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7中文网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我在大明当暴君 >

第65章

我在大明当暴君-第65章

小说: 我在大明当暴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先不处理张宗衡?

    因为张宗衡这种罪名,还真不能立刻处理完,毕竟崇祯是要找整个大明朝刀法最好的师傅,给他剐个五千刀的!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结束战争。

    “回陛下,今年山西产了不少红薯,老百姓都勉强可以过冬的。”

    这个耿如杞说话倒是老实,换做别的官员,怕是又要大肆吹嘘一边了。

    “如果再从南边抽调一部分粮食上来,够不够?”

    “粮价会涨。”

    “你现在立刻传朕的圣谕回太原,山西所有的官员捐粮食,把粮食往雁门关运,朕要在雁门关囤积100万石粮食!捐过粮食的人名单全部记录下来!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是!臣这就去办!”

    “好好办,办好了这件事朕记你大功一件。”

    “多谢陛下栽培,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耿如杞立刻就离开了,然后快马加鞭就往太原赶。

    为什么现在要在雁门关囤积这么多粮食呢?

    因为整个大同府现在都被冲击得乱七八糟,大同府必然有更多难民。

    少说有几十万吧?

    大胜仗是赶走侵略者,但赶走了就完了么?

    如何妥善的安置好难民,才是最重要的。

    绝对不能一刀切让难民全部涌往关内,这是一种看似好,但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难民进城,会破坏城内原本的秩序。

    例如21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难民涌入,就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治安风险和内部矛盾。

    正统的明朝末年,东江镇的孔有德等人被安排到山东,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和山东当地的军民有矛盾,才直接导致孔德友叛变。

    所以,内部矛盾这种事,从来不是小事,作为上位者,在处理这种事的时候,绝对不能乱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万丹伟征摁在地上来回摩擦,摩擦完后,立刻给大同府释放大量的粮食,让那些的难民能过万这个冬天。

    只要局势很稳下来,朝廷就有更多的时间,调动更多的资源来解山西之畏。

    崇祯立刻给孙承宗写了一封信,让他开始从南方筹备粮食。

    又给阎鸣泰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北直隶筹备粮食。

    还没有完,立刻给河南布政使李岩写了信,又给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写信。

    皇帝用的话非常动人心:卿等皆为朕之股肱之臣,大明栋梁,如今大同危如累卵,望诸君一起共度国难。

    南方的暂时叫不动,但至少北方几个省,崇祯现在一句话,那都是前赴后继的。

    写完信后,崇祯便接到一个消息。

    代县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住了,正在押送过来的路上。

    王怀仁带走了1000石粮食(12万斤)!

    “去把陈贤安叫来见朕。”

    不多时,京卫军的一些高级将领都来了,准备与皇帝商讨接下来出关迎击敌人的战术。

    过了会儿,陈贤安也来了。

    “参见陛下!”

    “陈贤安,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

    陈贤安说道:“军有军法,臣听说陛下的新军政有监察院,军事法庭,臣以为这些交给宪兵来处理,是最合适不过的。”

    崇祯笑道:“好!你这个回答让朕很满意,朕就把他交给你来处理,你去代县,按照军法处置他!”

    陈贤安微微一怔,连忙道:“陛下,臣只是个游击将军,无权处置。”

    “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监察院督办,领雁门关宪兵司衙署,替朕执行军法!”

    陈贤安猛地抬起头:“陛下……臣拜谢圣恩!”

    “把粮食都查办了屯在代县,最好是将老百姓都招募回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等陈贤安走了,崇祯才开始与诸将讨论接下来进军的事情。

    崇祯只说了一句话:“朕希望在一个月之内见到万丹伟征的脑袋。”

 第136章 皇帝的布局,三路挺进!(第一…

    崇祯要快点结束战争的原因不是因为粮草不够。

    而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初冬,大同镇的冬天不必南方,这里冬天最低温度可能会有零下二十几度。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历史上俗称小冰河时期,达到零下三十度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古代没有暖气设备的北方,冬天冻死人是常事,一旦缺少粮食,死的人会更多。

    这是崇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这一次的行动一定要快。

    一张战略地图摆在面前,包括草原、大同镇、山西。

    崇祯道:“都说说看,如何能在一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御林卫第二军军长尤世威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要尽快结束战争,则全军全速推进大同城,收复大同城,只要收复了大同城,以天子名义号令四方,那些溃败的将士就会感受到振奋,他们都会奔往大同城,加入我们,届时大同镇士气大振。”

    崇祯不作表态,看来尤世威在整体做战术计划这一块是短板。

    他是陕西榆林镇人,那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彪悍!

