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资本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 >

第6章

资本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第6章

小说: 资本江湖的最后一个大佬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天,萧白放学后在食堂吃过饭休息了一会儿,就和岳桐还有几个同学在操场上打篮球。

    自从萧白上过一次晚自习之后,他就喜欢上了这种状态。

    重新回到学生年代,萧白很愿意融入到这种简单的生活当中。他觉得自己的前世就是因为执念太深,所以才会被资本所累,推着自己向前跑。

    如今回过头来看,当年在资本江湖上叱咤风云的那些大佬,实际上早已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几乎个个都没有好下场。

    这一世,萧白很在意曾经一路错过的风景,他觉得,简单的快乐比什么都重要。

    “萧白,你满姨找你。”

    近来,萧白加强了身体的锻炼,即便是打篮球这种高强度的运动,他也能坚持很长时间。

    又投中了一个三分球之后,场外有人喊着萧白的名字。

    萧白示意自己下场,跑到一边端起水壶喝了一大口,然后就看见小姨从远处走了过来。

    “满姨,你怎么来了?”

    萧白抓起自己的东西,迎了上去。

    “我来看看你这些天在搞什么鬼,连晚饭都不回去吃。对了,今天化局通知我,书报亭只要剔除租书的项目,许可证马上就能拿到。你觉得行不行?”

    明明是来找外甥商量事情,结果梁玉琪一开口就抱怨。

    对于萧白好几天晚上都不回去吃饭一事,梁玉琪的心里很不开心,最关键她认为学校的伙食不好,长此以往,肯定会影响年轻人长身体的。

    萧白一看梁玉琪的表情就知道对方在想什么,于是他笑着说道:“满姨,我之前就是因为身体太差了才会得病。我最近要锻炼身体,还要上晚自习,回去吃饭来不及”

    此时,两人并肩离开了球场。

    对于许可证这么快就有了转机,萧白心知肚明,恐怕姜科长已经摸清了自己和梁玉琪的关系。同时也说明,老实孩子姜伟,在他老子心里的份量颇重啊。

    所以呢,别看小伟的父亲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但经验和智慧都足够。人家不仅猜到了自己的小心思,而且还很痛快的解决了问题。

    这个人情,自己是必须记住的。

    只不过,姜科长为何要求小姨这边剔除租书的项目呢?

    萧白略一思索,就猜到了答案。电影院那边已经有三家书摊,他们当然不希望再出现第四个竞争者。因此,姜科长之前卡着许可证不批一事,就值得玩味了。

    尽管萧白不知道那三家书摊背后的老板是一个人,但他不难猜出,之前许可证办不下来,肯定和那三家书摊有关。

    “小姨,租书这个项目去掉也罢,不如咱们先把许可证拿下来再说?”

    在心里权衡了一番,萧白决定接受这个结果。

    很明显,能影响姜科长的,不管是谁,人家的能量都不小。如果小姨这边现在非要硬顶着不同意,岂不是让人家姜科长很难做?

    萧白可没有天真的认为,仅凭自己和姜伟的同学关系,人家姜科长就会下死力气帮忙。

    当然,之前萧白打算搞定姜科长的时候,并非没有后手。只不过那样一来,就需要动用便宜老娘的人脉关系,仅仅为了一张许可证的事情,似乎又有些不值得。

    现在这个结果,其实也挺不错。

    “满姨,我觉得可以。租书项目本来就是附带的,有它没它都过年。”

    萧白和梁玉琪已经走出了校门,萧白把自己的想法也都说了出来。

    “嗯,你满姨夫也是这样讲的。那好,我先回去了。你平时不要光想着锻炼身体,伙食也要注意。这一周你们学校放大礼拜吧?记得回去吃饭”

    梁玉琪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准备明天就去化局办手续。

    来之前薛刚就和她说过,这件事出现转机很有可能和萧白有关。上午剧团的罗团长去化局开会,姜科长顺便让他给梁玉琪带个口信,还特意点了一句,说梁玉琪的外甥和自己的儿子姜伟是要好的同学。

