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回档完美时代 >

第4章

回档完美时代-第4章

小说: 回档完美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语因为爱好学的原因,他的成绩一直不错,始终保持在110分左右。

    相比之下,英语成绩就比较一般,但因为英语考试大多数都是选择题,就算不会做瞎蒙仍有得分几率,所以陈宇的成绩也一直稳定在110分上下,偶尔能突破120,也算非常不错了。

    现在翻看高中课本,陈宇对语更有信心了。

    一来是自己比上一世多了10年的学积累,二来,前世的他成功考取公务员,高中语积累的词汇辨析能力,在语言分析模块里帮了大忙,让他以优秀的行测分数成功上岸。

    如今,这份积累又反哺到语学习上,俨然形成了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闭环。

    至于英语,陈宇能在对语法一窍不通的情况下考取不错的分数,法宝只有一个单词!

    高中三年的早读课晚读课,就算是机械式的记忆,也让他把六本书上的单词记得滚瓜烂熟,语感也培养了一些。

    而到了大学,这份语感又在四六级考试中得到巩固加强,所以,即使毕业后几乎没再碰过英语,陈宇现在拿起高中的词汇,也觉得难度一般,只要给他两个月的时间,就能保证成绩恢复甚至超过当年。

    轻而易举搞定了语和英语,陈宇松了一口气,拿起了数学课本。

    之所以把数学放在最后,是因为这是他最有把握的科目,前世,他虽然不偏科,但是数学成绩的优异,使得其他表现平平的科目就有些不够看了。

    在数学大比分的优势下,他在高一结束后,轻松从重点班升入对比班。

    此后,数学成绩还在稳步提升,到了高三,这门科目基本上已经垄断了全班第一,在这个以题目刁钻著称的省份,成绩一直稳定在120分以上。

    可陈宇万万没想到,10年后再回高中,语英语没有难倒他,却是自己最得意的数学成为了拦路虎

    这感觉,竟然像老婆给自己戴了绿帽子一样!

    他有点想骂娘!

    其实仔细想想,也不难理解。

    相比于偏向记忆的语和英语,数学本就偏重理解,知识点又多又复杂,本来就需要常温常新。

    况且高中毕业后10年,他对英语和语还时有涉及,数学却再没沾过。现在翻看课本,看着那些函数、排列组合、双曲线,自然觉得恍如天书。

    陈宇十分不爽。

    这时不免后悔,当年为什么凭着一腔热血,学了个狗屁蛋子新闻专业。要是学个理工科,现在也不至于栽在数学上。

    真是一失足成千古恨!

    把数学课本又翻了一遍,还是一知半解,陈宇认命了。

    能怎么办?重头学呗!

    他叹了口气,起来活动了一下,又一头扎进了课本中

    董秀英一个多月没见大儿子,很想和他说说话,但看他这么用功看书,自然是不敢打扰,连小儿子也赶得远远的。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了12点

    陈宇半点不觉,仍旧沉浸在数学的世界里。

    这下,董秀英看不过去了,生怕儿子身体吃不消,赶紧叫他吃饭顺便休息一会儿。

    陈宇答应一声,这才发现已经竟然一连学了三个多小时,而且还一点都不觉得累。

    他很意外。

    想前世自己当了外人以为喝茶看报的公务员,其实工作并没有外界想象的轻松,半天半天坐下来,就觉得腰疼脖子酸。

    如今,专心学习起来非但可以精力长时间集中,甚至连半点疲劳的感觉也没有。

    陈宇当然非常惊喜,推断出,自己的思想和意识停留在前世的28岁,但这具身体却仍属于2009年的17岁,各项机能比前世那个已经走下坡路的自己,要好很多。

    他不禁感叹:年轻真好!

    午饭很丰盛,豆角炒肉、蒜台炒肉、茄子炒肉各种炒肉,还有一大盆排骨汤,一碟鲜嫩的素炒小青菜,绝对是两个人带一个小孩吃不了的量。

    陈宇很知道妈妈的风格,笑道:“妈,我们吃完这顿,是要去逃难吗?”

    董秀英嗔怪一句,笑着说:“你在学校本来就吃不了什么好的,在家还这么用功,当然要补一补。先喝一碗汤,妈从上午就开始炖了,这肉都烂了。”

    关于喝汤吃肉的问题,陈宇和董秀英争执了多年,不分胜负。

    陈宇一向只喝汤,不吃炖汤的肉,觉得没味道。

    但董秀英坚持汤和肉要都吃了才算把营养补足,虽然陈宇坚决不听,但二十几年也从未放弃过。

    现在,陈宇仍是觉得排骨汤里的排骨和鸡汤里的鸡难吃得很,肉又老又柴又没味,但却没有执着,而是在妈妈的劝告下,把一大碗连汤带肉吃了干干净净。

    董秀英十分高兴,又要去添,被陈宇赶紧拦下来:“先吃饭,吃完饭我再喝一碗!”

