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42章

少帝成长计划-第42章

小说: 少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柴武打量着眼前的少年天子时,刘弘也同样暗自打量着眼前,这位身高近八尺,膀大腰圆,眉宇刚毅的壮汉!

    老将军一张方方正正的脸,黑白相间的髯须略有些杂乱,那双布满血丝的眼睛,即便是在这将近六十的年纪,也依旧散发着精光。

    棘蒲侯柴武,汉十八功臣第十三位!

    虽然排名不算靠前,但在楚汉争霸时期,刘邦的中军组成,便是:前将军韩信,左将军孔聚,右将军陈贺,以及后将军周勃、柴武。

    可别以为后军,就是在大军后方打杂的实际上,冷兵器时代的战争,绝大多数失利,都是因为后军被攻破!

    前军出问题,左右不过是撤退跑路,左右两军出问题,也不过是调整军阵姿态,陷入劣势罢了;但后军一旦出问题,那就是跑都没地方跑!

    而且,在战事逐渐呈现出败亡的趋势时,军队撤退,都会直接回头,以后军为前军,为大军撤退开路;并应付随时可能出现的埋伏。

    所以,前将军一般是军事能力最强的人,左右将军则是沉稳的人;而后将军,非亲密心腹不能担任!

    这很容易理解:要是不想在前方打的焦灼时,后院失火,全军被围,就必须保证后军不会出岔子。

    这要求后军的统军者,在对主帅绝对忠诚的同时,还需要要有水准线以上的军事能力,以及临机应变能力。

    而柴武能和周勃一同成为刘邦的后军主将,某种意义上可以证明,柴武在刘邦心目中的地位,与周勃近乎平齐。

    从今日的情形也能看出,柴武的政治地位也不必周勃差多少如若不然,都不用等刘弘出现在城墙之上,飞狐军就要被贴上叛军的标签,然后陷入周勃的重重包围了。

    在原本的历史上,一年后陈平亡故,周勃几乎在成为丞相的同时被罢免,赶回老家种田;丞相之位击鼓传花,落到了灌婴的头上时,上将军、飞狐都尉,棘蒲侯柴武被文帝召回中枢,任大将军。

    柴武的大将军,和现在灌婴的大将军比,可不是一回事任命灌婴成为丞相之后,文帝刘恒出于对太尉滔天兵权的忌惮,直接罢设了太尉官!

    也就是说,历史上的灌婴在成为丞相之后,大将军柴武,成为了大汉帝国军事最高领导人。

    这,也是刘弘不远万里,特地将驻扎于飞狐口的飞狐军,以及柴武召至长安的原因。

    首先,柴武无论是资历还是地位,都足够让长安的各路牛鬼蛇神闭嘴;就连周勃见了柴武,恐怕也要以同级之礼相待。

    其次,则是因为飞狐军的使命:驻扎飞狐口,时刻紧盯整条汉长城!

    无论长城哪一点遭受入侵,飞狐军都会是第一个赶去支援的部队。

    甚至于有些特殊时期,匈奴入侵的消息还没传到长安时,飞狐军便已经赶到战场了!

    驻扎于飞狐口的飞狐军,就是汉室边防部队,唯一的一支机动力量。

    这也使得,当飞狐军无诏令出现在长安城外时,周勃、陈平不敢把叛贼的标签贴上去因为飞狐军,对边防战略而言,有着无与伦比的意义。

    失去飞狐军,将让汉室边防部队的御敌能力直线下降三分之一!

    当然,飞狐军常年长途奔袭,赶赴战场所锻炼出来的长途跋涉能力,也是刘弘地考虑因素之一;换做其他部队,不说多久能赶到了,能不能出现在关中,都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第0088章 空手犒军(上)

    与柴武见礼过后,刘弘换上一副温暖的笑容,亲切的拉着柴武的手臂,向营内走去。

    列队成阵的飞狐将士缓缓让出一条通道,虫达赶忙将御辇的缰绳交到刘不疑手上,快步上前,试图将刘弘和飞狐军士卒隔开。

    突闻身后的脚步声,刘弘略带着诧异回过头,就见虫达满脸紧张的环顾着刘弘附近。

    心中一暖,刘弘面上却是佯怒道:“卫尉何为?”

    “飞狐军卒,皆朕之肱骨也!”

    言罢,刘弘夸张的白了一眼虫达,淡笑着冲一旁的士卒们点点头,继续向营内走去。

    刘弘身旁,面色略带些惶恐的柴武见此,心中稍有些诧异:如此年纪,便已尽的太祖真传?

    这可真是

    让人期待!

    刘弘却仿佛丝毫没有感觉到柴武的面色变化,只带着微笑,一步步走向营内。

    方才那一幕,倒也不是提前安排好的,只是刘弘心血来潮,想给飞狐军将士留个体恤士卒的印象而已。

    还是那句话,忠心不能当饭吃。

    这些士卒长途奔袭十数日,平均每天行军接近一百五十里!

