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年轻的我们闪闪发亮 >

第20章

年轻的我们闪闪发亮-第20章

小说: 年轻的我们闪闪发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不得王老板的火气那么大呢。

    敢情是少了一个能使唤的人啊。

    “您可累坏了吧。”海鲜屋的壮劳力小江走了,负责洗涮收拾的吴阿姨就要多做一份工。

    吴阿姨摇摇头,苦笑说:“没事,总要干的。”

    顾锡东弯下腰,从几摞卫生卷纸下面抽出一个颜色鲜艳的塑料折叠板凳,双手握着板凳边缘一开一合,放在吴阿姨脚边。

    “老板不让。”吴阿姨压低声音指了指他身后的男人。

    “没事,我跟老板说。”他说。

    吴阿姨被他按坐到板凳上,感激地冲他笑了笑。

    “小顾!死哪儿去了!客人要酸奶呢!”王老板的吼声回荡在大棚深处。

    “来了!”他应了一声,从冰箱取了一瓶酸奶送到客人手上,转身,把菜单递给七号桌的女客人。

    “你们家什么好吃的呀?能不能推荐一下。”女客人看着菜单拿不定主意。

    “酱烧小扒皮鱼、韭菜墨鱼仔、大小田螺、小龙虾还有时令素炒都是我们老板的拿手菜。”顾锡东看了看七号桌的客人,指着菜单上的菜品说:“你们四个人,可以点一份小龙虾,今天有活动,买一斤送一斤,再点个大田螺,炒个蒜蓉丝瓜配些主食就差不多了。”

    “你们这图片是真的吗?”女客人举起菜单,让顾锡东看每道菜品后面配的图片。

    “真的,都是我们老板做的,纯实物拍摄。”

    “不错呀。”女客人频频点头,拿着菜单对朋友说:“这家店蛮好的,菜单上有实物图片呢。”

    “就是不知道分量够不够。”有人保持怀疑。

    “我们店保证质量,这点你放心。”顾锡东指着周围坐得满满当当的食客,“他们大多是回头客,就奔着我们王老板的手艺和信誉来的。”

    “你们家有烧烤吗?”

    “有烤海鲜,但是没有烤肉,你们想吃哪家的我可以帮你们叫。”顾锡东说。

    女客人和同伴商量了一下,把菜单还给顾锡东,“那就按你说的点,不过小龙虾要两斤,一份麻辣一份十三香,主食要炒面,另外我们再要一份‘月牙脆’的烤羊肉和肉筋,各要五十块钱,重辣。”

    “好的。”顾锡东低头在本子上飞快地记录。

    坐在旁边的客人看了看他的小本子,“小伙子,字写得不错呀。”

    顾锡东只淡淡地笑了笑,“酒水饮料需要吗?”

    “六瓶果啤,两瓶酸奶,都要常温的。”

    “马上来。”顾锡东边走边低头记了两行,他抽出印纸,撕下拓印的菜单交给王老板,“七号桌。”

    王老板看见菜单眼睛一亮,两斤小龙虾呢,这桌赚到了。

    他伸出油腻腻的右手拍拍顾锡东的肩膀,眯缝着眼睛夸赞说:“干得不错!”

 第四十一章 小龙虾

    顾锡东向后退了一步,说:“老板,客人点了烧烤和涮菜。”

    “那你赶紧去。”看顾锡东走了,王庆春忽然想起什么,扯着嗓子叫:“小顾!”