    董秀英自然说好,兴冲冲给儿子盛饭,恨不得把碗给压爆。

    陈宇苦笑:世上只有妈妈好!

 7。学习机器

    饭桌上,母子俩聊了很多,从暑假长短、学习累不累,到学校里发生的事,考大学有没有信心等,基本上都是董秀英在问,陈宇在答。

    他一向是懂事听话的孩子,又因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和妈妈亲近,常年都有说不完的话。

    如今,他带着离奇的际遇回到少年时代,看着比2020年要年轻很多的母亲,心中感慨良多,自然更愿意和她谈心,好像这时多说一句话,10年后的自己就会少一分遗憾似的。

    上一世,17岁的陈宇自然不会想到,自己会在10年后和母亲产生隔阂。

    因为一场婚姻,因为所有人习以为常的婆媳矛盾,更因为那个莫说自己,就连妻子也无法摆平的惹事精丈母娘,母亲被自己看似成功和美,其实也鸡飞狗跳的婚后生活越推越远。

    现在,时间回到了2009年。

    现下的董秀英,还是陈宇心中那个对他毫无保留,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妈妈,甚至连弟弟出生后,他仍能确定自己在妈妈心中的分量,要比那个小屁孩要重得多。

    他并不霸道,也没想过争抢,只是在有过失去以后,他才知道曾以为理所当然的爱其实并非天长地久。

    如今他告诫自己,应当要珍惜。

    所以即使已经吃撑了,但陈宇还是笑意盈盈,把油腻的排骨汤再盛了一碗。

    饭后,陈宇本打算睡半个小时,但一觉醒来却已经是下午三点。

    他低估了自己这副17岁的身体的调节能力,28岁的那个午睡超过半小时自动醒来的生物钟,早已经失去了功效。

    董秀英已经出去干活了,连弟弟陈柏也带了出去,似乎是觉得大儿子太累,所以特意留个清净的环境给他休息。

    陈宇笑了笑,在客厅的竹床上吹着夏日午后的过堂风,觉得十分惬意。

    他把课本搬了出来,又开始了绞尽脑汁的钻研。

    不知不觉,两个小时过去了,太阳仍高高地悬在天空。

    董秀英从地里回来,身上都是汗。

    明明自己去干农活,却心疼儿子,她道:“阿宇,休息会儿吧,在学校都那么辛苦了,在家里别那么累!”

    陈宇笑了一笑,问她干什么去了,得到回答是到田里除杂草。

    他明白过来,算时间,马上就要收水稻了。

    只有2个礼拜的暑假,还有一大堆书和知识点需要从头开始学习,陈宇自然不会分不清轻重,用宝贵的时间帮母亲收割稻子。

    其实这两年,村里的水稻收割已经开始了从人力向机械的转变,一亩地只需四五十元,就能在收割机的帮助下半个小时内收割完毕,比原先的人力收割要快上不知多少倍。

    当然,要让家庭年收入可能只有几千块的农村人花两三百块钱收割水稻,自然是不现实的,更何况光靠家里务农,根本剩不了几个钱。

    之所以收割机会在筠州市有市场,是因为本省靠近沿海发达省份,几乎所有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

    这样一来,一方面家庭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面,女人光靠自己也干不起地里的活,所以才在每年夏秋两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专业的收割机队伍便不知从哪里出发,驶入了一个又一个乡镇,把连片的金黄的稻田绞成秃子。

    以陈宇的见识,这自然是一件好事。

    只是自幼看着父母在几亩薄田里劳作,一年的辛劳也堪堪维持家里的生计,他就明白,想要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想要摆脱这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宿命,只有努力学习。

