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崽崽是个小甜宝-第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帮赵美荷舒缓紧张,赵香柚就抓着她的手去触碰灰狼们。
喔……瑞雪远远儿地坐着,高傲地仰着头颅,它不是随便谁都能摸的喔!
刚开始赵美荷还很紧张,不过手上毛茸茸的触感停留久了之后,她心里到底放松了些戒备,她把眼睛虚开一条缝,见那些围着她的狼虽然眼神依旧冷冽,但却对她的触摸并不抵触。
甚至。
它们还不时在她身上各处嗅一嗅,将爪子耷拉在她的身上,去闻她怀里的赵香梅。
而小香梅兴奋地挥舞着小手,便是打在狼脸上,狼也没发脾气咬她。
虽然还是害怕,但赵美琴还是相信了秦少安的话,这些狼不会伤害她们。
“我……我用不用给它们喂吃的?”赵美荷问?
秦少安道:“它们是我从小养大的,很有灵性,会自己找吃的,你不用管。”
赵美荷颔首,表示自己记下了。
“这院子附近你可以活动,但不要走得太远,下次来的时候我给你带些菜种子来,兔子也下次再送过来……好了我们走了!”时间也不早了,秦少安交代几句就要带着赵香柚出去。
狼群也跟着出去,很快就消散在山林间,看不到踪影。
赵美荷这才重重地舒了一口气,同时对将来的生活也充满了憧憬。
想着周遭有这些狼守着,将要一个人住在深山老林的恐惧也消散开来。
“小香梅,往后就跟娘住山里啰!”赵美荷亲了亲襁褓里的养女,开心地笑了起来。
秦少安跟赵香柚赶回老赵家的时候天已经快黑了,这一天的奔波还是挺累人的。
可是两人闻到从堂屋传出来的香味之后浑身的疲惫顿时消散一空。
赵香柚从秦少安的怀里梭下来,哒哒哒地跑进了堂屋:“好香呀!”
嘤嘤嘤……
这是火锅的味道!
浓郁的牛油香味!
“阿奶说是麻辣香锅,说是巴州和蜀州那边儿的吃法!”大郎几个都趴在桌子上,很不能把脸都埋进陶盆儿里。
“哟……乖乖回来啦……赶紧吃法!”
“老二家的,麻溜着点儿,不然一会儿甭想吃饭!”老太太扯着嗓子嚎,进门就把赵香柚抱了起来。
高度升了起来,赵香柚就看清陶盆里装着的食物,有毛肚、有血、有牛头皮、有蜂窝肚……
火锅的灵魂组合全在里头!
她阿奶咋就这么会呢!
这个时候陈氏难得勤快地跑进跑出,又是端碗又是拿筷子的,老太太抱着赵香柚坐下,二丫给赵香柚单独端了一碗,没有辣椒,清澈的汤,里头是切成薄片儿的牛肉、牛肝儿还有牛血和毛肚。
碗里还飘着一些碎碎的香菜,瞧这做法……这不是大佛脚下的名菜跷脚牛肉么!!!
“麻辣锅太辣了,乖乖吃清汤的,吃完再喝点儿汤,一会儿好暖暖和和地进被窝!”
赵香柚听话地吃了两筷子翘脚牛肉,就指着麻辣香锅闹:“阿奶,柚儿想吃那个!”
“柚儿就尝一丢丢!”
赵老太太拗不过她,只好夹了块儿毛肚用茶水涮了涮放她碗里。
赵香柚:……
可以不必涮,真的,她能受得住!
即便是用水涮过,入口的毛肚还是该死的好吃!
“阿奶,柚儿还要吃!”
“老妹儿啊,你这个手艺,不去开酒楼真的是可惜了!开酒楼就卖这一样,那生意也不能不好!”因着吃麻辣香锅,又是用难得的牛肉牛杂做的,故而老太太就让赵铭粮和洪剑过来吃饭。
吃饭的时候没人说话,这会子锅里连根儿葱都捞不出来了,这帮人儿才打着嗝儿说话。
太满足了!
大冷天的吃了一身的汗,明明辣嘴还越辣越好吃。
老太太摇头:“不是我舍不得辛苦,实在是这牛油难得,自个儿家吃吃就算了,开酒楼拿啥卖给人?”
第172章 初试
“娘,不然咱们开个小饭馆儿?”赵铭田倒是心动了,他这个人就是闲不下来。
老太太摇头:“不成,开饭馆儿又要租房子,又要请伙计,也忒麻烦了些。”
“况且等明年入秋后难道不做兔子生意了?”
赵铭田噎住了,他求助地看向赵铭粮:“老二,你聪明,你来想个招,如今这风干兔没多少了,风干鱼卖得不如风干兔好,我这闲着就有些心慌。”
家里有老黄牛愿意挣钱赵铭粮自然是巴不得的,他询问老太太:“不然,让三哥去码头摆摊儿去?”