    顾锡东回头。

    “捎五瓶料酒回来……”

    顾锡东扬扬手。

    看着少年渐渐远去的背影,王庆春神情惋惜地摇摇头,“是个踏实的娃儿,只可惜干不长啊。”

    “你说小顾啊,老板。”吴阿姨端着洗好的盘子走了过来。

    “是啊。当初用他的时候,我还嫌他话少,没小江活道,谁知道,他却是个着实能干的。”王庆春说完凑近灶台边的立柱,他伸出油哄哄的食指,在上面绑着的一个塑料夹板上点了点,然后用铁勺舀了一勺植物油倒进铁锅里。

    吴阿姨把干净盘子放在灶台边的架子上,“可不是嘛。咱们店里自打小顾来了以后,生意明显比以前好多了。你看他让你改的的菜单,加了图片以后客人都觉得新鲜,没有说不好的。还有柱子上那个拓印下来的点菜单,他都给你标好顺序,你照着炒便是,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手忙脚乱了。小顾啊,就是话少,可话少倒显得沉稳,你看他给那些犹豫不定的客人们推荐的菜,一推一个准,客人只会多要不会少要。”

    “我咋能不知道他的好呢,我恨不能让他一直跟着我干,可惜他来之前就说了,他是个学生,只能干一个月,而且还是小时工。我估摸着他家庭环境不好,不然像他这么大的孩子,哪儿肯来这地方受罪!”王庆春说。

    “我也不敢问,怕伤他自尊心。”吴阿姨看着夜市衣着光鲜靓丽的少男少女,轻轻叹了口气,“唉,这人比人气死人。”

    王庆春拎起铁勺在冒烟的锅底划了划,抓起一把事先切好的葱姜段丢进锅内。

    “滋啦!”火苗登时窜起几尺高,橙红色的火焰包裹住圆圆的铁锅,王庆春熟练地翻炒着底料,一阵铿铿锵锵的声响吸引了众多食客驻足。

    “小珍,这家看起来不错,我们就在这家吃吧。”围观人群里,一个脸庞圆圆的年轻姑娘拉着一个穿格子衫衬衣的女孩说。

    “海鲜……挺贵的吧,咱们还是去吃面……”贾小珍朝后缩。

    “面面面,你就知道吃面,吃了一星期的绿豆面,咱俩都快变成绿豆了!”圆脸姑娘一边发牢骚,一边拉着贾小珍朝海鲜屋里面走,“你来了这么久,我都没好好招待你,于情于理都说不通。”

    “芳芳……”贾小珍拉住比她早来一年的同乡小姐妹贾芳芳,“真的不用了。”

    吃碗面就行了,吃这些从未见过的东西,她心里真有些发憷。

    “你听我的。”贾芳芳用力把她拽进海鲜屋,找了张空位坐下,“老板,点菜!”

    “马上啊。”王庆春回头冲着俩小姑娘咧嘴一笑,大声吆喝吴阿姨,“吴姐,你先招呼下客人。”

    “哎!来了。”吴阿姨远远应道。

    俩姑娘饭量不大,点了一份买一送一的小龙虾和一盘辣炒蛏子,两碗米饭,就边吃边聊起来。

    “看你愁眉苦脸的,今天找工作不顺利吗?不是说小惠姐帮你找的吗?”贾芳芳问。

    贾小珍想起颠覆她人生认知的一天,不由得咧嘴苦笑,没有做声。

    有些事,再亲密的朋友也不能分享。

    贾芳芳以为她找工作遇到困难,于是一副了然的模样摆摆手,劝慰贾小珍:“小珍,你别灰心,我那会儿到朔阳,在城里跑了整整四个月才找到现在的工作。”

    四个月?

    贾小珍瞪大眼睛,这可太久了。

    她出来打工的时候跟爹妈保证过,如果三个月还找不到工作,就回乡下准备相亲结婚。

    可她才二十岁,不想就这样把一辈子都交待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大山里,她想出来闯一闯,看一看让村人羡慕的城里人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小珍,你从小就比我聪明,比我学习好,再加上有小惠姐帮忙,找工作肯定不是难事。”

    当真如此吗?

    贾小珍看着人头攒动的夜市,却觉得自己离这份热闹越来越远……

    色泽红亮的小龙虾上桌,贾芳芳教贾小珍吃虾。

    “你先戴上手套,把虾头掰下来,哎,哎,别扔,头里面有虾黄。像我这样吸一下,吸一下呀,毒不死你!瞧你那小心小胆的样儿!哈哈哈……咋样,香吗?”

