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古今穿越电子书 > 少帝成长计划 >

第16章

少帝成长计划-第16章

小说: 少帝成长计划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支刘邦生前最为信任的部队,却在前时之乱中遭受了巨大打击,并在之后的历史中逐渐销声匿迹。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南军在诸吕之乱中,站错了队。

    或者说,以陈平、周勃等人为首的诸侯勋臣集团的角度来说,南军站错了队。

    吕后驾崩前,将南军交到了吕产手中,北军交到了吕禄手中,意图以此确保自己死后,吕氏还能掌控局面

    理想很美满,现实却相当的悲惨。

    周勃通过软禁曲周侯俪商,逼迫俪商之子、吕禄至交好友俪寄,替他骗得吕禄手中的北军兵符1,随后进入北军大营,靠着个人魅力策反了北军!

    而后,又驱使北军同吕产手中的南军厮杀,并最终彻底扫除了吕氏势力。

    这样一来,帮吕产对抗周勃的南军,自然就面临被报复、抹黑甚至清算的下场就如同刘弘的原主一样,要不是刘弘穿越,可怜的刘盈都要被周勃抹黑成不孕不育了!

    但在刘弘看来,南北两军谁是谁非这个问题,就像那个世界上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一样,根本说不清。

    北军出于对刘氏的忠心,左袒而击吕氏,这有错吗?

    那南军作为皇宫禁卫,在发现有人意图攻打皇宫时,拼死守护皇宫,又何罪之有?

    在刘弘看来,南军甚至比北军还要值得尊重作为后世人,刘弘潜意识里就更认可纪律性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队。

    像北军这种被别人吼一嗓子,就嗷嗷叫着攻打皇宫的军队,刘弘心底其实是相当鄙视的。

    原本的历史中,北军之所以政治正确,是因为刘恒登基了如果没有北军,周勃就无法打入皇宫,更无法以非惠帝子的借口逼杀后少帝,文帝登基就无从说起。

    所以,与其说历史上的北军是刘氏臂膀,倒不如说是文帝刘恒的从龙之臣。

    屁股决定脑袋,不外如是。

    同样的原因,在皇帝由历史上刘恒变成了刘弘之后,北军第一次刘氏左袒的性质就变了:帮朝臣攻打皇宫,意欲何为?

    而在原本的历史上,因为顽固不灵而被归为吕党的南军,则变成了誓死守卫皇宫,为刘弘抛头颅,洒热血的忠臣!

    诚然,在陈平周勃都被归类为国之柱石的现在,北军的正义性毋庸置疑,但刘弘却不能坐视南军被归为吕党。

    还是那句话,北军这么有主见的军队,刘弘不要!

    虽然刘弘带领北军上演第二次刘氏左袒,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这支军队真的是被周勃蛊惑,但光从历史上周勃有能力策反北军这一点,就可以看出,周勃在北军将士心中威望甚高!

    因为当时周勃手上只有兵符,却没有皇帝诏命!

    高祖皇帝制:凡五十人以上的军队调动,都必须有调兵虎符和皇帝诏命双重确认,否则按谋逆论处!

    周勃只凭皆一块兵符,就成功策反了北军,这意味着,北军是在知道此事谋反的前提下,依旧追随周勃去攻打未央宫的!

    起码负责查验兵符、诏书的高层军官,知道自己此举是在谋反!

    也就是说,只要周勃愿意,就完全可以第二次、第三次乃至于第无数次以刘氏为虎皮,煽动北军造反!

    后世有一位伟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忠诚不绝对,就是绝对不忠诚!

    刘弘深以为然。

    南军就不一样了,根据历史记载,南军在整个事件中只做了一件事守卫皇宫。

    再刨除掉太史公为尊者讳,以及二次创作的部分,情况就显而易见了:南军,很有可能自始至终都站在了后少帝这边!

    至于南军是由于吕产在宫中,才受命守卫皇宫的说法,则无疑漏洞百出:按照周勃、陈平串联诸侯大臣时的说法,吕产都要造反了,那他又何必命令南军护卫皇宫呢?

    直接让南军把自己的府邸围起来,或者带着南军跑掉不就好了?

    这么一想,无疑是另一种可能大些:吕产虽然有权调动南军,却无法让南军丢下后少帝,跟随自己!

    所以,深知南军不可能离开未央宫墙的吕产才跑入宫内,借着后少帝的光,试图在南军的护卫下保全自身。

    而这,也是刘弘今天前往南军大营的原因:为自己真正的忠臣加油打气,并为其正名!

    至于当初逃出宫时,刘弘为什么去北军大营,而不直接去找南军

    刘弘视野中所看见的场景,就是当时刘弘选择北军的原因。

    南军大营,此刻已经是一个巨大的俘虏集中营了

    ps:1根据史记记载,

    这个很好理解吧?

