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生物黑科技-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哪怕是上头安排的任务,他都会看都不想看就站起来走人。开什么玩笑,全面攻克癌症这种课题,是一个人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搞出来一份概述的吗?在研究上这么不严谨,最后能做的出什么事情,一眼就能看到那糟糕的结果。
这种大课题,大项目,哪个不是集众人力量,反复研讨,验证,再研讨,再验证,每一步都如履薄冰,小心试探。最后才幸之又幸找到正确的前行方向。
而现在,整个大课题的组建时间才半个月,他们这些人也就今天才刚刚来。来之前他们已经有所耳闻,他们这次会加入一个由程翔这颗新星主持的攻克癌症的大课题。
他们都很兴奋,有官方前头彻底攻克癌症这种事情,无论进展如何,最后能不能成功,都是一件值得被载入历史的重要事件。
所以,虽然名义上是来参加培训,虽然件上写着这个课题由程翔负责主持,但是在现场大多数教授们的心里头,只是认为程翔只不过是在生物和电子科技结合的领域比较擅长,毕竟一个人再怎么天才,也终究是有限的,这个课题里头,他们也大有可为。
可是,现在什么情况,刚刚报道第一天,原本应该是个欢迎会,结果,直接被告诉课题开始最为重要的事情已经做完了,哪能不惊愕,说实话,没人直接跳起来指着鼻子骂已经是有素质的了。
每个人心底头都较着一股劲。快不一定好!
马教授的想法几乎代表了会场内绝大部分人的心声。
会议厅中的沈康和唐正明对视一眼,眼中透出一股笑意,这种场面他们怎么不熟悉,他们亲身体验都好几回了。
很快,会场安静下来,都在等待程翔的讲解,所有人凝神以待。
程翔会意,适时按了下手中的红外遥控笔,大屏上的图片顿时发生了变化。
同一时间,程翔缓缓开口,“癌症,如今已经成为自然条件下困扰人类寿命最主要的因素。”
“这里是一份根据医学和人口数据得出的统计图。”
大屏幕投射出一份直方图,横轴是年龄,纵轴则是人口数量,横轴上按照不同年龄区间化成多个区块,每一个区块里,分别标记了人口总数以及癌症患者数量。
“这份图表大家并不陌生,大家可以清楚看到,随着年纪的增长,癌症患者的比例,在当前年龄段的人口总数占比越来越高。”
“最终可以预见的是,人只要足够年纪大,癌症就难以避免。在现在研究界,几乎把癌症当成了衰老的代名词。”
“这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在这里赘述。”
“但有一点是相当明确的,那就是,人类在生命真正衰亡前,癌症会夺取我们的生命,这也是目前平均寿命已经长时间停滞在八十周岁的最主要原因。癌症,让我们人类本身不长的寿命更加的缩短!”
“寿命是宝贵的,无论是个体还是种族。”
“而寿命的长短,在我们科研领域,已经有了最直接的影响。”
“大家有没有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事情,在一个世纪前,世界有名的科学家,都能横跨数个领域,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在坐的随便想想都能找到很多。”
“但是,随着科技大爆炸以来,我们人类所拥有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越大庞大。而我们人类个体的学习能力和寿命却没有相应的延长。”
“我们已经多久没有横跨多个领域的大科学家了?我们的研究逐步陷入了怪圈,研究越做越细致,研究却越越做越失去方向。”
“是我们现代人不如前人吗?”
“不!是因为我们缺乏足够的寿命完成知识的积累,积累都不够,谈何融会贯通?谈何站在更高的高度统领全局?又如何谈得上横跨多个领域!”
“而癌症,就是横在人类长寿面前的第一大难题!”
“寿命不长的种族,没有任何未来可言。”
第五十六章 我们不再直接开发药物
寿命不长的种族,没有任何未来。
简单的话语,直接冲击每一个在场的心里深处。
相比并不怎么迫切的能源危机,人类在科技最前沿开辟的乏力才是真正让研究工作者所担心的。现代的知识体系实在太过庞大,而这份庞大就是相对于人类缓慢的知识汲取速度和短暂的寿命而言。
光是系统的学习一个学科某个方向的知识,也就差不多需要博士毕业,寻常人到那个时候,年纪就差不多三十岁左右。而博士毕业,不过是刚刚跨入研究的地步。
人类最容易出成果的年纪在五十岁以前,一旦到了五十岁,精力,体力,思维能力,想象力都在下降,想继续做出重大成就,那样的人非常的稀少,不能代表主流。
所以,从三十岁到五十岁就是研究的黄金阶段。但是短短二十年的时间,能够干点什么?以人类目前平均的知识汲取速度,二十年的时间,能在自己那个钻研的点上,做出一点成绩就算不错,而能在本学科内多精通几个方向就非常杰出,都能称上一句行业翘楚,而想要横跨多个学科体系?
