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

第89章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89章

小说: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绍和薛十七娘越发的好奇。

    ……

    曲终人散。

    随着贵宾以及士子们的离开,红楼一下清冷了许多。

    这跟裴绍卿所预料的差不多,也正因为这,他才要抢在礼部试放榜前提前决出花榜的花魁,要不然就根本没几个人关注。

    不过薛盼儿还是激动得不行。

    不仅是因为夺得了花魁的美誉,

    更因为裴绍卿为她赋了五十首诗外加二十阙词。

    那五十首诗也就罢了,但那二十阙词她是真的喜欢。

    尤其是那阙《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薛盼儿感觉简直写到她的心坎里去。

    回想起两人初见时的场景,薛盼儿真感觉这阙词就是裴绍卿专门写给她的,而且是在借词告诉她,别跟太平公主争宠。

    因为他是不可能时时刻刻陪着她的。

    “公子,这阙词是你专门为奴而写的吧?”

    薛盼儿柔情款款的看着裴绍卿,又说道:“公子你放心,我不会缠着你的,也不会要求你把我娶回家,我知道的,公主肯定不答应。”

    “只要你隔几天来神仙居看我一次就好。”

    “傻丫头。”裴绍卿伸手摩挲着薛盼儿的俏脸,笑着说,“我肯定会娶你的,不过必须得等我先把公主聚回家之后。”

    “嗯。”薛盼儿连连颔首。

    外面忽然响起壳壳的敲门声。

    “大郎,盼儿,嬷嬷能进来吗?”

    裴绍卿摇摇头,笑道:“嬷嬷你进来吧。”

    杨六推门进来,看到两人的衣衫都完整,便是轻轻颔首,心说这要是换个急色的,为盼儿下了这么大血本,还不得急吼吼成就好事?

    大郎对盼儿是真尊重,并未拿她当妓女。

    不过为了盼儿,杨六还是说道:“大郎,有一句嬷嬷……”

    “嬷嬷你不说我也知道。”裴绍卿笑道,“要等七夕梳拢之后才能跟盼儿圆房是吧?我还没你想的那么急色。”

    “其实倒也不是非得等到七夕。”

    杨六反倒有些不好意思,又道:“就是得有一个仪式。”

    “嬷嬷你放心。”裴绍卿微笑道,“不会委屈了盼儿的,虽然是纳妾,但我一定会给她一个盛大的婚礼仪式。”

    薛盼儿坐在旁国,只是甜甜的笑。

    杨六便又笑着说:“那你们接着聊。”

    “不聊了,我得过去一趟礼部南部。”

    裴绍卿道:“去看看哪些人中了进士,再套一套交情,过个几十年,这些进士中没准就能出几个宰相,所以说提前结交只有好处。”

    主要是怕出乱子。

 第181章 状元

    裴绍卿来到礼部南院时,

    只见上千人的士子已经把张贴榜单的照壁围得里三层外三层,挤在最里边的士子一遍又一遍在榜单上寻自己的名字。

    既便找不到,也是久久不愿离去。

    更有甚者双手抱头蹲在榜单下嚎啕大哭。

    而围在外层的士子却因为进不去急得满头大汗。

    一些官员和勋贵则站在远处对着士子指指点点,或摇头叹息。

    当然,也有欣喜若狂的,裴绍卿就看到一个弘文馆的同窗操着生硬的雅言逢人便说,我中了,我考中了,然后大笑。

    没错,渡边麻吕考中了!

    而且还是超难的进士科!

    狄光昭、范文雄还有泥涅师亦步亦趋的跟在渡边麻吕的身后,都是一脸便秘的表情。

    看到裴绍卿,狄光昭便哭丧着脸说道:“大哥,我现在严重怀疑批卷的考官是瞎子,渡边这矮子居然也能中进士科?”

    “裴桑,我考中了,我考中进士科了!”

    渡边麻吕也看到裴绍卿,当即激动的迎上前来。

    “渡边,恭喜你啊。”裴绍卿叉手说道,“没准再过二十年,你就是咱们大唐的宰辅,哥几个都要仰仗你的庇护。”

    “没有,那不至于。”

    渡边麻吕闻言有些兴奋,又有些期待。

    按唐律,考中了进士科就能外放当官。

    这也就意味着他即将要在大唐开启全新的人生。

    渡边麻吕却不知道,他的人生其实是裴绍卿帮他改的。

    本来按照正常轨迹,礼部试每年举行,但是每科只取几十人。

    是的,你没有听错,大唐的科举考试每次只取几十人,其中又以明经科为主,考中进士科的士子更是凤毛麟角。

    按照这个录取比例,渡边麻吕不可能中。

    而这也是有唐一代,许多宰相遗憾不是进士出身的主要原因。

    因为进士科真难考,取中率真的很低,不说万里挑一,千中选一是名符其实。

    但是这一科礼部试,由于裴绍卿对武则天的潜在影响,导致武则天对礼部试做出了颠覆式的变革,不仅实施了糊名、锁院等措施,保证考试公平,同时加大了录取力度,从每科录取数十人,增加到一百余人!

