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吕家村这帮泥瓦匠来说,面前只是小阵仗。
“七叔,李二叔”吕冬喊着前面几个人。
“咋了,冬子?”吕建仁拿根撬棍,在最前面。
黄勇后面的人,不自觉往后退,这些人一开口,全一股浓浓的本地口音。
其中有些人见过民工抢活干仗。
谁说民工老实巴交,他们第一个不相信。
“干啥呢?这是干啥呢?”有个穿衬衣皮鞋的中年人从后面过来:“都聚在这干嘛呢?”
听到这话,好像管事的人来了,貌似挺明,黄勇等人觉得压力稍微小了一点。
或许这是个讲理的?
吕建国从人群后面过来,看了眼吕冬,又看看对面那群男人,说道:“老七,咱们是工人,别随便惹事。”
黄勇笑了笑,吕建国的话却大转弯:“但也不能看着咱人受欺负!”
“哥,你放心,咱都明人,不打架!”吕建仁笑着拍了拍旁边的绿化树,拿起一只蚂蚁放在脸前看:“我最近琢磨了一道菜,叫蚂蚁上树。这菜做起来简单,叫人抱住树,脱掉衣服,身上撒点白糖,就成了。”
这年头,几乎每个村都有大混子,要说吕家村第一号是谁,非座山雕莫属。
马家村和吕家村哼哈二将,八大金刚,单论一个座山雕,不是浪得虚名。
不同的是,吕家的几个长辈,能管得住吕建仁。
跟着黄勇过来的人里,不是每个人都胆子大,这社会一般人占据绝大多数,跟着过来也就是看人多壮壮声威而已。
对面人多,还有个大混子,不少人开始打退堂鼓。
吕建国不可能让这么些人长时间待在这里,影响也不好,冲黄勇那边说道:“都散了吧,做生意讲究和气生财。”
隋博上前一步,拖住黄勇:“黄哥,师大这就开学了!“
黄勇摸了下手上的大金戒指,看向吕冬:“咱谈谈?”担心误会,补充道:“就谈谈,没别的。”
吕冬说道:“单独聊?”
黄勇知道,真闹起来讨不到半点便宜,同时回头看了隋博一眼,这人明显没说实话。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孩子,敢在这里摆摊抢食,果然有依仗。
要不要举报?占道摆地摊
有辆面包车开过来,后车窗伸出一喇叭:“那边,干嘛呢!”
车子停下,下来四个穿制服的人,领头的人大脑壳大骨架,一看到吕建国,立即打招呼:“叔,你咋出来了。”
吕建国说道:“小王,没啥事。”
王朝看向吕冬:“冬子,咋了?”
吕冬笑笑:“王哥,没事。”
王朝冲众人说道:“没事都散了,散了吧。”
黄勇算是看清楚了,这明显官费一家!
强龙不压地头蛇,何况自个算不上强龙,真要找点势力压人,得拖多少关系?
“黄哥,我们走?”有人打退堂鼓。
黄勇想了想:“你们先走。”
隋博也要走,却被黄勇一把拉住:“你陪我待会。”
吕冬让乔卫国提了水,村里每个叔或者哥哥给一瓶。
有人笑着说道:“冬子也太见外,不管咱在村里咋样,出来了就是一家人。”
吕建国摆摆手:“老七,你留下,其余人回去,该干啥干啥。”
黄勇说道:“小兄弟,咱俩谈谈。”
吕冬对他说道:“咱上一边,别耽搁我这边做买卖。”
黄勇无法以势压人,只能配合:“好。”
吕冬收起烟盒,几个人来到摊位东边,靠近工地出口的地方,摊位那边暂时交给乔卫国负责。
黄勇知道不可能让吕冬走人:“咱们呢,都在大学城这片谋生,抬头不见低头见,说起来也都邻居,远亲不如近邻,不定什么时候就能互相帮到。”
吕建国和王朝都没有插手的意思,让吕冬自个处理。
吕冬很平和:“我明白你的意思,这位老大哥,大学城很大,容得下很多人,咱没必要这样,你在学校开店?”
黄勇说道:“师大开了个小超市。”
吕冬斟酌着说道:“师大这么多学生,容得下咱们共存,没必要闹僵,钱是赚不完的。再说,就算我走了,你能挡住其他人来摆摊?他们可不像我这么好说话,尤其附近村里的,你这样找上门来,他们敢拉一个宗族过来跟你打。”
他指了指卖烧饼的那边:“看到没,已经有其他摊贩出现了,你能都赶走他们?”
