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42章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42章

小说: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卖票的阿姨,用怪异的目光看着孙大海,心里估计在骂他傻。内部订好的票,都是关系户,谁还会管你是不是学生呀?有票直接进去看电影就完了,还补什么票呀。

    大款孙大海挺胸抬头,目不斜视,一副我不差钱的嘴脸,十足的暴发户。

    电影散场时,大厅里乱糟糟的,已经看完出来的人,和准备看下一场的人,互相交织在一起。

    在大厅的一个角落里,人尤其的多。拥拥攘攘中,听到有人大声组织:“排队,排队,都排好了队,东西有很多,每个人可以买到。”

    孙大海踮起脚尖看了一下,心里顿时乐了起来。

    角落里不知在什么时候,摞起来几排纸箱,外面摆上了三张桌子,把箱子围在里面,旁边站着三个人,桌子外面,还有两个维持秩序的人。

    角落一侧的墙上,挂着电影少林寺的宣传海报。另外,还有和海报内容一样的单张挂历,只是尺寸比海报稍小。

    在另一侧,墙上挂着四件针织圆领衫,分为长袖加厚和短袖薄型两款,每款又分成黑、白两种颜色。

    每件衣服的胸前,都印着少林寺海报上的图案,白色衣服上的图案是黑色,黑色衣服上的图案则是白色,图案清晰,黑白分明。

    去年五月份,曹勇回国,在参加企业揭牌仪式的那段时间,曾经和孙大海闲聊,说印刷厂已经做好生产计划,准备从十月起开始印制海报和单张挂历。并问孙大海,反正海报图案的使用权在舅舅手里,看看还有什么能做的?

    孙大海仔细地想了想,突然好像记起了什么

 第83章 提早诞生的文化衫

    孙大海前世看过一片报道,说从1979年开始,国内棉花的生产,连续获得大丰收。再加上石化工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原来昂贵的的确良服装,已经开始低成本、大批量的生产,并从1981年开始,在全国范围内,许多厂子都发生了大量服装产品积压的情况。

    因此,中央从1981年起,就一直对服装行业松绑,并逐步试行对某些产品,取消强制使用布票的限制。

    这也正是布票在83年就被彻底废除的原因,同时也是自84年、85年起,国内文化衫和的确良为原料的服装产品,得以广泛流行的根本因素。

    孙大海给曹勇出主意,请特区政府配合印刷厂出面,以电影少林寺海报以及衍生产品制作与销售权利所有者的身份,向国内几大针织品厂提出合作要求,生产电影海报图案的定制服装。

    同时,通过电影厂老板廖一原老先生的介绍,与国务院侨办取得联系。以弘扬传统文化为出发点,提请侨办帮助,与纺织工业部协商,在敦促各大针织品厂和印刷厂合作的同时,申请取消购买定制服装的布票限制。

    在向侨办和纺织工业部申请的同时,印刷厂提供了所谓定制服装的样品,就是现正在电影大厅里展示的那几种服装样式,并在申请中,第一次将其命名为“文化衫”。

    要知道在此之前,这样的无领针织圆领衫,无论薄厚,还是长袖短袖,都是叫“老头衫”的。

    申请资料中,还有一份外贸销售计划,既跟随电影少林寺在海外的发行,将电影海报、挂历,以及文化衫,同步向海外销售或授权生产。

    主意是孙大海出的,具体形成一个完整方案,则是经过多人的努力。

    黄菲菲和吴大伟,主要负责考量经营上的成本利润率,以及海外推广的可行性。

    孙卫国夫妇,以及黄老,则是站在国家机关、部委的角度,考虑是否对他们有利,与能否得到他们的全力支持。

    姜秀萍和当时还没有退休的曹大厨,负责拾遗补缺。

    至于法理上的问题,当然是交给曹勇了。

    就这样,一个结合了众人经验与智慧的完整方案,新鲜出台了。

    果不其然,这个方案得到了当事多方的高度评价。

    直接受益人,郑记印刷厂就不用提了。

    国内几大针织品厂,正在发愁呢。连续两年的棉花大丰收,使得仓库中原材料堆积如山。

    而由于他们生产出的服装,花色、样式单调,销售价格固定,以及购买时需要使用布票的限制,不仅增量订单寥寥无几,就连固有的长期订单,也由于产品大量积压,从而导致订购的数量下降。

