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明当暴君-第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什么先不处理张宗衡?
因为张宗衡这种罪名,还真不能立刻处理完,毕竟崇祯是要找整个大明朝刀法最好的师傅,给他剐个五千刀的!
而眼下,最重要的是赶紧结束战争。
“回陛下,今年山西产了不少红薯,老百姓都勉强可以过冬的。”
这个耿如杞说话倒是老实,换做别的官员,怕是又要大肆吹嘘一边了。
“如果再从南边抽调一部分粮食上来,够不够?”
“粮价会涨。”
“你现在立刻传朕的圣谕回太原,山西所有的官员捐粮食,把粮食往雁门关运,朕要在雁门关囤积100万石粮食!捐过粮食的人名单全部记录下来!朕不会亏待他们的!”
“是!臣这就去办!”
“好好办,办好了这件事朕记你大功一件。”
“多谢陛下栽培,臣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耿如杞立刻就离开了,然后快马加鞭就往太原赶。
为什么现在要在雁门关囤积这么多粮食呢?
因为整个大同府现在都被冲击得乱七八糟,大同府必然有更多难民。
少说有几十万吧?
大胜仗是赶走侵略者,但赶走了就完了么?
如何妥善的安置好难民,才是最重要的。
绝对不能一刀切让难民全部涌往关内,这是一种看似好,但要付出很大代价的方法。
为什么这么说?
难民进城,会破坏城内原本的秩序。
例如21世纪发生在欧洲的难民涌入,就给当地带来了极大的治安风险和内部矛盾。
正统的明朝末年,东江镇的孔有德等人被安排到山东,就是因为辽东军民和山东当地的军民有矛盾,才直接导致孔德友叛变。
所以,内部矛盾这种事,从来不是小事,作为上位者,在处理这种事的时候,绝对不能乱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将万丹伟征摁在地上来回摩擦,摩擦完后,立刻给大同府释放大量的粮食,让那些的难民能过万这个冬天。
只要局势很稳下来,朝廷就有更多的时间,调动更多的资源来解山西之畏。
崇祯立刻给孙承宗写了一封信,让他开始从南方筹备粮食。
又给阎鸣泰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北直隶筹备粮食。
还没有完,立刻给河南布政使李岩写了信,又给湖广布政使邱禾嘉写信。
皇帝用的话非常动人心:卿等皆为朕之股肱之臣,大明栋梁,如今大同危如累卵,望诸君一起共度国难。
南方的暂时叫不动,但至少北方几个省,崇祯现在一句话,那都是前赴后继的。
写完信后,崇祯便接到一个消息。
代县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住了,正在押送过来的路上。
王怀仁带走了1000石粮食(12万斤)!
“去把陈贤安叫来见朕。”
不多时,京卫军的一些高级将领都来了,准备与皇帝商讨接下来出关迎击敌人的战术。
过了会儿,陈贤安也来了。
“参见陛下!”
“陈贤安,振武卫指挥使王怀仁已经被抓到了,你觉得该如何处置他?”
陈贤安说道:“军有军法,臣听说陛下的新军政有监察院,军事法庭,臣以为这些交给宪兵来处理,是最合适不过的。”
崇祯笑道:“好!你这个回答让朕很满意,朕就把他交给你来处理,你去代县,按照军法处置他!”
陈贤安微微一怔,连忙道:“陛下,臣只是个游击将军,无权处置。”
“朕现在就任命你为监察院督办,领雁门关宪兵司衙署,替朕执行军法!”
陈贤安猛地抬起头:“陛下……臣拜谢圣恩!”
“把粮食都查办了屯在代县,最好是将老百姓都招募回来。”
“是!”
“去吧。”
“臣告退!”
等陈贤安走了,崇祯才开始与诸将讨论接下来进军的事情。
崇祯只说了一句话:“朕希望在一个月之内见到万丹伟征的脑袋。”
第136章 皇帝的布局,三路挺进!(第一…
崇祯要快点结束战争的原因不是因为粮草不够。
而是因为现在已经是初冬,大同镇的冬天不必南方,这里冬天最低温度可能会有零下二十几度。
再加上最近这些年的气候非常反常,历史上俗称小冰河时期,达到零下三十度都不是没有可能。
在古代没有暖气设备的北方,冬天冻死人是常事,一旦缺少粮食,死的人会更多。
这是崇祯绝对不允许的。
所以,这一次的行动一定要快。
一张战略地图摆在面前,包括草原、大同镇、山西。
崇祯道:“都说说看,如何能在一个月之内结束这场战争?”
