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第5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朝笑起来:“你去的早,当然由得你挑。”他抽掉最后一口烟:“内部消息,知道的人还少,别乱传。”
吕冬傻了才会乱说:“我嘴一向牢。”
“行,走了。”王朝嘀咕:“你哥最近在忙啥?下班不跑电大,就跑泉南。”
吕冬只能说他了解的部分:“想拿个大专文凭。”
王朝明白了:“他急着进步。”
他领着仨人往北走,一一通知摆摊的人,明天禁止摆摊。
当然,说话就不像对吕冬这么客气了。
等王朝四个人上车离开,北边卖磁带和卖瓜子的那,响起一阵不满的声音。
赵娟娟隔着吕冬最近,这些天也混熟了,走过来,问道:“冬子,这光赶人了,也没说啥时候让回来。”
老赵也凑过来,刻满风霜的脸上,期盼一个答案。
这么些天下来,老赵看得明白,吕冬的卤肉烧饼生意,不但没有冲击到他,还让他的生意跟着火爆起来。
卤肉烧饼一块五,他的烧饼才卖5毛,影响根本没想象的那么大。
原先卖不掉一桶的豆腐脑,现在一中午就能卖两桶!
这生意,老赵心里有笔账,算的很清楚。
吕冬想了想,说道:“这样,先停三天,到时你们别拉东西,先过来看看,如果我在这了,就证明可以继续。”
老赵知道吕冬在官面上有些关系,说道:“好来。”
赵娟娟白皙的脸上满是笑:“谢谢。”
可能跟黑蛋一样,个别人的关系,赵娟娟每天中午风吹日晒,也不见变黑。
吕冬想起黑蛋说的一个事来,每年到了四月份,只要太阳底下晒上俩小时,尤其身上有水时,她就眼看着变黑。
这人与人的区别,真的挺大。
正感慨,路上刚安上的红绿灯变灯,对面来了一对夫妇,头发花白的老奶奶穿着土布衣服,驼着背走在前面,手里拿根绳子,牵着后面一戴墨镜的老爷爷。
俩人衣服破旧,老爷爷手里还抱着二胡。
赶在变灯之前,这对夫妇过路口,上马路牙子,来到吕冬摊位前。
老奶奶咳嗽一声,老爷爷拿起二胡,吱吱呀呀拉了起来。
二胡拉的不好听,与其说音乐,不如说是噪音,相当刺耳。
老奶奶并不说话,伸出空着的手,朝吕冬这边颤巍巍上下晃动。
吕冬仔细打量,俩老人确实上了岁数,这点做不得假。
就在吕冬打量的这会功夫,老爷爷二胡拉的更来劲了,吱吱呀呀的声音刺的耳膜都疼。
吕冬打开钱盒,翻出五毛钱,放在老奶奶颤巍巍的手上。
老奶奶收好钱,拉了下绳子,老爷爷不拉二胡了。
俩人想去老赵那边,老赵和赵娟娟已经收拾好摊位,骑上三轮自行车一溜烟走了。
他们又朝乔卫国那边走,吕冬看在俩老人这么大岁数的份上,冲乔卫国点了点头,乔卫国找出张五毛钱,递给老奶奶。
后面到磁带摊子,焦守贵撵人:“走!走!没钱!”
老奶奶颤巍巍伸着手,老爷爷不断拉二胡,二胡越来越刺耳。
看到这情况,吕冬微微皱眉,知道有可能滥发好心了。
但话说回来,毕竟看外貌快70的老人。
俩老人不走,焦守贵急了,伸手就要打老奶奶手。
在一起摆了这么多天摊子,焦守贵这人不坏,吕冬赶紧喊道:“老焦,别乱来!”
焦守贵下意识住手,看吕冬这边一眼,最终收回手,翻出五毛钱,给了老奶奶。
这俩人又从卖瓜子的那里讨了五毛,转头去省大那边,就在省大门口不远处,坐在花格砖上面,拉起二胡。
吱吱呀呀的声音隔着老远传过来。
焦守贵走过来,说道:“吕冬,那俩……”
吕冬摆摆手:“不值当,他们不走,影响你买卖,你咋办?家里没矿,别乱动手。”
焦守贵能跑大学城做买卖,脑袋不死板,马上明白:“后面有人?”
吕冬坦然说道:“我不知道。但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能赌,也赌不起。”
“大学城人多了。”焦守贵拍了下腿:“牛鬼神蛇都开始往外冒。”
他叹气:“人年纪摆这,没招。”
吕冬又说道:“咱是求财的。”
焦守贵点头:“还是你看的清楚。”
“老板!”
一个略显生硬的口音喊道:“还有卤肉烧饼吗?”
