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他以时间为名 >

第104章

他以时间为名-第104章

小说: 他以时间为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旅馆的一楼是公共活动区域,几张桌椅虽简单,但可以供人喝茶下棋打牌休闲而用,厨房和餐厅也在一楼。餐厅不大,其实就是用玻璃门隔开的位置,人多的时候玻璃门一敞,直通休闲区那片空间。

    闲暇时盛棠问老板娘,为什么不怕休闲区撤了,完全也能再隔出两个客房来,老板娘摆手说,那咋行?一楼要聚人气的,住店客人每天下楼吃吃饭、唠唠嗑这就是人气。

    盛棠觉得老板娘说得也对,东北人爱热闹,这旅馆虽小,可住着倒是舒服。

    虽然她觉得空出那么大的地方挺可惜的,倒是也有在喝茶聊天的,但大多数的位置都被一个个大坛子占着,店家的小孩子看样子才上小学,就挨着坛子写作业,盛棠不知道店里为什么弄那么多坛子。

    老板娘说,“腌酸菜啊!到了这个季节,家家户户都要开始腌酸菜了。”

    又跟她说,“你现在看着一楼有点空,但是只要把炉子和大锅一挪出来,那地方就没多少了,再围上一圈客人,可热闹了。”

    这话听得盛棠不解,问老板娘为什么要挪个炉子和大锅出来?

    老板娘笑得爽朗,却是卖了个关子,跟她说,“反正你们得住一阵子呢,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盛棠虽没追问,但听了这话心里就犯嘀咕:不会是冬天这里挺冷的,暖气不足,所以架起炉子烧煤吧……

    六点到九点是晚饭时间。

    东北天黑得早,大家吃晚饭也吃得早。盛棠和江执从楼上下来的时候差五分六点,小餐厅里已经坐了几桌了,江执不爱凑热闹,就拉着盛棠坐在休息区了。

    空间就这么大,各位聊什么的都有,大部分是东北口音,偶尔也有其他地方的口音。

    菜香和米香从厨房里钻出来,逸在空气里。

    盛棠闻了闻,觉得心里竟攀升起不知名的暖意来,这是万家灯火的味道,是柴米油盐的味道,也是家的味道。

    一时间感觉,真好。

    老板在厨房里发挥,铲子碰撞着大锅的声响咣咣的,粗犷又踏实。厨房不是封闭的,大家坐在那等用餐的时候一探头就能看见老板做菜的样子。

    那口大锅下面柴火旺得很,一个菜炒完,一瓢水下去就刺啦一声,紧跟着油腥味和白雾起,刷子在里面刷上几下,舀出水,等锅干之后,大半勺子猪油下锅,油化油热之后,切好的肉往锅里一下……

    盛棠闻着口水都流出来了,东北的猪肉好香啊。

    江执忍笑,抽了张纸巾递给她,“擦擦嘴来。”

    盛棠说了句烦人,接了纸。

    老板娘也是忙前忙后的,拾掇餐桌上餐具之类,见状就跟盛棠说,“我们这都是本地猪肉,可香了,猪也不是用那种饲料催大的,喂的都是黑土地里长出来的苞米,猪肉都放心吃。”

    又因为他们是新住客,所以老板娘的话匣子就打开了。

    说他们这旅馆虽小,但入口的东西那都是挺注重的,出门不远就是菜市场,店老板每天一大早就去抢新鲜的蔬菜,然后再去买新鲜的肉类、蛋类和鱼类,食材都不多买,就买一天的量,多少客人用餐就做多少饭菜,不浪费,也不囤积食材否则就不好吃了。

    又说他们这的菜都是乡下老农自家地里种的,一大早挑来菜市场卖,收成好的时候,菜市场门外也都摆满了摊位,不上化肥不喷农药,都是纯绿色。

    “还有我们这的大米,口感你在外面吃不到,吃了一碗就想吃第二碗,我当家的那一身肥膘怎么出来的,就是喜欢吃主食啊,大米饭一顿一小盆。”

    晚饭四菜一汤,营养均衡。

    旅馆对于一顿三餐的收费不高,也就不到二十块钱一天,老板娘说也就是象征性地收一些,这不比大城市的餐厅,吃的选择那么多,天南地北什么口味的都有,所以给大家伙做饭就是图个让大家吃着舒服。

    不强求收费,有吃不惯的也可以在外面买着吃。

    老板在厨房忙活完之后,腾出些饭菜来开始打包,餐盒码得整齐,却不是市面上那种一次性的。盛棠看得仔细,都是个人餐盒,花花绿绿的什么颜色图案的都有。

    江执问老板娘,“是给考古队送饭?”