    但如果真的按照尤世威这种打法,怕是在自杀。

    为何?

    以京卫军的实力,要打万丹伟征,还真不是难事。

    但是打仗从来都不是双方站好了提着刀子互砍这么简单。

    例如按照尤世威的策略先去打大同城,把大同城夺回了,向整个大同镇发消息说天子御驾亲征而来。

    那些在溃败的明军有一部分可能真的会去大同城。

    但是更多去大同城的是难民,因为他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去找崇祯要粮食。

    一旦几十万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你是放他们进来呢,还是不放他们进来?

    按说,作为圣明君主的皇帝,肯定是要放难民进来的。

    可几十万难民进来了,你用什么养活他们?

    好,你不放他们进来,你说战争嘛,就是残酷的,为大局总要舍弃一部分人。

    那你才万丹伟征知道一大群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附近他会做什么?

    没错,他会去那里杀人。

    杀了做什么?

    肯定是吃啊!

    现在粮食这么宝贵!

    所以,先攻打大同城,就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推。

    手里拿的王炸,却硬生生打出了屎。

    但崇祯也不好当着面质问尤世威,毕竟尤世威这种将领也有他的长处。

    尤世威在历史上以悍勇、治军严明出名。

    下属有短板没有关系,就在其他人来补齐他的短板便是。

    马世龙接过话来:“陛下,臣以为可分两路出击,左路经朔州,攻打威远城,进而收复大同右卫,右路攻打安东中屯卫,过锦屏山,出击大同左卫,随后大军在左云挥师,兵锋直指大同城!”

    “陛下,臣以为兵分三分最好,左路经朔州,攻打威远,收复大同右卫,中路绕过锦屏山,收复大同左卫,右路则出击,收复大同前后卫,三路大军对大同城形成包围之势。”

    说话的是天雄军现任军帅曹文诏。

    曹文诏本来是属于辽东系将领,不过他和祖大寿等人不和,在去年的辽东之战中也是战功赫赫的。

    历史上,曹文诏就是那种你第一眼看他会觉得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但你真要嘲笑他的话,可能脸都要被打肿。

    他在明末有一个称号,叫做万人敌!

    史书上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他的: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

    他万历年间就在辽东打仗了,可以说是经验老道的将领,这样的人放在辽东做游击将军太浪费。

    所以,这一次卢象升升为中部军区都督,曹文诏则被召回,升为天雄军第一军的军长。

    曹文诏补充道:“若是直接攻打大同城,四方难民和流亡的士兵都会往大同城涌,到时候我们的粮饷是支撑不了的,从三路出发,将各个卫所附近的敌军和土匪全部扫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难民获得一些粮食,缓解民生危机,我军也可以在大同镇获得老百姓的支持,陛下的圣名亦能恩泽黎民。”

    曹文诏这不愧是在辽东混久了的,说的话是相当有水平。

    一边的尤世威涨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

    “卢都督呢?”崇祯问道。

    卢象升道:“臣以为曹军帅说的有道理,陛下御驾亲征,王军是正义之士,理应先快速解救百姓。”

    崇祯道:“分兵肯定是要分兵打,但如何分明,朕也有看法。”

    崇祯看着整张地图道:“分三路来打!左路出朔州,收复威远卫,抵达大同右卫后,驻扎!”

    “中路收复安东中屯卫和大同左卫后,直取大同城!”

    崇祯目光凛冽,语气锋利:“右路拿下大同前后卫后,再取阳高城,扼守大同西北!一旦蒙古鞑子向从北掏出长城,就给朕拦截,狠狠的打!能杀多少是多少!”

    御林卫参谋部参谋长丁一元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为何左路军到了大同右卫后,要停军驻扎?”

    其他将领也满是疑惑。

    崇祯的目光放到地图上的大同右卫,道:“国朝经历大同镇设镇以来前所未有之败局,如果你们是草原蒙古诸部,你们会怎么想?”

    众人微微一怔,卢象升道:“陛下,您是指,草原蒙古各部都可能会大同镇下手?”

