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探长-第1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司机虽然死了,不就有刑法可罚性,但是,这并不代表他就不是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嫌疑人。
这个案子,并不会因为犯罪的实施者死亡,就不再立案,相反的,二大队已经就此案立案侦查…………案由,故意杀人罪。
如此立案,如论是周大队长还是秦支队,都是很有压力的。
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件,从犯罪动机上来说,罪犯一定是有杀人动机的,而且目的也是致奥迪车内人员死亡。
除此之外,这案子还可以构成危害公共安全罪,虽然他的目的是撞奥迪车,可是行为人使用的大货车在高架桥下坡路如此车速去撞击其他车辆的时候,可能面对的被侵害法益就不仅仅是奥迪车,还可能是其他不特定第三人,而嫌疑人对这种可能造成的后果持放任状态。
当然这里可能存在争议,只是这并不是本案的关键,关键还是在于后续的破案问题。
货车司机虽然死了,这个案子并没有结。
后面的人是谁?谁是本案的间接正犯?谁是本案的帮助犯?后续的人里,会有多少人会为此案包庇、窝藏?
而且,这个案子的间接正犯,也就是后面的买凶者,他本是还很可能是货车司机死亡案的直接正犯或者间接正犯。
这很拗口,意思是,他可能亲自参与或者安排他人对货车司机的安全带做了手脚。
一起故意杀人未遂案,后面还有一起故意杀人既遂案。
呼~
这就是摆在明面上案子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白松看着街上的行人,想起《史记》里的这句话,不由叹息,从古至今,人心都是如此,从未变过。
越是遇到大事,越是要镇定。
人在激动和难以自控的时候做出来的选择往往非但不具备价值,反而会让事情变的更糟糕。
白松此时并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他没出事,此时真正需要担心的反而是幕后的人。
艾德蒙·洛卡德写的《犯罪侦查学教程》提出过洛卡德物质交换原理,每一场犯罪,都会有痕迹性、实物性和印象性的物质交换。
白松相信,这起车祸案件,谋划的时间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即便去查这辆车,很可能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好的结果,幕后人肯定用了足够的时间,尽可能的磨灭了相应证据。
但是,如果让他迅速再组织一次对白松的这种行动,那基本上就是找死,这会留下海量的证据。
现在的关键性问题,有两个。
第一,这个人为什么要现在实施这个行为?如果如白松所想,这个案子真的是和白玉龙有关,那么为什么最近他“暴露”了,被人发现了?
第二,关于货车司机,是否有其他的可以突破性的线索?车子、货等等记录,刑警那边肯定都在查了,如此,还有其他的吗?
第三百六十六章 众志成城
剩菜桌!
白松悚然惊醒,这两天,他在饭店看到的剩菜桌,很可能就是司机吃的!
毕竟,这是附近最好的一家馆子!
怪不得这两次,桌上都只有一套餐具,都剩那么多菜,敢情是报复性的进食。
而且,司机在进行这个行动之前,肯定已经拿到了一大笔钱,这时候正是不差钱的时候,所以点一大堆好吃的也很正常。但是点了五六个菜,再怎么吃,也是吃不完的,所以第一天才捡了肉吃,第二天甚至连肉都吃不完了……腻了。
白松同时想着好几个主线,边想边往回走,他要去饭店调查一下监控,这种事情要趁早,不然夜长难免梦多。
当!
事实证明,这样走路难免会撞到杆子
这一撞力道可是真的不小,白松懵了好几秒才缓过来,抬头看了看,又是路灯桩。
天华市的路灯都这么结实的吗???刚刚奥迪车撞了一根,车完了,这回白松亲自试了一下,确实不是假冒伪劣产品
这下撞的可是不轻,头上的大红印很清楚,一直到了饭店,白松的脑瓜子还嗡嗡的。
万幸的是,老板虽然脸盲,这样还是能认出来白松的,而白松出示了警官证之后,老板很配合,直接找了个服务员带着白松去监控室。
一般来说,这样调取证据需要两个人带着文书来,但是饭店毕竟是私人单位,没那么严格,因而倒是挺给面子,服务员也很客气,很恭敬地带着白松就去了监控室。
这些年,很多饭店等场所为了避免麻烦,都开始装监控,但同时为了节约成本,用的设备都不咋样,又卡顿又不清晰,白松大体调了几个位置的摄像头,把相关时间段的视频拷贝到了自己平时随身携带的储存卡里…………当年郑彦武给的那个。在这里看都不知道要多久,他还急着回队里,虽然一直没有接到队里人的电话,但是那边肯定已经忙坏了。
拷贝完,白松给群里发了个信息,手续这东西,让队里的其他人来补一下就ok。
忙完这些,再回到队里,已经是下午了,三队的人看到白松,跟他说“秦支队说要是看到你回来了,通知你去一趟他办公室。”
白松点了点头,先去了秦支队的办公室。
不得不说,秦支队是个心思很细腻的人,按理说他直接给白松打个电话即可,但是可能考虑到白松现在心情难以平复,便使用了这种方法通知他。
敲门进去,秦支队正在看手里的材料。
秦支队的办公室是白松见过的最干净、整洁的办公室了,这可能和他的工作习惯有关,不过此时他的桌面上,还是摆了一大堆乱七八糟的材料,看着有点乱。
“坐。”秦支队大体收拾了一下材料:“看你的状态,还可以,比我想象的要好嗯,你的头怎么回事?”