镇上没有码头,但是临县有,并且从他们这儿往临县码头的距离跟去县城差不多,愿意辛苦地话,还是能挣钱的。
“甭说别的,就在码头边儿架上一口锅,烧开了我就不信能有人抵地住这股子香味儿!”赵铭粮见老太太没吱声儿,就放心大胆地说自己个儿的想法。
“而且码头上多力工,多南北客商,这大冬天的来一万热乎乎的麻辣汤菜,又好吃又驱寒!”
“我倒不是怕劳累,可这来往客商就不说了,力夫能买得起?”赵铭田有些担心,他还是觉得开饭馆儿靠谱。“而且客商会不会嫌弃小摊儿上的吃食?”
听他这么一说,聪明人赵铭粮也难住了,是啊,就他家这麻辣锅,得卖多少钱一碗?
“像卖糖葫芦那么卖!”赵香柚忍不住插嘴,“柚儿买得起!”
赵香柚看似胡闹的一句话,瞬间就点亮了赵老太太和赵铭粮的眼睛。
“对呀!”
“像卖糖葫芦那样!”
“锅里煮着滚汤,菜甭管荤素煮熟了再用竹签儿串了,有人买就放锅里烫一烫,不论荤素,全一文钱一串!”
“我再给这生意取个名儿,就叫麻辣烫得了!”
“又麻又辣又烫,大冷天的光是听名字就有人会想买一串尝一尝!”
“二叔好聪明呀!”赵香柚拍着巴掌称赞赵铭粮,真的,她这二叔是个人才!
若不是这火锅是阿奶弄出来的,她都要以为自家二叔也是穿越来的了!
赵老太太也觉得这个主意好,她道:“汤是可以重复用的,只要每日都烧开了就行,肉也不用正经肉,全用鸡鸭鹅兔猪牛羊的下脚料……还能搭着粉儿卖。
别小看这一文钱一串,我觉着在码头上一天卖个两三百串是没问题的。
不然,咱们明儿准备起来,后儿老三上码头卖一天试试看?”
“若是卖不掉也没啥,回头咱们家自己个儿吃了就成了!”
家里有骡车,就再弄个炭炉子和一口大砂锅装麻辣汤就行了。
“老三明天去外头收下脚料,有多少收多收,嗯,顺便去你大姐夫那头,让他帮着咱们买牛的下脚料,特别是牛油!”
做生意的话汤料的方子就要改一改,可以适当减少牛油的用量,用猪油和茶油来替代,但也不能完全替代。
麻辣锅的精髓就在牛油上。
“好嘞!”有了新的奋斗目标,赵铭田又干劲十足!
“去平南码头太远,老三没个帮手是不成的,老三,你这会儿去大喜子家跑一趟,后儿让长生跟你一块儿去,我给算工钱。”
“好嘞!”赵铭田应下,起身让孙氏给他点了个灯笼就出门了。
老太太把新生意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但决口不提让孙氏学着炒料,孙氏心里就恐慌起来。
夜里赵铭田上床后,她辗转反侧,赵铭田问她咋了,她又不敢说得罪了老太太。
心里苦啊。
还有苦说不出。
赵铭田累了一天了,孙氏不说他就不问了,很快就打起了呼噜,这下孙氏心里更难受了,不知不觉地又掉了眼泪。
第二天天不亮赵铭田就带着林长生出门了,中途让林长生回来送了两趟东西。
赵家的孩子们上午上学,下午全体留在家里帮忙,削竹签儿地削竹签儿,帮着洗菜的洗菜,最后菜煮好了还得帮着穿菜。
一大家子人一直忙到了天黑,总共穿了一千一百多串。
赵铭田觉得肯定卖不出去这么多,老太太说反正天儿冷,卖不完拿回来就是了。
第二天老太太也太不亮就起床了,她对赵铭田叮嘱了一番,又让他一路小心,然后就目送她和林长生赶着车走了。
喔,林长生还带着他媳妇,并再三跟老太太说他媳妇不要工钱。
平南码头。
天不亮就人头攒动,沱水河是前朝皇帝斥巨资修建的一条运河,当时是为了啥呢,是他们这边儿发现了一块儿巨石,据说是天上仙山掉下来的。
皇帝听了以后就命人将此巨石弄进京城,仙山上掉下来的石头必须弄皇宫里摆着呀。
可皇帝说得容易,这事儿办起来就难了,下头的佞臣为了把这事儿办好了,就给皇帝出主意,挖一条运河专门来运仙石。
这么一搞,妥妥的劳民伤财,无数家庭因为运仙石头而破碎,无男丁因修建运河而是失去性命。
最后。
运河修成了。
可是百姓们反了,仙石还没运进京城,就在途中遭遇战火,然后也不知沉哪儿去了。
前朝也走向衰败,有头也就再挣扎着传了三代?整个皇朝就被灭了。
皇朝灭了,这条沱水河却好好地摆着,多亏了这条河,才让他们这犄角旮旯的地方有了些鲜活劲儿。
他们的皮货山货更容易出去,外头的新奇玩意儿也能进来。
码头上早早地就摆好了各种卖小吃的摊子,各种吆喝声儿也络绎不绝,好地方已经被人占完了,赵铭田他们只能寻了个有些偏的地方停车摆摊儿。
林长生有点担心:“老三,咱们摆在这儿会不会没生意啊?”