    老板娘连连点头,“他们在工地上不容易,每天要忙到很晚,有时候都成宿成宿得熬,既然来了我们这,别的我们也帮不上什么忙,让他们吃好喝好我们还是能做到的。”

    盛棠觉得旅馆这两口子虽说说话彪悍,但心地很好,一般来说像是这种规模的旅馆,又没多余的人手,能做到等考古队的人回来帮着热一口饭菜已经算是仁至义尽了,没想到能给直接送到工地上。

    今天听秦晋的意思,虽说旅馆离工地是最近的不假,但一来一回也需要将近四十分钟。

    没一会儿老板大包小包地出门了,出门之前还憨乎乎地跟江执和盛棠说,要他们安心吃,或者喜欢吃什么就跟他说,他随时给他们做。

    老板娘笑呵呵补充,“要是实在吃不惯,又不喜欢买外面的吃,你们也可以自己下厨,厨房里什么都有。”

    这种挺好。

    让盛棠想起之前塑料姐妹花去云南玩的时候,住的那家客栈就可以自己做饭,客栈老板也是很随性,有喜欢一起吃的客人,那客栈老板就做。

    这里倒是跟云南的一些客栈挺像。

    但又多了些当地独有的气质。

    江执想的倒是另外的问题,他问老板娘,“平时旅馆里也都这么多人吗?”

    老板娘实诚,说,“也分季节,淡季的时候勉强维持吧,现在热闹,一个是因为考古队的人来来往往的热闹,第二个是因为干饭盆,这个季节有些探山的,基本上都住我这。”

    他以时间为名

 第228章 五大仙

    干饭盆……

    是什么?

    老板娘干脆拉把椅子坐下来跟他们聊上了。

    “这干饭盆啊是我们本地人的叫法,是个地名,也是个山吧,就在沿着长白山山脉下面的县城里,从这开车不远,半小时左右的路程吧。听说啊,里面是大盆套小盆,盆盆相连、盆盆相接,跟那个百慕大三角一样神秘,只要有人敢往里进,那这个人十有八九就出不来。”

    盛棠和江执对东北境内的奇山异水都不熟悉,听了这件事还挺感兴趣。

    老板娘打开了话匣子,对于这个“干饭盆”来了个番精彩介绍。

    话说这干饭盆共有九九八十一盆,是吉林省境内的无人区,也是一片禁地。进去之后任何信号都会失去,进去的人辨别不了方向,别说指南针,就是卫星电话进去了也都白扯。

    当然,也有九死一生出来的人。

    据逃生的人描述,干饭盆里有很神秘的石门和石阵,一根根的石柱形状、高矮都不同,看着就像是史前文明的遗址似的。还有十分罕见的水生动物,更有人看见了很奇怪的像是人影的东西,跑得很快,一闪而过。

    像人影的东西是什么东西,没人敢下定论。

    “总之就是说啥的都有,什么阴曹地府的入口啊,什么鬼打墙之类的。”老板娘口若悬河的,一拍大腿,“但是你说这人吧也是贱,越危险的地方就越有人去呢,前阵子我这来了几个什么户外探险的,徒步去干饭盆,结果就出事了!”

    盛棠听得聚精会神的,忙问出什么事了。

    老板娘说,一行人里有几个受了伤的,有一个迷路了,但好在被救援队给找着了,也是他们命大,没进到干饭盆最里面,就在边儿上转悠。

    说到这儿,她唏嘘,“你们说,他们就只是在边儿上转悠就能出事,多邪性!”

    江执不解,“依着东北的气温,境内该封的山都封了吧?怎么你说的那个地方还能进人?”

    各个省市的温度不同,像是南方之地,一年四季很少封山,除非遇上自然灾害,北方之地,北京倒也好,但出了山海关就截然不同了,尤其是东北,天一冷,有些山脉就不允许人再进去了。

    例如长白山,每年能入山的时间短,封山的时间很长。

    老板娘如实说,“别看我们这离干饭盆近,但我们这的人可没人敢往干饭盆里走,我也是听过来探山的人说的,说啊干饭盆跟其他地方不一样,里头的气温跟外面的也不一样,干饭盆不封的,好像这个季节去不容易迷路什么的,我也不知道。”

    等老板娘去接电话的时候,盛棠跟江执说,“听着比百慕大三角还刺激啊,百慕大只是能让人失踪,这个什么饭盆的里头好像有不少秘密。”

    江执为她夹了菜,“当故事听就行了。”

    “我听程溱说,东北奇奇怪怪的故事可多了。”

    江执含笑,“别忘了你来这儿是干什么的。”

    “你不好奇吗?”

    江执吃了口菜,“我惜命。”说着,用筷子指了指盘里,“味道是真不错。”

    盛棠刚要开口,就听邻桌有人说话了。

    老板娘的嗓门大,刚刚他们聊了什么旁桌也能听见,而且可能跟东北人都好客有关吧,除了牵扯私隐,好像话题之间的分享都成了自然状态。

    邻桌的是个中年人,也是个东北的,“你俩的口音不像东北人啊,外地来的?想去干饭盆啊?大哥劝你们啊,能别去就别去,去那种地方能丧命啊。”

    “对,干饭盆那种地方这儿的人都知道,轻易不能去,据说啊,里面有仙家。”

    你一言我一语的,插进话题来聊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都是住客,也都是萍水相逢,却自然而然地能聊到一起去,甭管什么话题吧,这一幕竟让盛棠心中涌起万丈豪气,冷不丁想起《神雕侠侣》中郭襄在风陵渡口听神雕大侠故事的那一幕。

    外面风雪交加,里面各路英雄豪杰诉说江湖事。

    虽说眼前这故事里的主角从神雕大侠换成了干饭盆,但这气氛,这传奇程度可不次于风陵渡口。

    盛棠一时冲动,搬起椅子就想往邻桌人堆里凑合,江执一个眼神杀过来,她已经离椅子的屁股又默默地落回。但大半个身子已经探出去了,问邻桌人,“仙家?是神仙吗?”