    前世的他明白这个道理,如今更加明白。

    下午六点,太阳才悬在了西天,即将落下去。

    学了一天,陈宇这时才有些疲倦,起来松松筋骨。恰好母亲要去菜园,他颇有兴致,提出要一起去。

    董秀英欣然同意,母子三人便一起迎着夕阳,穿过金黄的稻田小路,来到了深处的菜园子里。

    一路上,不少乡亲来来往往,陈宇也十分懂礼数地和大家打招呼。

    有这么成绩优秀的儿子在身边,董秀英是非常骄傲的,原本就外向的性格这时更显得活络,说话的嗓音又高了几度。

    陈宇看破不说破,脸上挂着笑。

    晚饭在陈宇的再三嘱咐下,董秀英才放弃了再做一桌子菜的打算,而只是把中午的剩菜热了热,又炒了个蔬菜就作罢。

    吃过饭,陈宇洗漱完毕,陪母亲说了会儿话,就又钻进房间一边吹电扇一边看书,不知不觉就看到了十一点多,这才关灯睡觉。

    经过一天的硬啃,陈宇被数学打击的信心已经回来的几分,虽然学得不算顺利,但最起码,他的数学基因还是在的,很多知识点理解起来并不难。

    按照他现在的速度,一个礼拜差不多就能把现在已经学过的数学知识啃下来,再买几套数学卷子,开启刷题模式,应该不成问题。

    即便这样,他还是觉得时间不够用。

    因为除了语数外,还有化学、物理、生物三门课程,需要他去攻克。

    前世,三门副科他也就化学还算不错,生物很一般,而分数最多的物理则最差。也正因为理综的拖累,他才在三门主科考到350分的情况下,分数才刚刚达到一本线,说起来难免遗憾。

    如果说对数学,因为兴趣和能力尚在,他即便重新学过也仍有七八成把握,那么物理,就真的需要他全神贯注、下足苦工,才可能实现力挽狂澜。

    陈宇知道,他还需要更努力。

    于是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他就已经抱着英语课本爬上了楼顶,开始了典范似的刻苦诵读。

    董秀英照常一早去河边洗衣服,发现儿子比他起得还早,吓了一跳。在否认了儿子已经走火入魔的想法后,她深刻认识到,高三的压力真的非常重,而儿子的自觉和努力真的非常了不起。

    她暗暗下定决心:今天要再给儿子炖一锅排骨汤。

    陈宇

    真没想到回这一趟家,最大的压力不是学习,而是那深沉的母爱和油腻的各种大补汤!

    陈宇哭笑不得!

 8。卢宝平的疑问

    一连几天,陈宇都是五点半起床,十一点睡觉,中午再补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的午觉,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把自己关在房间里看书。

    要说学习之余的活动,除了每天陪母亲去趟菜园子,就是每隔一天去一趟镇上网吧,看看未来老婆有没有通过他的好友申请。

    然而一个礼拜过去了,申请始终没有通过,万幸的是也没有被拒绝。

    陈宇便安慰自己,她肯定是忙着学习,根本没有时间上网。毕竟按推算,现在的叶嘉言已经随母亲住进了继父家。

    他知道现在那个家里是有电脑的,不过并不属于叶嘉言,而属于她那个不同父不同母的网瘾弟弟。以老婆的性格,在如此排斥这个重组家庭的情况下,自然不愿意去碰任何不属于她的东西,所以不上线也很正常。

    毕竟这还是2009年,智能手机虽然已经面市,但并未成为主流。所以陈宇有理由相信,叶嘉言现在用的手机只是个能打电话的功能机,那么一直没上线,也能说通。

    他不愿意去想,叶嘉言拒绝了他的好友申请后,他该怎么办。

    因为此时的他,根本毫无办法。

    他只能等。

    既然多思无用,他只能收起心绪,将所有的精力再次投入到学习上来。

    这时,董秀英的手机接到了一个电话,来自陈宇高二的班主任卢宝平。

    这个电话来得突然,连陈宇也不知道缘由,只能老实接听。

    “陈宇,期末考试的成绩已经出来了,你各科发挥都还算正常,唯独最后一科英语才考了56分,完全不是你的正常水平。我打电话就想问问你,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56分!

    陈宇松了一口气,算是达到了自己的预想水平了。

    毕竟选择题全靠蒙,能有这个分数已经很不错了。

    他的思绪快速转动,说:“卢老师,不好意思,是我考砸了。当时突然肚子不舒服,所以影响了发挥,给咱们班拖后腿了。”

    电话那头的卢宝平有些错愕,没想到一向木讷的陈宇,一句话就把这件事上升到了班级荣誉的高度,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他忙道:“这倒没事,我就是觉得奇怪,所以打电话问问你。好在你其他几科都考得不错,虽然名次下滑了快20名,但也没有落到重点班去。开学之后,还要加油!”

    陈宇自然连连称是,又说了几句客气话,就挂断了电话。

    董秀英一直在旁边,忙问什么事,脸上挂着紧张。

    陈宇怕说出事实让她担心,就笼统地说了一句,英语没考好,班主任打电话过来嘱咐了几句。

    董秀英这才放心。

    她当然想不到一向懂事的儿子,会有100多分的选择题全靠蒙这种壮举,自然相信只是没考好的话。

    再回想这些天,陈宇的刻苦程度前所未有,董秀英之前就觉得奇怪,到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儿子是因为没考好,所以才这么用功,想赶紧赶上来。

    想到这,董秀英连忙安慰他,让他千万放松心情,就算高考考得不好也没关系,还提到了不知道哪儿听说的,高三学生压力太大跳楼的事情。

    陈宇哭笑不得,意识一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