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第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待练完后,也会练习射箭和射击。
练完后才冲了个热水澡,换了一身衣衫,回了乾清宫。
此时,王承恩小步快走进来,轻声道:“皇爷,南边来消息了。”
王承恩将密奏呈递给皇帝,是温体仁的密奏。
崇祯将上面的封条撕开,打开奏疏看完,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现在南京城的报社是关了,却又搞出了一些说书的。
你还别说,这些说书的,说的内容都是关于新政的。
当然,南京关于新政的言论,与北京那是截然不同。
在北京,几乎所有人都在歌颂新政,歌颂皇帝的英明。
而在南京呢?
说书的都在批判新政推行后,导致的极其不好的影响。
例如温体仁的奏疏里就举了一个例子,说这新农政推出后啊,加重了民间不少人的税,粮食都被朝廷给收走了,民间的粮食减少。
所以最近南京城的粮价也涨了。
不仅如此,朝廷为了补大同镇的漏洞,还强行在南直隶低价采购粮食。
看到这里的时候,崇祯顿时哭笑不得了。
这尼玛,这帮人是真的一点节操都没有啊!
到底是谁在恶意低价采购粮食?
朝廷已经每石15两在采购了,而南直隶之前的正常粮价是08两每石。
看来这是一波收了钱的“公知”在搞事情啊!
别以为老百姓不会相信,老百姓真的会相信的。
这个年代毕竟不是21世纪的信息时代,民间舆论的主导权是掌握在地主、乡绅和那些读书人手中的。
崇祯走到地图前,看了看整个大明的版图。
等年后,李邦华和卢象升就准备扩充中部军区的战力了。
是时候动东南了。
第174章 这么巧,你也是来开始搞事情的…
这些人非常聪明,他们不怕皇帝,并且还歌颂皇帝在边境的战功。
但是他们却不断抨击新农政,并且将新农政发生了一点点小事,无限扩大。
不仅如此,甚至直接捏造一些在新农政下破产的家庭,甚至有活活饿死的家庭。
你要说他们有什么证据?
对不起,张口就来的人从来不讲证据!
崇祯给温体仁回了一封信,内容很简单,也很含蓄:老百姓有说话的自由,一定要好好处理。
这句话真实的意思是:老百姓有言论自由是不假的,不过呢,触犯了律法,例如造谣,无生事端,就要好好处理了,至于如何处理,就看你温体仁了。
信很快就送到南京城温体仁手中了。
这大过年的,崇祯也不想把脸翻得太狠。
但是他相信,只要给了指示,以温体仁的阴险狡诈,有些人会乖乖闭嘴的。
正月初一,大朝会按照往常一样举行,北京城盛大而隆重。
南京城更比北京城还热闹,毕竟南京繁华程度,远胜北京。
尤其是正月初一晚上,万家灯火。
好一个六朝金粉地,十里秦淮河。
在夫子庙附近的一处茶楼前,却是挤满了人。
人们不时喝彩,不时鼓掌。
前面有一个年轻人在台上,正在慷慨激昂。
那年轻人一身长衫,约莫十六七岁的样子,长得面目俊秀,说起话来侃侃而谈。
“大同镇为何死了那么多人?因为没有粮食!”
“为何没有了粮食?因为粮食已经被朝廷以税收的名目收走了!每亩田交一石的粮食,这就是新农政,这就是新农税!”
“当今陛下年少,臣蒙蔽,那奸臣便在朝堂之上,此次害得大同镇的老百姓白白丢了性命,实乃人神共愤也!”
他的声音非常有感染力,说的下面的人都激动起来。
甚至有人在大喊:“打倒奸臣!打倒奸臣!”
那人又道:“当今朝堂奸臣当道,吾辈当自强,当警醒,当以天下为己任!”
“对!说的没错!”
“我赞同你!刘公子,你说得对!”
“……”
刘宏心中得意,这群人就是好骗啊,自己说什么,他们就相信什么。
顾公子说得没错,这些人是没有脑子的,他们是不会思考的。
刘宏正在得意,突然,街道前头走过来一群人,还有一辆马车。
马车停在书馆前面,来的是锦衣卫,但是从马车上下来的却是当今礼部尚书温体仁。
温体仁穿得比较朴素,如果不认识他,一定会认为他只是街头某个手头困难的老大爷。
这是咱们温部长一贯的作风,他就喜欢把自己打造成寒酸的样子。
甚至恨不得把“清官”俩字刻在左右脸上。
历史上的温体仁,是出了名的大奸臣,可他还真就是个清官!