    薛刚两口子这才发觉,以往那个成天冷着一张脸的外甥崽,似乎在不知不觉间有了很大的变化,让人有些琢磨不透

 第012章 书报亭开业

    清明过后,当地的气温有了进一步的回升。

    梁玉琪的小书报亭,终于正式开业了。

    这些天以来,可把梁玉琪忙得够呛。她先是在社里办了停薪留职的手续,然后才能去办许可证和工商登记。

    紧接着又要联系书刊杂志的货源,嗯,还得筹集一些钱一通忙活下来,也不过才筹集到了500百元。加上萧白的600百元,就是书刊亭起始的全部资金。

    开业当天的中午,萧白才抽出时间第一次来书报亭,其他诸如开业前的准备工作,他一概没有参与。

    用这家伙的话来说,自己还是个学生,最主要的任务当然是学习了。

    好在薛刚两口子在县城里也有一些亲朋好友,事情总体还算顺利。只不过,书报亭经营的图书杂志的种类看起来有点少。

    萧白到了地方,和小姨打了声招呼,就东看看西瞧瞧。

    书报亭虽然不大,但这个年代畅销的一些杂志基本都有。像什么读者摘大众电影武林健与美飞碟探索演讲与口才故事会等等

    另外还有一些类的杂志,比如像十月中篇选刊等。这一类的刊物,虽然比不上那些畅销杂志,但总体来说也应该不愁卖。

    其他一些非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也有,内容五花八门,封面上的标题颇有一些后世“震惊体”的风格。这些东西在这个年代被称之为“地摊学”,尽管其内容被很多人所诟病,但销量却很好。

    “阿白,咱们手上的资金还是少了点。我进货都不敢多进,特别是图书,大都只进了一套两套的样子,纯粹是充门脸用的。

    上午到现在只卖出去了10来本杂志,算下来还不够我忙活半天的辛苦费。反正我都记账了,喏,账本就在那边,你看看恼不恼火?”

    梁玉琪见到自己的外甥,虽然一开口就抱怨,但萧白从她的眼神里却看到了希望的小火苗。

    八十年代是各种思想碰撞很激烈的年代,不少人都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求新求变,尤其是像梁玉琪这样生活困顿的人。

    “满姨,仅仅才开业半天,能有这样的销售业绩就很不错了好吧?别着急,慢慢来,咱们总会摸清楚这一行的门门道道的。”

    萧白一边说着,一边瞅了一眼账本。他主要想看看销售出去的杂志种类,便于自己回头做市场分析。

    “卖得最好的是大众电影,其次是读者摘从大类上划分,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卖出去了7本,而所谓的地摊学,卖出去了8本。

    满姨,下次再适当的多进些非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有很多人爱看这玩意。”

    八十年代,在火车站、汽车站、旅店附近充斥着大量销售这种“地摊学”的网点。甚至还有人把这些杂志拿到开行的列车上一路进行叫卖,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

    而且,相较于邮局发行渠道的杂志,这种自主发行的杂志被人戏称为地摊学的折扣率更高。像邮局渠道发行的那些畅销杂志,折扣率最多给到85折。

    而自主发行的杂志,折扣率普遍能给到75折。如果量大,去书刊二级批发市场拿货,基本能给到7折、68折、甚至是55折。

    当然,在新屯县这个小县城,是没有大型书刊批发市场的。

    图书也一样,正规出版社、新华书店发行渠道的图书,折扣率就低。而一些自行购买书号自主发行的图书,折扣率就高。

    另外,这年月的武侠,统统都是盗版书。目前,国内还没有“版权法”。萧白记得,国内第一部版权法,要到1991年年中的时候才会颁布实施。

    之前当萧白看到读者摘的时候,还想到了一件事。

    这本一以贯之给国人灌心灵鸡汤的杂志,日后会改名。原因就是,国内的读者摘和美国的读者摘发生了版权纠纷。这场纠纷旷日持久,直到1993年国内的读者摘更名为读者才结束。

    最后,萧白看了一眼进货记录。

    邮局发行渠道的畅销杂志没啥好说的,价格都定的死死的,新华书店发行渠道的图书也一样。

    而这些五花八门的其他杂志,进货的折扣都是75折。

    “满姨,你这些杂志从哪儿进的?”

    萧白有点好奇,就随口问了一句。

    “这些杂志是从汽车站后面的一家小书店进的货,说起这事儿我还一肚子气,别人从他那里进货是73折,到我这就变成了75折。我问凭啥?那个小鬼头说我一次进货的数量太少”

    小姨梁玉琪气哼哼的回答道,不过她也没办法,自己手里就这点钱,想多进点货都不可能。

    萧白点点头,笑着说道:“这种事没啥好生气的,咱们先就这么做着,等回头放假我去一趟星城,从黄泥街进一批便宜货回来。”

    梁玉琪听到这话也没往心里去,挥挥手让萧白赶紧去上课,这边有自己盯着就行了。

    萧白也不啰嗦,随即拔腿就走。

    不过他没有直接回学校,而是来到汽车站附近,按照小姨说的地址,特意看了看那家专做杂志批发的小书店。

    其实按照当下的规定,并不允许私人经营书刊的批发业务。不过有些政策在执行环节,未必会执行的很严格就是了。

    萧白进去看了一眼,十几个平方的小店,几面墙上摆满了五花八门的杂志。店里并没有放置大量的货,摆放着的杂志更像是起到了样品的作用。

    他在里面没有多呆,转了一圈就转身离开了。看店的一个年轻男子也不理他,至始至终抱着一本杂志在看,眼皮都没抬。

    “这就是一家二道贩子,估计他们也是从黄泥街进的货。”

