法提供,得看后续政策是否发生调整。”

    交易所相关人员拒绝了张南。

    “看来自家的垃圾烧水器,还得再用一段时间。”

    张南呢喃自语。

    ……

    10月底,

    气温回升到零下10度附近。

    张南农场,每五亩大面积一个,共有二十个,合计一百亩的新温室大棚搭建起来了,里面都配套了供热系统,另从钢铁镇那边,拉过来了一根高压电线,为这一百亩温室大棚内的照明系统供电。

    恰好!

    经过不知道多少轮的农作物种植、成熟与收获,张南体内的白色光团,体积增长到有椰子大小,大概1升左右,刚好够融入近千斤的种子中,播种到百亩的温室大棚中。

    又两个月后。

    时间来到了12月底,气温回升到零度附近。

    冰雪开始融化。

    春天就要来临了。

    但这样值得欢庆日子里,张南却感觉自己时时刻刻,都有点膨胀要爆的感觉。

 第六十四章 热火朝天

    每小时光能入账650单位。

    这是最新的光能进账效率。

    即便张南把这半年攒下的24单位生命能巴里体重增加到4200斤,继续强化右掌,将整个右掌强化到100饱和的程度。

    右掌中的能量团容量上限,也只是提高到2400单位的程度。

    极限为3000单位。

    就算如此,也只是五个小时不到,能量团便到了爆仓的状态,不得不及时排出。

    正常生活又受到严重的影响。

    解决的办法当然有,那就是继续强化右手,从右掌强化到右臂,最终从麒麟掌变为麒麟臂,再拉长能量团,变成一条带状结构,锁定于整条右臂之中。

    由于空间增加,届时能量团的容量,又可以增加十倍以上。

    说白了还是类似于面多加水,水多加面的问题。

    且只要张南继续扩大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每隔两三个月,就让融入白色光粒的作物面积,增加一倍的话,就算张南得到了足够的生命能,将自己全身上下都强化了一遍,恐怕也装不下那么多的光能。

    即容量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光能进账的增长。

    那该怎么办?

    要知道在精神力的操控下,能量团不一定是固定在身体内的,也可以置于体外,即便拉开十米以上的距离,也能进行远程操控。

    “也就是说,终极的解决办法,是放在体外,或者体内体外?”

    张南的脑中,已经有了个大致的思路。

    来春年,1月1日。

    久违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道路全部通畅。

    所有的农场、牧场、工厂,都相继复工,每位开拓员都准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好好的大干一场。

    据说开拓局也跟索亚斯帝国,签订了招工协议,以每人每年十金币的价格,招募了一亿年轻男工,与一亿年轻女工,合计两亿青壮,这些工人,在来冬年前,便已招募完毕,派人进行了一年多的语言与劳动技能培训,虽然付出代价不小,但为开拓局注入了大量的劳动力。

    年青工人帕多与青梅竹马的妻子安妮,就是其中的一对。

    说实话,当他被贵族老爷挑中,签订了一份合同,说是要被派去夏国开拓局,当什么派遣工的时候,帕多的心里是非常忐忑,乃至是十分恐慌。

    却又不敢反抗。

    只得在寒风透骨的天气里,背上行囊,带上妻子安妮,离开家乡,踏往了未知之地。

    路上有人冻死、饿死,被皮鞭抽打而死。

    但因为是青壮,那一段艰难的路程,帕里跟妻子坚持了下来。

    而进入到夏国开拓局境内后。

    一切都不一样了。

    先是洗澡、消毒、剃发,洗澡时用力拿刷子刷,旧衣服被处理掉,统一换上了保暖厚实的新衣服。

    每人一粒杀虫药。

    再坐上那种长长的火车,送往了后方收容安置中心。

    在安置中心生活的那将近两年时间,刻在帕多骨子里的是两个字:纪律。

    不管做什么事都要遵守纪律,比如打饭时排队,上课时安静,讲究个人卫生等,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表现好的有奖励,表现不好的进小黑屋,很快就学会了老实,效果比挨打还好。

    帕多性格老实,循规蹈矩,算是表现良好的,拿了好几次的小红花。

    至于安置中心的日常伙食,第一顿就让他怀疑下一刻是不是要去战场送死,第二顿更加惊恐第十顿之后,就放弃了挣扎与思考,死就死吧,临死前能过一段天天有肉、饭菜管饱的日子,这辈子已经值了。

    而他十六岁的妻子安妮,体重原本不到70斤,但半年后,体重增加到了百斤以上,第一次来了月事,又一年后,就给他生了个大胖儿子。

    虽然这时的妻子安妮,也胖到了150斤的程度,但帕多觉得她更可爱了,更加爱护与珍惜。

    去年7月,他跟妻子都顺利通过了夏语二级,进入到了“可分配”行列,高兴之余,心情也变的忐忑起来。

    8月底,他们再次踏上了旅程,有些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安置中心。

    跟另外四十多对的年青夫妻,一同来到了这个名叫张南农场的地方。

    眨眼的功夫。

    时间过去了四个多月。

    此时此刻。

    在15号西瓜种植大棚内。

    穿着一身劳保工作服的帕多,弯下腰,拍了拍脚边的一个西瓜,听了听传出的声响,再检查了瓜蒂附近的那根丝,已经发黑脱落。

    “这个瓜熟了,可以摘了。”

    然后他拿出折叠小刀,割掉瓜蒂,将这个二十多斤的麒麟瓜,小心翼翼抱了起来,走出温室大棚,将瓜放入了一辆卡车的车斗中。

    “五千斤了,西瓜也有五千斤了,拉走拉走。”

    只见老板张南不耐烦的摆摆手,叫卡车司机把车开走。

    帕多揉了揉微微发酸的腰,问旁边一位工人道:“你说咱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这些蔬菜、水果,我们都没怎么吃,怎么被别人一车车的拉走?”

