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年代-第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起这件事,吕振林有点不乐意了,老一辈的村带头人,也不太买年轻镇干部的帐:“三公司管事的是我五弟,他哪出来的?杨镇长,你不知道?”
杨烈这人太能钻空子,说不定接下这差事时,就知道管三公司的是吕家村出去的人。
这些在大机关混过的,个个人精!
杨烈刚来,作风相对柔和,但仍旧是吕振林的顶头上司,而且坐在这个位置,必须考虑全镇情况:“这场洪水,宁秀镇难的不止吕家村,吕家村松绑,其他村呢?工作还要不要开展?老吕,你要从大局考虑。”
吕振林剑眉抖起来:“别的村我不管,我是吕家村的,我只管吕家村!只对吕家村负责。”
杨烈不得不加重语气:“老吕同志!”
地方小团体主义!这些人眼里,只有自家那一亩三分地!
吕振林懂得组织纪律,没有再争,说道:“吕家村河堤需要重修,小学的危房报告我一年打两次”
杨烈也头疼,但工作需要一项一项做,着急更容易犯错:“等忙过这段特殊时期,再研究。”
他看了眼吕冬:“老吕,你去三楼。”
吕振林明白:“我去找老梁聊聊。”
老梁是镇一把手,但即将到点,不太管事了。
第26章 品学兼优
洪水过去了,但重新修缮青照河河堤是个大工程,更是全县一盘棋,别说吕振林和杨烈,连吕冬这个完全体系外的人也知道,这是件非常复杂的工作。
重修吕家村的村小学同样不容易。
吕冬读小学时就是危房,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危房。
小学里面上百棵大树越来越粗,教室越来越破。
吕冬有点出神,想到曾经玩过的网络游戏,要有个现实版的召唤技能多好,发动大招召唤古仔!
当然是二十年后的。
作为全镇数一数二的人物,面对吕冬这个少年郎,杨烈脸上全是随和与亲切。
“吕冬同学。”杨烈从机关上下来,与一般乡镇干部不同:“这次抗洪,宁秀涌现出不少具有大局意识、敢于冲锋在前的优秀同志。”
吕冬分得清轻重,一直保持礼貌与尊重。
“你的表现有目共睹。”杨烈笑着说道:“你应该听说了,县里有个表彰会,镇上为你申请到先进个人,已经批了,到时你要上台领奖发言,有个心理准备。”
吕冬很想问问有多少奖金,但理智压过冲动,礼貌笑道:“谢谢领导关心。”
宁秀镇扛过五十年一遇洪水,危机变成机遇,但杨烈懂得机遇不会自动掉下来落头上,而是要用主动去争取。
树立典型,加大宣传,就是手段之一。
杨烈下来真想做事,但他同样清楚,想做事的前提是能坐在做事的位置上。
否则,你有再大本事,也只能眼巴巴看着。
吕冬不会考虑体制内那些复杂的事,想法相对简单点,有荣誉当然是好的,物质激励一下,干劲会更足。
杨烈又说D县电视台可能会有采访,我会让人提前给你稿子,不用慌。市里报社会有记者下来,应该采访不到你。”
吕冬不笨,知道这时候该说什么:“我听领导安排。”
杨烈对吕冬相当满意,要是每个人都有这觉悟,工作就好展开了。
这少年从第一次见到,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虽然有点惊悚,但无疑是个积极分子。
吕冬想到整天放盗版港剧港片的县电视台,貌似就俩自制节目,点歌台和青照新闻,采访的话,估计是后者。
青照台在这年代算比较克制的,有些小电视台连徐老师的艺术片都敢放。
杨烈想到另一个关键问题,轻咳一声,问道:“高考估分了吗?”
吕冬心说咋又聊到高考上了?
杨烈有个计划,需要高考成绩当支撑:“本科有希望吗?”
吕冬实话实说:“三百,悬。”
“什么?“杨烈不愿意相信耳朵,七百五的总分,三百还悬?他还是多问了一句:“临场爆发呢?”