答案是几乎不可能。
庞大的知识体系,寻常人能看完看懂都是一件难事,别说融会贯通了。
所以,随着现代知识体系的暴增,人类消化知识的效率恒定的情况下,科技逐步陷入停滞,几乎是必然的。这比起能源危机,温室效应来说更加的恐怖,更加的令人绝望。
前者只不过是表象,后者才是一切的根源。
这种根源,一日不解除,人类的发展就会在其的影响下逐步陷入停滞,最后被永久困死在母星之上。
听众都是一群高级知识分子,重要性稍微一点,几乎全部都能明白,不少人不觉陷入深思。
程翔也是点到为止,不再赘述,直切切换下一张图片。
攻克癌症的意义讲完了,那么,是时候进入正题,怎么去解决癌症这个问题。
台下的众人看着PPT发生了变幻,立刻凝神关注。
“不知道程教授会准备怎么全面解决癌症?”
“依我看,最大的可能性,还是将癌症划分成很多类型,然后分大类的进行区分,然后分别找出解决办法。而这其中,我猜很重要的手段,可能就是生物核电子科技结合的技术。”
“毕竟,程教授在那个领域最擅长。”
众人纷纷猜测。
然而,新的图片完全展示出来时,却直接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台下顿时涌起一阵惊呼。
“怎么可能!”
“这样的东西,真的能实现吗?”
图片非常清晰,字数也不多,却是将台下所有人打了个措手不及。何止是他们这群新来的措手不及,哪怕是沈康和唐正明,哪怕在先前已经看过这份PPT,现在再次看到,还是那么的震撼。
哪怕众人对程翔抱有一定程度的质疑,但是,却明白,程翔绝对不会在这样重要的会议上开玩笑。如果不是开玩笑,那现在大屏幕上的东西就有实现的可能,如果真的能实现!
那!
他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巨大的分量,毫无疑问,如果真的可行,这必然会掀起一场新的变革!
可是,这真的能实现吗?接二连三受到冲击,台下众人已经不觉间将心中的那份傲气放下,已经无暇争议其他,最好的方式,就是等待,等待程翔的解说。
程翔不负众望继续开口,”癌症的本质,是基因突变后造成细胞无序增殖和分化。现代靶向治疗的根本原理,也是利用肿瘤细胞内特异的蛋白分子或者是基因片段为标靶,进而进行治疗。“
“这种治疗的优越性不必再提。”
“小分子药物是大势所趋,而开发癌症靶向药物最大的难点,就是靶点的寻找。”
“药企每开发一款靶向药,都是基于大量统计数据上,通过大量的样本比对,找到一种共性的靶点,但是,这种开发靶向药的模式,就注定这样的小分子药物是一款通用药物,而通用药物的缺点,就是药效肯定不能对个性化的人体达到最优。”
“但是,这种方法却是目前对社会,对药企来说最优的研发模式。”
“药企为了利润,追逐药物的普适性,放弃药物对个体的特异性是必然的。从过去到现在,大家也很少听说有哪家药企会特意为了某个人而开发一款新药。越接近现代这种事就越是不可能。”
“而这种药物开发思维,放在过去那些粗放式的药物身上是没问题的。”
“但是,如果继续放在小分子药物的开发上,则是落后,则是最大的弊端!”
“小分子药物本身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细胞甚至基因层面去治疗疾病,这就注定了药物本身需要最大程度的个性化。”
“依旧沿用过去普适化的思路去研发一款针对化的药物,这本身就是矛盾的。”
“但是,药企也不可能直接对每个病人重新设计开发药物。”
“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答案很简单,就在我身后这块大屏幕上!”
“我们需要一种新的药物研发模式,而这,就是我今天重点要讲的,也是我们接下来课题最主要要做的事情。”
“我们不再直接开发药物,我们要开发的,是一种更加抽象的药物模型,或者说是生产药物的生物工厂,用这个生物模型或者工厂,去代替我们,走完根据不同人体的个性特征,生产出最具针对化,药效最为精准的药物!”
