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品厂,挖了两个他从前的徒弟。
妆点生活在成立的第一天,就得到了一张大合同,它将负责种猪场、育肥场等项目的室内室外绿化工作。
方大同以每亩年租金十元人民币的高价在当时的确是高价,租了钱家川村二十亩山上的荒地当做育苗基地,其中部分开始修建临时大棚。
孙大海得知后,大呼便宜,随即逼着方大同,签了二十年的土地租赁合同,并将租金一次性全部付清。
方大同还临时租下了村里砖厂的砖窑,进行改造,在公司自己的窑建好之前,侯师傅带队,将在这里烧制花盆。
方林和方大同,在讨论选择公司未来发展重点时,孙大海乾纲独断,要求在自己的几个场里,最少一半都要种上君子兰,并且希望方大同,在公司经营的前几年,也把君子兰当作重点。
君子兰本身就是非常受欢迎的室内绿植,方大同自然不会拒绝这样的合理要求。于是,几个月后,在公司建好的大棚里,一大半,种的都是君子兰。
大胖和二胖,则是拿着公司开具的介绍信,去学驾驶了。
妆点生活这家公司,是孙大海为了安置方大同,顺便让自己,还有两个姑姑和弟弟妹妹,挣点小钱儿成立的。安排好了妆点生活现阶段的工作,孙大海便不再关注。
大黄鱼已经卖掉了,每根卖了四千九百多美元,丽萨婶子给他们四个凑了整,每人新开的账户上,都是五千美元。不过现在,就剩一千了。
1981年5月18日,星期一。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昔日荒芜的河滩地,如今旧貌换新颜,密布的石头,变成了新建厂房的围墙和石子路。这里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在厂区前,临时搭建了一个平台。平台上的摆放有桌椅,上面坐着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农业部、农科院、农大以及市、区相关领导,投资方代表曹勇,黄菲菲,还有四家合资企业的中、外两方负责人。
台下是电视台和多家报纸的记者,几家厂子的员工,还有当地的村民。孙、曹两家,除了在沪城上学的孙卫红,剩下的人,全都来了。
上午九点整,揭牌仪式正式开始。
在沉闷冗长的领导发言后,四块披着红绸的牌子,被抬了上来。
主持人邀请了四位与会的主要领导,和四个厂子的负责人,三人一组,一起揭开了红绸。
“赢在起跑线种猪场”、“春光明媚育肥场”、“喵喵喵有机化肥厂”、“兽血沸腾饲料厂”,四个奇葩名字的铜牌,出现在所有人面前。
孙大海得意地笑了。
这种厂名,肯定是重生者孙大海取出来的。他不惜对黄菲菲假传圣旨,对家人先斩后奏,才使得这几个厂名,成为事实。
为此,他还被勒令去学习国学,并被剥夺了一年的取名权。
可惜肉联厂的名字,我不能取了。孙大海很沮丧。
“大海,喵喵喵是猫叫吧,和有机化肥厂有什么关系呢?”别的名字还好说,家人都不理解这个厂名。
“没错,喵喵喵是猫的意思,养猫的人,又叫铲屎官,想想咱们化肥厂的原料来源,你们就能理解了。”
统一的揭牌仪式结束了。
曹勇代表厂方,邀请并陪同各位领导参观厂区。
首先参观的是赢在起跑线种猪场。
在厂门旁,刚刚参加完揭牌仪式的铜牌,挂在墙上,旁边还有“农科院猪种改良研究小组”、“猪疫病预防与治疗课题组”、“华夏农业大学畜牧系定点实验场”等小牌子,把赢在起跑线种猪场显得跟国家直属科研单位似的。
种猪场是重中之重,场长由奶奶姜秀萍临时担当。中方负责人,是农科院畜牧研究所的一名研究员,他担任种猪场的副场长兼总工程师职务。
种猪场分为两个区域,前面为生产区,分为公猪舍、配种舍、妊娠舍、产仔房、保育舍。二百多头本地优质母猪已经到位,正悠闲地吃着饲料。三头进口种公猪,身体强壮,为了保证它们的活力,在公猪舍外面,还特别修建了运动区域。
种猪场后面,则是研究区,由一座实验楼和三个彼此隔离的超小型养猪场组成。目前实验楼还在修建中。
参观完种猪场,大家又步行到了隔壁的春光明媚育肥场。
厂门上除了厂牌,还有一个市公安局颁发的“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的牌子。
育肥场还没开业,怎么就成先进了?
