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99章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99章

小说: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有点晚,孙大海也不打算做太多的菜。今天中午就以排骨为主,孙大海打算再做个菠菜炒鸡蛋,拍个黄瓜,也就够了。

    高家姐妹进到厨房,说要帮忙做饭。

    她俩居然能帮厨,这让孙大海喜出望外。最近孙大海总是一个人给大家做饭。在他的小伙伴中,也就王欢能帮把手,剩下的都是吃货。

    说吃货吃货到,苏佳蹦蹦跳跳地来了。她的运气还真好,赶上了她最喜欢吃的排骨。

    她在厨房门口,跟孙大海打过招呼后,第一句话就问中午吃什么,吃货本质显露无疑。

 第203章 装X的感觉

    苏佳不是空手来的,她拿来一个盒子,里面有半盒泥土,一根人参埋在里面。这是她送给了孙大海礼物。

    按她的话,这人参是她家五年前撒下种子种出来的,这次由她亲手挖出。

    今年一放暑假,苏佳就跟着父母回吉林老家去了。她的老家在长白山脚下,爷爷和叔叔都是当地林场的职工。

    回去后,她跟着家里人,一起进了山。五年前,她的爷爷在老林子里,挖到了一株野山参。当时野山参正好结果,她的爷爷就把野山参的籽种在了周围。

    后来那里真的长出了六七株人参,她爷爷不急着采,每年都要去那里细心照看。

    那片老林子原本是野林子,今年被林场划进的管理范围,所以他们一起进山,要把人参挖出来。

    苏佳看着好玩,在叔叔的指点下,自己也亲手挖出来的一支人参。

    这批人参才生长了五年,在当地卖不出好价钱。当地的供销社收购,每支参顶多给几十块钱,爷爷就把这支人参给了苏佳。

    别看苏佳才是个十岁的女孩,可她的性格确实很豪爽。平时她在孙大海这里吃吃喝喝,都是孙大海出钱。现在自己有了人参,第一个想法,就是送给孙大海。

    昨天苏佳才从老家回到首都,今天她就带着人参上门送礼来了。她运气很好,正好赶上孙大海接张国政出院回来,不然就白跑一摊了。

    孙大海谢过了苏佳,把人参收好。张玉洁和张奶奶也到了。孙大海不管她们了,得抓紧时间做饭。

    排骨是一大早巴特尔去天海肉联厂拉回来的。现杀的猪,肉非常新鲜。巴特尔不仅拿了整扇排骨,还把四个肘子也拿回来了。

    孙大海在家时,已经把排骨清炖到了八成熟。现在下锅做最后加工即可。肘子他已经腌上了,准备在晚上炖出来,明天吃春饼。

    孙大海家里吃饭的人多,所以他家许多厨房用品,都是饭店用的那种大锅、大盘、大桶。

    现在装排骨的,就是一个饭店才用得到的大桶。

    天海肉联厂的员工,谁不认识孙大海和巴特尔呀。看到是巴特尔来拿排骨,自然给的都是最好的。排骨上都没有怎么往下剃肉,就给巴特尔。

    这一整扇排骨,带着厚厚的肉,足有三十多斤。桶里只装了一半,连汤带水的,就有几十斤重。

    孙大海用笊篱将排骨捞出,分别放入两个大盆里。他一边干活,一边问帮着择菜的高家姐妹:“你们俩吃饭有什么忌口儿吗?这排骨爱吃红烧的,还是糖醋的?”

    高家姐妹愣了一下,高屹回答道:“我俩没什么忌口儿。这么多排骨,这顿饭你都要做了吗?”

    “是呀,中午吃饭的人不少呢。今天时间来不及了,排骨就是主打菜,你们俩就放开肚皮,可劲吃吧。”

    高屹偷偷地问孙大海:“大海,你家里知道你拿出了这么多的肉吗?”

    “知道呀,这就是我在家炖好后拿过来的。”孙大海换上大锅,点火倒油,顺口回答高屹的问题。

    高智慧说:“我姐的意思是,买这么多排骨,你家里花了不少钱和肉票吧,你全拿来给我们吃了,你家人该骂你了。”

    “不会的,我还留了一半的排骨在家里呢。”孙大海这样吃喝惯了,不明白她俩的意思。

    高屹十六岁了,已经开始跟着妈妈学习管家。她估计这些排骨最少要十几块钱。关键是肉票,刚当上小管家婆的她知道,每人每月才有半斤肉票。

    眼前这些排骨需要多少肉票,她都不敢算了。反正她除了在副食店的肉案上,还没来没有看到过这么多的猪肉。

    现在听说孙大海要把这些肉都做了吃掉,她很着急,生怕孙大海会因此被家人骂。

    “小高,没事的。这些肉没有花钱和肉票。”正打鸡蛋的巴特尔插了一句。

    的确,孙家从天海肉联厂拿肉,是不用花钱的,只要登记一下就可以。每月月底结账时,这些肉的费用,会记在食为天华夏公司的账上,算作接待费。

    来孙家吃饭的人太多了,在新办公楼交付使用之前,公司及下属单位的高层日常交流,主要都在西皇城根十八号。所以这些花销都走了公司的账。

    至于说肉票,孙大海这两年都快忘了这个概念了。以前孙家还总从黑市换肉票,现在自己家有了养猪场和肉联厂,偶尔在外面吃饭,又都是去涉外饭店,花兑换券,所以肉票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