吕冬回摊位,看到大棕熊,打招呼:“伊万,这时候来买吃的?”
伊万说道:“现在来不用排队。”
这几天里,这位自称大伊万的人,隔天就会来买一次。
吕冬摊位每天都有人排队,也吸引到过其他好奇的老外,但除了伊万之外,其他老外没人来买第二次。
穿戴好,吕冬洗过手,做卤肉烧饼。
伊万喜欢用中文跟人聊天,似乎在锻炼中文能力,放好钱,说道:“我从学校那边过来,看到两位老人,他们年纪很大,还在卖艺,不容易。”
吕冬问道:“你给钱了?”
伊万比划着棕毛茂盛的手说道:“是的,我给了他们十块钱!两位老人,生活不易。”
吕冬递给他卤肉烧饼:“伊万,你是个好人。”
国人,有好有坏。
外国人,同样有好有坏。
伊万笑着说道:“一点小事,能帮到他们就好。”
吕冬提醒:“这种钱,给一次就行。”
伊万挥挥手:“老板,再见,我回去了。”
提着卤肉烧饼,他独自一人朝学校那边走去。
吕冬隐约能看到,伊万从俩老人前经过时,看了一眼,回身又放钱。
下午空闲的时候,吕冬骑上乔卫国自行车,把之前贴在树上的广告全都清理干净。
第72章 台词不对(求推荐票)
不用摆摊,吕冬难得想睡个懒觉,却早早就醒,大概已经形成了生物钟。
原本想要赖会床,看到墙上贴的天哥和柱子,决定早点起床。
这两位是奋斗界的前辈和偶像。
遥想天哥和柱子,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哪怕生命终止,仍然会再爬起来战斗,直到天荒地老。
于是,天哥和柱子又又又又打起来了。
这才是努力奋斗的楷模。
吕冬来到院子里,太长时间没清理,青砖缝隙之间,一棵棵杂草挺拔而起,带来满眼绿意。
院子肯定不能任由长草,吕冬花费一段时间清理干净,扔进垃圾桶倒掉,洗漱过后去果园吃饭,在胡春兰去存钱的唠叨中,骑上自行车,带好自个宠物,赶往县城。
现在,胡春兰对一天收入多少,渐渐习惯,能平静对待。
但手里现金一多,总是提心吊胆,容易睡不着觉。
以前穷,出去连门都不带锁。
现在,隔一会不在人就莫名心慌。
吕冬能理解,这年代治安不好。
一路来到县城,进工商行,人不算多,排了一会队,到窗口时,给吕冬办理业务的,还是上次那位女工作人员。
看着吕冬从手提包里往外掏钱,尤其那一摞摞小面额钱币,女工作人员毫不犹豫的看向后面。
后面有领导,这是求助!
距离吕冬上次过来时间不算长,她还有印象,上次拿来的大都是十块和五块的,这次1块和5毛的格外多。
一捆捆小面额钞票,看了叫人头皮发麻。
吕冬递过银行卡去:“你们点点,应该是三万五。”
这是包括省大和体育学院开学三天,艺术学院开学两天,以及后面十来天的所得。
其中刨除掉了新生意投资和家里的日常花销,吕冬又预留下足够的货和周转资金,保证这3万5存到银行对生意不会产生多大影响。
女工作人员刷卡看电脑纪录,距离上一次三万元存款过去才半个多月,这次虽然还没清点,但说了3万5,估计差不了。
她略微打量吕冬,不足二十岁,家里是南边开矿的,还是中北部贩铁的?或者城里那几个大户家里的?
这么多零钱,都不像。
好奇心人皆有之,银行工作人员也不例外。
领导派的援助人员很快过来,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加入进来,繁忙的清点工作开始,吕冬则耐心等了起来。
前后两次,总计6万5存款都是未来购买店铺的资金,花出去不会影响现有的生意。
商铺才打地基,不知道啥时候开售。
吕冬跟吕建国打听过,暂时没听到卖期房的消息。
能卖期房的话,是不是可以贷款?
他想到了曾经的房奴生活,记得当初办理贷款时查过,像泉南地区九十年代中期就有了房贷业务。
等了一段时间,女工作人员笑着说道:“您好,35000元,全部存入?”
吕冬说道:“是的。”
女工作人员问道:“您不考虑定期?”
吕冬摇头:“不用了。”他问道:“咱们行能办理房贷业务不?”
女工作人员好奇的看了吕冬一眼,说道:“有这项业务,具体你可以找业务经理咨询。”
吕冬只是先问一下:“不在固定单位上班咋办?”