    萧白觉得这家小店的老板,头脑还是蛮灵活的。毕竟县城距离省城有三百来公里,像一些小书店、小书报亭每次的进货量很小,去一趟省城的开销成本压根就不合算。

    当然,萧白其实是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的。

    只是现在小书报亭的生意还没做起来,放暑假还有好几个月,倒没必要急在一时。

 第013章 春假(1)

    四月底,学校准备放春假。

    春假有三天的时间,主要是为了方便乡下的学生回去帮着家里插秧。现阶段,学校还是比较重视学生劳动能力的培养的,春假期间也鼓励家在县城的学生,去帮助家在乡下的同学干点农活。

    干多干少无所谓,主要是去亲身体会一下。

    “老庚,春假跟我回乡下玩两天,怎么样?你放心,不会让你下田插秧的,就当是春游了”

    今天下午只上一节课,下课以后,家里离县城比较远的同学都纷纷离开了学校。

    萧白没有急着离开,因为姜伟还在抄自己的课堂笔记,他打算等着老实孩子一起回家。

    结果,原本已经离开了教室的岳桐,又从外面走进来,向萧白发出了邀请。

    萧白想了想,放假三天自己也没多少事可做,出去玩两天也挺好。于是就说道:“行吧,你打算什么时候回去?”

    “嘿,瞧你满脸不情愿的样子我准备明天一大早走,你看合适不?”

    岳桐下意识的想反击一句,结果话说了一半,气势就弱了下去。说不好为什么,他在萧白面前总是硬气不起来。

    萧白看着岳桐的表情,忍不住在心里偷偷地乐。岳桐这家伙人是很不错,但他性格上不仅爱八卦,还特么的喜欢蹬鼻子上脸。对付这样的人,某大佬表示很有经验,那就是决不能给好脸。

    “合适,肯定合适萧哥是吧?”

    萧白还没吱声,老实孩子突然插了一句话。瞧他那可怜巴巴的样子,就知道他也想跟着去。

    岳桐翻了个大白眼,瞅着姜伟就来气:“小伟,你想去的话是不是应该先问问我?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老实孩子憨憨的一笑,知道这事儿妥了,于是继续低头抄笔记。

    抄萧白的课堂笔记,是姜伟的母亲给安排的任务,还时不时的进行检查。无论萧白还是老实孩子,都不敢敷衍。

    萧白笑笑,说道:“那就这么说定,明天早上7点在电影院门口集合,我请你们吃米粉。”

    翌日。

    刚好六点半,萧白就来到了小姨家。今天去乡下需要骑自行车,借车的事情昨晚就和薛刚商量好的。

    “白伢子,你直接推走吧,两个轮胎我都打过气了。”

    薛刚睡眼朦胧的打开大门,让萧白自己去推自行车。这个点钟,小姨已经去买菜了,外婆带着两个小家伙还没起来,他明显就是被敲门声给吵醒的。

    萧白抱歉的一笑,赶紧推着自行车溜了。

    哼!有起床气了不起啊?我惹不起总还躲得起吧?

    七点半,萧白、岳桐、姜伟三人坐在电影院前的小吃摊上,各自吃了一碗米粉。

    放下碗,岳桐马上就喊着出发。

    “先不急,我买点东西带上,哪有空着手去你家里的道理?”

    萧白在这些小的方面很注意,不顾岳桐的阻拦,到集市上买了三斤猪肉、两斤苹果还有一包水果糖。

    至于老实孩子姜伟就免了,一方面他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另一方面他口袋里也确实没什么钱。反正跟在萧白后面,这些事也不用他操心。

    “猪肉又贵了,去年还是九角钱一斤,现在都要一块二了。”

    三个人,每人一辆自行车,一路上岳桐都在吐槽县城的物价贵。之前他还劝萧白不要破费,可惜萧白不听他的。

    骑车骑了一个多钟头,几人远远看见了依山傍水的一座小村庄。

    这个村庄叫做梅木坪村,属于南岭乡。梅木坪村背靠着凤凰岭,村前有一条小河蜿蜒而过,村子周围全部都是一块一块的水田。

    “村背后还有不少烤烟田,咱这里出产的烤烟全县闻名。”

    岳桐单手扶着车把,另一只手指指点点,不停的给萧白和姜伟介绍着村里的情况。

    “岳小崽回来了?这两位是你的同学吧?那你妈妈中午应该杀鸭子喽”

    一路上不停有人和岳桐打招呼,最后三人在村东头的一处院落前下了车。

    “这就是我家,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