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锦衣玉令 >

第614章

锦衣玉令-第614章

小说: 锦衣玉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甲一,其他人都是晚辈,即便心里有疑惑,也不会在觉远面前放肆质问,只有甲一,不必留情面。

    那天甲一摔门而走的事情,觉远心中似乎有气,乜斜他一眼,说道:

    “老衲所知,也是陪侍先师时,偶然听闻。帝陵主墓室亦是第一次来……”

    甲一皱眉,“那要你何用?”

    他怕老和尚犹豫不决,故意激他。奈何觉远今日很是心平气和,“若施主不幸遇难,老衲或可为你念个往生咒?”

    “你——”甲一气得吹胡子。

    觉远却是不动声色,除了对甲一有些怨怼,他看谁都慈眉善目的模样。

    说罢,觉远不理甲一的表情,转头对赵胤道:“当年先帝设计帝陵时,曾说起阴山皇陵之巧,前室有乾坤离坎艮震巽兑八室,须经八室方能进入墓道。然而,八卦极易让人参透,不若变八为十……”

    “变八为十?”

    觉远点点头,望向主墓室,又道:“方才老衲围主墓室足测一圈,所见与当年先帝所说,略有相类。”

    他指了指深沟边的木柱,“每隔十二根方柱,便有一根圆柱,由地及天,柱擎乾坤,看上去是为美观,大气,可老衲仔细数了数,圆柱数量恰好有十根。”

    觉远所说的方柱、圆柱是围绕主墓室四周,擎在深沟一侧,用来支撑墓室的石头柱子。石柱从下往上,撑着墓室拱顶,柱身大小相同,打磨光滑,柱身上的龙凤相缠合绕,雕刻得栩栩如生,宛若一件件艺术品。

    赵胤观察片刻,确如觉远所言,每隔十二根柱头,便有一根更为粗壮的圆形石柱。

    圆柱上没有龙凤合雕,只有挖空的壁龛。每个圆柱上的壁龛都是上下两层,上方为一颗大小相等的夜明珠,下方则是安放着一盏精巧的长明灯。

    很显然,这个设计是为照明所用。

    时人将陵墓称为阴宅,看成是死后的居所,为了宫殿灯火长明,这才有了长明灯的发明。天寿山帝陵自然也有,不足为奇。

    “大师是说,这十根石柱有何古怪?”

    觉远摇头,“有何古怪老衲不知。方才瞧了片刻,也未瞧出来……”

    甲一眯起眼,不悦地看他。不过,为了不被念“往生咒”,这次他没有质问老和尚。

    却是赵胤低声道:“既然先帝同大师提到八卦,又说八卦易于参透,那帝陵的设计想必会与八卦相对应,却又不那么容易参透……”

    “十根柱子,十是什么呢?”

    “十天干。”觉远恍然大悟般想起,手指飞快地捻动着串珠,“老衲糊涂,事过多年,竟是忘了。”

    赵胤问:“何事?”

    觉远道:“王爷可还记得先帝让甲一把十天干首领印鉴交给你的时候,说过什么?”

    赵胤微微皱眉,那天先帝精神很好,说了许多的事情,但有一句,当年的赵胤用了许久都没有想通。

    先帝说:“若有一天你走投无路,这也是你安身立命之物。”

    以他当时的权势地位,如非自己作死,那能让他“走投无路”的人,大概只有当今皇帝。若要他死的人是当今皇帝,他即便有十天干在手,又有什么用?

    以十天干的力量,难不成还能对付得了帝王的千军万马不成?

    赵胤那时对先帝感激不尽,虽是觉得有些蹊跷,却也没有深想。

    “大师是说,十天干首领印鉴里有诡秘?”

    觉远摇头失笑,“非也。老衲是说,十根石柱倒是可以对应十天干。有一次老衲在旁边看先师和先帝下棋时,听来一句,十天干早晚是要留给王爷的,可那时王爷还是垂髫小儿,先帝也正当盛年……”

    先帝把十天干这个近卫组织留给赵胤没有什么不妥,可从赵胤尚在年幼的时候就盘算好了,那确实有些古怪。

    除非,十天干与赵胤有旁的关联?

    那有什么是让先帝耿耿于怀的呢?