    “以防万一,军国大事,马虎不得,蒙古人中也不是全部都臣服于我大明的,朕要为整盘棋做打算!毕竟归化城离大同右卫只有200里。”

    皇帝此话一出,所有人顿时犹如醍醐灌顶。

    他们都在想着怎么快速收复失去的城镇,而皇帝已经在思考全局的操盘了,甚至将蒙古其他部族都考虑了进来。

    这就是同时拥有政治思维、军事思维,和仅仅只拥有军事思维之人的不一样。

    众人道:“陛下圣明!”

    崇祯道:“曹文诏听令!”

    “末将在!”

    “朕给你一万天雄军,十五天之内将大同右卫拿下来,把西北的门户守好,凡是看见蒙古人,不问是哪个部的,格杀勿论!完不成任务,朕要你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

    “尤世威听命!”

    “末将在!”

    “朕给你一万御林卫,从右路出发,十五天之内拿下阳高城!堵住蒙古人从西北逃窜的去路,看见蒙古人,一律格杀勿论!完不成任务,朕一样让你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

    “卢象升,马世龙听命!”

    “末将在!”

    “马世龙你领一万御林卫,卢都督你亲自率领五千神武卫,随朕一起,出中路,直袭大同城!朕要在一个月之后,将万丹伟征传首草原各部,以振我大明雄威!”

 第137章 格杀勿论,一个也别放过!(第…

    两天后,雁门关外的尸体已经全部被处理完,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正当崇祯要出发的时候,一封密信被送过来了。

    崇祯看完后,给卢象升看了。

    卢象升怒道:“卜失兔背信弃义,陛下对土默特部如此厚待,他们竟然想着趁火打劫!”

    崇祯面色淡然,嘴角甚至还有一丝笑容。

    “这下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来了也好,就顺道一起收拾了吧。”

    他转身对曹文诏道:“土默特部来多少就杀多少!”

    “遵命!”

    “这个俄木布还是识大局的,等此战结束后,朕要重新布局草原局势,全面压缩皇太极在草原的翻盘空间。”

    “出发吧!”

    不多时,厚重的号角声便响起了。

    明军旌旗飘扬,军容鼎盛。

    三路大军北出雁门关,进入了大同镇的核心范围。

    三天之后,巴尔查干兵败的消息终于传回了大同镇,万丹伟征大吃了一惊。

    据可靠情报来源,雁门关只有1000明军,而且代县的军民已经全部逃走,现在雁门关应该是一个空架子了才对。

    巴尔查干只要自己不自杀,怎么肯能全军覆没。

    万丹伟征立刻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他的人前脚刚离开,后脚又有探子汇报了南边最新的消息。

    万丹伟征大吃了一惊:“什么!明朝皇帝御驾亲征!”

    这个消息一传来,万丹伟征和他的部将们都吓了一大跳。

    无论是前年还是去年的草原之战,他们都参加了。

    万丹伟征曾经亲眼见过崇祯的雍容气度,那种在万军之中,手臂一振,便有无数明军为他舍生忘死的王者气质,给万丹伟征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他们蒙古史书中记载的成吉思汗才有那样的气质。

    万丹伟征并不想和崇祯交手,实际上他有自己的一套计谋。

    攻下大同镇后,盟友多尔衮的使者已经出使了内喀尔喀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借着这个势头,说服各部,怂恿各部反明势力出来说话。

    一旦草原有其他部族加入进来,他的势力就会变大,其他的部族便会进一步动摇。

    一旦整个漠南的蒙古右翼部族都加入进来后,他将完成林丹汗无法完成的联合诸多部族的壮举。

    那个时候,明朝将会重新审视战局。

    若是拿下雁门关,大军长驱直入关内,还可以进一步发一笔横财。

    签订城下之盟的可能将会变得非常大。

    他也算准明朝的精锐会北上到大同镇,但没想到这么快,这个时间比他推算的足足快了一倍。

    现在土默特部和内喀尔喀部都还没有给答复。

    正当万丹伟征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土默特部的顺义王已经答应出兵了,而且出了三万大军!

    加上万丹伟征手中的三万大军,就是六万大军。

    而且万丹伟征在大同府还俘虏了不少明军,让那些明军充当苦力,现在他的粮草并不愁。

    一下子,万丹伟征就来了精神。

    他感觉好极了,人生突然达到了啊有没有!

    他心里想着:多尔衮也说了,皇太极的五万铁骑正在来的路上,看来这下还真有的一拼。

    想到这里,他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