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衣玉令-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雍低下头,一言不发。
“公主误会民女了。”
“误会?哈,你个贱人怎好意思说误会?”
赵青菀还没说完,这时,皇贵妃走了出来,沉下眉,不悦地看她,“怀宁,你都快出嫁的人了。说话怎的还这般没有分寸?”
赵青菀最近在宫中的日子并不好过,整日削尖了脑袋想让皇帝免她远嫁兀良汗,为此,一直在讨好皇贵妃。
可是,遇上时雍,她忍了许久的坏脾气就按不住了。
“娘娘,这贱人狡诈多端,心肠又歹毒,你可万万不要被她骗了呀。”
“怀宁,宋姑娘是本宫请来的客人,不得胡说。”
“娘娘!”赵青菀气得七窍生烟,感觉平常对皇贵妃的讨好都喂了狗,她气咻咻地指着时雍,“她就是个下贱的女子,怎配与娘娘同屋而处?娘娘,你赶紧把她打发走……”
看赵青菀发飙,时雍越发心平气和。
一转头,她朝皇贵妃安安静静地行了个礼。
“娘娘,怀宁公主不喜看到民女,那民女就不再叨扰了。大过年的,没得为娘娘惹来晦气。”
皇贵妃眼下心情不好,听不得晦气二字,也没有好脾气再应付赵青菀。
一听这话,脸拉了下来。
“除夕之日,怀宁公主口出恶言,不敬神灵。罚足宫中三日,抄经百遍。下去吧!”
皇贵妃是出了名的脾气好,不爱动气,赵青菀怎么都没有想到,刚来请安就惹她动了怒。
“娘娘!”
“还不快去,你是要逼本宫重罚吗?”
赵青菀恶狠狠地看着时雍,时雍也恰好抬头看她,那眼中狡黠之色,便被赵青菀看了个明明白白。
“贱人,你又陷害我!”
时雍朝她淡淡一笑,眼色意味深长,声音却很弱:“公主何苦冤枉民女……”
皇贵妃脸上的郁气掩饰不住了。
“怀宁!”
“有你的。”赵青菀狠狠咬牙,拂袖转身离去。
要知道,时下之人有许多忌讳。除夕之日,不可说脏话、怪话、不敬之语,无论大人小孩,都要说吉利话,时人认为,若是除夕当天骂人,来年会口舌不断,是非不少,家宅不宁,还会为来年带来霉运。
时雍一激,赵青菀就撞了枪口。
斜睨着她的背影,时雍压低了声音。
“多谢娘娘为民女做主。”
皇贵妃长长一叹,“你也怪不容易的,走吧,吃茶去。”
——————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宫中的夜宴时雍没有机会参与,在东宫苟了几个时辰,再次见到赵胤已是华灯初上的时分。
赵胤仍然是离开时的那身飞鱼服,龙章凤姿,风仪夺目。走近她时,衣袍飘动间,有一股子淡然的酒香。
“大人喝酒了?”时雍眉尖儿微蹙。
“一点。”赵胤看一眼她身边的赵云圳,一双略带酒意的眼,幽深得如同夜下深海,莫名有一种威压感。
“戌时三刻,太子殿下该歇了。”
赵云圳正在玩时雍为他做的飞镖,兴奋得很,闻言不悦地哼声。
“今夜不是要守岁么?我不睡。”
赵胤皱眉:“小孩子守什么岁?”
赵云圳手一顿,警觉地看着他,鼻子皱了皱,“阿胤叔,你是不是想等我睡熟,把阿拾偷走?”
时雍无言,有点想笑。
赵胤脸色不好看,可是他的表情,却仿佛是让赵云圳猜中了。
…………
二人的除夕变成了三人的除夕。
午门外,有礼部组织燃放的焰火表演,街上各处都挂着样式繁复的花灯,在宫中时没有感受到的年味,出了宫,居然有了很强烈的感受。
三人身着便装,赵胤牵着一匹马,赵云圳坐在马上,时雍跟在赵胤的身边,边走走看,笑意盈盈,有一种放下牵挂,和爱人一起赏盛京年景的惬意。
在他们的前后左右,朱九、许煜、白执、小丙、秦洛……至少十几个侍卫,眼睛都不敢眨。
若非赵云圳死活要出宫赏灯看焰火,原是不用这么大阵仗的,可这孩子在宫中憋了太久,都快要哭着央求了,赵胤终是没能忍心。
赵云圳小的时候,赵胤会把他驮在脖子上看花灯,现在他长大了,便牵了马来驮他。
“阿胤叔,快看,那个焰火,哇……”
“炸了!炸了!”
“好漂亮的焰火!阿胤叔,比昨年我们看的还要大朵!”