显露过肌肉之后,吕冬开始以相对平和的方式解决这件事,双方之间有矛盾,但不是不能共存。
真要闹起来,黄勇这些人固然讨不了好,他这边也会受影响。
这种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曾经有句话说得好,打赢打输都要进去,不过进去的地方不同。
黄勇说道:“你说的有理,但我有几个要求。”担心吕冬不让开口,他直接说道:“你卖的货不能随便降价,你的摊位固定在现有位置”
“不行!”吕冬还没开口,隋博就急了:“绝对不行!”
让这小子钉在财政学院门口,他那店啥时候有好日子?
吕冬说道:“你们的售价我大体有了解,只要你们不随便降价,我就不随便降。后面的”
隋博直接说道:“免谈!”
吕冬说道:“好了,二位,就这样。希望咱们和气生财,真要有事,我从来不怕事。”
黄勇点点头:“好,我们说定了。”
他不管隋博,掉头就走,隋博看了吕冬一眼,转身朝财政学院门口走去。
“你啊!”王朝轻轻拍了吕冬一下:“没过几天安稳日子。”
吕冬挺无奈:“我希望安稳,但人家不想我安稳,咋办。”
王朝说道:“都钱闹的。”
吕冬附和:“我是求财的,又不想求血,人打上门,肯定要自保。”
吕建仁这时插话:“放我以前,非打断他腿。”
“行了,老七。”吕建国当兵见过大世面,对吕冬说:“我问过你妈,干得不错,好好干,别担心有的没的。”
吕冬连忙说道:“好的,大伯。”
王朝又说道:“熬一段时间就好了,我听人说,上面知道大学城商业配套欠缺,正讨论开夜市,最早十月份就能定下来,到时就好了。”
吕冬笑了笑:“这样也能有个安稳地。”
有了夜市,卖东西的肯定就多了,竞争也会变大。
大学城也不可能长时间像现在这样。
第52章 群魔乱舞(求推荐票求收藏)
顶着接近11点的太阳,老赵蹬三轮自行车沿学府路往东走,很快来到之前摆摊的地方,这里安安静静,一个人都没有。
那摆摊的小哥吓破胆,撤了?
不该,明明是那小哥占据上风,既有人又有官面上照应。
老赵接近地方,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法桐树上贴了张纸,上面说小哥摊位挪到师大对门了。
“师大?”老赵想了想,没有停留,蹬着三轮车也去师大。
大学城不太平,那小哥人不错,又有点能耐,背靠大树好乘凉。
中心路口往西走,前行不算远,师大正门条幅高挂,彩旗飘飘,一辆大巴停在门口,不断有人下来。
就在路对面显眼的地方,有巨大的条幅横挂在两棵绿化树中间——生活用品,物美价廉。
这与师大在泉南的老校区一样,正门都是坐南朝北。
老赵停车,小哥看不到,摊位也看不到。
因为密集的人群将那里围得水泄不通,有家长,也有学生。
有俩人从人群中出来,明显是父子,手里的大号黑色方便袋撑得满里咣当。
当爹的手上一个,儿子手上还一个。
接着一对母女从人群中挤出来,虽然只有母亲提着一个大方便袋,但女儿端着的塑料盆里面,放着拖鞋和扇子。
两对人走了,路对面又有五六个人过来。
老赵有点愣神,这小哥得挣多少钱?一天咋也得几百块?
人多才有买卖,老赵很清楚这个道理,赶紧找路口上马路牙子,推着三轮车来到人群东边,不敢靠的太近,在距离五六米的地方,放置好三轮车,拿出简陋的牌子支好。
这边牌子刚竖起来,就有买完东西的人过来。
“老板,烧饼咋卖?”这人有点吃力的提着大号方便袋。
老赵看到人多,决定临时提价,咽了口吐沫,小心翼翼说道:“五毛钱一个。”
烧饼不是他自打的,从邻村进的货,因为要的多,一块钱能买4个。
这人二话不说,给了一块钱:“来俩。”
老赵接过钱,心下喜悦,黑黝黝的面堂笑开花:“好来!”
来人拿烧饼走了,后面很快又有人过来买。
旁边的摊位不停吸引人过来,这些人大都是外地的,长时间坐车难免肚子空掉,过来买烧饼很少讨价还价,一块钱俩的烧饼卖得很快。
老赵发现了,这生意做得!
才半个小时,烧饼就卖掉了近50个。
他抽空闲看旁边,围着的人丝毫不见减少,那个面相凶狠的小光头,时不时就从大拖斗里往外搬货,眼瞅着车斗就要空了。
果然没想差,背靠他们这棵大树,真的好乘凉。
老赵觉得,明个……不,下午,可以多进点烧饼卖。
开学人多生意好。
照这形势,一天赚三四十块,比端铁饭碗的挣得多。
老赵烧饼一个个卖出,渐渐多了些想法,大学城就没见过有卖吃的,邻家小子说食堂饭菜一般,这帮学生想调剂个口味都没招。
或许能再卖点别的?闺女下学没事干,可以拉着她来帮忙。
但做点啥呢?
