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来到这个年代 >

第30章

我来到这个年代-第30章

小说: 我来到这个年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爹离开废品站就匆匆留下不用等我们,我们可能很迟回去。如今应该算是很迟了吧?

    离家都两个晚上,也不知此刻她娘是否已经入睡,还是辗转反侧又起来点上油灯开始纳鞋底。

    外面再好呀,她还是想回到那个宁静的山村。

    一辆三轮车带上他们爷仨回到叶家院子前面,又是付了三毛钱,关平安默算了一下需要多少个工分赚回,有些汗颜。

    她娘要是知道,她爹还要不要过好日子呀?

    看来他们当儿女的还得瞒着点。

    结果,他们刚一转身,得,眼前的已经瞒不住了。

    ——院门开着,走出来的可不就是刘老太和叶大贵老俩口!

    “回来了,快,先进屋。”

    “矮油!这俩孩子跟着你跑了这么久该累坏了,走,咱们不跟他玩,姨奶奶给你们包了大饺子,咱们吃了就睡。”

    关平安看着尴尬而笑的父亲,差点笑场。

    该!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63章 回程

    一夜好眠,关平安迷迷糊糊地被轻微动静所惊醒,只见她爹已经下了炕套衣服,外面更是有人走动声。

    她立即起身推醒哥哥。

    终于可以回村!

    与来时不同,虽然叶兴旺昨晚上夜班,人还未归,但来时的那一箩筐已经放满大包小包,最后还有一口大铁锅。

    也不知是不是关天佑说漏嘴,这口大铁锅明显是新的。当然人家应该也不会把自家的旧锅送人。

    关有寿见状没再拒绝,心里则暗暗决定等回去后去购买些野味干货什么的邮局过来,他娘的礼到底薄了些。

    依依惜别,相约年前再来,道了一声珍重,爷仨终于踏上归家的旅途。

    来时一辆汽车挤满乘客,回去时照样兄妹俩人没买票,可还是有了空位,被关有寿料了个正着。

    第一班车确实乘对了。

    汽车一路走走停停,到了县城已经是快中午。

    这次关有寿照样决定要带孩子们先去国营饭店吃饱了再走,要不然回去可能连野菜窝窝头都吃不上。

    国营饭店不远处就是卖日杂货如簸箕箩筐一些编制品和大缸小缸的商店。

    他先点好一菜一汤和十个二合面馒头,让俩孩子看住行李物品,自己则去买了一箩筐和扁担。

    如此一来,就是回村路上没有搭不了顺风车,他也打算就把俩孩子放在一前一后的箩筐里,一根扁担挑着走。

    否则让俩孩子走那么远的路,小腿非废了不可。

    “爹,快来。”关平安见他拎着扁担箩筐进来,顾不上问其中原因,挥着小手向他招了招。

    关有寿见状,连忙打量一眼他们兄妹俩四周,没见异常,可还是快步跑到她身边,“咋啦?”

    关平安一双小手合着两个红纸包着的小红包摊开给他看了看,塞到他手上,又朝自己脖子上挂的红荷包比了比,向他解释道,“刚才我想把奶糖藏着哥哥口袋里,手往里一抓,快抓到底就抓到这两红包。”

    关有寿点了点头,随手撕开红纸,结果两个红包分别都是一张十元大钞,无疑是给俩孩子的。

    见状他蹙了蹙眉。

    这礼给得过于多了。

    叶家几个小孩子,他都没给,就是担心推来推去,谁能到自己俩孩子倒是收得更多,否则他也不会趁着叶家两兄弟上班赶紧撤退。

    关平安回忆一遍,了然一笑,“爹,我想一定是我换衣服那会,姨奶奶把钱和糖一块塞进去。爹,现在咋办?”

    关有寿眼睛瞟到箩筐上的铁锅,摇头笑道,“没啥的,先收着,回头爹就多买些东西寄给他们。”