    孙大海一边炒菜,一边把这些事,简单地告诉了高家姐妹。既然要把她们当朋友,有些事情就要告诉她们。

    看着高家姐妹一脸愕然、张大嘴巴的样子,孙大海心中竟然很有满足感。这难道就是装x的感觉吗?

    午饭做好了,四菜一汤。孙大海在厨房找出小半个冬瓜,估计是薛海天夫妇这两天买的。

    不用理会他们,先做个冬瓜排骨汤再说。有自己在这里坐镇,哪里还用得到他们做饭呀。

    红烧排骨、糖醋排骨、菠菜炒鸡蛋、拍黄瓜,外加冬瓜排骨汤。大家在院里的树荫下支好桌子,准备开吃。

    这时,陈锋回来了。

    他昨天去了西皇城根十八号,知道孙大海从今天起又要住在这里。所以他上午去官园花鸟鱼虫市场的摊位检查工作,中午就开车回来蹭饭了。

    要说他回来纯粹为了蹭饭,也有点昧良心。他的确是有两件事,想和孙大海说。

    头一件事是公事。

    君子兰的热潮,愈演愈烈,现在已经席卷全国了。

    官园花鸟鱼虫市场有几个商户,一个月前找到公司,想合伙从妆点生活手里进一批君子兰,运到南方的几个城市贩卖。

    因为他们本钱不足,想先付一半的钱,另一半用自家的房子抵押。但因为他们开的价钱不高,而且还不是付全款,所以被黄菲菲拒绝了。

    这一个月,君子兰的价格还在不停地上涨,许多城市都卖断了货。花卉市场门口,经常有人拎着装满现金的包,等着到货后抢购。

    今天陈锋到了官园市场,他们又找到陈锋交涉,提高了报价,并想把当抵押物的两套房子卖给公司,自己全款购买君子兰。

    孙大海很奇怪,说:“这事你和黄菲菲商量就成了,找我做什么?”

 第204章 房子,房子,房子

    陈锋脸一红,小声说:“我和方颖也不小了,明年或后年就准备办事。现在他们想要卖房子买花,我想,要是这笔生意能做的话,我自己出钱买下房子,以后当我俩的新房用。”

    孙大海笑了,说:“小陈叔叔,这是好事呀,我全力支持你。不过,明年公司就要分房子了,你们俩不要了?”

    “房子的事情,公司里开会研究了。这次咱们盖得四栋住宅楼,都是18层塔楼。每层两梯四户,是两套九十平米的两室两厅两卫一厨,和两套一百二十平米的三室两厅两卫一厨。

    按照你的提议,四座楼的一层和二层是连起来的裙楼,当做底商,以后出租出去。所以每栋楼其实只有十六层六十四套房。

    妆点生活这次分到一整栋楼,但其中有二十多套房,是妆点生活和食为天两家公司留给合作伙伴的。真正分给员工的,只有三十多套房。

    我们公司现在有正式员工八十多人,现在提出申请并符合分房要求,就有五十多人。

    公司在会上决定,这次分房,优先保证技术人员和已婚人员的住房。

    方经理方大同主动带头退出分房,他仍然住在他租的农房中。老爷子都这么做了,我和方颖也就跟着退出了。

    所以,我和方颖还是没有房子的。正好去年分红,我们俩分到了不少钱。现在有人要卖房,我就动了心。”

    “是这样呀,现在首都房价低,买房子倒是很划算的。不过小陈叔叔,现在国家让私人买卖房屋吗?我家的房子,因为有历史遗留问题,所以才完成过户手续的。”

    “前些天我和唐天吃饭时,他告诉我,从今年下半年开始,相关政策已经松动了。虽然没有宣传,但实际上过户手续是可以办理的。只不过外地户口和农业户口,还不能办理迁入。”

    “那不错,房子你去看了吗?”

    “还没有去呢。我这不是先回来问问你嘛。你要是觉得成,我下午下班后就去看房。反正他们是在官园市场,到时候跟着他们一起走就成了。”

    孙大海心里替陈锋高兴,又多问了几句。

    “小陈叔叔,房子是什么情况?他们要卖多少钱?”