“额,没事。”白松有些糗,“秦支队您找我干嘛?”
“这个事,咱们支队立了两起案件,都是故意杀人案。”
“嗯。”白松点了点头。
秦支队见白松丝毫不惊讶,略感满意,他对白松的了解不是特别深,这般一看,他就知道白松已经搞得清楚事件的来龙去脉了。
“现在针对司机查出来的线索,不是很理想。这司机有老婆孩子,但是不是本地人,在天华市这边打工已经好多年了,平时一般就是在工厂拉货,跟工友的关系不好。”秦支队道:“查他的通讯记录和公司情况之类的,都没什么有用的线索。”
“嗯,估计和这个司机有任何事,他们之间都是面谈的。”白松点了点头,表示秦支队说的他也考虑过。
“这个司机昨天给他老婆转了24万,给他家里人说是这些年打工攒的。”秦支队道:“钱被他儿子还赌债了。”
“嗯。”
“这钱没法判断是不是买凶杀人的定金,所以这钱也先不追了。”秦支队道。
嗯白松看秦支队这样说话,也明白了什么,直接了当的说:“秦支队,我感觉您有话要问我,没事,您随意问。”
说完,白松道:“秦支队,我不仅看得出来这个司机是想杀我,并且他也是个倒霉蛋。甚至,我也明白,这个事情的根源不在我们这里,而很可能是我的私人问题。”
白松知道,这个事情,并不是针对九河区的警察系统,只是针对他个人。白松说完,接着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讲了一下对白玉龙那边的事情的猜想。
这么说,应该会给单位减轻了很大的压力,毕竟性质上完全不一样了。
“刚刚,我接到局长的电话了。”秦支队听完白松的话,没有接白松的话茬,“不是马局,是殷局。”
听到这里,白松一下子坐直了。
“你说的,我们也都明白,两个小时之前,田局长就通过他在你老家烟威市的老战友,大体了解了一下这个事情的始末,我这边可能了解的资料比你知道的要多一些。”秦支队看白松情绪开始激动:“这个事情的调查,是田局长通过私人关系问的,你爸肯定不知道这个事。”
“您知道我爸当年到底是什么事了吗?”这个事情,白松不能不激动,他怕父亲担心一直也不敢打电话问,尤其是一旦让老妈知道,那又多一个睡不着的了。
但是,他对于父亲当初的事情,可是非常非常在意的,只是他的同学即便分到烟威市公安局,也不太清楚多年前的事情。这么久的时间以来,他一直也没得知什么关键性的信息。
“也不算太了解,但是大体知道这个事为什么会如此地针对你了。”
“嗯,谢谢秦支队,这案子,我肯定会把事情给彻底解决了!”白松握紧了拳头。
“我叫你来,是想跟你说一句话。”秦支队盯着白松的眼睛:“你现在,你不光叫白松,你是九河分局的白警官,你是咱们刑侦支队的白队长。
这个事既然发生,他就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情,如果连我们自己的同志都保护不好,我这个支队长,不干也罢。”
第三百六十七章 白玉龙秘史
秦支队向来比较儒雅,说话也细声漫语的,这话听着不是很震撼,但是白松却什么都明白。
无论如何,这都是在挑衅,最起码,也是挑衅九河分局。
从这个人准备做这件事情的那一刻,就应该知道自己面对的是什么。
这个事情,整个分局的人,无论是谁得知,都不会等闲视之,义愤填膺。
推己及人,如果自己的任何一个同事遇到类似的问题,白松都一定竭尽全力,比平时破案多上一种叫同仇敌忾的情绪。
深呼一口气:“秦支队,您能把您所知道的情况,给我讲一下吗?”