女工作人员简单说道:“需要在行里有存款,在公家单位有担保人。”
业务处理完毕,吕冬拿到卡,没再多问,而是找到另一边的对口业务人员问了一下,今年五月央行刚刚公布了个人住房贷款管理办法,进一步放宽个人房贷业务限制。
但具体到每个行就不一样了,毕竟地区差异性无法忽视。
青照这边要求相对严格,不是公家单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有公家单位的正式在编人员作为担保。
企业或者政府单位都可以。
问清楚之后,吕冬照例在银行大厅观察一段时间,这才出门。
骑上自行车,去同一条街上的电信营业厅,邮政和电信今年刚刚分家,还没变成电信、网通、移动、联通和铁通的格局。
吕冬原本想买个传呼机,但仔细想想用处不大,都是他找别人,现在真没几个人找他,而且手机时代即将到来。
他干脆去问了问手机,记得快大降价了。
很明显,还没到时间,可能下线市场价格更高,青照这边连手机加入网费,最便宜的办下来也需要七八千。
像新款的摩托罗拉掌中宝328,光手机就要1万多。
吕冬本身没有迫切需求,自然不可能去买。
在电信门店里面转了一圈,最后啥也没买,售货员难免投来略带鄙夷的眼神。
吕冬直接无视,坦然出门。
刚出门没走几步,地上有啥东西,在阳光下反射出金光,人都有好奇心,吕冬看了一眼,竟然是条金项链!
不是那种傻大粗的金链子,而是金吊坠。
最下面的吊坠是个圆形,好像平安扣。
很亮,很黄,很吸引眼睛。
天上真掉馅饼了?
今天出门,左眼没跳,右眼也没跳。
到底哪个眼跳财来着?
吕冬没有着急上去捡,多看了一眼,
路边窜出一个三十多岁的中年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捡起金吊坠,在手里颠了颠。
“发财了!”中年人拿着链子去咬吊坠,哈哈直笑:“卧槽,金的!发大财了!”
听到这外地口音,看到浮夸的演技,吕冬掉头就要走,中年人却一把拉住他:“兄弟,别走!”
刚隔着玻璃门观察,这年轻人在卖手机的柜台前逗留许久,虽然没看到有没有买手机,但专门去看手机的,无疑都是有点钱的人。
电信这门口,很容易辨别穷人和有点钱的人。
中年人最喜欢社会经验少的有钱人:“兄弟,见者有份,这金项链是咱一块发现的,咱得平分。”
不等吕冬有任何动作,突然跑出一路人,看了眼中年人手上的金项链:“这不供销大厦卖的那款嘛,1000多块钱呢。”
听到这话,吕冬非常干脆的说道:“老哥,见者有份,刚这位大哥说了,1000多块钱,给我300,块钱,项链你的了。”
中年人愣了一下,不对啊!台词怎么让人抢了?
吕冬伸出手来:“我吃点亏,300块钱,东西你拿走。”
中年人突然没词了,这台词该怎么对?
路人也有点愣。
吕冬又说道:“快点,你沾这么大便宜,还磨磨唧唧,真小家子气!”他唬道:“那边好像有警察叔叔,咱去找他评评?”
远处还真有辆警车过来,但数字9开头,交警的。
听到警察,中年人赶紧四处看,一把将项链塞吕冬手里:“东西你的了,我不分钱!”
看都不看金项链一眼,掉头就走。
吕冬看向路人:“大哥,你看,我吃点亏,300块钱,卖给你。”
路人连连摆手:“我不要,我要了没用。”
他也赶紧走。
吕冬颠了颠,份量十足,估计不是铁的,仔细去看,吊坠是个平安扣,上面还有纹饰,做工不错。
估计是专门做的,做工差的话,太容易让人识破。
单看外表,非常像黄金,无论光泽还是色泽,透着股喜人的金色。
但不用找人问,也能确定这是假的。
吕冬本来想学电视上咬一下,到嘴边又拿开了,谁知道有多少人摸过,刚还扔地上。
塞进口袋里,他骑上自行车往回走。
今天运气不错,平白捡到个项链。
这年代,果然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大青照也不是净土。
到村口,铸铝锅铝壶的吕振丁正好赶集回来,吕冬赶紧叫住他。
“丁爷爷。”吕冬掏出项链递给他:“你帮我看看啥材质。”
吕振丁看了眼:“像是金的,不对。”他接过颠了颠,说道:“黄铜的,做的不错,挺漂亮。”
吕冬有点意外:“黄铜的?”
吕振丁急忙问道:“冬子,你不会当金子买的吧?”
“不是。”吕冬笑着说道:“路上捡的。”
他问:“值钱不?”
吕振丁还给他:“这才多沉一点,当黄铜卖不值钱,两块钱没人要,不过做的不错,留着吧。”
吕冬塞进手提包放烟的地方:“行,我留着了。”
往北走,看到大伯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