    “腥……”贾小珍皱着眉头咂咂嘴。

    这个味道。

    贾芳芳白了她一眼,说:“你啊,就是在山里待久了,把自己待傻了。告诉你,这城里好吃的,好玩的多得是,这才哪跟哪儿啊。哎,哎,你别扔虾尾啊,里面还有肉呢!”

    贾小珍看贾芳芳变戏法似的,从红色的虾肚子里拽出一截白白的肉轱辘,然后捏着肉轱辘的一头蘸了蘸小龙虾盘子里红亮亮的酱汁,朝她的脸凑了过来。

    “张嘴。”

    给她的?

    贾小珍愣了愣,拧着眉毛张开嘴巴。

    “吃虾肉的时候一定要蘸汁儿,这样才入味儿。”

    温热的虾肉蹭了下嘴唇,落在舌尖上,有些弹牙,口腔里充斥着蒜香和其他香料混合的奇妙味道,莫名的勾起人的食欲。

    她咽了口唾沫,在芳芳的眼神鼓励下,慢慢咀嚼起来……

    个把小时后,吃饱喝足,俩姑娘结账。

    “对不起,芳芳,我不知道小龙虾这么贵,我还多要了一份……要不,这顿饭钱我出,我回去拿给你。”贾小珍一脸愧疚地说。

    “你瞧不起我?”贾芳芳鼓着腮帮子。

    “没有没有,我不是那个意思。”芳芳是她从小玩到大的好姐妹,不然,她也不会绕开她亲姐贾小惠,大老远的来投奔她。

    贾芳芳看着眼神单纯的贾小珍,先是叹了口气,又笑了笑,说:“我知道你啥意思,你是怕我吃穷了是吧,没事,小珍,我现在工资虽然不高,但请你吃顿海鲜的钱还是拿得出的。你呢,不要有什么负担,就在我那儿安心住着,慢慢找工作,不用着急。”

    贾小珍眼睛红红地点点头,“谢谢你,芳芳。”

    贾芳芳笑了笑,“走吧,回家。”

    她率先起身朝外走。

    贾小珍随后跟着,可她刚走了几步,斜刺里猛冲过来一道人影,直直地撞在她身上。

    她原本人就瘦小,再加上事发突然,毫无思想准备,这一下,竟把她撞飞了好几米,直撞上门口的立柱,才颤颤巍巍地停了下来。

    半边身子又麻又痛,眼前一片金光灿烂,根本看不清东西,只听见贾芳芳中气十足地扯着嗓门,在大声训斥那个闯祸的人。

    她靠在柱子上,速度极慢地喘了口气。

    “你怎么样?要不要紧?”耳边忽然传来一道低沉微哑的男声。

    她努力睁大眼睛,渐渐在一片光怪陆离的金光里看清对方的脸。

    四周弥漫着海鲜淡淡的腥味和酱料浓郁的香味,噪音依旧,可贾小珍还是一眼认出面前这个比她小不了几岁的少年正是今天在医院里搀扶宋秀茹的男孩。

 第四十二章 少年夫妻老来伴

    市区持续了半月之久的闷热天气,总算被昨天一场暴风骤雨浇灭了夏天的火力。

    苏巍起床后,先喝了一杯温的白开水,然后和老伴陈胜利说要去楼前看看她养的花草。

    昨天的暴雨来势汹汹,那些娇嫩的植物恐怕被摧折了不少。

    “多穿点,外面凉。”陈胜利靠坐在床头,提醒老伴苏巍。

    苏巍看看窗外灰蒙蒙的天空,小声咕哝说:“这天能凉到哪儿去。”