小孩子就是小孩子,看得目不转睛,还不时地招呼身边的人同赏。
赵胤没有心思欣赏焰火,为了满足太子的过年心愿,他必须时刻注意着身边的环境,便是连时雍,他都没有多余的精力去看顾。
今夜,天子会登高城楼,与民同乐。
大街上人头攒动,人们纷纷往午门地方向涌过去,欢声笑语地作揖问好,人声鼎沸,一派喜气。
远处的焰火照亮了天边,巍峨皇城,禁宫皇权,全在焰火的背景里,漂亮得不得了。
赵胤突然按住马头,皱眉对赵云圳道:“前面人多,不往里挤了。”
赵云圳看了一眼,有些遗憾。
“可是,那边才好看呢。还能看到父皇。”
赵胤侧目望他,“你何时看不到他?”
“不一样嘛。”赵云圳撅着嘴巴,又望城楼望了一眼,“那好吧,我们去人少的地方看。”
“阿拾想去前面看吗?”
“不必了。”
时雍知道赵胤是担心太子安全,随着众人的目光,望城楼望了一眼。
突然,耳边传来鞭炮炸裂的声音。
砰砰砰!
砰砰砰……
一串鞭炮不知谁丢入人群里的,就在他们身边炸开,溅起硝烟阵阵,赵云圳赶紧掩上耳朵。
“嘶——”马儿的尾巴被鞭炮炸中,在这一串急促而密集的鞭炮声里,受了刺激的大黑马突然地尥了蹶子,然后又嘶鸣着,高高翘起前蹄,惊慌失措地往前跑。
“保护少爷!”
赵胤沉声命令着,猛地一把拽住马儿的缰绳,身子矫健地飞跃而起,一个翻身就跨坐到了马背上,将赵云圳紧紧束在怀里。
“驭——”
场面一时惊乱,侍卫们围了上来。
赵胤试图制止受惊的马儿,可是那马儿却像突然发了疯一般,不听招呼,疯狂地往前奔跑起来!
------题外话------
晚安哟~~明儿见,
PS:谢谢fans姐的打赏,比心~~也感觉各位小姐妹们,锦衣玉令因你们而精彩,么么~~
第393章 冷箭刺杀
节日的喜庆和欢愉被惊马冲散,两侧观灯赏焰火的百姓尖叫着四处奔散,手上的花灯丢弃了,冲天炮飞错了方面。
一时间,叫的,骂的,搅得场面混乱一片。
赵胤所骑的这匹大黑马不是他的战马,而是东宫专门驯养来给太子使用的,比他的战马要矮上一截,按说这马不难驯服,可今儿这匹温驯的矮脚马挨了一下炮仗却像是吃了疯药一般,赵胤几次制止都停不下来,嘶鸣着直往城门的方向冲过去。
天空中,焰火绽放。
乌云压顶,硝烟阵阵。
此时,光启帝刚刚登上城楼不过片刻工夫。
他的身边站着是皇贵妃谢氏,背后还有陪御驾一起登城的朝廷大员、皇亲国戚和嫔妃公主。
城楼上的妖风很大,将光启帝的明黄大裘高高鼓动而起,大臣和勋贵嫔妃们正在赏焰火,听到马嘶和吼叫,一时讶异,纷纷往远处那混乱的人群望过去。
“来人,去瞅瞅,发生何事。”
这时,一个人突然惊恐地大叫。
“陛下,那是太子殿下的马……”
“太子爷也在马上!和大都督一起?”
“太子爷!”
“这是发生甚么事了?”
“陛下,好像是炮仗惊了马。”
光启帝远眺片刻远处,淡淡道:“众卿不必惊慌。有赵胤在,不会有事。太子从小野惯了,让他受些教训也好。”
明眼人都看出来了,皇帝对赵胤是全然信任的,把太子殿下完全交给他也不管,哪里是有疑心的样子?
这话一出,便是前阵子惹得众臣在私底下议论不已的大都督和定国公陈宗昶的矛盾,也悉数化为无形。
赵胤有皇帝的恩典,又得太子爱戴,何愁来日不能权倾朝野?
众臣看着光启帝淡然的脸,满口是笑的附和着,又说了许多的吉利话。
突然,光启帝的面色一变,猛地跨前几步,双手撑在城楼边,往外望出去。
“不好!有人刺杀太子!”
皇帝声音尚未落下,只见一支支箭矢从暗处腾空而起,朝马背上的赵胤和赵云圳疾射过去,而那些隐在百姓中间的刺客也从人群里蹿了起来,拦在侍卫们的身前,抽出携带的刀剑就厮杀到一处。
凌乱的蹄声踏得人心慌意乱。
刺客们迅速朝赵胤和赵云圳逼近——
瞧那些人身手,全是练家子,而且看情形分明是早有准备,密密麻麻地涌上来,人数之多,一时竟数之不尽,让人顿时产生了一种错觉,仿佛城外百姓全部成了刺杀的敌人。
人群里受惊的百姓四处逃窜,尖叫。
有人粗着嗓子在大喊。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壮志不惧死,敢教天下换王旗!”