“只有这样!病人最终服用的,是完全适合自身需求,药效最优的药物。”
“也只有这样的药,才能够真正全面而彻底的攻克所有的癌症!”
“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将不再可怕,对于我们人类来说,癌症治疗起来会和治疗感冒一样简单。”
当程翔最后一句话落地时,全场鸦雀无声,这是得有多强的信心,才敢在这样的会议,面对数百教授说出这样坚定不移的话来。
课题还没开始,就确信会成功。这可不是投篮从不回头看那么简单。
而全面攻克癌症这种大课题,更加的不简单。
但台上的那个年轻人,究竟有了何等的把握,才会这么的确信。那惊人的气势和气魄,哪怕台下众人明明还有万千疑惑和问题,却是硬生生被程翔的个人气场所压迫,愣是没能在第一时间发出声来。
第五十七章 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
还没等台下的众人回过神来,把心中的疑惑抛出,程翔立刻抛出了更重磅的炸弹,“我已经将课题完成分解,分解后的任务项,范围分为三大类,共九十二个。”
“每项任务的难点以及关键点的都做了简要介绍,除此之外,还有相应的人员和数量配置。”
“这些信息,一会大家都可以通过我们研究所专用平板上面的课题专属APP查看,查看完成后,各位便可以对自己最感兴趣的任务进行报名,每个人可以最多可以选择其中三项任务,最终分配任务时,会根据各位的专业和以往成果,定下最终的任务小组名单。”
“大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任务筛选,下午五点前,应用会关闭报名入口,晚上七点,名单会第一时间进行公布。”
“明天,我们将正式开启课题研究!”
程翔直接宣布会议结束。就是这么的简单粗暴,会议简单快速的让人措手不及。
这么多教授,优秀博士毕业生,都是行业里拔尖的那一级。
优秀的人都有自己的傲气,如果会议走正常流程,每人一个看法一个个去释疑,那会解释到什么时候?
所以本着高效的原则,程翔根本就不给众人质疑这个机会,众人却偏偏还没什么太多好直接反驳的,就算要质疑,人家已经把详细的课题分解都做出来了,要反驳也要看过再说吧,否则无凭无据的反驳,也不是他们这些研究工作者做事的风格。
而只要他们看了,就达到了程翔的目的。
在程翔的示意下,工作人员快速的将平板一个接着一个发了下去。在场的所有课题人员都迫不及待的进入应用去查看,这一看,顿时让他们沉浸了下去。
PPT的讲解震撼归震撼,但是,终究让他们还有些疑惑,那样的蓝图真的是否能实现。而在看到手中平板内的那些具体的任务分解。
哪怕只有难点,关键点这些简单的描述。
但是以各位教授的眼光,通过这些仅有的信息,就能得出一个大致的课题轮廓,也基本能明白,程翔完全没有在说大话,这不光是方向定好了,连前进的轨迹都描述的差不多。整个划分有理有据,非常妥当。
绞尽脑汁,他们也找不到一丝不妥的地方,甚至于他们想挑毛病,都是一件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任何一个小任务,放在现在的研究界,都可以称得上是一件不错的研究方向。
他们这些人,对其中一两个方向可能有点想法,要说全部,那只能呵呵了。
不知不觉中,在坐所有人心中找毛病较劲的心思逐渐在消失,反而更多的疑惑在悄然产生,更是感叹究竟程翔会怎么想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向。
无形中,程翔在这个庞大团队之中的领导力得到了初步的确定。
在研究领域,征服研究者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研究者专业的领域更专业。
中午,众教授就在会议大厅把午饭解决了。
没有任何人中途离开,甚至在吃着便当的时候,眼睛还眨都不眨的看着平板上的介绍。仿佛平板上每一个字,都充满了魔力在激发着他们的求知欲。
越是看下去,越能感觉到这份任务分解的不凡,特别是其中的思路,让他们感到惊叹,触类旁通,他们甚至对以往做过的研究找到了新的灵感和思路,新思路只能算不错,但是更加简单便捷就非同寻常了。
时至下午,程翔已经坐在了研究所自己的办公室,房间里除了程翔之外,沈康,唐正明都在。两人身为自家人,自然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两人早就确定了自己参与的任务部分。
茶几上,刚泡的茶水热腾腾的冒着气。
沈康满脸的笑容不知道何处去安放,“程翔,院长我给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