    邻桌几个哈哈大笑,连连摆手,“不是不是,仙家是我们东北人的叫法,其实吧,就是那个……哦,大仙儿!狐黄白柳灰,五大仙。”

    盛棠恍悟,连连拍桌子,“我知道我知道,狐狸、黄鼠狼、刺猬、蛇和老鼠,对吧?”

    “得唤做一声仙,狐仙、黄仙、白仙、常仙和灰仙。”有人提醒,然后又说,“在东北啊,狐仙、黄仙和白仙那都是保家仙,很灵的,在东北的正统堂口,这五种仙家都是奉为神供。五仙之中最出名的就是狐仙,以胡家的胡三太爷最厉害,统领整个东北的保家仙。”

    盛棠两只眼睛都闪闪亮,问,“那你们刚才说干饭盆里的仙家,就是狐仙吗?”

    有人否认。

    “一般来讲,保家仙都不会出现在深山老林里,能在干饭盆那种地方出现的十有八九就是常仙,也就是五仙当中的柳仙,蛇族。都说啊,这常仙修炼在南方地域多是山川河流,故有走蛟化龙一说,修的是龙身,但在北方就不同了,多人仙传说,故有寻仙问道一说,修的是仙道。常仙很少出现,都是在深山里修行,有人说,在干饭盆里看见的就是常仙。因为打扰了对方的修行,所以才会惩罚入山之人。”

    盛棠听得津津有味的,脑子里自然而然地就把常仙想象成修炼千年的白素贞。

    想着有一砍柴人,不知不觉走入山林深处迷了路,忽逢一曼妙女子在林间,影影绰绰,砍柴人上前追,那女子似真似假一个转身就不见了。

    回头再细品起来会有些后怕,但当时,怕是深陷其中飘飘然吧。

    正在讲仙家的事呢,忽然隔桌有人说,“说起干饭盆的事吧,咱就不能不提隆福寺下面的汉墓坑啊,那才叫更邪性吧。”

    他以时间为名

 第229章 也在这里住过

    猝不及防就提到了隆福寺的汉墓,这叫原本对五仙不感兴趣的江执也停了筷子。

    盛棠先是浅愕,而后跟江执对视了一眼。

    紧跟着她就问那人,隆福寺怎么个邪性法,跟干饭盆又有什么关系。

    于是那人就说了一个故事。

    之所以被称作故事,是因为里面的一些事没有得到官方承认,又或者真相没对外透露,所以很多时候人云亦云,时间一长,大家明知道也许就是个故事,但都深信不疑了。

    说起汉墓,就要先说当地的这座隆福寺,年头那是相当悠久,就跟干饭盆存在的年岁一样,连当地人都不清楚到底是先有的干饭盆还是先建的隆福寺。

    在史料上没任何文献记载的古寺,要说香火有多旺,其实去那拜祭的都是当地人,虽说年头长,但架不住规模小,又藏在山里,也就是这两年通往古寺的路才修好。

    而这条入寺的路可不是什么现代工具进行铺设的,那都是古寺里一代又一代的弟子们一点点修成的。

    路不好走,遇上那种心不诚的自然就不愿意多走路。

    而这隆福寺的选址也就是太过刁钻,正好跟想干饭盆遥遥相对,有着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的距离,相传,如果上天不想让行人在干饭盆里迷路,那迷路的人走着走着都会找到一条小路是通往隆福寺的。

    照理说,既然从干饭盆里有路直达隆福寺,那由隆福寺的山上出发的话,一旦找到了那条路也就不能迷路了。

    可诡异就诡异在,从干饭盆有通往隆福寺的路,却没有从隆福寺通往干饭盆的路。而且更甚者,但凡有人在入山林之前在古寺里拜佛祈愿过的,几乎都走不出干饭盆。

    “以这家旅馆为中心点,左边是隆福寺的方向,右边是干饭盆的方向,两处看着独立可瞅着又像是紧密相连。”那人吃着花生米,一杯散泡白酒都下去了大半杯了。

    “有人就说了,其实啊隆福寺里一定藏了什么,是干饭盆里面仙家的容身之所,有人进了寺庙礼佛本是没事,但偏偏还要往干饭盆里走,那就相当于在跟主人示威,肯定出事。”

    盛棠听得云里雾里的,“真要是有仙家在,那他们修的也是道家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