他媳妇田氏也有这样的担心,便问:“不然我吆喝吆喝?”
赵铭田道:“先不忙,等咱们的锅开了再吆喝!”
砂锅开锅慢,这会子吆喝也是白费力气。
他们旁边儿是一家卖饼的摊儿,一家卖馄饨的摊儿,还有一家卖面条的摊儿。
几个人摊主瞧他摆出来的这些个东西就纷纷摇头,这都是啥?
上码头来卖这些烂七八糟的东西,这脑袋不会是被驴踢了的吧?
馄饨摊儿的老板儿就问他们:“你们这儿是卖的啥?”
赵铭田:“麻辣烫!”
“麻辣烫是啥玩意儿?”几个摊主都没听过。
赵铭田:“麻辣烫就是这玩意儿。”
馄饨摊主嗤笑道:“我劝你们还是赶紧回去,别搁这儿吹冷风,就你们这鬼名堂玩意儿能卖钱?能卖五十个钱儿不?若能卖五十个钱儿,我就能倒立拉(屎)你信不信?”
他的话音一落,顿时引来周遭人的哄笑声。
第173章 卖光啦
“你嘴上积点德吧,都是卖吃食的,别把屎尿屁挂在嘴边儿上!”卖饼的老太太就开口说馄饨老板儿。
那人不以为意,嘴上嘚吧嘚地嘲讽个没完。
引得其他几个摊子的摊主也加入了调侃阵营。
林长生两口子有些稳不住,很是着急,但是赵铭田一点儿都不着急,等把锅灶碗筷摆好之后,就老神在在地坐在炉子旁边儿烤火。
那些人瞧他不搭理,渐渐地也不说了。
他们这头稍微要偏一些,来光顾的客人不多,几个摊位的生意都不是很好。
也是因为生意不太好,所以才有时间调侃同行。
不然早忙生意去了,那来的功夫耍嘴皮子。
过了一会儿,他们就觉得不对头了,啥玩意儿这么香?还香地十分霸道。
等赵铭田将大砂锅的盖子揭开,一股子麻辣鲜香的味道顿时就弥散开来,传出了老远去。
引得不少人寻摸这股子味道的来源。
赵铭田清了清嗓子:“麻辣烫哟……一文钱一串,麻辣粉儿哟,五文钱一碗,买一碗粉儿送一串麻辣烫哟!”
他起了个头,田氏就学着他吆喝起来,吆喝声伴着这极其霸道的香味,顿时就引来了不少人。
特别是坐在最近几个摊子吃饭的顾客,听说一文钱一串,想着也不多,就没忍住掏了一文钱尝鲜。
这一尝就不得了了。
太好吃了!
吃了一串忍不住又买一串儿,赵铭田还给人提建议:“和面条一起吃或者是夹在饼子里吃更美味。”
他这么一说,卖面的和卖饼子的摊主瞬间就打消了对他的敌意。
没招啊,都是卖吃食的,你生意好,势必会抢别人家的生意。
可他这么一来,不但不存在抢生意,还给这两家带了不少生意。
他们的摊前聚集的人越来越多,有尝了一串麻辣烫的,就立刻加要一碗粉,没地方坐就蹲着吃……
一千一百多串菜,也没花多少工夫就卖完了。
赵铭田经历过卖风干兔的阵仗,表示这个结果他虽然没有预料到,但也能淡定接受。
可林长生两口子不是啊!
粉儿他们算不利索卖了多少钱,但是麻辣烫他们知道啊,一共一千一百多串,一文钱一串就是一千多文钱,合一两银子呢!
这一上午……
就卖这么多?
他们滴个老天爷呀!
“小伙子,明儿你还来不?你来我老婆子就帮你占位置!”卖饼的婆婆收完摊儿就跑来问赵铭田,哎哟,以前她每天早上做的饼都卖不完,得在寒风里守一天,可今儿没多久就卖光了,全是托了这个小伙子的福。
卖面条的老头儿也颠颠儿地跑来问:“是啊,你来不来,你要来我也帮你占位置!”他也尝到甜头了。
赵铭田连忙点头:“来,那就有劳两位老人家了!”
“不知两位老人家咋称呼?”
“我夫家姓蔡,你就叫我蔡婶儿就行了,我家就住在附近。”
“我姓郑,他们都喊我老郑头,我也是住这附近的人,你面生,是哪儿的人啊?”
赵铭田乐呵呵地道:“我姓赵,家里行三,二位老人家喊我一声儿赵老三便是,我家在安陆县。”
“哟……这有点儿远呀,其实吧,如果生意好可以考虑在咱们这个县城租住。”老郑头建议。
赵铭田道:“不远,反正有骡车怕啥的。”
这时,老郑头发现卖馄饨的那小子要走,就连忙高声喊:“哎哎哎哎,你别走,你还得倒立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