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

第12章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第12章

小说: 开局绑架太平,我守捉三十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爷偏就要把太平公主撩到手,撩拨到她非他不嫁!

    看最后你们俩是妥协呢,还是妥协呢?还是妥协呢?

    当下裴绍卿便径直走到太平公主跟前,然后直勾勾盯着太平公主的美目,再然后一首接一首的吟道:

    “竹枝。”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

    “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人面桃花。”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听完了这几首情诗,太平公主的美目里便流露出异样的神彩。

    裴绍卿低头俯身直勾勾的看过来,太平公主竟然也是不回避,微仰螓首、近距离回应裴绍卿的直视。

    满殿文武瞠目结舌,这……

    武则天的一张脸也瞬间阴沉下来。

    此等情形,就是瞎子也能看出裴绍卿是在借机撩拨太平公主。

    而更让武则天忧急如焚的是,太平公主似乎也已经春心萌动。

    此时此刻,武则天的心情套用后世的一句网络语来形容就是,辛苦养了十七年的一颗好白菜,眼看就要被一头野猪给拱走了。

    但是她又不能叫停,这可是祥瑞。

    没有什么比她的政治生命更重要。

    ……

    殿外廊下。

    杜审言等人的神情开始变得肃穆。

    世人都说文无第一,意思就是说,诗文这种东西很难评出一个高低,因为无论是谁都难免会掺杂进个人的喜好,很难说公允。

    比如说王勃、杨炯、骆宾王及卢照邻他们四个。

    王杨卢骆虽是前辈,但杜审言他们的内心其实是不服气的。

    杜审言四人并不认为他们四个所写的诗文就不如王杨卢骆。

    然而,裴绍卿刚才吟诵的这几首情诗,却让四人甘拜下风。

    这几首情诗真把相思而不可得的惆怅给写尽了,有唐以来,情诗无出其右者!

    难不成这真是天诗?也只有天人才能写得出来这样的情诗。

    杜审言等人一边笔走龙蛇,快速抄录,一边在心下感叹。

    ……

    跟杜审言四人一样想法的,还有刘仁轨等大员。

    刚开始的时候,刘仁轨他们的想法其实跟论仲琮差不多,都认为这是天后炮制的又一起祥瑞,毕竟这也不是第一回了。

    刘仁轨甚至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等会如果论仲琮等人发难,他就要捏着鼻子替天后转圜,无论她找来的这八百诗文有多不堪,也要将之说成是第一等的好诗。

    然而前两首诗和这三首情诗一出,

    刘仁轨等文武大员便立刻愣在那。

    天后找的诗文,竟然出乎意料的好?

    尤其是后三首情诗,写尽了凄艳之美。

    至少有唐以来,还没人能写出这等好诗。

    难道这个裴绍卿并非是天后安排,而是真在梦中得到了文曲星君授予的八百首好诗?否则怎么解释这几首诗文?

    ……

    裴绍卿的情绪逐渐变得亢奋起来。

    当着武则天和满朝紫袍大员的面,在含元大殿上撩拨大唐最尊贵的公主,再没有比这更加刺激的了!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裴绍卿又连着吟了好几首李商隐的情诗。

    直到最后,才终于祭出温庭筠的杨柳枝。

    “杨柳枝。”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吟到最后一句“入骨相思知不知”时,裴绍卿脑袋越俯越低,鼻子更是几乎顶到太平公主琼鼻的鼻尖。

    太平公主终于不敢直视裴绍卿的眼神,下意识低头,避开裴绍卿火辣辣的眼神,白皙的脸颊上却涌起两朵绯红,像是灿烂的桃花。

    武则天终于忍不住,低声喝道:“太平,回来!”

    “喏!”太平公主行了记肃拜礼,赶紧回到武则天身边。

    裴绍卿洒然的一笑,转个身又接着吟诵。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

    “赤壁,折戟沉沙铁未消……”

    “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望岳,岱宗夫如何……”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

    “春望,国破山河在……”

    “蜀道难,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

    “梦游天姥吟,海客谈瀛州,烟涛微茫信难求……”

 第26章 写尽唐诗

    脍炙人口的经典好诗一首接一首的从裴绍卿的口中冒出来。

    包括吐蕃使者论仲琮,包尚书左仆射刘仁轨,包括武三思以及武承嗣,甚至也包括武则天还有狄仁杰,含元殿上所有人都被震惊到麻木。

    倘若是一两首的好诗,如美酒又如美食,能让人身心愉悦,最是治愈。

    但倘若是上百首好诗喷薄而出,那给人的感觉就不是愉悦,而是震惊,震惊到甚至丧失掉思考的能力。

    刘仁轨忍不住问中书令薛元超:“薛阁老,这是第几首诗了?”