    这个录取率其实跟明清时代差不多了。

    因为明清时代的录取人数虽然要更多,但是三年一科,大唐却是一年考一科,所以平均下来每年的录取人数差不多。

    五人正说话间,又一个士子飞奔而至。

    “我中了,哈,我中了!”士子一把抓住裴绍卿胳膊,忘乎所以的大吼大叫,“裴兄我考中了,而且是状元!”

    “我是状元,哈哈!”

    裴绍卿定睛看,却是宋璟。

    宋璟已经兴奋得手舞足蹈。

    因为这次科考真是出乎他的预料。

    他原本都认为自己这一科没戏了,结果却大谬不然,非但考中了,而且还是第一名,被天后授予状元之名。

    状元之名也是头一次出现。

    之前的科考是没有状元的。

    也就是说,他宋璟是大唐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文状元!这可是要载入史册的,想到这,宋璟就高兴得想要哭。

    我要回家,我要祭祖。

    我要把这个消息祭告列祖列宗!

    在宋璟的身后跟着姚崇和张说。

    不过相比宋璟的喜形于色,姚崇和张说却是一脸沮丧。

    两人中又以姚崇最为沮丧,因为他今年已经三十二岁,按照国子监的条令,他早就没资格留在国子监读书。

    但如果回家读,根本不可能静得下心。

    所以今年是他最后的机会,错过今年就很难再考中了。

    结果还是没中,反而是自我感觉不太好的宋璟考中了。

    不过,姚崇也还是替自己的这位同窗兼好友感到高兴。

    但总会有人接受不了事实,想着通过闹事来改变结果。

    “有黑幕,这次礼部试一定有黑幕!”一个落榜的士子声嘶力竭的道,“渡边麻吕一个连雅言都说不流利的倭人居然能考取进士,我等熟读经书的大唐士子却纷纷落榜,天下又哪有这等道理?这中间一定有黑幕!”

    “走,我们去大明宫敲登闻鼓!”

    “我们要向天后举报这一科礼部试!”

    士子鼓动三寸不烂之舌,试图挑起众怒。

    但马上就有士之反驳道:“得了吧,这次礼部试堪称是有唐以来最严一科,不仅考前三天便实施锁院,考生的考卷还必须糊名批阅!”

    “阅卷的房官根本就不知道考卷是谁的。”

    “再还有,往科最多取五十人,这一科却取了百余人。”

    “取中率是往科的数倍,你却还是不中,除了怪自己读书不精,还能怪谁?”

    此言一出,顿时惹来众人附和,把试图挑起众怒的那个士子怼了个脸红耳赤,一场风波未及酝酿便被扼杀在萌芽中。

    而这,也是裴绍卿特意跑来南院的原因。

    因为武则天曾亲口说过,只要涉及安全,守捉司就什么都要管,不只是边陲,长安的安全更要管!

    如果套用上一世的名称,

    守捉司现在基本上就是国家安全委员会。

    确定礼部南院这边不可能出现什么乱子,裴绍卿还是留张小乙带几个人盯着,然后带着崔二郎和青玄回到了翰林院。

    结果刚走到翰林院门口,便看到刘祎之从右银台门急匆匆出来。

    迎面见到裴绍卿,刘祎之便大喝一声道:“裴绍卿,你给我站住!”

    “老刘,咋这么大火气?”裴绍卿翻了翻白眼说道,“体内有火,就到咱们神仙居找个小娘泄泄火,不要老是憋着,会憋坏身体的。”

    “少跟我扯这些没用的。”刘祎之没好气道。

    “适才天后召见我说,从这一科开始,礼部试每年取士一百余人,并且要把其中成绩最优异者十余人充入翰林院,这是你的主意,是吗?”

    “怎么?”裴绍卿道,“我替你要人来,你不高兴吗?”

    “高兴?我高兴个球!”刘祎之难得爆了粗口,“你知道翰林院有多穷吗?哦不对,翰林院其实不穷,穷的是我们学士院。”

    “学士院不是朝廷正式机构。”

    “除了我们几个翰林学士外,其他吏员太府寺都是不给俸禄的。”

    “他们的俸禄是内帑拨给的,但是内帑是统一拨给,而不是按人头拨给,你懂我的意思吗?你一下塞进来十几人,每个人的俸禄就少得可怜了。”

    “害,我还以为是什么事呢。”裴绍卿哂然道,“就这?让学士院变成为正式机构,再多争取几个名额不就什么都解决了?”