    历史上的北军政治正确,是因为在刘恒登基的事上有功劳;现在历史改变了,后少帝眼里,北军自然就是错误的,或者说不值得完全信任。

    很抱歉,昨天由于我的原因少了一更,就,很奇怪的一种感觉:我越写越烦,觉得自己写的狗屁不是,跟前面完全没法比,怕让大家失望,然后越烦躁写的越差,写的差反过来又更烦躁

    前天晚上出问题开始,改存稿改到凌晨4点,就莫名其妙进入那种焦虑的状态了,然后就删了重写,写的狗屁不是,去啃文帝本纪,再回来一看,前面的章节怎么也写的这么恶心

    好在责编青舟大大的帮助,让我认识到这不是文章的问题,是我的心态问题:存稿废了大概17章左右,焦躁影响了我的心态。

    昨天调整了一天,花了足足14个小时写出来了31章,实在撑不住,就去外面拔了个火罐,才好了些。

    昨天少的一章今天补上,今天三更。

    实在很抱歉,万望大家包容、理解。

 第0033章 南军大营

    在距离军营约五百多远处,御辇便已经被逼停。

    刘弘从车窗微微探出头,就见一队士卒快步跑到御辇前;其中一人出身拜道:“北军射声校尉臣买,参见陛下。”

    “嚯来头还不小!”

    闻言,刘弘微一挑眉,打量起那自称是射声校尉的军官。

    只见那军官虎背熊腰,满脸横肉,即便是在拱手纳拜,那微躬着的身躯亦是散发出蓬勃的冲劲!

    “周勃的兵啊”

    心中暗自可惜着,刘弘正色道:“欲探营,且去将营门打开。”

    那校尉却是满脸纠结的站在原地,脊背再弯曲了些:“启禀陛下,南营”

    沉吟片刻,校尉终是一咬牙,闷头道:“太尉有令,任何人不得靠近南营半步,违令者以军法论处”

    “陛下仁慈,万望莫要为难末将”

    对状况早有预料的刘弘面色如常的将头缩了回去,片刻后,从马车后走了下来1。

    那校尉正要再说什么,就见眼前顶多到自己胸口处的小皇帝居然一身戎装,青铜盔下的双眉微皱,手自然地垂扶在腰间那把耀眼夺目的剑柄之上。

    深深一拱手,校尉再拜:“还请陛下”

    话音未落,就见一道寒光从眼前闪过!

    校尉双眼猛然圆瞪,微低下头,才发现已经有一把剑刃架在了自己的脖颈处。

    再抬起头,看着眼前熟悉无比的面庞,校尉牙槽隐隐打着颤:“秦,秦司马”

    见此突变,随同校尉一同前来的那队军士猛然一惊,正欲拔刀,就听见一道慵懒的声音自马车旁传来。

    “朕当面,敢现刃”

    军士们循声望去,就看见那贵气的戎装少年缓缓走到校尉身边。

    “太尉带的好兵啊”

    校尉小心翼翼的将头侧了些许,就看见刘弘脸上,已是挂上了一丝诡异的笑容。

    “陛,陛下”

    刚要开口,脖颈处的剑刃陡然一紧,顿时传来一阵轻微的刺痛。

    余光中那道单薄的身影缓缓远去,直到消失在校尉的视野之中。

    “秦牧”

    悠然一声招呼,校尉脖颈处的剑刃便消失不见。

    回过身,就见那戎装少年满脸温和的笑着:“射声校尉部,忠臣也;不可苛责过甚。”

    言罢,少年便目不斜视的从士卒身边走过,径直走向南军大营。

    看着少年远去的背影,校尉呆立许久,回过神,赶忙交代身边的士卒:“快去禀告太尉!”

    徒步走入沉寂的南军大营,刘弘缓缓向前走去,不经意间问道:“若是朕没记错,卿亦乃射声营出身?”

    说着,刘弘停下脚步,缓缓转过身:“那校尉,当是卿之上官;卿何以如此不留情面?”

    秦牧闻言面色一愣,旋即低下头,语气低沉道:“臣只忠陛下一人”

    见秦牧不愿开口,刘弘淡笑着摇摇头,没再追问,向中军大帐走去。

    还没走出五十米,左侧的营帐间就跑出来一个衣衫褴褛的青年。

    “陛下?”

    “陛下!!!!!”

    突然一声大叫,那青年回身,招呼着藏身于营帐后的其余人:“诸君!陛下尚安在!!!”

    话音刚落,营帐后顿时跑出几十号同样打扮的青年,面色疯狂的向刘弘疾步而来。

    突如起来的变故让秦牧顿时一惊,赶忙拔出剑,指向那群来历不明的人:“敢复进一步者,杀!”

    一声厉喝,吓得那伙青年止步原地,面色旋即陷入一种

    麻木?