    “我知道,我听老板私下抱怨过,这上百亩的大棚蔬菜,交易所要拿走80的收获,属于老板的只有20。”

    “为什么啊?”

    帕多不解的道:“我给贵族老爷种地,贵族老爷也只是拿走七成,怎么这个交易所比贵族还狠?而且安置中心的老师说过,我们这边是新社会,不存在人吃人,但为什么还会有这么严重的剥削现象?”

    “盖大棚的材料是交易所提供的,还有咱们这些工人,也是交易所介绍过来的,而且供应合同只执行到来春年6月,然后这些大棚就是老板的了,说到底,就是一种公平交易罢了,老板不会太吃亏的。”

    “原来如此。”

    帕多点了点头。

    下午四点,

    因为没什么活,帕多提前下班回家了,今天的工作时长大约六个小时,能拿18个工分。

    之前的几个月则几乎天天忙的要死,平均每天要干十个小时,劳动强度上,只比给贵族老爷种地稍微轻松一点。

    但是干的多,拿的工分也多。

    又看看农场中心镇外围,自己那个用铁板简单焊起来的铁板屋,又看看镇子内那些通电通水有供暖的两层半小别墅,帕多知道,要想尽快住上那种小别墅,他差的工分还很多。

    进入自己家。

    发现妻子安妮,正守在水池旁边,水池里放了一堆脏衣服。

    “安妮,你这是在干什么?”帕多不解的问。

    “等热水。”

    一脸小雀斑的安妮看着他道:“再过一会,就能来烧热的自来水,刚好可以洗衣服,再装一桶洗澡。”

    她试着拧开了水龙头。

    呼噜噜冒出热气的热水喷了出来。

    “来了!”她兴奋的道。

    原来为了利用多余的热量,老板居然把农场第二座的烧水器,连接到了小镇西边的自来水库,每天早上6点,下午4点,各加热一次,让小镇居民,每天有两次用上热自来水的机会。

 第六十五章 狂薅百头哥龙兽

    1月20日,晴,气温5℃。

    张南农场。

    零号玉米育种大棚,第三茬的玉米成熟收获了,产量较上一茬有小幅的提高。

    玉米棒收进了仓库,少量被张南用马克笔画下标记的,则是播种第四茬玉米的种子。

    至于那两万多斤的玉米杆、玉米叶,张南让工人们装上了卡车,全部运往了树青牧场。

    没错,

    随着温度的回升,树青牧场的那一千多头的哥龙兽,纷纷结束冬眠,苏醒过来。

    但现在雪还没有化完,青草还没有生长。

    饲料储备即将耗尽的穆树青,只得给张南打了个电话,想让他帮点忙。

    “没问题,饲料粮有的是,先给你送几百吨玉米过去?”

    “哥龙兽冬眠时间太长,肠胃功能还没有恢复,送点新鲜粗饲料过来吧,饲料太好反而不利消化。”穆树青道。

    “玉米杆行么?”

    “可以,再好不过。”

    ……

    上午十点。

    树青牧场。

    张南带着车队开了进来,前面三辆卡车装着玉米杆,后面七辆卡车装着玉米粒(已经算是陈粮),合计两百多吨饲料。

    将车停在仓库旁边。

    下了车。

    张南发现,复工之后,树青牧场的重建速度很快,原来损毁的设施与建筑,已经修复完毕。

    见到穆哥,发现他人瘦了不少,可见这段时间是没少忙碌,付出不少心血。

    “穆哥,这趟运来两百多吨,不够再打招呼。”

    “欠你小子的人情越来越大了,以后天天请你吃烤全羊都还不上了。”

    拍了拍张南的肩膀,穆树青感叹的道。

    “羊是无辜的,更不能天天吃,咱们兄弟的感情比什么都珍贵,比什么身外之物都强!”

    张南笑了笑,想到一个事情,话又一转的道:“穆哥,你牧场的哥龙兽都结束冬眠了么?可不可以带我去看看?”

    “一个月前就都醒了,吃光那些青贮饲料后,天天饿的打架,正好,你送的这些玉米杆能派上用场,我们开这车过去吧。”

    穆树青道。

    “好!”

    两人上了车。

    ……

    树青牧场以西,五公里,一处地势较高的土坡上,聚集着一大群的哥龙兽,正在啃食着地面的荒草,不时发出‘哥欧~’的声音。

    由于冬眠了将近两年,这些哥龙兽普遍掉膘严重,其中块头最大的,也不过是十吨左右,以四五六七吨中等体型居多。

    当然也有百十头的体重1吨左右的小哥龙兽,单独聚成一群,看起来憨憨的样子。

    看有几辆送饲料的卡车开了过来,有眼尖的哥龙兽,已经挪动了身躯,准备提前占据一个就餐位了。

    “吃饭了吃饭了,不要挤不要挤,头不要伸到车上!”

    穆树青一边喊着,一边把车斗里的玉米杆,一捆捆的扔进饲料槽中

    但哥龙兽太多,加之又饿的太狠,听话守规矩的不多,不一会就混乱起来,连卡车都被撞的咔咔作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