许显纯在前面带着人把书馆前的人分开,分出了一条道。
温体仁刚要走进去,又一辆马车来了。
那马车上又下来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今天早上才到南京的曹程,现任南京廉政总督察。
曹程来的是相当低调,来了之后,就去自己的衙署老老实实整理文档,然后自己去锦衣卫选了几个人过来。
这也是皇帝给他的支持之一,人过来了,总得给点人办事吧。
那就直接找许显纯要人咯!
要了5个人过来,曹程就把皇帝给他的那份名单拿出来,让人将名单上的名字一个个都写下来。
主要是写他们的家世。
这其中一个名字就是刘宏。
十六岁!
南直隶刘家的二公子,家里在南直隶有3万亩田,还做布庄生意、高端地毯绘制和粮食买卖。
其中,最大的是粮食买卖,南直隶四大粮商之一。
不过呢,民间还有传闻,刘家还做一点点烟草生意。
温体仁中午才见过曹程,没想到现在又见面了。
“曹大人,您怎么来了?”
“温大人有礼了,下官是来找一个人的。”
温体仁笑道:“巧了,我也是来找一个人的,来,曹大人先请。”
温体仁这家伙素来如此,他贵为礼部尚书,但平时从来不摆任何架子,哪怕官阶比他小很多的,他也很礼貌。
历史上他就是这么个人,但你千万不要以为他是真的以礼待你,他基本上冲你微笑的时候,是在想可以在你身上插几刀,分别插在什么位置。
当初他坑来宗道的儿子来咨诹不就是这么坑的么?
曹程也连忙道:“下官何德何能,温大人请。”
温体仁连忙道:“曹大人若是不进去,我可不好意思了。”
曹程绕不过,便先走了进去,周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过来。
和温体仁阴恻恻的笑面虎式性格不同,曹程办事向来高调,且快准狠。
要知道,他是敢扣朝廷赈灾粮食的人。
这种人还有什么事情不敢下手的?
刘宏站在上面,看着锦衣卫来了,面色微微一沉,连忙道:“各位大人,这是?”
曹程道:“温大人先请。”
温体仁笑道:“本官的确有事,就问问话。”
曹程站在一边不说话。
温体仁看着刘宏,笑道:“这忘语楼书馆是你开的?”
刘宏旁边一个叫张胜的年轻人大声道:“没错,是刘公子的书馆,刘公子是南京刘家的二公子,南京国子监贡生,诸位可有事?”
温体仁笑道:“国子监贡生?有意思,无其他事,我就问几个问题。”
张胜道:“你是什么人,我们可是天子门生,即便你是官员,也不能带着这么多人带刀进来。”
“刘宏,老夫听闻你在这里议论朝政?”
刘宏道:“非也,我并非妄议朝政,只是在针砭时弊,匡扶正义。”
别看这刘宏才十六岁,但说话却是一套套的,他并不正面回答温体仁的话,就让温体仁无从下手。
可温体仁就是温体仁,他刘宏在温体仁面前,就是渣渣。
温体仁一个礼部尚书,朝廷部院大臣,亲自来了,肯定已经准备了一连串的坑等你跳了。
温体仁道:“第一,你说朝廷有奸臣蒙蔽天心,请问你说的奸臣姓甚名谁?”
第175章 风浪骤起(第一更)
温体仁最擅长的就是给人挖坑了。
现在他明明就是来挖坑的,却还摆出一副咱们是“友好交流”的态度。
有人一定会震惊,他一个个堂堂的部院大臣,居然亲自跑来这里和一个贡生掰扯。
没错,他不来就不是温体仁了!
刘宏大声笑道:“这当今朝堂的奸臣数不胜数,还需要我一个个数么?”
温体仁继续笑道:“所以,姓甚名谁?”
刘宏激动道:“大人何须多问!”
温体仁立刻摆出一副正义凛然的嘴脸:“当今天子圣明,若是有奸臣,自然是严惩不贷,肃清朝纲,以正天下!是以,还请这位公子说清楚,吾等也如实向天子禀报。”
刘宏也不知温体仁葫芦里卖的其实是毒药,便慷慨激昂道:“且说那内阁首辅,大明第一奸臣孙承宗!蛊惑陛下年年征战,名不聊生,又培植党羽,迫害忠良,荼毒天下。又说那新农政,原本是陛下的好政,为社稷久安,然则孙承宗、宋应星等人借此排除异己,大肆敛财,祸乱朝纲,朝野上下敢怒不敢言!”
他说完后,志得意满看着温体仁,等待温体仁的反驳。
可温体仁根本不是来反驳的,也不是来和他辩论的。
都说了,是来挖坑的。
一边的张胜
温体仁笑道:“请问你有什么证据吗?”