    如果刘弘所料不差,将士们一路上更是风餐露宿,昼伏夜出

    辛辛苦苦来到长安城外,来不及喘口气,就要摆开架势给刘弘撑场面,并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撑了半个晚上,刘弘的事是办完了,将士们是觉也没睡,饭也没吃。

    更尴尬的是:刘弘还是空手来的!

    可千万不要以为,封建时代的军队、百姓期待皇帝驾临,只是为了一睹天颜。

    起码在西汉,皇帝出行,其所耗费用不止不会被分摊到百姓身上,皇帝反而要一路撒钱,好好做一把散财童子。

    到军队,那就更不得了了皇帝巡视军队,那就是犒军呐!

    既然是犒军,能不带点酒,赏点儿肉?

    要不是图那点酒肉,军士们又怎么会期待皇帝驾临?

    可刘弘此时,说是刚逃出虎口也不为过,实在是没处去找酒肉粮饷,来犒赏不远千里,奔赴长安护驾的飞狐军将士。

    看着两侧的将士们满是破洞污泥的衣衫,刘弘心中都有些愧疚起来。

    没办法,只能暂时用精神食粮,来犒劳一下飞狐军将士了。

    当然,刘弘也没打算赖账明日早朝过后,刘弘会正式前来南营犒军。

    说话间,刘弘便拉着柴武,来到了第一次前来南营时,见到过的中军大帐。

    见大帐外围蹲在地的南军士卒不见身影,刘弘略带些疑惑,看向身旁的柴武。

    柴武赶忙一躬身,解释道:“臣至南营时,南军南营俘卒皆被北军看押,臣不知陛下圣意,便自作主张,将俘卒集中于校场之上”

    闻言,刘弘面色顿时一僵,勉强维持住面上笑容,道:“南军将士,亦忠臣也,还请将军释之。”

    柴武赶忙道喏,对身旁的亲卫交代一句,便上前掀起了帐帘。

    看着刘弘走入账内,柴武心中一动:陛下这意思,是要起复南军?

    难道自己真的想岔了?

    小皇帝并不是急病乱投医,而是有目的性的找到了自己吗

    只纠结片刻,柴武便赶忙跟上,迈入账内,待等刘弘坐在上首,才躬来到刘弘面前。

    刚坐下,刘弘就发现柴武满带迟疑,面带些疑虑的站在面前;无奈一笑,刘弘只能轻笑道:“还请将军安坐。”

    待柴武略带些惶恐的跪坐在了一侧,刘弘柔声道:“久闻上将军柴武行军严谨,朕甚以为善。”

    闻言,柴武才放松了些,面色复归平淡也怪不得柴武,实在是没得到命令,柴武也不知道怎么处理南军残部。

    刘弘心中则是暗自点点头:先不论能力,光从尊君奉上的角度来讲,刘弘对这位上将军相当满意!

    刘弘本打算单刀直入,却见柴武面色依旧有些紧,便只好将正事暂且放到一边,饶有兴致道:“不知上将军何日得诏?何日启程?又从何入关中?”

    刘弘真的很好奇,柴武究竟是用了什么魔法,才跨过号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带着数千士卒,从天而降般出现在关中的!

    刘弘兴致勃勃的甩出这一连串问题,柴武面色却稍一变,顿时带上了些悲痛和哀苦。

    然后,老柴那苍老萧瑟的嗓音,便逐字逐句传入刘弘耳中。

    “自十三日前,臣接谒者仆射汲忡、汲仆射所携之血诏,便带飞狐军材官、甲盾、强弩三部校尉,战员共计六千余,自飞狐迳出,进军关中。”

    “臣率部拔山而行,避道、避城、避乡,昼伏夜出,星夜急行,与四日前,抵函谷关外。”

    满带着回忆的神色,柴武语气逐渐沉痛起来:“臣无传、引,不敢入关,遂领军夜渡大河,索登稠桑原,方于前日入关内”

    “现南营之中,飞狐军三校尉之尚存者,已是不足五千五百”

    听着柴武讲述艰苦的行军路程,刘弘面上的淡笑逐渐消逝,取而代之的,是无以言表的沉重。

    刘弘怎么也没想到,光是为了进入关中,柴武率领的六千多士卒,就损失了整整五百人!

    这可是飞狐军士卒!

    汉初唯一一个敢在人数对等的情况下,以步兵正面硬刚匈奴骑兵集群的强大部队!

    是每一个士卒单独拎出来,都足够负责一县之军事的精锐!

    就因为刘弘轻飘飘一句话,就死了五百个

    函谷关,位于稠桑原高地的一处裂隙,宽不过数十米;左右两侧,都是高大数十米的高地。

    而函谷关外,便是大河。

    大河,就是后世的黄河,只是此时,黄土高原尚未成万里飞沙之地,黄河上游水土流失并不严重,黄河之水清澈无比,故被称之为大河。

    但即便如此,黄河也不是那么轻易能渡过的!

    即便此时的黄河还叫大河,还没有后世那般波涛汹涌;即便此时是冬季,水位没有那么高,水流没那么湍急;但,它依旧是黄河!

