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9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了,邓爷爷。明天您要是有空,也可以尝尝。您是天府人,我想出的新菜做法,是很接近天府风格的。”
“是吗,那好吧,时间如果合适的话,我来尝尝。”
“邓爷爷,咱们可以照相了吗?我的腿都站麻了。”孙圆圆等了半天,看还不照相,心里不满意了。
“好了,小圆圆着急了,咱们就先照相。按照大海说的办法来试一试。”
一,二,三,“茄子!”
“咔嚓”一声,快门按下。此刻的情景,被胶片忠实地保留了下来。
第二天凌晨,孙大海和孙圆圆、孙大河分成了两组,分头去叫小伙伴们起床赶海。
昨晚大家商量好了,今天一大早就来赶海,顺便看日出。
大家都起得很早,很快就集合完毕。孙大海昨天找服务小组要来的赶海工具分别发给了大家。
五岁儿童组人手一只小竹篮,他们的活动计划,就是在沙滩上捡贝壳。
孙大海他们则是拿着带盖子的小水桶、手电筒、网兜、耙子等工具。每人还有一副劳保手套,虽然大了点,但遇到螃蟹或碎石,没有手套还真不成。他们要去礁石堆那边,看看有什么好玩的东西。
说到赶海,在渤海湾其实捡不到多少好东西,北戴河就更不用提了。尤其是这片沙滩,为了确保安全,外面围着好几层拦鲨网,大个的海货根本进不来。
孙大海带大家赶海,无非是随便玩一玩,体验一下海边的生活。大家又不是靠此为生的,并不在意收获。
出发。
一声令下,小伙伴们排队走向沙滩。按照昨天孙大海的要求,大家都穿上了橡胶底的鞋。现在不同于白天的沙滩,有一些贝壳之类的杂物留在沙滩上。在警卫打扫沙滩之前,光脚是很容易受伤的。
其实赶海最好是穿雨靴,可现在的雨靴很少有能合小朋友脚的,而橡胶底的解放鞋,大家人人都有。所以孙大海就要大家都穿解放鞋来赶海,湿了也没有关系,回去后洗完晾干就是了。
在身后疗养院路灯的衬托下,不远处的大海黑黝黝的,能听到海浪一次次拍打沙滩的声音。
天虽然已经蒙蒙亮,但海面上只能隐约看到一道道带着白沫的海浪,翻滚着涌向岸边。
“大海哥哥,快看,有好多小虫子。”胡淼惊叫起来,小身子瑟瑟发抖。
第192章 赶海
“小虫子?”孙大海都愣住了,没听说有这样的事情呀。
孙大海举起手电筒一照,原来是好多只小螃蟹,受到惊吓,正四散奔逃。
孙大海不太懂螃蟹,这些看起来像是沙蟹之类的小螃蟹,可能是被大家脚步带来的震动吓跑了。
“好了,圆圆,你们几个就在这里玩,看到有好看的贝壳就去捡,不要离海水太近,小心被海水带跑了。”
孙大海很放心,因为不光是服务五人组全部到位,就连沙滩警卫,也打着手电,在旁边照应。
这时天边刚刚泛起鱼肚白,下面就是黑色的海面,黑白分明。沙滩上光线虽然不好,但大致可以看到东西了。
孙大海带着几个大孩子,走向了礁石堆。
礁石堆面积不是很大,为了安全考虑,后面不远处就有一个固定搭建的警卫哨所。
昨天下午孙大海就看到了,哨所面积不小,是个两层小楼。上面一层有个露台直面大海,警卫就在露台上执勤。
因为露台高于礁石堆,所以礁石堆作为安全死角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拂晓时分,光线不好。暗青色的礁石,脚下是海浪破碎的白沫,显得分外狰狞。
沈依依些害怕了,她唯唯诺诺地说,不想上礁石了,想回沙滩去。
孙大海看了看其他人,说道:“没关系,赶海在沙滩也一样,礁石上多少还是有危险的。还有谁想回沙滩?”
