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

第12章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第12章

小说: 重生之重新活一次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黄爷爷,副食本上有定量的,普通人吃不到太多的油、盐和糖吧?”

    “因为现在国家的产品还不丰富,以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各种产品的产量,肯定会大大的增加,限制也会逐渐取消。但许多地方,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这是由于地区环境所造成的。其中有些习惯,其实并不好。比如沿海或河、湖附近居住的人,习惯腌制鱼虾,或把水产做酱。还有些炎热潮湿的地方,做腊肉、腊火腿,山区的猎户,习惯将吃不了的猎物,风干或熏制。还有全国各地都有的各种咸菜、泡菜。这些食物偶尔吃些没有问题,长期吃就对身体有损害了。甚至有的地方,在香油坊每年出油的日子,全村要吃“三香面”,就是香油和面,香油煮面,香油拌面,这吃下去对人能有什么好?对肠胃刺激太大了,许多人吃完都会拉稀。”

    “黄爷爷,那是为什么呢?”

    “要我说,说到底,那还是物产不够丰富造成的。人们为了不浪费食物,所以被迫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来处理,久而久之,就成了习惯。我给你举个例子吧,山区的猎户,打到一头鹿,他会怎么办呢?他会把鹿的皮、骨和角茸留下,处理后卖给行脚商人或进城换钱。鹿肉全村一起吃,因为无法储存,肉很快就会腐烂变质的,如果有足够的盐和香料,还可以腌制,不足的话,只能风干或熏烤。再如果是夏季、雨季,那一天后,肉就不成了,只能丢掉。”

    “那海边的渔民,经常说臭鱼烂虾,下饭冤家,也是这个意思吧?”

    “是的,要我说,应该是臭鱼烂虾,索命冤家才对。海边人吃惯了,可能还不明显,内陆人去吃一次试试,上吐下泻都是轻的。”

    “那黄爷爷您最喜欢吃什么呢?”

    “我祖籍北河,从小跟随家人在首都长大,要说吃东西,我最喜欢鲁菜和东北菜。记得刚解放的那年,我们部队在广州休整,一待就是大半年,那里物产丰富,可我们指挥部的厨师水平不高,大锅菜没问题,但小炒就不成了。还是到下面部队检查工作时,才吃到过几回真正的美味,本想把那个厨师调到师部来,可惜人家转业了。”

    “什么情况?”曹大厨刚走进来,听到了黄老后面说得话。他迫不及待地发问了:“请问,您是哪位?我们部队当时就是广州休整。”

    “我姓黄,当年是二野四军团15军的副参谋长,你是?”黄老有些激动了。

    曹大厨听到黄老的话,立刻立正,向黄老敬礼,并激动地说:“黄参谋长,我是原15军44师1团后勤处处长曹大厨,当时有接待任务时,都是我来掌勺。”

    听到曹大厨的话,黄老激动之下,颤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孙大海赶忙上前扶住黄老,黄老的手背上,还带着输液的针头呢。

    曹大厨走上两步,双手紧紧地握住了黄老的手,激动地说不出话来。

    “好,好。没想到在这里,居然能够遇到老战友。我记得你的名字,你的名字很有特点。当时就连秦军长他们,都夸奖你的手艺,还打趣说只有起错的名字,没有叫错的绰号,你们团长是小孙吧,他说你的名字就是叫“曹大厨”,所以我们对你的名字,都印象深刻。”

    曹大厨指了指孙大海,“黄参谋长,他就是孙承团长的孙子。”

    黄老惊讶地张大了嘴,孙大海也被这戏剧性的巧合,惊得说不出话来。原来,黄爷爷真的是黄“爷爷”呀。

    黄老转头看着孙大海,急切地问:“大海,你是孙承的孙子?你爷爷呢?现在怎么样?”

    孙大海神色一黯,说道:“我爷爷在64年因公殉职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爷爷。”不得不说,孙大海两世为人,却从未见过爷爷,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遗憾。

    黄老愣住了。

    “小孙,他才多大,就”

    “他是在危房抢修中牺牲的,被追封为烈士。首长,他没有辱没咱们二野军人的名声。他是好样的。”曹大厨说到孙承,语气悲伤却又铿锵有力。

    黄老沉默了一会,他拍了拍孙大海的肩膀,说:“逝者已矣,生者如斯。孩子,以后,你就叫我爷爷吧。”

    孙大海明白黄老的意思,他叫了声“爷爷”,眼圈一红,流出了泪水。

    曹大厨挽扶着黄老,让他坐在床上,陪着黄老,谈起彼此后来的经历。

    说起来,黄老还是曹月的学长呢。1929年,黄老进了国立北平大学农学院即华夏农业大学的前身,就读农学专业。在校期间,他受进步青年的影响,加入了党组织。毕业后,他和一些志同道合的同志一起,辗转前往中央根据地,投身革命,并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解放后,他遵照组织的要求,离开部队,前往农业部工作,十年特殊时期前,他已经是农业部的副部长了。