    “事情哪有你说的这么容易。”刘祎之道,“现在都在精简机构,政事堂的宰相们恨不得把我们学士院给裁撤掉,还想加人?你做梦吧。”

    裴绍卿道:“宰相们想裁撤学士院,恐怕并不是为了精简机构吧?”

    政事堂的宰相们之所以想裁撤学士院,是因为他们知道武则天创立学士院的用意。

    武则天之所以要在翰林院弄个学士院,并把刘祎之、元万顷、范履冰和周思茂他们四个人塞进学士院,就是当成未来宰相培养的。

    政事堂的宰相们感受到了威胁,所以才会想方设法针对学士院。

    “反正结果都一样。”刘祎之说道,“你这次真给我出了个大难题,要说给我们学士院要来十几个新人,而且进士科的新科状元、榜眼以及探花都在其中,我们还是很高兴的,但是俸禄真的是个大难题啊。”

    “这事就交给我吧。”

    裴绍卿拍拍胸脯道:“你还是想想怎么培养他们吧。”

    “交给你?”刘祎之道,“你是说,你给他们发俸?”

    “老刘你说什么呢,怎么可能是我?”裴绍卿说道,“是天后。”

    说此一顿,又小声说道:“天后估计是想让你欠我个人情,所以故意没有跟你说,其实我早就已经跟天后说了,我们守捉司每年会向内帑上供一笔钱,专门用来给翰林院的供奉还有学士发俸禄,标准比照京官上浮两级。”

    “真的吗?”刘祎之闻言大喜过望道。

    “当然是真的。”裴绍卿道,“我们什么关系,我还能骗你?”

    顿了顿,裴绍卿又接着说道:“另外呢,我打算在翰林院弄一个堂厨,专门替翰林院里当差的同僚、吏员提供堂食。”

    “政事堂的宰相不拿我们翰林院当回事,”

    “但是我们得拿自己当回事,你说是吧?”

    现如今,守捉司已经有钱了,而且长安的商业化之路也已经开始发力,这也意味着,将来守捉司的财力只会越来越雄厚。

    给翰林院的几十上百号人发俸禄真不算啥。

    毕竟还要赡养边关几十个守捉城几十万人!

    “对对,是是。”刘祎之大喜道,“早该如此。”

    顿了顿,刘祎之又愁眉苦脸的道:“不过我该给他们找点什么事情做呢?”

    “害,这个还用我说吗?”裴绍卿道,“太宗不是说过,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当然是让他们修史著书啊。”

    这些修撰、庶吉士啥的可是未来的宰相。

    当然要让他们修订史书,这是养望的终南捷径。

    “让他们修史?”刘祎之瞠目结舌道,“那我们做什么?”

    “你们做什么?”裴绍卿没好气的道,“你们当然是处理国家大事了,你们几个马上就要进政事堂当宰相,还需要靠修史来养望?”

    “又在那胡说。”刘祎之嘴上否认,心下却是充满了期待。

    因为这次进宫,刘祎之明显感觉到了天后对他态度的变化。

    “噢,对了。”刘祎之又道,“天后又向我问了薛元超之事。”

    裴绍卿心头一凛,沉声说道:“老刘,你没说薛元超可能造反的事吧?”

    “没说。”刘祎之摇摇头说道,“薛元超毕竟是宰相,在没拿到真凭实据之前,我不好在天后面前妄加揣测的。”

    “这就好,这就好。”

    裴绍卿点点头道:“你要是说了,估计就进不了政事堂了。”

    道理是明摆着的,刘祎之如果拿这事向武则天告密,那么在武则天的内心里,刘祎之的定位立刻就从国之栋梁变成了告密者。

    从此,刘祎之就只能当一个酷吏。

    刘祎之想了想又道:“不过,绍卿,薛家真会造反?”

    “怎么?”裴绍卿反问道:“老刘你可是觉得不可能?”

    “昨天跟你讨论后,我一直都在思考这个问题。”刘祎之点了点头,旋又说道,“不过思来想去总觉得可能性不大。”

    裴绍卿道:“老刘你为什么会这么想?”

    刘祎之道:“道理很简单,造反必须得有军队吧。”

    “如果说五个宰相同时发动兵变,可能性就极大。”

    “因为刘阁老宰执数十年,门生故吏遍天下,许多武将他的旧部。”

    “但如果只有薛家,那就不值一提,薛元超当上宰相才不过几年,既没有兵权,也不像刘仁轨门生故吏遍天下。”

    “所以薛家若造反,那是找死。”

    “朝廷分分钟就能够灭了他们。”

    “呵呵。”对此裴绍卿就只有俩字。

    刘祎之便眉头一皱,问道:“难不成薛家还真有可能成事?”

    “不是有可能成事,而是很有可能成事!”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