“杀了太子,大晏天下就是我们的。”
急促的脚步声越围越近,赵云圳仿佛想到东宫之变那个夜晚,那些为他而死的人。赵云圳额头浮上细汗,紧张地坐在赵胤的身前,抽出一把小短刀。
“阿胤叔,我不愿拖累你。我已长大,可以杀敌——”
“闭嘴!”赵胤抽出绣春刀,将飞来的箭矢砍出身侧,朝抢步上前的朱九和许煜等人厉色道。
“注意冷箭!”
“大都督,你带太子先撤,我们殿后!”
四周被人团团围住,连马儿都是疯的,往哪里逃?赵胤冷漠的视线望向了紧闭的城门。
电光石火间,刀剑相向带来的杀戮声早已冲破焰火带来的硝烟,传到了城楼之上。光启帝看到了几次险此丧命在对方冷箭下的赵云圳,也看到了生死之间挥刀护住杀子的赵胤。
他双眼一片赤红,在群臣惊恐地瞬间,果断下令。
“靳新,传朕口令,打开城门,救太子——”
“陛下!”
侍立在旁的年轻侍卫官怔了怔,按住腰刀,没有做出反应,大臣们便已尖声阻止。
“陛下,不可……”
此时,城外全是黑压压的叛堂和百姓,谁知道这些百姓里隐藏了多少刺客,又会不会乘乱入城?
大开城门,那不是置陛下的生死于不顾吗?
皇帝的生命重于泰山。
户部尚书杨荣赶紧上前拱手:“形势危急,请陛下速速回宫避险,再派五城兵马司和羽林卫金吾卫去捉拿刺客便是。”
“荒唐!”
光启帝满脸怒容,目光穿过人群落在赵云圳和赵胤的身上,手指下意识地握紧。
“天子跟前,皇城脚下,居然有人敢行刺太子?你竟还让朕坐视不管,回宫避险?那是朕的儿子!”
赵胤尚且可以为了护着云圳不顾生死,他这个亲爹却要回宫躲避?在几个大臣的轮番劝说下,光启帝勃然大怒,痛斥众人,直接从一个侍卫身上抽出腰刀。
“朕岂是贪生怕死之人?”
他重重咳嗽几声,不顾劝阻,大步走下城楼,走到城门,大声喝令。
“开城门!抓刺客,救太子!”
老臣们汗水都急出来了,如今外面形势不明,突然开城门无异于自乱阵脚,给刺客空子钻嘛。
可是不开……
皇帝亲口下了命令,何人又敢违背?
在这座皇城里,皇帝的贴身侍卫大概有一千余人,可今夜在这城门口的远远大约只有四十人左右。年节当前,今儿是除夕夜,宫中值守也是轮班,较平常更为松散,城门处此时的守卫也只有三十余人,加上城外的人,左不过百十来人。
众臣认为,当务之急,是调来别处的侍卫和京中兵马紧急援助,抓叛党刺客,而不是让皇帝孤身犯险。
然而,赵炔亲眼看到外面的形势,哪里能等?
“朕的话,没有人听了吗?”
看皇帝举起了腰刀,仿佛要将不听命令的人斩于当场,侍卫官晏靳新便立马冲了上去,指着城门的守备将军。
“陛下有令,开城门!”
侍卫官是皇帝身边的侍卫长,一般由公、侯、伯、驸马都尉等勋戚担任,这位侍卫官晏靳新便是先帝的亲妹妹大长公主赵梓月的亲孙子。
晏靳新武功高强,是光启帝身边的心腹之人,他一道厉吼,守城兵士哪里敢等?
“哐——啷——”
城门洞开,声音刺入耳朵。
赵炔隔着城墙也能听到外面的厮杀声,心急如焚,门一开,就提刀要冲出去,晏靳新带着十来名带刀侍卫紧紧跟了上去……
而其他人则是张罗着叫来守卫增援。
城外的人群早已被冲散了,不知是鞭炮惹燃了店面,还是有人刻意纵火,一片火光冲天而去,混乱的人群攒动如蚁,四处逃命。
朱九等侍卫正将赵胤和赵云圳护在中间,城门一开,他们就发现了。
“大都督!快带太子入城躲避。”
赵胤侧目一望,单手握住绣春刀,另一手将赵云圳挟在腋下,披氅一裹,一个飞掠朝城门疾驰,“掩护!”
“是!”
“领命!”
疯马已经弃了,但是赵胤脚程极快,在人数中几个起落,凌厉异常,完全让人看不出他是一个腿脚不便的人。
此处离城门不过十余丈,若有人想刺杀太子,这便是最后的机会,赵胤十分小心地护住赵云圳,直到纵身入城,冲到赵炔的面前,看到那一队队刀剑出鞘的侍卫守在皇帝身边,这才稍稍放心。
“陛下!”
赵胤来不及请罪,也来不及多说,将赵云圳塞到光启帝的面前,一拱手,便急快地一个转身。
“臣去捉拿刺客。”
不仅捉拿刺客,他还顾及着时雍的安危。
因此,一出城门,赵胤便走得很快,根本没有去想背后的事情。
哪里会料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