    “不知道。”薛元超摇摇头说道,“但怎么也有五六百首了吧?”

    “好叫两位阁老知道,已经七百零八首了。”侍中裴炎凑过来小声说道。

    “居然已经有七百零八首诗了吗?”刘仁轨和薛元超对视了一眼,神情骇然。

    到此为止,这起件事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想象极限,思来想去,似乎真只有文曲星君献祥瑞一说可以解释得通,一介凡人焉能写出这么多好诗?

    难道这真是天赐祥瑞?

    ……

    同样被震惊到的不只是殿上重臣。

    还有殿外的绯袍、绿袍以及青袍!

    因为裴绍卿每吟一句,在殿门口的赞者便会复诵一遍,然后廊下、三层平台、二层平台以及一层平台上的赞者便会次弟复诵。

    直至将诗文传遍整个含元殿广场!

    所以刚才裴绍卿吟诵的七百多首诗,

    参加大朝会的一万多官员全都听到了。

    这些中低层官员也经历了从怀疑不信到震惊再到膜拜的一个过程。

    刚开始赞者唱说文曲星君借裴家小郎君献祥瑞,他们是百般不信,但是当前几十首诗传唱下来之后,他们便开始陷入巨大的震惊。

    五百首诗之后,所有官员都开始膜拜。

    立于含元殿廊下的青玄也是一脸震惊。

    ……

    含元殿上。

    因为口渴,裴绍卿要来了一壶葡萄酒。

    裴绍卿也不用酒樽,直接对着壶嘴喝。

    喝着宫廷御酿的葡萄酒,裴绍卿又背了好几百首诗,其中就包括那首被誉为“孤篇盖全唐”的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还包括杜甫的那首登高。

    背完登高,裴绍卿又举起酒壶一通灌。

    就在武则天和群臣以为这次诗歌盛会已经结束之时,裴绍卿却陡然将喝空了的葡萄酒壶高高举过头顶。

    “将进酒!”

    裴绍卿大吼了一声,

    然后将酒壶奋力掷于地上。

    咣当一声,陶瓷酒壶应声碎裂。

    含元大殿的地砖也磕碎了一块。

    但这时候已经没人责怪裴绍卿,也没有人敢责怪他。

    只有守在殿门口的两个小太监吓了一跳,还道裴绍卿又让他们去搬酒,当下赶紧转身离开大殿去酒窖搬酒。

    两个小太监如飞而去。

    裴绍卿却一伸手高亢的吟诵起来。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用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吟完了最后一句“与尔同销万古愁”,裴绍卿便不再往下念。

    只有殿门口、廊下以及各级平台上的赞者在次第复诵“与尔同销万古愁”,宏亮高亢的声浪很快传遍整个广场。

    含元大殿上却再次安静下来。

    好半晌后,才响起一声幽幽的叹息。

    这声叹息也不知道是谁发出的,却瞬间打破大殿中的寂静。

    霎那之间,满殿从三品以上的高官,还有各个外邦的使节,便再顾不上御史弹劾,开始了热烈的议论。

    而事实上,监察御史也顾不上弹劾。

    这种时候,已经没人想着维持秩序。

    最后还是立于阶下的老太监高喊了几声肃静,才压下议论。

    待大殿上再次恢复安静,武则天才幽幽问道:“裴小郎君方才吟了多少首诗?”

    “回天后。”老太监道,“裴小郎君一共吟诵了1024首诗!”

    武则天轻轻颔首,又道:“都抄录下来了吗?”

    立于殿门口的老太监道:“全都抄录下来了。”

    “好。”武则天目光又转向刘仁轨,肃然道,“刘阁老以为如何?”