    在黄老和曹大厨交流的时候,机关事务管理局的那两位同志,也来看望黄老了。他见黄老他们正在忆往昔峥嵘岁月,也不打扰,就在旁边静静地听着。在后来他们随意闲聊的时候,也适时地参与了谈论。

    在谈古论今中,时间过得飞快。

    王护士走进病房,她很委婉地把人都撵走了。

    病房清静下来,黄老和孙大海今天在情绪上都有很大的波动,两人互道晚安后,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一夜无话。

 第23章 你们开心就好

    早上,孙大海还想拉着早起的黄爷爷去锻炼,结果自己却被王护士给堵了回来,只好临时中断坚持了一年的晨练,躺在床上耗时间。

    黄爷爷遛弯回来,遇到全体出动的孙、曹两家人,他们一起回到病房。曹大厨把黄爷爷正式介绍给全家人。寒暄过后,黄爷爷吃着曹大厨特意为他做的早饭。而此时的孙大海,则听着家人对他的叮嘱。

    “你们对我有什么好说的?我进手术间后,只负责躺着。”饥肠辘辘的孙大海,只能无奈地望着天花板。

    还好,没过多久,王护士就在家人关切的眼神中,把他送进手术室。

    不到一小时,孙大海已经被手术推车送回了病房。与前世有所不同,这次孙大海没有被全麻,而是用了局部麻醉。

    金副主任在仔细研究了孙大海病灶的位置和大小后,认为采用局部麻醉就可以,全身麻醉对小孩还是有不良影响的。

    手术过程中,孙大海着实酸爽了一把。鼻孔里被下家伙,真的是很不舒服。好在金副主任经验丰富,很快就完成了手术。

    术后的孙大海,脑袋晕晕的,既有麻醉药的后遗症,也有鼻孔被塞住的不适应。在妈妈的照顾下,在姜秀萍、曹大厨、孙卫国与黄老交流的话语声中,孙大海又睡了过去。

    昏天昏地的,孙大海再次睁开眼,已经是下午了。

    孙大海轻轻晃了晃头,感觉术后的不适几乎没有了。郑子芸奶奶坐在床边的板凳上,头一点一点的,在打瞌睡。

    孙大海想坐起来,手一动,发现自己手上插着针头,正在输液。他歪了歪头,看见黄老戴着面罩,正在做雾化。

    发现孙大海醒了,郑子芸连忙小声地问他哪里不舒服。

    “现在最难受的是肚子,我饿呀。”孙大海强烈要求进食。

    满满一保温桶的皮蛋瘦肉粥进了肚子,孙大海被撑得美滋滋的。

    在郑奶奶的保护下,孙大海尝试下地行走。没有问题,除了呼吸不通畅外,孙大海感觉非常好。他自己上了趟厕所,又溜达到护士站转了一圈,然后被郑奶奶缉拿回病房。

    “作什么作,躺下,睡觉。”言简意赅的郑奶奶,是惹不起的。惹怒了她,她能用粤语数落你几小时,还让你不知道她在说什么。

    孙大海乖乖地滚回床上,本想和黄爷爷继续聊天的,但看到黄爷爷脸上的面罩,算了,还是继续睡觉吧。

    家里人多的一个特点,就是你猜不到,一会身边又换成谁了。当孙大海再次醒来时,郑子芸变成了姜秀萍

    黄爷爷雾化已经做完了,正和奶奶说话。

    孙大海竖起耳朵一听,原来他们以前就认识。姜奶奶在回首都工作前,一直在部队的宣传队工作,总是跟指挥部在一起。听他们聊起过去那些曾经熟悉的人与可歌可泣的故事,孙大海仿佛回到了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过去。

    病房里又开始了人来人往。顶替奶奶到医院值班的李翠凤,刚刚送走前来看望的周叔叔,又迎来了送饭的曹大厨。

    曹大厨已经和黄老说好,在医院期间每天的饭,曹大厨全包了。他特意跑去找金副主任打听清楚,孙大海术后与黄老治疗期间,饮食的忌讳。

    今天曹大厨带来的晚饭是蚂蚁上树和白菜豆腐汤,主食是花卷。因为孙大海刚做完手术,所以晚饭他只能继续喝粥。

    看他们吃得香甜,喝了一天粥的孙大海,只能继续水饱。所以,在晚餐后他们聊天时,孙大海不停地跑卫生间。

    第二天一大早,上班途中绕路过来的孙卫国,给他们带来了热汤面,还把家里的象棋拿了过来。

    这下可好了,孙大海和黄老下了一天的棋。两人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材,玩得是不亦乐乎。

    直到傍晚,值班的护士前来为孙大海换药时,才出了个小问题。护士扫了一眼棋盘,然后笑着说:“黄老,你俩玩什么呢?怎么象都过了河了?”