有时候,人的脑筋很死板,但见识到一些事后,能联想到更多。
老赵迅速想起年轻时干过的营生,要不卖豆腐脑试试?
先卖烧饼攒点钱,才能支撑起来,不能急。
中午,摊位上的人陆续减少,送走最后俩人,吕冬和乔卫国赶紧喝口水,都做着类似的动作,揉手腕。
没办法,收钱收的不止酸痛,都快抽筋了!
老赵主动打招呼:“两位,生意挺好?”
吕冬笑了笑:“还凑合。烧饼卖的咋样?”
老赵打开泡沫箱子:“快卖光了。”他略微停顿,狠狠心拿了仨烧饼出来,走过来给吕冬和乔卫国:“尝尝,新打的。”
吕冬没接:“我们有午饭。”
老赵坚持:“这饼做的挺好,尝尝吧。”
吕冬略一思考,接下烧饼,交给乔卫国,取来一瓶水,递给老赵:“大热天,解渴。”
老赵也渴了,推辞几句就接了下来。
吕冬找出老娘准备好的菜包子,分给乔卫国俩,就水啃了俩,将车斗里的东西摆在摊上,骑上嘉陵车回去拉货。
上午专门问过学校门口的人,预计下午来的人更多,吕冬专门拉了两趟货。
第二趟回去时,在村南路上碰到了李文越。
他正推着自行车往南走。
吕冬停下车,问道:“咋了?”
李文越看了眼后轮胎:“可能扎胎了。”
吕冬下车,看了眼,自行车后轮胎瘪掉,问道:“你去哪?要不我拉你回去。”
村里有修自行车的。
李文越指指东南边:“去地里摘点菜,晚上我家开席,你来不?”
“光你一家子的人?”吕冬得到肯定答复,说道:“我就不去了。”
他搬起自行车,放在空掉的车斗里,招呼李文越上车:“走,我拉你去自留地。”
不算远,用不了多长时间,回村也顺道。
李文越上车,说道:“你从大学城回来?”
吕冬应了一声,骑着摩托车掉头,往南走出一百来米,向东有一条土路,路一边有排合抱粗的大树,另一边是臭水沟,以前造纸厂的排污沟之一。
造纸厂早已倒闭,但每年夏天雨水流入沟里,残存的污染物,依然发出极为刺鼻的气味。
土路尽头有近三米高的围挡,围出一片大院子和板房,院子里有热气飘起。
李文越指着板房说道:“这是程立峰煮肉的作坊,建在他家自留地里,他家的卤肉,都在这做的。”
吕冬有印象,专门看了两眼,可能是常年煮肉的关系,原本蓝白色的围挡上面,沾满油污。
南侧靠近臭水沟那边,还有一条地沟,污水咕嘟嘟往外流。
臭水沟里,用过后废弃的佐料,扔的到处都是。
环保这个概念距离底层生活还很遥远,别说下面的人乱排乱扔,上面的人也不重视。
吕冬估计,程立峰的卤肉作坊建在这里,除了他家自留地的缘故,扔垃圾方便也是一大因素。
这年代,类似的事,司空见惯。
吕冬没有多管闲事,下了车帮李文越去他家自留地摘菜。
黄瓜,扁豆,豆荚,茄子,又拔了些大葱。
几分地的自留地,种上点菜,够农户一家吃过夏天,再吃到秋天。
农民收入低,却也有独特的优势。
收拾好菜,吕冬和李文越上车往回走,快到土地和柏油路的转弯处,有风从后面吹来,刺鼻的气味更加浓烈。
“阿嚏……”
吕冬打了个喷嚏,赶紧稳住车把,问道:“咋有股沥青味?”
李文越仔细闻了闻,只有刺鼻臭味:“没闻到。”
吕冬还要拉货回大学城,也没仔细辨别,拐过弯加速进村,放下李文越和自行车,回果园拉上货,又奔赴大学城。
正是最热的时候,过来买东西的人不多,稀稀拉拉,不像上午那么集中。
吕冬赶到师大对面,发现摊位和老赵三轮车之间,又多了个男的。
这人三十岁左右,比乔卫国稍微高点,有张长长的马脸,人瘦的厉害,高高突起的锁骨上面陷下去两个窝,别说放鸡蛋了,估计放上鹅蛋都掉不下去。
吕冬放好车和拖斗,再看那边,马脸从鼓起的麻袋中掏出一个大号编织袋,铺在花格砖地面上,充当摊铺。
“干啥的?”吕冬问乔卫国。
“我没问。”乔卫国摸着光头,说道:“他就问能不能在这摆摊,我说公家地,他就上来了。”
马脸又从麻袋里往外掏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