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看见状态栏-第8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命关天。”周军言简意赅的解释了一下自己紧急召回他的理由,“徐医生呢?”
“她说先去看看柳院长……”孙立恩摊了摊手,反而问道,“这两天,柳院长没来急诊科盯着?”
“他要是能过来盯着,他就不是柳平川了。”周军明显对老柳同志消极怠工的行为很不满。“就盯着他那一亩三分地,一天到晚和科里的医生搞什么研究座谈会。学术型的院长毕竟是搞学术的,你让他一门心思扑在临床上,他也不习惯。”说到后面,周军竟然反过头来开始替柳平川说起了好话。
不过这也能从另一个角度证明周军现在身上的压力究竟有多大。当初宋院长的工作调整,明显已经考虑到了周军年资还不够深,恐怕难以服众。因此才把柳平川从他的神经外科“流放”到了急诊来。只是这个帅气的中老年妇女恐怕没想到,自己忙于各种会议的时候,柳平川这个老小子竟然敢阳奉阴违,死皮赖脸的赖在神外。
柳平川来了这么一手,其实倒不是对周军有意见。他只是放不下自己一手带起来的科室罢了。可柳平川唱的这出戏,直接后果则是把周军一个人架在火上烤。他倒是痛快了,可周军却急的一把一把往下薅头发。要不是过去几年的成绩打底,再加上有老刘同志的支持,只怕下面的医生们早就准备造反了。
“周老师,您昨天电话里说的病人……”这种医院运营上的事情,孙立恩插不上手,他对这些事情也没什么兴趣。只不过,周军是他的带教老师,以后还将是他的直系师兄。于公于私,孙立恩都得替他做点什么才好。而现如今,孙立恩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尽一个医生的本分,好好给病人治病了。
“这个病人嘛……”周军叹了口气,“很麻烦。”
“病情很严重?”孙立恩对此倒是有些心理准备,要是病情不严重,周军也不至于急哄哄的把自己从宁湖边上一个电话叫回来。
“某种意义上来说,很严重。”周军拿出了一个病历夹,递给了孙立恩。“神内那边请黄主任看过了,他也没什么头绪。影像科从昨天到今天,查了两遍ri,没有信号增强,他们也不知道这个病人有什么问题。”
孙立恩打开了病历夹,内容他昨天晚上大概看过了一遍。
患者叫杨建强,34岁。两天前因为高热被送入了刚刚重新开始运转的第四中心医院急诊室。经过发热门诊的仔细筛查后,排除了禽流感的嫌疑,随后转入急诊室进行救治。
患者自述,从一周前开始发烧,期间多次服用退烧药但效果不佳。同时,患者还有乏力和视力模糊超过20天的症状。经过眼科会诊,确认患者眼球结构正常,眼科给出的会诊意见是,考虑神经系统问题。
急诊科接诊后,首先将患者定为二级病人,并且开始了一些列检查。但血常规和免疫学检查都没有异样。除了肝功略高外,唯一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患者在一年前接受过治疗白血病的骨髓移植术,因此他的cd4淋巴细胞含量比正常人低出许多,检查结果为157ul,提示免疫系统受到了重度压制。
在确定患者cd4淋巴细胞数值低后,急诊科方面立刻对患者进行了hiv抗体检测,结果确定为阴性。周军判断,患者的免疫系统被重度抑制是源于患者服用的抗排异药物所致。
咨询了血液内科的意见后,急诊将患者原本使用的免疫抑制剂调整为吗替麦考酚酯,甲泼尼龙和巴利昔单抗的三联抑制方案。但调整过的免疫抑制剂方案仅仅是将患者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碱性磷酸酶等指标降到了正常。患者仍然持续发热,乏力和视力模糊的现象并没有好转。
而就在周军和孙立恩打过电话之后,患者出现了新的症状——意识模糊。
“这应该就是神内管的啊。”孙立恩看着厚厚一叠检查单据犯起了愁,“神外不收?”