    一个答案呼之欲出。

    “阿胤的身世。”

    甲一说着,扶刀就走,“我去看看石柱……”

    赵胤伸手拦住他,“父亲。”

    甲一回头,赵胤握住他的手腕,低低道:“我去。”

    那十根圆柱到底有什么古怪,又布置有什么样的机关,谁也说不清楚。因此,谁去看都会有风险,赵胤拦下甲一,是不愿他涉险。

    甲一眼眶发热,却是笑了。

    “同去。为夫在先帝跟前数十年,最是了解他,纵是有机关,想必也比旁人更易参透。”

    赵胤无奈,点点头。

    一行人就着长明灯和夜明珠的光线指引,走到第一根圆柱下方。

    石龛足有一人多高,人站在下方是看不到龛中情况的。

    所幸,他们下墓室的时候早有准备。赵胤抬手让谢放抬来木梯。这次,甲一不给他机会,抢着飞身而上,扶着木梯很快爬到石龛前。

    放置长明灯的是一个方方正正的石龛,除了灯盏,没有旁物,而上面放置夜明珠的却是一个圆形石龛,夜明珠的底部嵌在石槽里。

    甲一皱眉看了片刻,将夜明珠从槽中取下,再看石槽的形状,突然觉得有些眼熟。

    “如何?”赵胤扶着梯子,仰头问他。

    甲一没有说话,把夜明珠递到赵胤的手上,然后摸入怀中,取出一块玉质的令牌,慢慢地放入石槽中。

    “咔!”

    严丝合缝。

    那石槽好像天生是为玉令而凿,放入槽中恰是合适,甲一怔了怔,伸手想将玉令抠出来,玉令却纹丝不动。

    “……完了。”

    赵胤问:“怎么了?”

    甲一道:“玉令卡在了石槽中。”

    十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个排序,每个卫序各领一支队伍,队长称为甲一,乙一,丙一,以此类推。甲一多年前已经交了首领印鉴,交了权,可是甲字卫仍在他手,他放入石槽的令牌便是甲字卫的玉令。

    赵胤沉吟一下,示意甲一下来,自己爬上木梯仔细观察片刻,突然回头,目光幽幽地扫过谢放。

    “传令各卫的侍卫长,前来天寿山。”

    谢放拱了拱手,“是。”

    “阿胤——”甲一看着赵胤站在木梯上,观察着石龛里的玉令,又把夜明珠递上去,“为何突然要召回他们?”

    赵胤望他一眼,“我认为十天干玉令,便是开启主墓室的钥匙。这便是先帝留下十天干给我的真正意图。”

    四下里寂静无声。

    甲一和觉远对视一眼,沉默。

    只听得一声“阿弥陀佛”,幽幽叹息。

    ……

    十天干各有各的任务,分布各处,但谢放拿着赵胤的首领印鉴发了最为紧急的秘函召回,那无论手上有什么任务,都不可过多停留,须得马上去到指定地点。

    岂料,消息发出去的次日晌午,京中传来急报。

    ——卧病在床的白马扶舟,被人救走了。

    前来报信的人是丁一。

    他当着赵胤的面,自扇嘴巴。

    “王爷,是属下大意了。”

    一波未平,一波再起。

    赵胤脸色都变了,冷冷凝视着他。

    “大意?说说看,你是如何大意的?”

    丁一低垂着头,不敢看赵胤的表情,“来人手执玉令,说是奉王爷的命令,要把白马楫押解到天寿山来……”

    赵胤皱了皱眉头:“玉令?”

    丁一重重点头,哭丧着脸道:“与他同行的人,还有小丙。属下与小丙熟悉,便没作他想。只他们走后,越想越不得劲儿,小丙素来在宫中伴随太子,为何会领受这个命令?惊觉不好,属下连忙去寻小丙,却听说他不在宫人,去了天寿山……”

    丁一说着,看赵胤面无表情,手足都不知如何摆放,“原本属下还心存侥幸,可是一到天寿山相问,这才知道……出大事了。”

    啪!

    丁一又重重在自家脸上扇了一耳光。

    “属下罪该万死,求王爷责罚。”

    “罚你有何用?”赵胤心中风浪已涌向咽喉,几乎令他窒息。然而,形势当前,他不能自乱阵脚,哪怕再是火烧脚背,也得让自己镇定下来。

    “谢放,备马。”

    谢放应了一声,低低问:“爷,要去何处?”

    赵胤冷冷道:“缉拿人犯。”

    且不说那人手上拿的是什么玉令,劫走了白马扶舟又意欲何为,会引发什么后果,单是小丙的手上,就有一块开启主墓室所必须的丙字令。

    当年,小丙便是拿着十天干的丙字令和一张写着无乩馆地址的字纸前来京城投靠赵胤的。

    那会儿,他年纪小,少不更事,还被人当成小贼撵得满街乱跑,最后饿晕在路中间,幸得时雍所救。而时雍最初接触到的十天干玉令,便是小丙手上的丙字令。

    这些年,小丙已然成年,成为了十天干的丙一。只是,他年岁最小,大家也依然称他为“小丙”。

    多年以来,小丙始终伴在赵云圳身侧,保护太子殿下,便是他最主要的任务。其他的事情,也是因他年岁尚轻,赵胤尚未有安排。

    小丙会背叛赵胤,会背叛十天干,此事说来谁都不信,可事情却又真的发生了。

    赵胤心里隐隐有些浮躁,叫来谢放,吩咐道:“此事,我得亲自处理。天寿山这里,便交给你了。待各大卫序的侍卫长回来,你务必将他们留下。我要玉令。”