这种事,不可能来虚的,吕冬不会误导杨烈,很负责任:“我成绩一直稳定,特别稳定。”
杨烈上下打量吕冬,稳定?这也好意思说稳定?他掩盖失望:“我知道了。”
计划还没开始,就要夭折。
吕冬能看出杨烈有想法,但具体猜不到,保持沉默。
领导面前,少说少错。
杨烈结束这场谈话:“表彰会时间确定,我会通知老吕,最近别去外地。”
吕冬出门,汇合吕振林,去骑自行车。
杨烈给宣传口的负责人打了电话,对方很快到了他的办公室。
“这就比较麻烦了,在咱县里还好说。”负责人皱眉说道:“一旦出了县里,很可能会上大报,他高三毕业生的身份瞒不过人,这成绩没法交待。”
“学生嘛,品学兼优最基本,品行很重要,学习成绩一样重要,学习成绩太差,社会上咋看?咱们不能不顾及。”
这话得到杨烈认可:“看他高考成绩再说。”
骑上自行车,出了镇府大门,吕振林带着吕冬来到建筑三公司的大院子,同样熟门熟路,进了一间平房办公室。
“三哥,你咋来了?”迎上来个年纪比吕振林小七八岁的中年人。
吕振林把卷起来的锦旗递过去:“老五,咱哥俩不来虚的,敲锣打鼓在县里影响不好,你收起来叫人挂上。”
吕振飞接过锦旗放桌子上:“三哥,你笑话我不是?我哪里的?能忘了根?”
有些人离开农村,就真的离开了,再也不想回去。
同样,也有人无论走到哪里,做些什么,都认为家乡才是归属地。
哪怕死了,也要落叶归根。
“冬子也来了。”吕振飞经常回去,认识吕冬:“几个月没见,又长了。”
吕冬叫人:“五爷爷。”
“坐!”吕振飞招呼吕振林和吕冬,拿茶杯冲茶。
吕冬赶紧接过来,两位都爷爷辈的,这种活自然要他这个小辈动手。
吕振飞看吕冬一眼:“懂事了。”
吕振林说道:“谁说不是。吕春和吕夏两个混小子,也都是十七八才懂事,这兄弟仨”
他又说了县里准备表彰的事,吕振飞也有所耳闻,夸奖了吕冬几句。
吕冬大多数时间都在听,长辈偶尔问,才会插话。
时间过的很快,吕振林没有多待,半下午就跟吕冬出了县城往回走。
来到刘家湾路口,一辆三轮自行车迎面而来。
车子锈迹斑斑,不大的车斗里堆着三袋子尿素,骑在车上的大女孩弯腰用力蹬,后面的小女孩往前推。
吕冬看了眼,对吕振林说道:“有同学,我说句话。”
吕振林停下自行车,吕冬下车,主动对三轮车那边打招呼:“招娣!”
听到吕冬的问话,前面的大女孩停车,直起腰。
她不长的头发在脑后绑成一个小辫,有一张瓜子脸和立体的五官,但正处于人生战痘最为激烈的阶段,额头脸颊长出一个又一个红疙瘩,有些连成片,其中几个含苞待放,红中泛白。
另外,露出半截袖的胳膊晒得通红,小臂朝上的部位可能晒得时间太长,明显爆皮了。
这让大女孩看起来有点吓人。
大女孩微微低下头,声音不大却坚定如铁:“吕冬,叫我刘琳琳,我不叫招娣。”
“知道了。”吕冬一直都这么叫,想改很难。
吕冬看向刘招娣,刘招娣头落得更低,刘琳琳只是她私下里改的,户口本子在她老子手里,又牵扯到高考,想改也改不了。
吕冬又冲三轮车后面的小女孩说道:“你是再招吧?”
小女孩十四五岁,伶牙俐齿:“我认得你,我姐班里年年考倒数第一的。”
吕冬无言以对,无从反驳。
刘招娣似乎不想让人看到长满痘的脸,低着头问:“你有事?”
吕冬哪有事,只是见到同学说句话:“咱六年同班同学,见到不打个招呼?前几天,我还看到你爸来。”
刘招娣脸色变了下,她爸对同学,尤其男同学说啥话,猜也能猜到。
男孩就那么好?自个还不够给他挣脸?干的活还不够多?还要咋样?
吕冬暗叹了口气,农村类似的家长很多,但像她老子那么明显的,倒也不多见。
“你估分了吗?”吕冬问道。
刘招娣默默点头:“嗯。”
吕冬再问:“700分?”
刘招娣突然抬头,不大的声音中带着无比自信:“最少700!”
阳光照在痘痘上,冒白的尖头更白了,刘招娣又低头蹬车:“不跟你说了,去给我妈送肥。”
“行。”
吕冬没有帮忙,也不会帮这种忙,农村普通家庭谁也不比谁活得容易。
俩姐妹一个骑一个推,继续往南走。
有黑色的嘉陵50摩托车过来,停在自行车边,问道:“吕老哥,干啥呢?”
吕振林说道:“冬子跟招娣打个招呼。”
吕冬一看,竟然是刘招娣她老子:“泉叔好。”
这辈分有点乱?
他看看衣衫整齐的泉叔,又偷眼撇了下南边的三轮自行车
泉叔好奇问吕冬:“你们说啥了?”
吕冬担心他多想:“也没说啥,就问问招娣成绩,她说有希望700分。”
吕振林不无羡慕:“明泉,了不得,这是要出状元!”