    刘仁轨拄着拐杖颤魏魏的走出文官队列,道:“天后,老臣此时心绪激荡,实在无法组织起言语,还请天后,见谅。”

    武则天点点头道:“搬张杌子给刘阁老。”

    当即便有小太监一溜小跑搬来了一张杌子。

    刘仁轨从五更三点排朝,到现在足足站了四个多时辰,早累坏了。

    待刘仁轨坐下后,武则天的目光又转向中书令薛元超:“薛阁老?”

    薛元超应声出列,持牙芴说道:“天后,老臣乃门荫入仕而非进士科出身,经义文章虽略有研究,诗文之道却非老臣所长。”

    “罢。”武则天便懒得再问其他的大臣,一摆手说道,“宣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杜审言、李峤、崔融以及苏味道上殿。”

    于诗文而言,王杨卢骆四杰和文章四友才是个中翘楚。

    也只有他们的品评才能算权威,才能堵天下幽幽众口。

    不稍时,杨炯七人便进入大殿,这次却不再是殿门口,而是站在了玉阶下,这也是他们七人第一次如此近的距离目睹天颜。

    裴绍卿看得出这七人都很沮丧。

    这个也是人之常情,无论是谁,在自己最为擅长的领域遭受到这样的暴击,只是沮丧而未当场崩溃,就已经算是意志坚定。

    武则天沉声道:“尔等如何说?”

    七人对视一眼,杨炯先行回答:“天后,裴小郎君方才所吟这1024首诗,已然将我大唐的诗脉给写尽了!”

 第27章 朕要见他

    诗脉写尽!

    一句话道尽了杨炯等人的心境。

    不必讳言,杨炯等三杰以及杜审言等四友真是这么认为的,今天抄录完了裴绍卿所吟诵的1024首诗文,他们是真觉得没有必要再写诗。

    因为再怎么写,也不可能写出更好的诗文了。

    武则天目光又转向杜审言等人,杜审言等人也是默默无语两眼泪。

    心情沮丧之下,他们甚至连多说一句赞美的话都是不愿,完全不似平常遇到好诗文时的那种欣喜以及雀跃。

    他们现在只想静静。

    武则天沉声道:“尔等皆写不出这样的诗文?”

    杨炯叹道:“臣等才学疏浅,委实写不出来这等脍炙人口的诗篇。”

    说完又想,如果王勃还活着,或者可以写出一两篇这样的好诗来,但也仅限一两篇,要写出上千篇那是绝无可能。

    武则天又问道:“那么,裴小郎君可写得出?”

    “天后说笑了。”杨炯苦笑道,“裴小郎君纵然是天纵其材,从五岁开始写诗,也需要五天一首才能写出这么多首诗,何况……”

    何况怎么样就没有再说,但是大家都明白。

    裴绍卿不过是个守捉郎,都没正经读过书。

    当下武则天又道:“当今世上可有什么人能写出这些诗文?”

    “恐怕是没有。”杜审言道,“若是一两首好诗,或许还可偶得之,但是多达1024首这等水准的诗文,当今之世恐怕是无人能够写得出来。”

    说到这里一顿,杜审言又道:“而且这1024首诗文之风格各异,或豪放、或哀怨、或热烈,又或悲天悯人,也只有文曲星君才能写得出来。”

    杨炯也附和道:“是啊,凡人是绝写不出这样风格多变的诗文的。”

    “凡人写不出?”武则天道,“也就是说,只有文曲星君写得出?”

    杨炯跟杜审言顿人对视一眼,肯定的说道:“是的,只有文曲星君写得出!”

    这话一出,相当于就是给整个事件定了性:这1024首诗确实是文曲星君假借裴绍卿献给天后的祥瑞。

    籍以表彰天后在弘扬文教、振兴科举的功劳。

    整个含元大殿又有着刹那的寂静,落针可闻。

    但是很快,武三思便第一个出列,稽首唱道:“恭喜天后,贺喜天后!教化之功得蒙文曲星君献祥瑞,实乃古往今来、帝后之中第一人!”

    下一霎那,满殿文武以及番邦使节也纷纷跪倒。

    吐蕃使者论仲琮也只能跟着跪倒,口中还要不情不愿的喊:恭喜天后。

    放眼望去,整个含元大殿除了端坐在御座上的武则天之外,就只有立于玉阶之下的裴绍卿站着没有跪。

    但也不会有人去说裴绍卿。

    因为从这一刻开始,裴绍卿就是献祥瑞的使者。

    单凭文曲星君使者的身份,就可以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