    刘弘很难想象,六千多徒步奔袭一千多公里的士兵们,是乘坐着怎样破旧拥挤的木筏,甚至是自己砍树编筏,度过黄河的!

    特地从飞狐迳赶到长安城外,就为了给刘弘撑腰,六千人死了将近十分之一

    饶是刘弘如何狡黠,如何脸厚心黑,在这活生生的五百多条人命面前,也无法安坐了。

    柴武正低头缅怀着逝去的手足同袍,就见面前的光线突然一暗。

    缓缓抬起头,就见刘弘已是泪流满面,满目悲痛的站在面前,脸上写满了愧疚和亏欠。

    “陛下?”

    柴武刚站起身,就见刘弘垂泪一拜:“此朕之罪也”

    “飞狐军阵亡之英烈,皆因朕而亡,此皆朕之罪”

 第0089章 空手犒军(中)

    看着刘弘这般悲痛欲绝的模样,柴武心中五味陈杂,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了。

    古有战神白起为士卒吸脓,白母哀哭:吾儿亡矣!

    即便是柴武自己,也不过是出于长久共处的情感,勉强能做到对身边的军官解衣衣之,推食食之。

    就这,还是为了保证军官们出于感恩,更好的辅佐自己治军!

    但真到了打仗时,对于不可避免的伤亡,柴武也只能以慈不掌兵来安慰自己。

    可是对于庙堂之上的肉食者,尤其是对皇帝而言,士卒阵亡,应该只是一串冰冷的数字,以及战败的耻辱而已。

    小皇帝却对几百士卒的死亡如此悲痛?

    这着实有点崩坏柴武的三观!

    即便是太祖高皇帝刘邦,在身边的亲密将领阵亡时,也只是派人追悼两句;日后想念了,才顺便补偿一下家人1。

    太祖刘邦,那可是能在项羽捕获太上皇刘太公,试图以烹杀刘邦他爹来威胁刘邦就范事,喊出一句煮好了请分我一碗肉的人!

    即便是以仁善亲和著称的孝惠皇帝,那也是能一声令下,尽杀未央内侍,眼皮都不眨一下的狠人!

    眼前这位,却似乎不太一样?

    合格的掌权者,应该杀伐果断才是,眼前这位,却似是有些妇人之仁了吧

    与一旁的虫达安慰刘弘坐下之后,心中疑虑的柴武灵机一动,决定试探一下刘弘。

    “陛下,臣率部伏于长安东郊时,见一颔首欲损山木,遂缚之。”

    说着,柴武装作不经意间,打量着刘弘地面色:“依陛下之意,此人当如何处置?”

    正在虫达安慰下暗自抹泪的刘弘闻言,先是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私损山木是怎么一回事。

    想到这里,刘弘不禁为广大的皇帝同行们感到悲哀。

    在封建社会,天地之间,无论是天上飞的,地上爬的,还是水里游的,理论上都属于上天创造;而皇帝作为天之子,天然的拥有者天地间得万物!

    夸张点说,百姓呼吸天地间得空气,理论上都要得到皇帝的应允因为空气也属于皇帝!

    而柴武提到的这个损山木,在此时可是重罪!

    放在后世,甚至是几十年之后,这件事根本不值一提:小老百姓拿把看到,背个筐子,去山上砍砍枯木,捡点柴火罢了。

    但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任何破坏生态的举动,都属于盗窃的范畴。

    还不是一般的盗窃,而是偷皇帝的东西!

    因为自然诞生的一切,都属于皇帝的个人财产;私自砍伐树木,就等于是偷皇帝的东西!

    真要上纲上线,摁个大不敬都不为过!

    笑着摇摇头,刘弘再擦擦眼角的泪,略整一番面容,便轻声道:“且唤入帐内,朕欲一见。”

    作为后世人,刘弘对这种闲着蛋疼的操作相当鄙视。

    说到底,这件事只是皇帝们为了加深皇权在百姓心目中的神圣性,而故弄玄虚,整出来的把戏。

    但皇权的合法性,真能靠着一句天授,就深入人心,让天下百姓心甘情愿的被奴役?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不会有三百年王朝周期率了;百姓们活不下去,也不会提着锄头造反,而是乖乖蹲在家里等死,不给安坐未央宫的天之子添麻烦。

    刘弘也从未想过,通过这种近乎空手套白狼的手段,以几句神秘神圣的外纱,去统治治下子民。

    诚然,作为封建时代,皇权的神圣性是需要维持的;但在刘弘看来,皇帝的神圣,并不是几句空洞飘渺的天授之天之子来证明的。

    原本的历史上,文帝刘恒掌权之后,下达许民驰山泽令,以皇帝的身份,允许百姓在青黄不接的时日,自由上山捡柴、捕鱼打猎,来维持生活。

    然后,刘恒就成了百姓心目中的圣人!

    刘恒有提到过他是上天之子吗?有高高在上的命令百姓听命于他吗?

    没有!

    是他切实的政策,使百姓的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