    “你还是穿上,别等病了,又去麻烦孩子们。”陈胜利竖起浓黑的眉毛。

    苏巍虽然不情愿,可还是拉开衣柜门,从里面找了一件灰色的毛线开衫披在身上,“这下行了吧,你这老头,就是喜欢啰嗦。”

    陈胜利还想说什么,苏巍赶紧摆摆手,走出卧室。

    厨房里保姆程月英正在做早餐,听到声音,她从厨房里探出头来,“苏老师,你起来了。”

    “嗯。”苏巍冲着程月英笑了笑,指着外面说:“我去看看花。”

    “外面还下雨呢!”程月英说。

    “我打上伞,不碍事。”苏巍实在不想错过每天难得的放风机会。

    “那你看会儿就回来,粥马上就好了。”程月英说。

    “哎。”她应了声,拿起门口的雨伞走出家门。

    自从前几年做了心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她的活动范围就仅仅局限在家的附近,远的地方不能去,油腻食物不能吃,就连她最喜欢的门球运动也被禁止了。

    现在她唯一剩下的自由,就是侍弄这些花花草草,而每天早饭前的个把小时,成了她一天中最惬意放松的时光。

    屋外细雨蒙蒙,凉风习习,俨然有了一丝秋意。

    苏巍紧了紧毛衫的领口,弯腰查看起摆放在阳台下面的花草。

    情况比想象中要好,除了一盆蟹爪兰被大风刮倒花盆碎成两半之外,其余的绿植只需要修剪掉倒伏的叶片就行了。

    苏巍把伞收了靠在阳台边上,从角落里找到一个白色塑料花盆,用抹布擦干净上面的雨水,把整颗蟹爪兰带土移栽过去。

    “是不是该买个爬藤架了。”她小声嘟哝了句,摸了摸垂到花盆外面的绿色叶片。

    这盆花是家齐去年送给她的,在她的精心养护下,已经开了好几茬花了。

    想起儿子,她不禁露出一丝微笑。

    从小到大,家齐一直是个很细心,很孝顺的孩子,他不仅大学毕业就顺着他父亲的意愿考进了厂里的技术科,成了老陈家的骄傲,更是凭着一副英俊相貌,成为许多姑娘心中的‘白马王子’。

    当年,她和老伴替儿子收信收到手软,他们家床底下的几个木箱里,塞满了各式各样的信封。她曾和老伴打趣说,这些信纸摊开来估计都能绕厂区转一圈了。

    儿子到了适婚年龄,老伴陈胜利相中老同学研究生毕业的女儿,想撮合两人在一起,可素来听话孝顺的家齐却像是中了邪似的,为了一个职高毕业的姑娘跟他爸闹得是天翻地覆,人尽皆知。

    老伴是老三届,当年在校成绩优异,却因为历史原因错过高考,没能实现他的大学梦,虽然后来他考入电大并被厂里评为高级工程师,可与正牌大学生之间的差距始终是他的痛处,是他的心结。

    他不允许自己的儿女不优秀,更接受不了自己未来的儿媳是个职高毕业生。

    他态度坚决,对儿子的婚事百般阻挠,家齐就跟他爸死杠,说不让他娶那个姑娘他这辈子就不结婚了。

    回想起那段时间……

    呵呵,真像是演连续剧一样,天天都在闹腾。

    老人们总说,这世上,再能干的父母也终究赢不过子女。这句话放在现在,放在老陈家来看,仍旧是对的。

    经过漫长激烈的对峙,最终,家齐赢了这场‘父子大战’,他如愿娶到了那个姑娘,也就是南燕,她现在的儿媳。

    这么多年走下来,在她看来,儿媳妇南燕并没有什么不好的,学历低,但胜在单纯善良,对老人孝顺,对家齐一心一意,还给老陈家生了个那么可爱的小孙女北北,她实在挑不出南燕的任何错处。

    若非要说,非要挑刺,可能就是她这个儿媳妇太没心眼,太没主见了,一切以家齐的想法为重,当年为了家齐一句北北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