“黄主任说,他也没什么头绪。”周军苦着脸摇了摇头,“我们正在考虑,要不要干脆把病人的检查样本送到学院里去,做个ngs检测。”
ngs检测是现代医学中非影像检查的最后手段。用上了这个手段,基本上等于医生们投降认输——对不起,我实在是不知道你究竟被什么东西感染了,所以我们打算把七千多种已知病原体全部测一遍,看看你究竟中了什么头奖。
“患者能承担这个费用么?”孙立恩皱了皱眉头,患者一年前刚刚进行了骨髓移植,这治疗一套下来价格可不便宜。一年中持续服用抗排异药物,对不少家庭也是相当沉重的负担。ngs检查成本极高,他们未必承担得起。
“所以是正在考虑。”周军叹了口气,自从当上这个副主任之后,他过去几天叹气的次数可能比前半辈子加在一起还要多,“刘老师说,你对于这些比较麻烦的疾病有自己的独到看法,所以我想让你先来试一试。”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拥有状态栏的孙立恩确实比ngs好用的多,孙立恩牌检查仪最大的好处主要是便宜。挂个号10块钱,患者只要有医保,那自己承担的部分就只有28元左右。比起ngs一套检查五六万起步,而且医保一分钱都不报的价格,孙立恩可真是便宜多了。
“我试试看吧。”遇到这种大佬们都搞不定的案例,孙立恩自己心里也很没谱。进入抢救室看病人以前,他还特意问了一句,“袁平安看了没有?他怎么说?”
“袁医生倒是来看过了。”周军皱了皱眉,“他研究了半天之后,说要去查查资料。结果从昨天晚上查到现在,还是没有个结论。”
查资料?孙立恩心头微动,估计袁平安已经有了怀疑方向。他准备看过患者之后,再去和袁平安碰个头,看看他有什么看法。
“杨建强,男,34岁,脑部多发性占位。”孙立恩走进抢救室,发现患者的状态栏上跳出了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症状。
第十章 谈话
脑部占位?孙立恩揉了揉自己的眼睛,状态栏的显示没有变化。那行飘在患者头上的状态栏,确实是这么说的。
搞什么?孙立恩又拿出了核磁共振的检查报告,上面的图像清晰表明,患者脑部并没有什么异常状况。
昨天下午三点做了一次核磁共振,没有检查出任何异常。今天早上九点再做了一次,仍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而九点三十分左右完成了检查后,周军根据风湿免疫科医生们的意见,调整了患者用药……
调整用药的五个半小时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才会导致这种变化?孙立恩皱起了眉头,不需要状态栏提示,他也能猜到这大概就是面前这位患者的主要病因。至少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查过脑脊液压力了么?”孙立恩走到了患者旁边,对着周军问道。采脑脊液的时候,一般并不会顺带测量脑脊液压力。除非患者有比较明显的颅压升高指征。而脑部出现占位病变,基本上就意味着患者颅压会出现升高的情况。这时检查脑脊液压力,虽然会有一些风险,但也更容易明确患者的症状。
“没有,我让小郭来查。”周军点了点头,“还要做什么其他的检查?”
“我想和患者家属谈谈。”孙立恩皱了皱眉,他其实也没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只是状态栏目前就提示了一条有用的帮助,在通过脑脊液证实之前,他还真没有什么其他的检查可做。毕竟患者目前的生命体征还算稳定,而且五个半小时前的影像学检查上也什么都没看到。就算是病情发生了变化,大概也不会马上就威胁到生命。
如果继续留在现场,那就要面对周军不断的询问。孙立恩可不想把自己架在火上烤。现在选择和家属进行沟通,是个最好不过的躲灾手段。
“家属就在小会议室里,你直接过去吧。”周军点了点头,和家属沟通以了解患者病史,这是个常规手段。但有时候患者家属因为焦躁或者其他的因素,很容易在前几次和医生的交谈中遗漏一些重要的信息。多次谈话,有助于患者家属平缓焦急的情绪,而医生也更容易在一次次的谈话中,发现一些特殊的地方。
和杨建强一起来医院的,是他的夫人。杨建强本人是个普普通通的程序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质,虽然平时住在宁远,但供职的公司却远在上海。而杨夫人则是个地地道道的上海女人。她曾经是杨建强的领导,工作中逐渐被这个虽然没有头发,但却幽默至极的理工男所吸引。最后不惜放弃了自己的管理岗位,跟着杨建强一起来了宁远定居。
然而这个平时很注意自己仪表外貌的女人,现在却顶着一头油乎乎乱糟糟的头发,脸上全是急出来的痘痘,眼袋又深又大,看上去简直得有个四五十岁了。
“医生……”杨夫人一见孙立恩走了过来,顿时紧张的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老杨……他怎么样了?”
“情况还算稳定。但是我们仍然在尝试其他的诊断方案。”孙立恩指了指座位,示意杨夫人先坐下来。“您先不要着急,我有些问题想要问您。”
杨夫人急了,“我们家老杨这都送到医院来一天一夜了,你们怎么还没搞清楚他得了什么病?!”
“这就是我来提问的原因。”孙立恩严肃道,“他之前接受过骨髓移植,并且一直在使用免疫抑制剂,以避免异体移植的骨髓遭到免疫系统的攻击。”孙立恩看了一眼杨夫人,“这个事情你知道的对吧?”