御林卫第二军军长尤世威道:“启禀陛下,臣以为,若是要尽快结束战争,则全军全速推进大同城,收复大同城,只要收复了大同城,以天子名义号令四方,那些溃败的将士就会感受到振奋,他们都会奔往大同城,加入我们,届时大同镇士气大振。”
崇祯不作表态,看来尤世威在整体做战术计划这一块是短板。
他是陕西榆林镇人,那里的人有一个特点:彪悍!
但如果真的按照尤世威这种打法,怕是在自杀。
为何?
以京卫军的实力,要打万丹伟征,还真不是难事。
但是打仗从来都不是双方站好了提着刀子互砍这么简单。
例如按照尤世威的策略先去打大同城,把大同城夺回了,向整个大同镇发消息说天子御驾亲征而来。
那些在溃败的明军有一部分可能真的会去大同城。
但是更多去大同城的是难民,因为他们需要粮食,他们要去找崇祯要粮食。
一旦几十万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你是放他们进来呢,还是不放他们进来?
按说,作为圣明君主的皇帝,肯定是要放难民进来的。
可几十万难民进来了,你用什么养活他们?
好,你不放他们进来,你说战争嘛,就是残酷的,为大局总要舍弃一部分人。
那你才万丹伟征知道一大群难民聚集到了大同城附近他会做什么?
没错,他会去那里杀人。
杀了做什么?
肯定是吃啊!
现在粮食这么宝贵!
所以,先攻打大同城,就是把自己往死胡同里推。
手里拿的王炸,却硬生生打出了屎。
但崇祯也不好当着面质问尤世威,毕竟尤世威这种将领也有他的长处。
尤世威在历史上以悍勇、治军严明出名。
下属有短板没有关系,就在其他人来补齐他的短板便是。
马世龙接过话来:“陛下,臣以为可分两路出击,左路经朔州,攻打威远城,进而收复大同右卫,右路攻打安东中屯卫,过锦屏山,出击大同左卫,随后大军在左云挥师,兵锋直指大同城!”
“陛下,臣以为兵分三分最好,左路经朔州,攻打威远,收复大同右卫,中路绕过锦屏山,收复大同左卫,右路则出击,收复大同前后卫,三路大军对大同城形成包围之势。”
说话的是天雄军现任军帅曹文诏。
曹文诏本来是属于辽东系将领,不过他和祖大寿等人不和,在去年的辽东之战中也是战功赫赫的。
历史上,曹文诏就是那种你第一眼看他会觉得其貌不扬的普通人,但你真要嘲笑他的话,可能脸都要被打肿。
他在明末有一个称号,叫做万人敌!
史书上有一句话是这么形容他的:文诏忠勇冠时,称明季良将第一。
他万历年间就在辽东打仗了,可以说是经验老道的将领,这样的人放在辽东做游击将军太浪费。
所以,这一次卢象升升为中部军区都督,曹文诏则被召回,升为天雄军第一军的军长。
曹文诏补充道:“若是直接攻打大同城,四方难民和流亡的士兵都会往大同城涌,到时候我们的粮饷是支撑不了的,从三路出发,将各个卫所附近的敌军和土匪全部扫平,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帮助难民获得一些粮食,缓解民生危机,我军也可以在大同镇获得老百姓的支持,陛下的圣名亦能恩泽黎民。”
曹文诏这不愧是在辽东混久了的,说的话是相当有水平。
一边的尤世威涨红着脸,有些不好意思。
“卢都督呢?”崇祯问道。
卢象升道:“臣以为曹军帅说的有道理,陛下御驾亲征,王军是正义之士,理应先快速解救百姓。”
崇祯道:“分兵肯定是要分兵打,但如何分明,朕也有看法。”
崇祯看着整张地图道:“分三路来打!左路出朔州,收复威远卫,抵达大同右卫后,驻扎!”
“中路收复安东中屯卫和大同左卫后,直取大同城!”
崇祯目光凛冽,语气锋利:“右路拿下大同前后卫后,再取阳高城,扼守大同西北!一旦蒙古鞑子向从北掏出长城,就给朕拦截,狠狠的打!能杀多少是多少!”
御林卫参谋部参谋长丁一元道:“陛下,臣有一事不明,为何左路军到了大同右卫后,要停军驻扎?”
其他将领也满是疑惑。
崇祯的目光放到地图上的大同右卫,道:“国朝经历大同镇设镇以来前所未有之败局,如果你们是草原蒙古诸部,你们会怎么想?”
众人微微一怔,卢象升道:“陛下,您是指,草原蒙古各部都可能会大同镇下手?”