“我叫你来,就是跟你说这个事,白队长。”秦支队叫了一声白松的职务。
“我明白。”白松知道,秦支队是提点他,他现在不是小孩儿白松,而是队长了,无论知道了什么,都不能激动,更不能只考虑个人:“秦支队,您放心,如论如何,我也是理智的。”
“嗯。这个案子在你们当地,其实也是保密的。当然,只要不是绝密,这么久的时间里,早就过了脱密期,但是依然知道的人没多少。我先问你一下,你知道你父亲是因为什么被免职的吗?”秦支队虽然说白松不是孩子,但是还是似乎在斟酌语句,想找一种最合适的说法。
白松摇了摇头:“我小时候一直以为是他不想当刑警了,后来几次喝酒,我才得知,他当年是个很优秀的刑警,但是犯了什么错误,差点工作都丢了。”
“嗯,是这样,我这边得知的情况也不是很完整,毕竟过去那么多年,除了亲历的几个人,这事情大多数人都不清楚。但是大体可以知道的是,当时有个诈骗团伙,走南闯北,骗了不少人。当时和现在不同,没有电信诈骗,这个团伙走南闯北,可不是一般人。
而且,这个团伙里的主犯,是个智商很高的女子,据说还是个年轻漂亮身材高挑的美女,也正因为靠这个本钱,骗了不少大老板。
他们团伙的作案手段非常简单,先是勾搭,勾搭之后并不是要钱,而是混入公司,想方设法地了解企业的其他事情,找机会骗大的。在最关键的步骤,还会采取威胁恐吓等多种方案,多管齐下。
这些人不仅仅是诈骗,而且还做一些贩卖违禁品甚至做一些更恶劣的案件,主犯更是手里有命案。当时你父亲等人追逐这个团伙,当时他们应该是已经赚够了足够多的钱,有人脱离了组织,被锁定了。
这事,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遇到了猪队友。脱离犯罪组织的人,大手大脚地花钱,然后跟人发生纠纷被抓了。
这个人被抓后,整个组织都解散了,但是即便如此,还是不少人在排查的过程中被捕,但主犯一直下落不明。
90年代那会儿,公安局没多少车。
有一次,你父亲带人排查的过程中,巧遇了这个女的。警察没有车,而对方有车,一旦对方上了车,那个主犯肯定就逃之夭夭。
那个年代,也没有信息化、没有摄像头,更没有那么多的联勤联动,就在那个女的即将上车跑走的时候,你父亲就开枪了,一击毙命。”
“嗯?”白松听到这里,打断了一下:“这难道不应该立功吗?”
“本来都以为如此,甚至都准备结案了。但是当时为了更严谨,把曾经案发现场留下的主犯的dna和你父亲击毙的那个人做了比对。那个时代你可能不知道,那时候做一次dna,差不多要两万块钱,所以刚开始没做dna,也就失去了抓捕真正主犯的黄金时间。
当时那么多警察布下的大网,愣是因为主犯的妹妹被击毙而撤了。
后来,dna的结果表示,死者和主犯,不是一个人,而是她的孪生妹妹。”秦支队道:“虽然后续也有从犯说曾经见过主犯的妹妹,但是没有证据证实她妹妹参与过这些案件。这样击毙还是有很大的问题。
据说,事后你父亲也指出他是想打车胎的,但是几十米的距离,加上人在跑动,手枪怎么可能打的那么准。”
白松沉默了,这剧情
这对于任何警察来说,都是无法抹除的污点,甚至如果放在今天,一个失职罪都跑不了。
发生这么重大的事情,能保住警察的职位,已经算是领导们很帮忙了。
这也是现在为什么很多警察不敢开枪的原因,除非对方真的动刀动枪或者已经对人民生命有严重威胁,否则谁敢随便开枪?
比如说,当初白松在南疆省,被人用弓弩指着,对方如果有攻击意图或者已经射出一根,那完全可以开枪,但是如果对方是个小偷,见到警察就跑,然后警察开枪,如果没有打到要害还好,打到了的话,一枪毙命,这事就说不过去。
“所以,这个主犯至今也没有抓到是吗?”白松看了眼秦支队桌子上的材料:“也就是这个人对我展开的报复对吧?”
“理论上是如此。这个女的当年只有20多岁,现在40多岁,已经被追逃了二十年了,但是她依然有作案能力,这个人可不简单。”秦支队道:“你来之前,我们讨论过,这个女的有重大作案嫌疑。不要说九河分局,就放眼市局,这类报复警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