大家用奇怪的目光,看向身穿警服的市局代表。
警官唯唯诺诺,不知道如何解释。
还是他身边是政府的一名工作人员,说出了真相。
“市局的人,鼻子真尖。一听说这里要开养猪场,立刻就跑来拉关系。不就是为了以后能多买点肉嘛。”
警官连忙解释:“我们那儿小伙子多,每天除了出警,还要大量的训练。每月发的那点肉票,根本就不够吃的。以后从这多买点肉,身体好了,不是更能好好工作,与犯罪分子做斗争嘛。”
在哄笑声中,大家走进了育肥场。市局的小心思,谁都不在意。在场的各个单位,除了农业部不在乎,谁不想有个稳定的肉源呀。现在的社会上,工资都差不多。单位好不好,管后勤的人能力强不强,很大程度,取决于逢年过节,单位发放的福利。
这里要新建养猪场的事,是唐天听李小龙说的。回到家,唐天告诉了他爸爸。他爸爸是市局的副局长,听到这个消息,大喜过望,第二天就到局里说了。
几个局长开会研究,决定授予育肥场警民共建先进单位的称号,并口头达成了单位食堂的猪肉供应计划。
第59章 W126,奔驰的
参观完种猪场,大家又步行来到隔壁的春光明媚育肥场。
众人走进了育肥场,这里由六座大型育肥房和一座饲料仓库,还有几间办公室和值班休息室组成。
这里就是原来的养猪场改建的,改建后的存栏量为两千头,因为设计合理,预留空间大,所以极限存栏可以达到三千头。
目前场里有一千头育肥猪,是从其它种猪场临时引进的,目的是使育肥场运转起来。后期的仔猪,就完全靠自家的种猪场提供了。
这里看完,曹勇带领大家,又草草地参观了饲料厂,就结束活动,一起到去公社吃饭了。
这个年代的有机化肥厂,里面味道实在是不好闻,怎么也要等妆点生活把厂子的绿化做完,才会好点。现在这时候,你要是主动带人参观的话,很快你就会没有朋友了。
今天这一天,对孙、曹两家来说,是个值得铭记的日子。两家的家族产业,正式开始运营。
至于说妆点生活花卉陶艺华夏股份有限公司,虽然大头是家里投的,但在大人眼里,就是几个小屁孩过家家的玩意儿。
种猪场是和农科院合资的,所以是中方代表是农科院的人。其它三家厂子都是和当地合资,育肥场场长崔南是外方代表,中方负责人,公社指定由李忠兼任。投桃报李之下,有机化肥厂的中方代表与饲料厂的后勤主管,安排了书记和社长的关系户。这两个厂的外方代表,是黄菲菲通过fes招募的,有真才实学。钱没有白花,孙大海还是很满意的。
大舅和二舅也没有闲着,分别被安上了两个厂的副厂长职务。二舅挺满意,有在饲料厂大干一场的欲望。
大舅是个老实巴交的人,说自己文化程度低,没有见过世面,怕把工作搞砸,不想去。
孙大海来劝说他:“大舅,您挂个副厂长的名,不是让您去干活,那地方味不小,要是让您天天去,我妈不削死我呀!你就是挂上名,关份饷,偶尔去开个会,帮我们盯着点。这厂里都是招来的人,钱不钱的都是小事,别有什么违法犯罪的事就成。”
大舅听说是为了帮家里的忙,这才同意。
他的儿子李建,带着娟子姐,进了种猪场。奶奶的意思是叫他俩好好学一下,干上两年有了经验,以后再开其它项目,他们好上手。
表姐李红喜欢陶艺,这些天有空就往窑那边跑,侯师傅简单教了她一点,没有想到她还真有这方面的天赋,做出来的东西还真是那么回事。侯师傅很高兴,私底下偷偷问孙卫国和李翠凤,让不让李红以后干这个工作。
他们俩当然希望李红能有门手艺,侯师傅便决定考察她一段时间,如果能坚持下来,就收她为徒弟。
二舅的女儿李月,是他们几个中最能言善道的。她已经被小舅李小龙定下,现在先到育肥场的办公室做文员,等肉联厂开业,就去给小舅做秘书。
李亮拉着李飞,也要求安排进厂,被李小龙给踹跑了。
“你们俩小屁孩,今年初三毕业,要是敢不上高中,我就把你们塞到育肥场当猪养。”口不择言的李小龙也没有落到好,他被姥姥揪着耳朵好一通数落。
李小龙溜走了,他在育肥场里面,找到了孙大海。孙大海正带着弟弟妹妹,骑猪玩呢。
“大海,那车可真带劲。你说,等肉联厂开业了,我也买辆那样的车,好不好?”
“小舅,短时间你就别想那车了。你虽然是合资企业的厂长,但多少还是国家干部。那辆奔驰,比黄爷爷的配车都高级很多。请问,您是什么级别?知道黄爷爷是什么级别不?”