    说话间一菜一汤已经陆续做好,里面烧菜的老师傅一喊,他赶紧先放下这事,去端菜拿馒头。

    不到省城饭店用过餐不知道,相比较还是县城这家饭馆实惠,主食是统一价,可馒头大也实心多。

    就如今日难得的一道溜肉段,一块钱一大盘,比省城饭馆分量多了不少,倒是一毛五的鸡蛋汤一模一样,让人都怀疑这些掌勺的都一个师父教的。

    爷仨吃过午饭,一盘的溜肉段还剩下一大半,不是他们吃不下,都惦记着带回去给独守在家的叶秀荷尝尝味。

    这次刘老太不止给了一口铁锅,还送了一个铝饭盒和一个军用水壶,这三样都是稀罕物,可算解了燃眉之急。

    就如关平安她就用水壶偷摸换上小葫芦里的水,一路上爷仨不知是喝了水的原因还是乘客少,下车后都不见疲乏。

    此刻关有寿就用铝饭盒装了剩下的溜肉段。

    再次整理好行李物品,关有寿将队里交代要买的几样与预备藏私的放在一头箩筐,再把旧衣服和叶家回礼另置一箩筐。

    整理妥当后,将一对儿女放入一前一后,挑起扁担离开了饭馆。

    关平安拽着箩筐绳子,坐在里面摇摇晃晃的感觉太惊奇,一会儿问她爹累不累,一会儿问她哥好玩不。

    乐得挑担的关有寿哈哈直笑,更是加快脚步,恶趣感的有意摇摇晃晃,一听到俩孩子的惊呼欢笑,一时都忘了即将要面对的父母。

    到了村口时候已经快是黄昏时分,远远地就看到村口几家孩子正背着背篓、挎着土篮子赶往家。

    现在已经属于春耕时期,大人们都出工了,家里的活,如打猪草、挖野菜、做饭这些无疑是交给他们。

    而他将要面对的也不能避免。

    关有寿挑着担子先往生产队场院方向而去,中途路过马振中家,先拐进他家的院子,进了外屋地。

    放下担子,他又喊了一声,还是没人。

    想想也是,马振中他老爹老娘跟着长子过日子,他们夫妻又去忙着赚钱工分,几个孩子们估计也是去玩了还没回来。

    他从身上收刮完剩余的650多块现钞和粮票,一分为二,分别藏在俩孩子身上,不忘悄声吩咐道“一到家就回屋,懂吧?”

    关平安很想问难道爷奶对你这儿子会搜身?但考虑到能让爹有这点顾忌也许真有这么可能呢?

    她与关天佑认真的点了点头。

    关有寿紧接着拿出那个大袋子和其他七七八八的零碎藏在马振中家的杂物间,用一堆什么草绳破木头盖住。

    最后他检查一遍两个箩筐的东西,见没其他什么问题,又重新调整一下,抱着俩孩子坐到里面,再次挑起担子离开,在岔路口往家走去。

    仔细看的话,其实还有破绽。按理从省城玩了一圈,身为孩子可不得高兴坏了,从关天佑板着的小脸就能让人生疑。

    可关有寿早就想好理由搪塞。比如孩子喜欢的玩具没钱买到心里正不痛快,比如晕车不舒服,总之理由多多。

    关家的院子篱笆门开着,关有寿见里面有动静也没吭声,到了外屋地不远就放下担子,抱出俩孩子。

    “三叔,你可回来了。”

    关有寿见是关小兰和关小梅出来,笑了笑,“就你们在家?快去替三叔喊你们爷奶早点回来。”

    关小梅推了推关小兰,“你去,我给三叔帮忙。”

    关有寿没理会大侄女那点小心思,拍了拍儿子的屁股,“糖得先给你奶奶,你带妹妹先回房睡觉。”

    关平安连忙牵过他的小手,垂头丧气地说了一句,“爹,糖多给我留几粒,我都舍不得吃。”

    “妹妹,爹会替咱们留着。”关天佑瞪一眼关小梅,与关平安立即往后跑真是讨厌死了!

    “三叔,天佑瞪我。”

    “别理那小子,回头我教训他。”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64章 私自行动

    关平安兄妹俩人跑进一进自家里屋。一个关门,一个搬凳子,兄妹俩人插上门栓,相视一笑。

    关平安立即跑到炕梢处,伸手将外面的一口红色大箱子往外一拖,拽过身边的关天佑来到两个箱子的中间。

    她朝空隙处指了指,兄妹俩人默契地掏出身上的钱和票卷吧卷吧塞进空隙,关平安又是跑到旁边用力往里一推。

    关天佑留神着两口箱子又相连上,钱和票被挤得也没落出马脚,顿时露出笑容,“妹妹,走,咱们去找爹。”

    “好,你要那个水壶,我去拿回老奶奶送给我的旧衣服。”

    关天佑站在凳子上取下门栓,“要是奶奶他们不答应呢。”

    “爹会帮咱们。奶奶没这么快回来,大梅敢推你,我揍死她。咱们拿了就回屋。”

    关天佑闻言,边走边眼神四处瞄,见到一根木棍顿时双眼一亮,拿起后牵着妹妹的手就跑。

    关平安好笑地跟着他跑,也没开口阻止。在这个家要是他不霸道点,岂不是会被人欺负死。

    正房外屋地,关有寿阻止了大侄女,“很多东西是队里的。先别动,等你奶他们回来再看。”

    片刻间,他见自家俩孩子进来,诧异地扬了扬眉,“咋跑回来了,不是说困了吗?”

    关平安撅着小嘴,“老奶奶给我的包裹要还给我,都是我的。”

    “你这孩子。破衣服没人要的。”关有寿说着,朝她使了使眼色。现在拿回去,他们还不得怀疑自己藏东西在旧衣服里面。

    关平安不解其意,但大致明白此时不宜拿回,她伸手过去抢过军用水壶,拉起哥哥就跑,“这也是人家送给我们俩的。”

    “哎,慢点跑,没人跟你们俩抢。”

    “不,我要去找我娘,给我娘看看。”

    出了外屋地,关平安将水壶往她哥脖子上一套,边走边叮嘱他,“谁要都不给,留着给咱爹娘上工喝水。”

    “我知道。妹妹,你去哪?”