    “啊?象不能过河吗?”黄老茫然地看着孙大海,孙大海也是疑惑不解。看着这一老一小俩棒槌,护士笑得前仰后合的。

    当天晚上,黄老叫曹大厨把象棋拿了回去。从此以后,黄老和孙大海这一对臭棋篓子,就再也没有提过下象棋的事了。

    孙大海术后的第三天早上,王护士上班了。她给孙大海换药时,很惊讶的发现,孙大海手术创口基本已经愈合了。王护士找来了金副主任,他也感到惊讶。不过,痊愈得快总归是好事,金副主任只当是小孩恢复能力强,也没有深究。因此,孙大海也更加相信,自己重生后的身体能力,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也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在医院的军人病房中,每到中午以后,总是会热闹非凡。因为,小鸭子张玉洁,带着她的小伙伴们出现了。

    期末考试结束的学校,这几天更象是在放羊。每天上午到校,老师讲讲试题,再组织同学们打扫一下学校的卫生,就放学了。

    张玉洁不知道孙大海要做手术的事情。周一没有看到孙大海,她没有在意。周二还没有看到,张玉洁着急了,放学后跑去孙大海家中,知道了情况。这不,才第三天,她就组织人马杀过来了。

    孙大海刚磨破嘴皮,才说服家里人,不用随时在医院陪他,结果张玉洁却来了。并且她还宣布,要每天来医院。小伙伴们也纷纷响应。

    “你们这是要把医院,当成游乐园吗?好想回到几十年后呀,那时能有几个家长,敢放小学一年纪的孩子,自己坐公交车,跑到远处去玩?”孙大海在心里吐槽。

    为了不影响黄老的治疗和休息,在每天中午黄老午睡,以及做下午雾化的时候,孙大海就带着小伙伴们,到医院旁边的家属院里去玩。这个家属院里面。住的全是医院的医护人员及其家属,比较安全。一旁正在施工的一栋家属楼,其中有一间,就是未来周叔叔和李老师的新家。

    很快他们的队伍就扩大了。医院家属院的同龄小朋友们,看到他们玩得开心,在家里也待不住了,纷纷出门加入他们的行列。

    无意间就成为首都军区总医院孩子王的病号孙大海,心里那个苦呀。这难道这就是我重生回来,取得的第一个成就?

    回到病房的孙大海发现,黄老和张玉洁他们还挺对眼的,一老一群小,说说笑笑的,玩得还挺热闹。一个老小孩,一群真小孩,难道也有共同语言?8岁身体里装着40多岁灵魂的孙大海,表示不理解。

    “你们开心就好!”孙大海默默地祝福着他们。

 第24章 老政委

    周五早上,金副主任查房时,认为孙大海的术后恢复非常理想。孙大海赶紧申请出院,这几天把他憋坏了,虽然和黄老天南地北,几乎无话不谈,俩人的关系日渐亲密,已经算得上是忘年之交,但在医院里,孙大海总觉得浑身不自在。

    而且,在昨天晚上,机关事务管理局的中山装中年代表组织,正式通知黄老,今天一早派车接黄老去大内,宣读中纪委对他的调查结果,并接受中组部领导面谈。孙大海估计,黄老平反复出在即,即使新的工作安排没有下来,但他的行政级别必然是要恢复的。以黄老副部级的身份,这间普通军人病房,肯定不能再让黄老继续住了,与其自己一个人住在病房,还不如出院回家呢。

    金副主任同意孙大海出院,因为明天早上还要最后换一次药,所以给孙大海开了明天的出院单。

    “明天是24号,学校要开学期总结与寒假安全宣传大会。也就是说,我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就要结束了,那我要不要去学校庆祝一下?算了吧,还不够折腾的。”孙大海躺在床上,胡思乱想中。

    到了中午,姜秀萍来给他送饭,直到吃完午饭,奶奶走了,黄老也没有回来。这是怎么回事?孙大海有些心神不宁。

    下午2点多,红光满面的黄老总算被送回来了。等送他的人告辞离开,孙大海赶忙凑了过去。

    “爷爷,去了这么久呀,我真的有点担心了。”

    “大海呀,你担心什么?还能进了大内再把我抓起来不成要抓的话,从这里抓多方便。”心情大好的黄老,对孙大海开起了玩笑。

    “我不是为您担心嘛。您的事,怎么样了?”

    “我们今天去的几个人,经中纪委调查,已经被宣布彻底平反了。随后,中组部的首长也宣布,恢复我们几个人的级别和待遇,暂定回原单位,具体工作,由中组部和原单位协商安排。”兴奋的黄老,也忍不住将喜讯与孙大海分享。

    “太好了,爷爷。刚才我真的很着急。一看都这时间了,您还没有回来不过,大内里面还管您午饭了?”

    “那里面有食堂的。我以前在里面开会,或向首长汇报工作,到了饭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