    没等刘弘想明白,那伙青年便互相看了看彼此,再看看持剑卫立刘弘身边的秦牧,目光苦涩了起来。

    过了许久,其中一人颓然转过身,向着营帐后走去。

    第二个,第三个

    转瞬间,几十人竟已是全都回到了方才跑出的位置,靠坐在营帐外,双目无神的看着地上发呆。

    刘弘困惑间环顾左右,才发现几乎每一个营帐外,都是这般状况:一圈人蹲靠在营帐外,不声不响,也不动弹。

    心中隐隐有了猜测,刘弘面色一沉,全然不顾仍举剑戒备的秦牧,大步向中军大帐走去。

    果不其然,在中军大帐外,同样有一圈人颓然靠坐;就连刘弘地到来,都没能让他们麻木的双眼泛起一丝涟漪。

    深吸一口气,刘弘径直来到那伙人身边,蹲下来,对靠外些的一人问道:“汝何人?”

    只见那人木然回过头,呆滞的瞥了一眼刘弘,便将目光移回双腿间的地上。

    “乱臣贼子”

    “吾等乃乱臣贼子”

    确认状况的刘弘缓缓站起身,心里一片沉重。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个个营帐外靠坐着的行尸走肉们,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忠诚于他的部队了

    被刘弘抛于身后的秦牧满脸慌乱的跑了过来,见刘弘面色郁结,到嘴边的谢罪词又硬生咽了下去。

    过了许久,刘弘才从中军大帐边挪步,向校场的方向走了一段,又迟疑的停下,径直向营门处走去。

    “陛下?”

    听闻身后传来的询问声,刘弘却是头都不回,冷声道:“回宫。”

    秦牧赶忙上前,跟着刘弘走了一段,方开口劝道:“陛下若就此回宫,那这些人”

    听秦牧没把话说完,刘弘微微侧过身,就见秦牧脸上也已是带上了沉重。

    “陛下,再如何,他们也曾是吾汉家之丈夫啊!”

    秦牧猛一激动,音量不自觉高了些,那一个个蹲立的身影听见响动,微微转了转头,口中呢喃着:“丈夫汉家丈夫”

    见到这一幕,刘弘再也止不住胸中哀痛,快步向着营门外走去。

    寒风中,几滴晶莹的泪珠撒在大地上,为这片死气沉沉的土地更添一份闷沉

    ps:这不是佐吏编的哈,是有考察资料的。

    首先,南军将士一生戎卫禁中,基本没见过血,未央宫外那一场血流成河的战争很有可能是他们大部分人第一次上战场,这是一个因素;还有一个是他们为之誓死不退的荣耀,被打败他们的逆贼北军夺取,他们反倒成为了阶下囚、反贼、叛乱者,这造成的心里落差是另一个因素。

    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加上整个南军被集体关押,低沉的氛围再一影响,文中这种场景就可以预见了:失去信仰,失去自由,甚至即将失去生命的勇士们,在这一刻心如死灰。具体来讲就是重度抑郁,加生无可恋。

    具体状况,我借鉴了战争后遗综合征为参考,来描写这一段画面。

    今天还有一章,以弥补昨天少更一章的滔天大罪!

    稍微晚一些发出来,我快40个小时没睡觉了,遭不住了

 第0034章 阴差阳错

    冬日的白昼总是那么短暂,夜幕更是早早降临在长安城的天空。

    此时的周勃,正在曲逆候府,与陈平商量着下一步的对策。

    “丞相,那位午后去了南营。”

    周勃忧心忡忡道:“某担心南军”

    上首的陈平却只悠然的吹着手上的茶汤,淡淡道:“绛候莫不以为,南军还有救?”

    闻言,周勃回忆起南营的状况,也稍稍放松下来。

    “倒是绛候,当多注意北军”

    放下茶碗,陈平脸上已是一片慎重。

    白天未央宫宫门处的状况,着实让陈平吓了一跳。

    皇宫大门,几乎已经不设防了!

    在任何朝代,这都是完全不可能发生的状况!

    若是真有人以勋臣属从为名,进了未央宫,刘弘再出点什么事儿

    陈平手上是有权没错,但他还没那个胆量,担负弑君的罪名!

    如若不然,他早就一不做二不休,冲劲皇宫把刘弘给砍了!

    心中思虑着,陈平面色凝重道:“未央宫门,如今由北军卫戎,绛候万不可粗心大意。”

    闻言,周勃却是曲解了陈平的意思,爽朗一笑:“丞相无忧,北军凡司马以上之将官,俱某提携之故人。”

    “那小儿再如何,也必不能重演那日北阙之事!”

    说着,周勃隐隐咬牙切齿起来。

    那一天在北阙发生的事,绝对是他人生中最不愿意回忆的经历。

    自吕氏祸乱长安之事后,北军原本已经被他牢牢掌控在手中了;不曾想,那小儿一出现,居然就让北军对自己戈矛相对了!

    周勃深刻反思教训,才意识到:自己拉的刘氏虎皮,只能忽悠那些本就与他相近,对他心存感恩的将官;而底层士卒只会随波逐流,听风便是雨。

    在那天北阙之事发生后,底层士卒看向周勃的眼神中,更是隐隐带着一丝鄙夷!

    原本他以为,掌控住了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