    “我得去找娘,让娘去那边。你待在屋里哪也别去。”关平安朝他眨了眨眼。最值钱的东西还在马振中家,万一丢了可不得后悔死。

    关天佑了然的点点头,一转身就往后院跑。

    而这边,关平安快步避开路人,往马振中家的院子跑去。

    一到人家院子,她顾不上喊一声,先跑去杂物间伸手从底下一摸,将东西全给收进小葫芦内。

    此刻她才有些安心。他爹说马振中夫妻俩人信得过,以她当时昏迷时对方给予的帮助确实证明人品不错。

    可信任对方与主动给予把柄是两回事。先不说他们夫妻,还有孩子呢?何况这人心难测,多少人只可共患难,不可共富贵。

    不管两家将来的交情多深,她是一定不赞同父亲这一举动,这无疑是让对方抓住自己把柄。

    出了马家院子,关平安开始慢慢往打谷场走去。

    田间地垄的村民们正忙着农活,漫山遍野的野花怒放,枝头嫩芽绽放,春来,草木苏醒,到处生机盎然。

    沿途路过一家院子,沙果树上的花蕾竞相开放,粉白的花朵开得异常热闹,在微风中摇曳,引得野蜂飞舞。

    关平安见猎心喜。

    在村子里沙果树不是多稀罕物,基本家家户户都有一两颗,但也说明她是时候该上山移栽一些果树。

    如今她的小葫芦内早已今非昔比,不再如当初一穷二白,红地毯那一片可堆积了自己从废品站顺来的不少东西。

    唯一遗憾的就是缺了一把锋利匕首,弓箭只要有了木头牛筋,她能动手制作,可匕首就真没办法。

    一路过去,关平安偶遇挑水的熟人,道了声好后,得知她娘在地头栽种,顺着对方指的方向不难找到她。

    地垄打好就是栽种了。叶秀荷这一天上午栽的是土豆,下午上工则种的是苞米,也就是玉米。

    与种土豆不同,苞米是用种子,种子通常是上一季就选好的良种,种之前先用水浸泡,这样容易出芽。

    而土豆则是根茎栽植,之前在打谷场妇女们按照芽眼切的土豆块,这些就是种子。这些是技术活,选错了不出芽算是白栽。

    因而栽土豆一般不让孩子参与。加上家家户户养了猪,正适合家里孩子们一早打猪草挖野菜。

    到了下午种苞米则刚好相反。

    种玉米得几个人相互配合。

    先在地里划好行线,以防跑偏。一个人用锄头沿着行线挖坑,一个人提着水桶浇水,一个人提着个箩筐点种。

    而孩子们就能点玉米。

    不过也有特殊的。比如今儿负责点玉米的就是梁婶的婆婆梁大娘,她与叶秀荷就是一个小组。

    梁大娘与关大娘年纪接近,可明显比关大娘还要衰老很多。

    据说是年轻时候生几个孩子夭折几个孩子伤了身子,后来在逃荒路上左腿上又中了一木仓。

    因而人家虽然不是关大娘似的小脚,可重力活也干不了,于是她毫无异议接手工分最少的点种活儿。

    此刻梁大娘抬头擦汗之余,一眼瞧见关老三家的丫头露出讨喜笑容,笑道,“丫头,省城好玩吧?”

    听到她的声音,关平安蹬着小脚丫跑到她们身边,“梁奶奶,还是咱们屯里好,哪也比不上咱们这。”

    “哟,老三家的,听到没?”梁大娘朝身前的叶秀荷喊了一声,打趣道,“你娘还担心你过去就不回来了。”

    叶秀荷手上活不停,笑了笑,“你奶知道你爹回来了没?”

    “二姐去喊我奶了。梁奶奶,我来,你歇会。”

    “不用,弄脏衣服。”

    关平安笑了笑,接过梁大娘手上拎着的种子筐。

    她能说嫌弃对方干活太磨蹭嘛?要不是锄头实在太高,她都想抢过她娘的活,看着真费劲。

    “娘,早干好是不是能早回家?”

    叶秀荷放慢速度,失笑的摇了摇头,“到了点跟大伙一起走。”

    “哦。”是的,她怎么忘了上下工都要敲钟一块离开。“明天还种玉米吗?我拿把铲子替你干活。”

    “不行!这可不是能玩的,种不好,你就得饿肚子。乖啊,听话。给娘说说省城咋样?见到你姨奶奶啦?”

    关平安见她岔开话题,顺着她的心思笑道,“见到了,省城人特多,车子也多,他们一家人都很好……”

    。

    我来到这个年代

 第65章 母子对招

    同样的问题,同样的是娘俩,可对于关有寿来,真是不好回答。省城好吗?

    答案无疑是肯定的。

    他大姨好吗?他大姨夫对他的到来热情吗?

    更是没话说。关有寿含笑郑重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