刘宏微微一怔,有些愤慨道:“此乃天下人尽皆知的事实,何须证据?”
“也就是说没有证据?”
刘宏又道:“奸臣祸乱朝纲,近日南京城粮价上涨便是他们所谓,当真人人得而诛之!”
温体仁目光又转到一边的张胜,笑道:“你觉得他说得对吗?”
毕竟是俩年轻人,吃的饭还没有温体仁吃的盐多,张胜也愤慨道:“这种奸臣贼子,不得好死!”
“证据?”
张胜继续骂道:“天下忠义之士当共同讨伐,以正国本!”
东南的风气便是如此,大明朝的风气便是如此。
当然,敢怒骂权贵的精神本身是好的,这是大明朝本身好的一面。
可是,往往就容易被有些人利用来玩政治斗争。
他们骂孙承宗、宋应星等人是奸臣,可是他们自己都没有证据,甚至连举个例子证明都没有办法。
这并非是怒骂权贵,而是纯粹的精神泄愤。
为什么十几岁的年轻人会在这里不分青红皂白泄愤?
因为吃太饱,闲得蛋疼,还没有搞清楚权力游戏的本质,就凭着一腔热血急不可耐想要展示自己。
当然,离不开背后有人唆使和煽动。
温体仁继续道:“证据,有证据吗?”
“证据……”
温体仁见两人说不出话来了,故作惊讶:“没有证据,捏造事实,胡乱抨击朝廷大臣。”
温体仁张口之间,就一定帽子扣下来了。
他看了看旁边的许显纯,像一个勤学好问的小学生一样问道:“许大人,这种罪当如此处置?”
许显纯阴恻恻道:“当然是抓起来。”
许显纯话音刚落,锦衣卫便冲上来,像抓小鸡仔一样将刘宏和张胜给抓了起来。
周围的人立刻骚动起来,许显纯大声道:“锦衣卫办案,谁敢放肆!”
“放开我!你们这些朝廷鹰犬!卑鄙小人!放开我!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父亲是刘建德,我父亲是刘建德!”
周围的人立刻都寒蝉若惊,谁也不敢动手了。
温体仁对曹程作揖道:“曹大人,尚有公务在身,某先告辞。”
“温大人且慢走。”
刘宏和张胜被带走。
曹程心中有些诧异,他第一天到,第一天就准备开张干活,没想到第一天就遇到了自己要拿的人,被别人先拿了的局面。
看来南直隶的水,比自己想的还深啊!
礼部尚书亲自来拿人了。
属下道:“大人,人被拿走了,我们现在怎么办?”
“不急,等锦衣卫先审,咱们可是廉政督察府,随时有理由去提人过来再审。”
南京城,刘府。
刘府是南京城的大户人家。
在古代,普通人住的只能成为宅子,如果被成为府,那都是当官的,或者父辈是当官的。
刘府就是祖辈上有当官的,刘建德的父亲是南京城国子监前司业,南京国子监二把手。
虽然只是个六品官,但可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个位置。
而且是南京国子监。
大明朝的科举向来是南强北弱。
尤其是东南,读书人一个比一个多。
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就在南京城,始建于南宋,在明朝发展到巅峰。
江南贡院占地面积30余万平方米,可以同时容纳2万多考生进行考试。
可以说,南直隶,或者说整个东南,那就是读书人的天下。
你若是在陕西或者山西河南一带说自己是学霸,去了东南,可能就得低调很多了,因为那里的学霸不是成群成群,而是成片成片的。
不仅如此,明末这里经商分为极其浓厚。
就是这么个地方,本来因为报纸案,局势已经比较紧张。
现在刘宏被抓了,刘建德听完后,全身的毛都竖起来了。
刘建德怒道:“是锦衣卫抓走的?”
管家张志道:“老爷,是锦衣卫抓走的,千真万确!”
“许显纯太放肆了!无法无天,欺我们无人了不成!”
“老爷,当时还有一个人。”
“谁?”
“我也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看错,好像是礼部尚书温体仁。”
刘建德面色沉下来:“你确定?”
“我也不太清楚,小人也只是上次远远见过温体仁一面。”
刘建德沉思片刻道:“温体仁敢在南京当街抓人!”
刘建德的大儿子刘松道:“父亲,若是温体仁参与了进来,我们应当速速去见黄大人,让他出来主持公道。”
“难道是皇帝的意思?”
刘建德道:“备车,我现在要去拜见黄大人。”
他说的黄大人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