    郑氏印刷厂的合作方案,如同雪中送炭,一下子就解决了几家厂子的燃眉之急。这不仅可以清库存,消耗掉过多的原材料,并且激活了长期处于半闲置状态的生产人员和设备。

    更令各厂领导在意的是,与郑氏印刷厂合作后,还可以得到出口创汇的机会,只是具体数量,要到电影发行前,才开始谈。

    针织圆领衫,对针织品厂来说,是最简单的产品,没有什么太多的技术含量。

    根据印刷厂的要求,无非是生产纯白纯黑两种颜色的两款圆领衫,再在胸前进行单色的丝网印花。

    丝网印花技术,六十年代就成熟了。国内的针织品厂,虽然设备老化,技术水平有限,但单色的印染,还是没有问题的。

    因此所有被联系到的厂子,都积极主动的与印刷厂合作,争取多拿订单。

    侨办,是促使电影少林寺诞生的最大幕后支持者。

    侨办是要通过电影这种艺术形式,宣传散播华夏传统文化,提高国家的影响力,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印刷厂提交的方案,正是符合侨办的希望,用电影衍生品的推广,强化了侨办的主旨。

    因此,侨办对此表示将全力支持。他们主动出面,协调与纺织工业部和沟通,并与海外的华人组织联系,请他们为电影发行和产品的推广,提供帮助。

    纺织工业部,作为国家纺织行业的直接主管部门,对行业的现状、未来的发展,以及下属企业所面临的问题,早就有了自己的判断。各种解决方案,不断的被提出,并被审批。

    印刷厂的合作方案,被下属厂子联合送交上来,并且特区政府与相关针织厂所在地的政府,都为此做了背书。再加上侨办也直接出面,协调过问此事的进展。

    多方敦促下,纺织工业部也拿出了积极的态度,几次多方谈判后,将合作方案上交到国务院,由上级审批。

    在此同时,个别头脑灵活的领导,还看出了一个全新的产品,那就是“文化衫”。

    侨办和纺织工业部,不约而同地通过自己的渠道,向上级反映,有关于文化衫的问题。

    侨办上书的侧重点在于,文化衫,或类似产品,很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宣传载体。

    相对于广播电视、报纸杂志、旗帜条幅标语等等传统宣传载体来讲,印染上不同内容的文化衫,作为平时穿着在身上的服装,更具有随意性、隐蔽性和准确定,潜移默化中就可以完成宣传工作。

    纺织工业部关注的是,文化衫,一直被人称为“老头衫”。通过名字,就能知道它的销售对象和销售量。这种传统的服装产品,能否通过简单的印染,使人产生出强大的购买欲望,刺激和引导消费,从而达到合作方案中预计的销售量,并得到出口合同。

    另外,两方都提出建议。建议外贸部门研究和判断,一部电影的海外上映,对相关衍生产品的海外销售,所起到的作用。

    很快,上级就批准了合作方案,并从多个部门中抽调精兵强将,成立联合工作组,对合作事宜的进展,进行全程跟踪。

    柜台的生意真不错,买海报和文化衫的人,分别排起了两条队。

    排队购买的人,基本上都是刚刚看完电影的人,这也算是冲动消费吧。孙大海暗自想着。

    孙大海他们等了一会,等下一场的观众都进到了影院里观影去了,大厅的拥挤情况,才好了起来。

    孙大海对小伙伴们,很暴发户地说:“大家喜欢什么,每人都可以挑一件,我请客。就当给大家补春节的礼物了。”

    小伙伴们欢呼雀跃中,各自选好自己想要的东西,分别排上了队。

    东西都不贵,电影海报和单张挂历,分别是六角和五角钱。长袖加厚的文化衫,就是后来的长袖运动卫衣,卖五元一件。短袖的文化衫,卖三元钱一件,都是只要现金就可以,不需要布票。

    这是孙大海恶趣味发作,想看看小伙伴们,在便宜的海报,和贵重的衣服中,做思想斗争的样子。

    曹月还是很大气的,她手一挥,叫大家不要那么麻烦。每人可以选两种,海报挂历二选一,两款衣服二选一,剩下的钱她包了。

 第84章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衣服的款式是中性的,不分男女。根据这个年代人的平均身高,细分成了五个尺码,

    由于衣服是宽松型的,为了尽可能的覆盖所有可能的购买者,每个尺码跨度很大。一米七对应的是号,一米八对应号,一米九以上是x号。同理,一米六是s号,一米五以下则是号。

    曹月给自己买了一件白色长袖号,还给方林买了一件黑色号。方颖选择了黑色号。

    剩下的人,只有十三岁的张国政,身高到了一米五五了,选了件s号,其余的人全都是最小号。梁莹莹和他年龄相仿,但身高还不足撑起s号的衣服,只能也穿最小码。

    重生后的孙大海,虽然在这一年里,坚持锻炼,并且摄入的营养也非常充分合理,但他的实际生理年龄还不到九岁,即便已经开始蹿个头,可一米四多一点的身高,使他拿衣服在身上比划了半天,最终也只能无奈地选择了最小码。

    大家都买完了,便一起走出电影院,顺着西单大街,一路溜达着,往孙家走去。因为今天的集体活动,还有最后一项要进行,那就是,吃饭!