杨夫人点了点头,然后开始捂着脸哭泣。
“根据您之前所描述的情况,我还有些问题需要问。这些问题可能关系到您丈夫的病情。”孙立恩叹了口气,虽然很想安慰一下面前的家属,但他必须尽快完成问话才行。小郭做个脑脊液压力水平测试要不了多长时间,等发现结果异常后,他就准备马上再把患者送到影像科去检查一下。
杨夫人努力让自己平静了下来,她红着眼睛向孙立恩点了点头,“你问吧。”
“患者自述,在一周前开始发热,同时还有乏力的症状。”孙立恩看着病例,绞尽脑汁想着问题,“在这一周以前,他有没有过什么特殊表现?外伤,行动不便,开始变得健忘……任何和往常不同的内容都可以。”
杨夫人低下头,开始努力回想起了自己的丈夫之前有什么不同寻常的经历。但不管她怎么努力的去想,却都无法提供哪怕一丝可疑的情况。
“没关系的,想不出来也没事。”孙立恩不得不再次停止了询问,转而安慰起了家属。杨建强这个患者的主要诊断难度,其实就体现在这里。现有的检查体系中,绝大部分检查都需要靠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抗原的反应和标记。也就是所谓的抗体检查。不得不说,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实际上是一套非常高效而且灵敏的防御系统。它们会针对各种抗原产生特异抗体,并且利用这些抗体来标记抗原,从而达到引导免疫细胞消灭抗原的目的。
而现代医学中,医生们可以利用这些漂浮在血液里的抗体,来判断究竟是什么入侵了人体,究竟是什么引起了疾病。通过检查抗体来明确抗原,通过明确抗原来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这是现代医学的基本治疗流程。
然而这个手段,在杨建强身上完全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免疫抑制剂压制住了他体内的细胞免疫功能,而且,杨建强在骨髓移植术后还接受了t淋巴细胞清除剂的治疗。这进一步削弱了他身体内免疫系统抵抗并且标记抗原的能力。
杨建强的免疫系统无法抵御抗原,同时也无法标记抗原。这就意味着,他的身体不光处于不设防状态,医生们想要给予帮助也无从下手——医生们到现在为止,都还没搞明白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杨建强的症状。
“这样吧……”孙立恩连着安慰了好一阵子,看安慰的效果不明显后,忽然灵机一动。“您能和我说说杨建强这个人么?”
“什么?”杨夫人一愣,她以为自己听错了。
“您能不能和我讲讲,杨建强是个什么样的人?”孙立恩摸出了记录本和笔,“请把您对他的了解和我讲一遍吧,从哪儿开始都行。”他抬头看着杨夫人,认真道,“请说吧,我准备好了。”
·
·
·
杨建强是一个热爱着生活的技术宅。这是杨夫人对于自己丈夫的评价。他幽默,善良,大度而且对生活有着无比的热情。他喜欢自己动手做些家具,自己动手维修家中的电器,甚至喜欢自己动手,给家里的果树嫁接扦插——哪怕他根本没有过这方面的经验和知识。
杨家到处都是杨建强的自制手工作品,而且类型也都各异。从自制的沙发,到自制的羊毛毡,甚至杨家墙角天花处的猫爬架,都是杨建强自己一点点做出来的。
“你们家养宠物了?”孙立恩听到这里顿时精神一振,这可是之前病历上没有提到的内容。
“没有。”杨夫人有些寂寥的摇了摇头,“老杨一心想养只猫,所以装修房子之前,他就已经设计好了这些猫爬架之类的东西。可是我们当时准备要孩子,所以就一直没养。”
“没有养宠物……?”孙立恩的兴奋劲下去了一截,不过他还是强打起精神问道,“你们备孕多久了?”杨夫人和杨建强的岁数都不算小了。
“两年多。”杨夫人低下了头,“我们去医院检查过,我着床有些困难。”
也就是说杨建强以前也没有什么生殖系统上的问题。孙立恩再次排除了一个方向。只不过这些似乎对诊断都没有什么直接的帮助。
“我还是有些在意猫爬架的问题。”孙立恩琢磨了一会,直接问道,“在做木工之类的时候,他会用什么清漆或者喷剂保护木料么?”
杨夫人摇了摇头,“我们在备孕的时候远离了能远离的所有化学制剂。老杨做的木工从来不用清漆,如果需要防腐的话,他会用喷枪在木头上烤一遍,做成碳化防腐。”
“为什么是猫爬架呢?”孙立恩继续问道,反正也没有目的,说不定这么追问下去,就能问出什么线索来。“他以前养过猫么?”
“和我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