“以防万一,军国大事,马虎不得,蒙古人中也不是全部都臣服于我大明的,朕要为整盘棋做打算!毕竟归化城离大同右卫只有200里。”
皇帝此话一出,所有人顿时犹如醍醐灌顶。
他们都在想着怎么快速收复失去的城镇,而皇帝已经在思考全局的操盘了,甚至将蒙古其他部族都考虑了进来。
这就是同时拥有政治思维、军事思维,和仅仅只拥有军事思维之人的不一样。
众人道:“陛下圣明!”
崇祯道:“曹文诏听令!”
“末将在!”
“朕给你一万天雄军,十五天之内将大同右卫拿下来,把西北的门户守好,凡是看见蒙古人,不问是哪个部的,格杀勿论!完不成任务,朕要你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
“尤世威听命!”
“末将在!”
“朕给你一万御林卫,从右路出发,十五天之内拿下阳高城!堵住蒙古人从西北逃窜的去路,看见蒙古人,一律格杀勿论!完不成任务,朕一样让你提头来见!”
“末将领命!”
“卢象升,马世龙听命!”
“末将在!”
“马世龙你领一万御林卫,卢都督你亲自率领五千神武卫,随朕一起,出中路,直袭大同城!朕要在一个月之后,将万丹伟征传首草原各部,以振我大明雄威!”
第137章 格杀勿论,一个也别放过!(第…
两天后,雁门关外的尸体已经全部被处理完,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
正当崇祯要出发的时候,一封密信被送过来了。
崇祯看完后,给卢象升看了。
卢象升怒道:“卜失兔背信弃义,陛下对土默特部如此厚待,他们竟然想着趁火打劫!”
崇祯面色淡然,嘴角甚至还有一丝笑容。
“这下狐狸尾巴都露出来了,来了也好,就顺道一起收拾了吧。”
他转身对曹文诏道:“土默特部来多少就杀多少!”
“遵命!”
“这个俄木布还是识大局的,等此战结束后,朕要重新布局草原局势,全面压缩皇太极在草原的翻盘空间。”
“出发吧!”
不多时,厚重的号角声便响起了。
明军旌旗飘扬,军容鼎盛。
三路大军北出雁门关,进入了大同镇的核心范围。
三天之后,巴尔查干兵败的消息终于传回了大同镇,万丹伟征大吃了一惊。
据可靠情报来源,雁门关只有1000明军,而且代县的军民已经全部逃走,现在雁门关应该是一个空架子了才对。
巴尔查干只要自己不自杀,怎么肯能全军覆没。
万丹伟征立刻派人前去打探消息。
他的人前脚刚离开,后脚又有探子汇报了南边最新的消息。
万丹伟征大吃了一惊:“什么!明朝皇帝御驾亲征!”
这个消息一传来,万丹伟征和他的部将们都吓了一大跳。
无论是前年还是去年的草原之战,他们都参加了。
万丹伟征曾经亲眼见过崇祯的雍容气度,那种在万军之中,手臂一振,便有无数明军为他舍生忘死的王者气质,给万丹伟征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在他的认知里,只有他们蒙古史书中记载的成吉思汗才有那样的气质。
万丹伟征并不想和崇祯交手,实际上他有自己的一套计谋。
攻下大同镇后,盟友多尔衮的使者已经出使了内喀尔喀部、土默特部、鄂尔多斯部,借着这个势头,说服各部,怂恿各部反明势力出来说话。
一旦草原有其他部族加入进来,他的势力就会变大,其他的部族便会进一步动摇。
一旦整个漠南的蒙古右翼部族都加入进来后,他将完成林丹汗无法完成的联合诸多部族的壮举。
那个时候,明朝将会重新审视战局。
若是拿下雁门关,大军长驱直入关内,还可以进一步发一笔横财。
签订城下之盟的可能将会变得非常大。
他也算准明朝的精锐会北上到大同镇,但没想到这么快,这个时间比他推算的足足快了一倍。
现在土默特部和内喀尔喀部都还没有给答复。
正当万丹伟征心急如焚的时候,一个好消息让他兴奋不已。
土默特部的顺义王已经答应出兵了,而且出了三万大军!
加上万丹伟征手中的三万大军,就是六万大军。
而且万丹伟征在大同府还俘虏了不少明军,让那些明军充当苦力,现在他的粮草并不愁。
一下子,万丹伟征就来了精神。
他感觉好极了,人生突然达到了啊有没有!
他心里想着:多尔衮也说了,皇太极的五万铁骑正在来的路上,看来这下还真有的一拼。
想到这里,他就