    这时家里没有人,大人都去上班了,两小早上起来,也被李翠凤送去了幼儿园。

    孙大海用钥匙打开大门上的挂锁,在黄飞鸿和黑格尔的叫声中,带大家走进了院子。

    曹月身为主人,自然是当仁不让,率领大家一起玩了起来。

    常来常往的张玉洁、王欢、吴言等小伙伴,也主动招呼新加入的朋友,一起玩扑克牌、打羽毛球、还有喜欢逗狗的。新来的人,很快丢掉了陌生感,融入到集体中来。

    通过小伙伴们,引入新成员,增大队伍,这是前些天,孙大海在盘点完可用人手后,做出的决定。

    趁着现在大家年纪小,多交些朋友,大家一起成长,以后说不定谁,就能够发展起来。就当这是一个广撒网的长线养成游戏吧!万一运气好,能有那么一两个,在以后顶用呢?孙大海如是想。

    也就是现在搬了家,要不然,在和平门那个院子里,这么多人一起吃饭是不大可能的,估计需要排队,等翻台。孙大海很庆幸能够搬回了西皇城根十八号。

    胡思乱想中,孙大海手里可并没有闲着,他麻利的开始准备午饭。张国政和方颖,在一边协助他。

    准备十多个孩子的饭,比起准备十多个大人的饭菜,要简单的多。

    不到一小时,午饭就准备做好了。

    中午吃红烧牛肉盖浇饭和咖喱牛肉盖浇饭。

    这两种盖浇饭做法很简单。

    孙大海把事先炖好的牛肉,分别放入两个锅里,都加入土豆、胡萝卜,再倒入牛肉汤。

    一锅放酱油调出酱味,外加芥蓝。另一锅则加入咖喱粉,额外加入些切好的洋葱、青椒。

    等做熟后,孙大海将两锅菜,连汤分别倒入两个大盆,端上餐桌。

    小伙伴们已经摆好桌椅,他们把两张大桌拼在一起,都挤在一起,就等着开饭了。

    吃的时候,每人拿一个盘子,里面盛着半盘米饭。想吃哪一种口味的,自己用大马勺盛一勺,连菜带汤,直接浇在米饭上。这两种盖饭,都是色香味俱佳,叫人食欲大开。

    桌上还配有蔬菜色拉、炸薯条、酱鸡爪子和盐水猪肝。每个菜都是分装两盘,分别放在桌子的两端,便于小朋友们就近取食。

    现在市面上,基本只有可口可乐和北冰洋汽水这两种饮料,但这两种都是碳酸饮料,并不适合小学生在冬天饮用。

    于是,孙大海就冲了两大桶热菓珍,给大家喝。

    当然了,像色拉酱、番茄酱、咖喱块还有菓珍粉,都是曹勇从友谊商店买来的。

    桌上这些菜,要是去除两个凉菜中的荤菜,再添上汉堡包、三明治和咖啡的话,更像是西式快餐了。

    这顿午饭,孙大海就是按照西式快餐这个套路做的。

    几天前,妈妈李翠凤把孙大海订好的电影票,交给了孙大海。

    孙大海看着电影票,突然想起了首都电影院附近的义利快餐厅。它是改革开放以后,在中国营业的第一家西式快餐厅。

    义利快餐厅是1984年4月30日开业的,位于首都西单附近的西绒线胡同,距离首都电影院很近,之后几百米的距离。

    前世的孙大海,是从出席义利快餐厅开业仪式的妈妈口中,才知道有这么一个地方的。

    孙大海的生日,就在五月初。

    到了生日那天,不差钱的孙大海,便在放学后,带着自己的小伙伴们,组团来刷新店。在这一天,他第一次吃到了所谓的西式快餐,并对义利快餐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义利快餐厅主推的食品,真是很照顾国人的口味。像汉堡包、三明治、番茄肉酱味道的意大利空心面,咖喱牛肉盖浇饭,饮料是速溶咖啡和热果珍,夏天是冰果珍。

    小配菜也是类似于蘸番茄酱吃的炸薯条、炸鸡翅、蔬菜沙拉、水果色拉等这样的东西,十分贴近国人的口味。

    要是换成了奶油蘑菇汤,土豆抹黄油,或是一颗比拳头还大的西蓝花,用清水一焯,就摆盘送上来,让人蘸盐或酱料吃等这样的西餐,估计没有多少国人,会喜欢的。

    对于那时孙大海来说,打小生活在曹大厨身边,这里吃的东西,对他倒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孙大海喜欢这里的原因,是这里温馨清爽的用餐环境,快捷周到的服务。

    这对经常在饭馆吃饭,受够了脏乱嘈杂的环境,以及服务大妈们的冷言冷语和“爱吃不吃,我还不伺候呢”这样的服务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