马健一脸的不在乎,夏媛媛犹豫了一会,拉了拉姐姐的手。夏甜甜想了一下,说:“媛媛和沈依依一起回去吧,我们几个上礁石。”
孙大海说:“你俩回沙滩,也别光捡贝壳玩。看看沙滩上有小洞的地方,用小铁锹或耙子挖开,里面可能有蛏子或者蛤蜊。”
沈依依说:“好,我俩回去挖。”
看着她俩走回,孙大海三人就上了礁石堆。
孙大海说:“身子都低一点,别怕衣服湿了,宁可坐在礁石上,慢慢挪,也别摔着。
礁石缝里的小螃蟹,大家尽量别动,没吃头还容易受伤。咱们主要是为了玩,能挖点海虹、牡蛎就够了,其它的东西想挖就挖,安全第一。”
他们三个上了礁石,组长和两名警卫也靠了过来。
孙大海暗自得意,这待遇真心太牛了,回去后可以吹上一辈子。可惜被照顾得太周全了,这次赶海活动,显然缺少了点刺激性。
现在正是退潮期,礁石下端的一部分露了出来,海虹和牡蛎密密麻麻地吸附在礁石上,数量之多,叫孙大海都吃了一惊。
不过想想也能理解。这里是浅水区,由于受到保护,海水质量极佳。普通赶海人,又根本不能来这边赶海。
而来这里疗养的人,多是老干部,顶多到沙滩上捡捡东西,一般也不会来礁石挖海货。所以,眼前看到的这些,应该是很长时间积攒下来的,现在都成孙大海他们的了。
这些礁石能看得出,是被细心的处理过,减少了很多安全隐患。孙大海带头,趴在礁石上,用网兜罩住一只大牡蛎,然后用手工锹使劲往下铲。
牡蛎个很大,吸力也不小。孙大海费了不少力气,才把它铲下来,扔进竹篮里。
马健和夏甜甜有学有样,也开始趴在礁石上挖牡蛎。
挖了有二十来分钟,孙大海已经湿透了。不仅是溅到身上的海水,还有他出的一身汗。
趴在礁石上并不舒服,再加上牡蛎吸附力很强,孙大海挖出了五六个,就已经累的够呛。
这还是牡蛎的位置比较高,很好用力。要是再远点,估计孙大海能挖一两个,就算他厉害。
孙大海坐起来,看到马健正面红耳赤的和牡蛎较劲呢。夏甜甜已经停手了,正坐在礁石上休息。看得出来,她小脸都红了,估计也累坏了。
夏甜甜看孙大海坐起来,示威似的把自己的小竹筐递过去让他看。
原来她挖了一只牡蛎后,发现牡蛎不好挖,而海虹个头小,相对挖起来很容易,就开始挖海虹,一会功夫,她的篮子里就有了一只牡蛎和十只左右的海虹。
她刚才暗中数了孙大海挖的牡蛎数,觉得自己比他挖的多,现在一脸的洋洋得意,这是显摆来了。
孙大海自然不会跟小女孩一般见识。他笑了笑,看了看东方的天,对马健说:“马健,快要日出了,挖完这个,就停手吧。咱们一起看日出。”
“好。”马健瓮声瓮气地回答了一声,继续开挖。
现在东方的天空,已经出现了一线红霞。孙大海双手抱膝,坐在最高最大的那块礁石上,等在看海上红日初升的美景。
夏甜甜和马健也来了。他俩学着孙大海的样子,坐在他的身边。
一个红色的球,露出了一道弧边,出现在东方的海平线尽头。
孙大海忽然站起来,冲着远处沙滩一边大叫,一边挥手。
那边的小王阿姨看到了,也向孙大海挥手回应。孙大海用手指向东方,提醒他们注意。
远远地听不到那边的声音,但孙大海看到小王阿姨好像说了点什么,几个小朋友都放下手中的工具,站起来看向东方。
孙大海这才放下了心。
他转向东方,却发现就这么一会的功夫,太阳不知不觉已经露出了大半,红彤彤的,毫不刺眼,只给人一种暖暖的感觉。
一瞬间,太阳仿佛急不可耐,猛然跃了出来,完整的离开了海平线,刚开始还是柔和的光线,猛然变得耀眼起来。
红日出海,霞光万斛。
望着大自然这壮美的一幕,孙大海心胸仿佛也为之豁然开朗。他不禁高声背诵:“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马健和夏甜甜也被孙大海带动起来,一起站起,加入进来:“河出伏流,一泄汪洋”
他们三个站在高高的礁石上,沐浴着朝霞,一起咏颂着这首千古名篇,随着情绪的相互感染,声音越来越大。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到了最后,三人近乎于大声嘶喊。
礁石旁照顾他们的组长和两名警卫,也不知不觉为之动容,心情激昂。
组长突然想到什么,他拿出照相机,找了一个最合适的角度,“咔嚓,咔嚓”几声,将这画面永远的定格。
第193章 试吃新菜
看完日出,三个人又挖了一会,就带着收获,回到沙滩上。
沙滩上,沈依依和夏媛媛,一个拿着一把小铁锹,正在挖沙子。四个五岁小孩,分散开,正在找洞。
孙圆圆看到哥哥回来了,就欢呼一声,跑了回来。其他小朋友也不找洞了,都跟着过来。
“哥哥,你看我找了好多漂亮的贝壳。”孙圆圆举着她的小竹筐,让孙大海看。
果然,竹篮里面装了好多漂亮的贝壳,还有几只小海螺。
别的小朋友也都收获满满,一个个都很开心。
“哥哥,这是什么呀,好丑呀,是石头吗?”孙圆圆看了哥哥篮子里的牡蛎,有点嫌弃。
“这叫牡蛎,外表不好看,可味道非常鲜美。晚上给你们做个海鲜杂烩汤,你就知道了。”
“大海哥,你看挖得够了吗?夏媛媛那里也有不少。”沈依依跑过来,她的篮子里装了不少的海蛏子和蛤蜊。
“成,不想挖了咱们就走,有现在这些就足够了。”孙大海没打算用这些东西做菜,只做一个杂烩汤,现有的海货已经绰绰有余。
“好了,大家玩够了没有?咱们准备回去了,大家把湿衣服换下,都洗个澡,别感冒了。”
赶海结束了,孙大海把海货拿到二号餐厅,分门别类的放在几个大盆里,并往水里加入了盐,好让海货吐出沙子和脏东西。
做完这些,孙大海带着弟弟妹妹,回到住处,洗澡吃饭补觉去了。
太宗上午出席了一场会议。午休后处理工作,快到黄昏时才把今天的重要文件处理完。他坐在露台上,保健医生正给他按摩放松。
“我记得今天还有个事情没有做,对不对?”太宗问秘书。
秘书笑着说:“您昨天答应那几个孩子,去试吃新菜。”
“对,就是这个事情。”太宗兴致勃勃地说:“那个孙大海,还说要做天府风格的菜,你觉得,他是在吹牛,还是真有水平?”