    谢放自从接下了十天干乙字令,便从魏州手上接下了乙字卫,算是十天干的骨干。他知道事态的严重性,并不多言,只点头应下。

    “属下明白。”

    “有什么事情,你找我父亲相商。还有——”

    赵胤头痛地敲了敲额头,望着守陵卫那间紧闭的房门,“我把大黑关在屋里了,你一定要照看好它。它老了,身子不若以前,牙口也不好,弄一些软和的喂它,还须注意保暖,不能冻着肚皮……”

    看主子交代大黑的事情比交代孩子还要仔细,甲一心里叹口气,内心又隐隐有些不安,不由出声叮嘱。

    “爷,属下都记住了,您一路小心。”

    赵胤点头,叫上杨斐、白执、丁一,辛二等十天干侍卫,骑马出山。

    ……

 第976章 大结局(终章)

    白雪皑皑,傲视青松。

    马蹄踩在雪地上,留下一串脚印。

    众人内心皆是沉甸甸的,因为事情涉及小丙,涉及十天干可能出了叛徒。

    “为何会这样?”

    说谁是叛徒都好,为何会是小丙?没有人能想得通。

    杨斐看一眼提问的白执,冷冷淡淡地道:“不一定是他背叛,还有一种可能是他年纪太小,被人骗了。”

    “被骗?”白执不解,“谁人能骗得了小丙?”

    小丙再是单纯,也二十岁的人了,多年跟着赵云圳行走,赵云圳精得猴子似的,他也不可能傻到哪里去。

    怎么就会被哄骗?做下这等触犯家法的事情来?

    “等找到人,就有答案了。”

    山风呼啸,树木在风中咆哮般嘶声作响,冬天里山上的天气,刺骨的冷,众人疾行而出,策马狂奔十余里地,却突然勒住马缰,停了下来,直勾勾看着前方。

    一条黑影从积雪的山上俯冲下来,摇着尾巴狂叫着扑向赵胤。

    “大黑!”

    赵胤咬牙切齿看他,额额青筋浮动,“不是让你在守陵卫不许出来吗?”

    大黑不会说话,漆黑的身影在茫茫的风雪中扎得人眼生疼。

    “回去!”赵胤气极,拿雪团丢它。

    大黑不退不走,看赵胤转身要上马,又窸窸窣窣地跟上来。

    它老了。

    没有以前那么大的脾气,性子却比以前更犟了。

    赵胤知道它想干什么。

    “你腿软不好,眼神不好,嗅觉也不好,你去帮不了我。”

    大黑的眼睛里流露出伤感,以至于侍卫们都觉得赵胤这句话太伤狗子的心了。

    即便大黑老了,但它还是黑煞啊。

    “爷……”白执低声唤了一下。

    看赵胤不吭声,他伸出胳膊,“要不,我抱着它?”

    赵胤一言不发地看着大黑,那沉郁的面孔,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大黑却不管不顾,吐着舌头,腆着脸围在赵胤的马边,绕着圈圈,跑得极快,好像是想向他展示自己强劲的体魄。

    这些日子,它都跟着赵胤,一人一狗几乎形影不离,比孩子在身边的时间都长。

    赵胤终是不忍心,蹲下身,拍拍肩膀。

    “上来。”

    大黑欢快地扑上去,两只前蹄搭在赵胤的肩膀上,由着他抱上马,坐得规规矩矩。

    带着狗,赵胤不敢跑那么快,到底还是耽误了时辰。

    幸好,他要的答案没有等得太久。

    一群人尚未入京,就在官道上碰到了几个出京办差的锦衣郎,带队的人是盛章,随行的除了周明生以外,其他几个也都是熟面孔。

    看到赵胤一行,盛章等人连忙勒住马绳,就要下马拜见,却被赵胤制止。

    “无须多礼。”

    大家都很忙,就不要浪费时间了。众人心里都这么想,盛章一笑,连忙谢过,又道:“王爷不是去了天寿山修陵,怎会突然回京?”

    也是因为熟悉,他才会有此一问,赵胤也没有瞒他,说起小丙的事情,顺便探问行踪。

    岂料,盛章愣了一下,看看身侧的人,便拱手道:“不瞒王爷,属下正是要去接人的。”

    小丙晕倒在离京城约摸六十来里地的旬庄。

    赵胤和盛章等人赶到的时候,他方才苏醒不久,身子甚是虚弱。守在小丙身边的人,是旬庄的里正,一个五十来岁的干瘦老头儿,正是他派人前去京中报信的。

    小丙中了毒,但大夫看过并不致命,只是一种普通的蒙汗药,外加一些泄药,把他拉得整个人虚脱……

    门扉一开,院子里传来一声狗叫。小丙听到赵胤的脚步声,人已经紧张得缩了起来,待帘子一动,赵胤的身影随冷风而入,小丙直接打了个哆嗦。

    大黑跟在赵胤的身侧,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