他俩说的车,是办事处从香江购置的,一辆崭新的黑色奔驰560se,是奔驰家族中最著名的w126系列。在香江购置,全套下来都要十多万美元。
香江的郑子微现在是春风得意。刚过完春节,就有人上杆子的送钱过来。卖掉印刷厂的地皮,他还是有点心疼的。这块地皮不属于印刷厂,而是他的祖父在早些年买下的,是他个人的私产。香江的各种制度比较完善,印刷厂是租用这块地皮,虽然只是左手倒右手,但也要签订租赁合同,要有法律认可的价格、年限,以及其它条款。
虽说祖产被卖掉了,感情上有些难受,但郑子微仔细一算,也值了。
印刷厂搬到蛇嘴工业区,各方面成本都下降了很多,土地几乎算是白送,虽然算是租赁,有年限的。人工成本就更不要提了。因为搬到特区,原来印刷厂的一些员工就离职了。在特区新招募到的人,大多数都是有经验的老手,而且工资要求极低。
仅这两项节约的成本,就足够郑子微笑掉大牙了。更别说,厂子还在调试设备的时候,好几单大生意就主动上门,有当地政府部门的,也有工业区其它生产企业的,而且不光数量大,还都是长期的。印刷厂搬到大陆这步棋,看来真是走对了。
香江也是不错,郑子微投资的大量房产,虽然还在涨,只是感觉有些颓势了。郑子微春节后就开始陆续出售,原以为会打压房价,价格上要损失一些,结果却发现买盘承接的力度,还是不小的。他手中的房产,已经抛出将近三分之一了,实际收入,要比他预计的多了不少。孙家,还真是自己的福星呀。
正好这时曹勇打来电话,请他帮忙订车。
没有问题,郑子微看上了几个月前才开始在香江销售的这款奔驰,他直接订了两辆,其中一辆慰劳自己了,另一辆,也没有要钱,直接免费送给了办事处。
这款w126的560se,是奔驰公司最新的旗舰车型,看着端庄大气,乘坐起来更是舒适。这不,连小舅都动心了。
可这不是我想要的呀,太扎眼了。孙大海无可奈何。白给的枣吃,他还能抱怨什么?
新车现在是由薛海天驾驶,主要是奶奶和黄菲菲用。小舅既然想要车了,那就要考虑买一辆。奔驰就不要想了,要不,来辆皮卡吧。
“小舅,皮卡你喜欢吗?”
“什么是皮卡?”李小龙很茫然。
“算了,我这两天也该给安德鲁回信了,叫他从美利坚找几张f150的图,给我寄过来。”孙大海边说边想着,f150现在出了吗?嗯,今年是1981年,第一代f150是75年就有了,没毛病。不过,不知道现在的f150什么样子,要知道,早期的几款f150,可是丑的一逼。
“大海,大海?”李小龙的叫声,把正胡思乱想的孙大海拉了回来。
“怎么了?”
“我刚才问你,安什么是你经常通信的外国笔友吧,你说的150,又是什么呀?”
“是一种汽车的型号,安德鲁写信时说起过。这车在美利坚卖得非常好,前面是驾驶室,后面有车斗,既可以拉人,又可以拉货。”
“听起来还成,等你收到图片,叫我看看。对了,这车不贵吧?”
第60章 猪骑士
“这种车要是不改装的话,倒不是很贵,主要是关税很高。不过,肉联厂是合资企业,有汽车指标的。对了,小舅,你不如趁着现在事不多,自己去学个车吧。以后自己开,不比有事时还要找司机强?”
“成,反正现在厂里也没有太多事。对了,外方的负责人,什么时候到?”
“应该过几天就到了吧。他是黄菲菲的同学,是被她挖来的。他为厂子在德意志考察,并订好了生产线和设备以后,要把他原来工作,都处理干净了。反正现在设备还都在海上漂呢,到货之前他肯定就来了,他还要盯着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工人的培训呢。这些是合同中的要求,算是德意志给的售后服务吧。”
“我这不是有点着急了吗?”李小龙有点不好意思,他知道是自己沉不住气了。
“别急,反正咱们第一批猪出栏,计划是在九月底,有时间让你磨合的。”
这时,育肥场外有人在叫:“大海,圆圆,大河,你们在里面吗?”
“是妈妈。妈妈,我们在这儿。”孙圆圆一马当先,不,是一猪当先,她骑在一头白猪身上,抱着猪的脖子。猪不太大,但很有劲,也还挺听话,驮着孙圆圆,慢悠悠的向大门走去,身后孙大河也学着姐姐的样子,骑着另一头猪,在育肥室里乱走。
李翠凤带着一个脖子上挂着照相机的记者,走了进来。看到两小在骑猪,吓了一跳,叫两小赶紧下来。
孙大河说:“妈妈,没关系,这都是打小就被骟过的猪,脾气温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