秘书说:“应该有点水平吧,不然他也不敢邀请您去试吃。”
“等按摩做好,咱们就去。他现在在哪里?”
“两个小时前,他已经到了二号餐厅,开始做准备。澹总厨亲自在那边盯着。对了,他们几个早上赶海,找到了些牡蛎之类的海货,孙大海说要做个海鲜汤。”
秘书的工作做得很扎实。
“太祖说过,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帮孩子也算有趣的。那边几点开饭?咱们不要去晚了,一群小家伙,正在长身体,饿着肚子等咱们可不好。”
当太宗步入二号餐厅时,工作人员正在往上传菜。今天这里仍然是中式自助餐的形式。
孙大海在厨房里,正忙得热火朝天。澹爷爷为他准备了几条花鲈鱼,每条大概有四五斤吧,都不算小。
鱼是上午刚捕捞到的,很新鲜。孙大海看着还在大桶里活蹦乱跳的鱼,在心里盘算怎么做。
水煮鱼肯定是要有的,还有就是酸菜鱼。孙大海尝了尝澹爷爷提供的天府酸菜,味道非常纯正。这样做出的酸菜鱼,味道一定会很好的。
还做什么呢?孙大海琢磨了一下,番茄鱼现在还没有吧,这种做法营养丰富,对老人和孩子都好。就做它了。
太宗去过高卢国,那就再做一道西餐中的柠檬黄油香煎鲈鱼吧,新式不新式无所谓,让大家尝尝鲜,才是真的。
菜谱敲定,孙大海便和澹爷爷说了。澹爷爷大感兴趣,他吩咐厨房的人帮忙杀鱼,自己找来把椅子,就坐在厨房里,一边看孙大海做新菜,一边和他交流起来。
菜都摆了出来,孙大海也洗净了手,和澹爷爷一起从跟厨房走了出来。他看到太宗已经来了,就连忙跑了过去。
“大海,哪道菜是你做的,跟我介绍一下吧。”
“好的,邓爷爷。”
孙大海当前带路,走到了摆放菜品的公用桌边。小朋友们也都跟着太宗,一起过去了。
“您看,这道菜是番茄鱼,是酸咸口味的。”
“这道菜是西餐风格的,柠檬黄油香煎鲈鱼。只是厨房缺少些西餐用的香料和酱,我只好用咱中餐的东西代替。这道菜算是中西合璧吧。”
“这道菜是水煮鱼,旁边那道菜是酸菜鱼。这两道菜就是我说的,天府风格的菜。
水煮鱼是麻辣口味,酸菜鱼用的是澹爷爷给的天府酸菜,很正宗,您可要好好尝尝。”
孙大海在前面介绍,秘书拿着盘子,为太宗每种都夹上一小块。
“你做了这么多呀。我还以为你只做一道菜呢。这些看起来都不错,我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邓爷爷,看您说的。您要是想吃,什么菜吃不到呀。我今天就是在班门弄斧,当着澹爷爷的面,实在是献丑了。”
太宗回到座位,拿起筷子,开始吃菜。
“不错嘛,这两道菜,还真是天府菜的味道。小澹,这两道菜,我以前还真没有吃到过。”
澹爷爷在太宗面前,只能算是小澹了。他回答道:“首长,这应该算是新菜了。大海的做法很简单,但思路很巧妙。”
太宗转头看向孙大河,对他点头说道:“嗯,大海不错。”
孙大海心中美滋滋的,这可是太宗对自己的表扬呀。可惜没有办法拍下来,留作纪念。
饭后,太宗在沙滩上散步。他想起了昨天的话题,就叫孙大海和他一起走走,说一下对香江的看法。
孙大海想了想说:“香江给我的感觉,就是生活节奏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