“这有啥?”泉叔根本不在乎:“就算走清华北大,还不得嫁人?生的孩子还不得跟人姓?”
对他这种人是解不开的死结:“我还不是要断根?”
吕冬无语,刘招娣放别的家里,谁不当宝贝疙瘩?
吕振林见多识广,从小在农村长大,见怪不怪,随口说道:“要孙子还不好说?你是刘湾书记,招娣大学毕业也能到个好单位,到时招一上门女婿”
泉叔愣住,猛地拍了下车把:“我咋就没想到呢!”他接着又发愁:“这劈叉妮子上大学不回来咋办?”
这话不好接,吕振林摆了摆手:“自个想去。”他招呼吕冬:“我们走。”
泉叔骑着摩托车突突走了。
吕冬用力去蹬脚踏,啪嗒一声,链条掉了。
“真倒霉!”
吕冬嘀咕一声,下车上链条,沾了一手油,去路边拽了几个杨树叶子擦手,刚擦了两把,手指背面火燎燎的。
低头一看,手背红了一片。
吕冬赶紧检查树叶,其中一片上有个不大的毛毛虫,痒辣子!
连忙扔地上,一脚踩爆浆。
“倒八辈子血霉!”吕冬轻轻碰一下,火燎燎刺痛。
这叫什么事!
回到果园,赶紧用肥皂洗手,晾干净,找来胶带,贴在手背红肿上面,忍着火燎燎的疼压结实,猛地发力撕下来。
这一下,更疼了,汗毛被粘下来不少!
连粘七八次,感觉好了一点,吕冬又找来牙膏,抹在手背上面。
等牙膏干透,拔掉牙膏,吕冬活动一下手,感觉好多了。
第27章 不能拖后腿
还有三四天,高考成绩就能查到了,吕冬这样的高中毕业生,也会返回学校,走完高中最后一段。
有很多人会选择复读。
但更多人要进入社会。
这年头,能考上大学的毕竟是少数。
像李越家这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供个高中生也不轻松。
不算粮食换来的饭票,包括吕冬在内,不少高中生每周生活费也就十几块钱,每周不足十块钱的也大有人在。
吕冬所在的青照一中今年评上了省级规范化学校,学费从500涨到800,有些复读的人,可能会做出另外的选择。
当然,吕冬不会去复读,一年时间不足以让二十多年没接触过相关知识的人,从超级学渣变成学霸。
有些人可能偏科,比如说数学或者英语不好,吕冬不存在这种现象,他绝对不偏科,因为每门课成绩都差不多。
嗯英语稍微好点,倒不是相对擅长,而是选择题比较多。
反正都看不懂,答案挑长的选就是了。
吕冬骑车从老街走,经过七叔门前时,斜对面聚集不少人,包括七婶在内,都围在那里,中间有人在发东西。
“别急,大家都有!”略显沙哑的女声从人群中传出来。
吕冬骑在自行车上够高,能看到有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在发塑料扇子。
就十几年后商场搞活动赠送的那种,这年头算个稀罕物。
拿到扇子,人群渐渐散开,里面的女人看到了吕冬,喊住他:“冬子,等等,拿着!”
吕冬停车,接过塑料扇子:“明兰姑好。”
这是本家的一个姑姑,早已嫁人,婆家是同村李家的。
吕明兰又给吕冬塞了个酒起子,说道:“拿着,这个起啤酒好用。”
吕冬扫一眼,扇子和酒起子商标明显,上面都有太平洋保险的商标。
吕明兰郑重说道:“你和你妈想上保险,一定要找姑。”
“好来!”吕冬一口应下来:“上的话肯定找你。”
吕明兰没跟吕冬多说,又凑到老街人群中,继续说保险去了。
吕冬回到果园,见时间还早,提上渔网和水袋,去了河上。
今天不算热,三角大坝附近早早坐了好几个钓鱼的老一辈。
“冬子,来晚喽。”有人说道。
这里钓鱼的都是长辈,吕冬惹不起,笑着说道:“叔爷们,你们钓,我去下游。”
他顺着河岸往北走,找适合下网的地方,没走多远,看到吕建设从河堤下上来,手里提着个直挺挺的小猪。
小猪不大,连四十公分都没有,明显死了。
“建设叔。”吕冬的目光落在他提着的小猪上:“这是咋了?”
吕建设晃了下小猪,说道:“拉稀,治不好,死了,扔河里去。”
对于沿河村庄来说,青照河还承担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垃圾倾倒场。
别的不说,吕冬之前就遇到过死猪。
吕冬忽然想到蚂蟥:“刚死?别扔,给我吧。”
吕建设正色说道:“别胡闹,病死的,不能吃!”
吕冬解释:“我用它在河里下饵,抓东西。”
“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