    “两个都是独院,一个在鼓楼,离你家不远。院子和这儿差不多,占地二百平米,有四五间房。他们开价二万二。

    还有一套位置远一点,在三环外面。北影厂附近。那个院子面积倒是挺大,占地面积有五百平方米,是座二层小楼,里面还有厕所和土暖气,他们开价三万块。”

    “这个不错呀,离公司更近一些。而且房间有暖气和厕所,你们住着就方便多了。要不然,买下后你们想要改造,是很麻烦的。”

    “嗯,我也觉得这个好一点。今天晚上主要去看看这个房子。”

    “现在的房价涨得真快。两年前,我家买西皇城根十八号另一半的时候,才花了两千五百美元,按黑市的汇率,也才一万块人民币。现在房价都翻倍了。”孙大海不无感慨地说。

    “你看吧,以后私人房屋买卖一旦放开,房价涨得肯定更快。所以我现在就下手买房子,赶个早。我也不为了赚钱,就是自己住。”

    “对了,小陈叔叔,鼓楼那个院子,你也看一下,合适就由公司出面买下来,以后给新员工当宿舍都可以。反正妆点生活效益好,现金量大,总存在银行,没有意思的。”孙大海提出了建议。

    “大海,你的家不是在这里吗?怎么会离鼓楼近呢?”高智慧嘴里啃着排骨,含含糊糊地问孙大海。

    “我家住在西皇城根,这里是房管局的房子。以前我家的房子被征用,就找关系租住在这里。现在房子还给我家了,这里也没有收回去,所以我家还是花钱租这里。”

    “大海,你还知道哪里有房子出租吗?”高屹放下手中的碗筷,咬着嘴唇,犹豫再三,才鼓起勇气对孙大海说。

    “嗯?什么意思?”孙大海不明白了。

    “是这样的”高智慧快人快语,把自己家的情况,告诉给了孙大海。

    她俩的父亲是亲兄弟,都是六十年代的高中生。因为爷爷是首都电机厂的一名干部,所以他俩毕业后,双双进入首都电机厂工作。

    十年特殊时期,俩人受爷爷的牵连,被下放到了三秦的米脂。

    哥俩在米脂先后成家,生下了高家姐妹。去年他们才落实政策,两家人一起回到了首都。哥俩恢复了工作,他俩的媳妇,也被安排在了街道的小厂,当临时工。

    原先他们家就住在厂里的宿舍,现在早被拆除盖成厂房了。因为厂子的效益不好,多年都没有盖宿舍了,所以他们回来后,就只能自己租房住。

    厂里帮他们找了附近好几个房管局,才给他们两家分别找到了房,都是在大杂院中不足十平米的小屋,生活极为不方便。

    高智慧还小,高屹已经十六岁了,真不愿意和父母挤在一间屋里。可首都的大杂院,连犄角旮旯都早已被各种私搭乱建所占据,她想有间独立小屋子的想法,也只能是想法而已。

    其实她们两家的经济条件还算可以,父母都有工作收入,家中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了。姥爷姥姥那边,每年寄回去几十块钱就够了,除了姐俩需要上学,没有别的经济负担。

    这个年代公房的租金是非常便宜的,换成大房子,她俩家里绝对负担得起,只不过没有合适的房子而已。

    刚刚吃饭时,听陈锋和孙大海嘀嘀咕咕说到了房子,小姐俩就竖着耳朵一直在听。等他们说完,俩人忍不住接过了话题。

    听到她们介绍的情况,孙大海看了看可怜巴巴的小姐俩,心里却犯起了嘀咕。

    这事对孙大海来说,真的一点都不难解决。眼下这院里,其实就空着两间房子。而且明年公司分房子,薛海天夫妇肯定有,他们到时候就会搬走。陈锋要是自己买了房,这里其实就完全空出来了。

    这个小院一共有四间正房,还有厨房和一间大饭厅。要是让她们两家住在这里,绝对没有问题。整个小院的房租,每月才五块多,孙大海不会在意,她们两家也肯定愿意。

    但是,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第205章 高红军教女

    孙大海和高家姐妹刚刚成为朋友,她们家有困难不假,但谁家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呢?孙大海帮了她俩,其他朋友会怎么想?要知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是一个团体分崩离析的重要原因。

    孙大海组织了一下措辞,对她俩说:“前几天在市局,叔叔阿姨不是说要来家里坐坐吗?你们回去问问,明天是周日,他们有没有时间。我在这里中午做春饼请大家吃。房子的事,见面再说吧,看看怎么处理合适。”

    小姐俩挺高兴,开开心心地吃起了饭。

    她们的妈妈都是米脂的呀,怪不得小姐俩都这么漂亮。俗话说,“米脂的婆姨绥德的汉”,貂蝉的出生地,女孩的先天基因就是不一样。

    孙大海看着她们俏丽的面庞,脑子里正在胡思乱想,坐在他旁边的张玉洁说话了。

    “大海,我这几天也住在这吧,好照顾我哥哥。”

    正拿着勺子吃饭的张国政吓了一跳,手一哆嗦,差点把勺子都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